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7章 合会诸侯,一匡天下(下)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7章 合会诸侯,一匡天下(下)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4:43:02 来源:书海阁

从十七岁,在长安杀人后,出逃投军,李业也算有六七年的军旅生涯了。

称不上身经百战,但大小数十战肯定是有的

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运动战,野战,歼灭战。

如眼前这种攻城战,还真很少打过,或者说如岐州这种大城,李业还是第一次率军攻打。

不过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军事战术发展到了唐代,基本上也就那点套路,尤其是后来的五代十国,攻坚拔寨,更是有了固定流程。

在城外驻土台,起炮,砸城,然后蚁附攻城

但对于岐州,李业却另有想法

李昌符的凤翔军和自己渊源不小,当年还同为郑相公麾下效命,此前也打过仗,给对方留下了深刻教训。

所以李业没有选择筑土台砸城,而是直接准备攻城,同时派人大量射劝降文书入内。

都不用些其他的东西,直接上书自己的大名“天水郡王李业率王师十万平乱,降者免死”,便足以动摇军心。

人的名,树的影,仅是李业二字,对于关中和西北藩镇而言,就已经足以动摇人心。

十月初二,兴元唐军攻城

李业命王建率部登城

王建其人出身草莽,素来勇悍,个子虽不高,却是百夫难敌的猛将。

李业从全军抽调五百精锐甲士,身披双重铁甲,又命全部强弩,千余具,在城下掩护。

不过一个时辰的光景,竟是就让王建口衔横刀,攀上城楼,李昌符亲信死守城墙,却被唐军屡屡击退。

待其亲信作战难见效用,城中士气顿时崩塌。

当天下午,就有曾经在郑畋麾下时,认识李业,并与其有过交集的将佐倒戈投降。

毕竟,李家兄弟其实掌握凤翔镇也不到三年,凤翔此前一直是郑畋所领,李业作为郑畋一手提拔的亲信,当初和凤翔军走得很近,还是有不少香火情的。

城中军队,也因此放心,不用担忧投降后的待遇问题。

不过半日之间,战斗的天平就迅速朝着李业的讨逆军这一边倾斜

当天傍晚,城中,除了李昌符以外的凤翔军二号人物,陇州刺史薛知筹,率本部千余人倒戈,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薛知筹虽然名义上属于李昌符下属,但以晚唐军阀“层层分封”的尿性,节度使是军阀,节度使手下的刺史也是军阀,刺史手下的军使、都将也是小军阀。

所以薛知筹的部属,李昌符根本难以弹压控制,上千人夺了没有被唐军主要进攻,同时李昌符也未注意到的东门,引正在城外率一千骑兵观望督战的骁骑都葛从周入城。

葛从周也是聪明人,早在城外时,他就主动向李业,把营中库存的所有旗帜全部集中在自己骑兵部队里。

不够的,干脆把原本用于赏赐军士的红、黄两色布帛,用竹竿挑起,做出旗帜状。

于是乎,当岐州城门一开,葛从周虽只有千骑,却是带着数百面各式旗帜,做出上万人马的气势,又兼马蹄声汹涌澎湃。

城中军士见状,立马就完全丧失了斗志,包括李昌符的亲信们,也随之慌忙逃窜。

战斗立马扭转,李昌符见状,也被吓到,连忙掉头离开城门战场,与百余亲骑,想要从西门逃出。

刚刚倒戈的薛知筹,此前其实在征讨黄巢时,和李业有过几面之缘,当初郑畋军前誓师,凤翔联军中上百将佐、都将,一同前往中军大帐谒见郑畋。

薛知筹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和李业还刚好平级,都是十将。

只不过几年过去,人家已经是郡王兼三镇节度,而自己还只是个刺史而已。

所谓大树之下好乘凉,转投门户在唐末也不算什么稀奇事,薛知筹自然想在李业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都不等葛从周骑兵入城中,开了城门,就立马去追李昌符,打算拿老上司的人头当进身之阶。

不过李昌符也是果断,一见东门打开,讨逆军“上万大军”入城

连大部分还在战斗,尚未放弃抵抗的士卒部属全都不要了,城中家眷亦是不管,只带着一百多骑,往西门便跑

李昌符在前面跑,薛知筹打马在后面追

城中战斗都还没结束呢,这二位却是已经从西门跑出去了

葛从周都来不及追,只能先把城内战斗解决

自家主帅都拔腿跑了,剩下的凤翔军自然也就完全放弃了抵抗,成片大规模丢弃兵械投降。

不同于针对吐蕃和党项、回鹘的战争,面对凤翔军,李业部下自然不至于下死手,只要丢弃兵械,并脱下甲胄,就算放弃抵抗,集中看押在城外。

凤翔军士卒见对方也不杀伤俘虏,双方虽互有伤亡,但还没到杀红眼的地步,剩下三四千人都相当顺滑的全部投降了。

王建先登城墙,并在南门给李昌符部造成极大压力,算是此战首功,连后面入城的张归霸、葛从周都居其次。

李业入城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王建,见对方浑身是血,但并未重伤,不禁大加赞誉,还把自己破凉州后,从吐蕃贵人那缴获的一匹赤红河曲大马,赠予对方。并表示此战记王建为首功,赏绢帛五百匹,钱五百贯,战后上表天子,举对方为刺史。以李业此时的地位和职权,虽说是举荐,但说出口便等于定下来了,中书门下走个流程而已。

王建自十八岁混迹军中,已有十来年,不过都将而已,还是因为当初天子南逃,才赶上风口,见李业如此抬举赏识,自然感激涕零。

与此同时,城外发生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

李昌符夺了城门,一路西逃,结果发现身后一直有骑兵追击,以为是讨逆军骑兵,大惊失色。

等双方追逐出三十里,李昌符才发现,后边的人马有点眼熟啊

这不是自己的部属吗?

让身边人仔细观察,果然不假,见旗号,乃是陇州兵马,人数还不少,足有三百多骑,那大概就是陇州刺史薛知筹部了。

可怜李昌符跑得太快,刚见讨逆军入城,掉头就溜,甚至都没来得及注意,是哪支人马叛变开的门,并不知道倒戈的是薛知筹,便让人打马回去问。

薛知筹闻言,先是一愣,然后立马道

“我等刚刚从城内逃出,摆脱李业追兵,正是来寻节度,一同去陇州躲避耳!”

可怜李昌符,本也是他哥哥病重死后,临时上位,不到一年的节度使,还没有如此老道。

若是李昌言在此,管他什么部下,怕都得先逃到陇州再说

李昌符居然还为之感动,只觉得薛知筹真是忠心,结果等薛知筹骑兵趁机过来“汇合”之际。

李昌符还没来得及感谢,却见对方已经张开弓箭

大惊失色,再想逃跑却是来不及了

遂为薛知筹斩首于城外,献与李业

李业对于薛知筹的倒戈也表示欢迎,反正这些人只是临时归他辖属,吕布不吕布的到头来交给朝廷去头疼,与他何干?

直接表薛知筹为岐州刺史兼凤翔节度副使

两日后,凤翔镇内士卒全部投降讨逆军,李业攻克凤翔镇全境两州十二县。

事前情报还是准确的,李昌符在城中果然有大量财帛,凤翔镇在京畿之侧,不是穷地方,当初黄巢入关中时,因为一直没有攻陷凤翔,所以没有造成大破坏。

反而因为不少士民逃难于此,户口为之丰盈,李昌符兄弟在此刮了四年地皮,家底不少。

李业随即兑现承诺,拿出三万贯钱,和绢帛两万匹,大犒全军,众将士为之欢呼雀跃。

但一手萝卜一手大棒,由于这些人来源复杂,尤其是那些神策军,军纪败坏,入城后屡有淫掠之事。

李业绝不姑息,命葛从周整肃军纪,但有士民相告,核查属实,无论军职高低,一律斩首。

其中一名神策军副将,甚至还和杨复恭有亲戚关系,连声求情,李业看都没看一眼,直接就让人砍了脑袋,挂在营门前。

全军为之肃然,三千效节军铁骑在侧,李业也不怕哪个不长眼的敢闹兵变。

十月十一,李业上书请天子北上还驾于凤翔

兴元君臣,听到消息,震撼莫名,此时距离李业誓师从兴元出发,半个月而已......

此时,许多人心中都在想,把这位与平管蔡之乱的周公旦相提并论,嗯,好像也不过分。

同时,李业再次以诸道行营都统的身份,公开书信与李克用、王重荣,表明立场。

还向高骈、朱全忠、王处存、时溥诸将去信,要求这些人摆明立场,浑然以朝廷代言人自居。

而后,其他人不提,至少李克用、王重荣还是识大体的,知道李业已经表明立场后,也不再和朱玫虚与委蛇,正式划清界限,兴兵勤王。

原本还是威胁长安的两大藩镇,摇身一变,就成了勤王忠臣

只剩下朱玫,一番表演,反而是成了众矢之的,小丑般人物。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