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英伦文豪 > 第344章 怎么叫像傀儡?分明是傀儡啊!

英伦文豪 第344章 怎么叫像傀儡?分明是傀儡啊!

作者:员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1:06:45 来源:23小说

陆时没有对外保密编写的事,

理所当然地,许多作者开始拜访。

连续一周,都是这种状态。

尤其是萧伯纳,直接就在陆时家客房住下了。

陆时刚开始还把老哥当外人,

但时间一久,他实在是端不起架子,没法顾及礼仪,会面的时候,直接就往沙发上一瘫,大模大样地喝茶。

他忍不住吐槽道:“老萧,你在学校等我就是了。没必要住下。”

萧伯纳“嘿嘿”地笑,

“不行不行,再有一周,第三部就开始连载了。到时候你肯定忙得脚不沾地,又是采访、又是广告的,我可找不到人。”

陆时摇头,

“那倒不会,我时间算得很准。”

萧伯纳“啊?”了一声,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诺奖晚宴快开始了,

那个时候,陆时应该在斯德哥尔摩。

就像第二部,开始连载的时候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但陆时在美国,躲过了。

萧伯纳点了点他,

“你啊,真是惫懒。别的作家巴不得出名,你却……呵呵……也是,你已经不需要那些浮名了。”

他转换话题,

“你觉得,瑞典文学院会用什么理由给你颁奖?”

所谓“获奖理由”,其实有些像歌功颂德,

例如对泰戈尔的评价,

——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

这诗出自于高超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

这段评价不可谓不精准,

当然,也有一些欧洲中心论的傲慢。

陆时对此倒是无所谓,

“他们怎么给,我就怎么接。”

萧伯纳笑,

“你倒是心态好。”

两人又聊了聊诺奖的事,随后话题扯回,

萧伯纳问:“伱昨天又写了多少稿子?”

陆时回答:“也就两千多字。”

因为要查资料,而且是三语并进,写作速度不可能太快,

而且,这种介绍技巧的教材类工具书,进度越到后面,行文的难度就越大。

萧伯纳叹气,

“才两千字啊?”

陆时瞪了对方一眼,

“两千字已经不少了。我又不是铁人!再说了,你这是求读我的原稿,求人还这个态度?小心我不给你看了!”

“可别!”

萧伯纳很慌,

“你不是说过吗?‘闭门写作,开门改稿’,不可食言!”

说完,也不给陆时拒绝的机会,直接道:“两千字确实很多,快快!给我看看。”

他有些迫不及待。

两人关系很好,陆时自不会为难,递了稿子过去。

这本书正如其名,对没有经验的作家,真的能做到“从零开始”,帮忙打好地基,随后建起万丈高楼。

有趣地,对成名已久的作家,这本书又可以看作教材甚至专著。

萧伯纳读着读着,不由得啧啧称奇,

“写得好啊。”

他似是颇有些感慨。

陆时问:“怎么?”

萧伯纳道:“我只是感觉,这部作品能够……那个词怎么说的来着,‘金针度人’,是不是?”

陆时听得大笑,

“你可真行,连这种词都懂。”

萧伯纳当然不明白针为什么能“度人”,

但他理解这个词的延伸意。

他说道:“陆,在很多人眼中,作家这個职业是无规划的、是散漫的,甚至有些作家本人也这么认为。但这本书告诉世人,写作是有技巧的,作家是可以培训出来的。”

陆时有些懵,

“这跟金针度人有什么关系?”

萧伯纳说:“你这本书,能帮到无数作家。”

这一点,陆时不否认。

有的作家,写过许多勉为其难的应景文章赚钱,而有的,长篇完结前绝不考虑将手头可能用上的素材写成随笔;

有些坚持不能为金钱写作,有些理所当然为金钱写作;

有些成名很早,之后再没有写出更好作品,有些成名很晚,声誉渐隆;

有的只作为作家生活,有的拥有众多兼职;

……

说到底,吃这碗饭是要有些“技艺”的。

而,传授的正是这种“技艺”。

萧伯纳笑,

“可惜,诺奖的获奖理由肯定已经定了。要不然,一定是这本书。”

道理很简单,

如果评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老师,那一定是孔夫子,

因为他是老师的老师。

而恰恰是一本教别人写书的书。

陆时笑道:“没戏~没戏~”

萧伯纳不服,

“为什么?”

陆时说:“文学奖肯定要颁给有文学性的作品。这本顶多算工具书,再怎么专业,也不可能成为获奖原因啊。”

萧伯纳缓缓点头,

“说得也是。”

他又看了一眼稿件,嘀咕道:“可惜……”

刚说出这个词,他摇摇头,

“有什么好可惜?这部书不需奖项,有口碑就够了。”

陆时说:“你这么捧我,我都不好意思了。”

萧伯纳吐槽:“你啊,别装脸皮薄咯~”

……

瑞典,

斯德哥尔摩。

天气已经转入了深秋,带着初冬的寒意。

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的灰色,云层厚重而低沉,仿佛承载着即将降临的雪花。

瑞典文学院。

常务秘书的办公室内,卡尔·大卫·阿夫·威尔森正在整理今年的两份名单,

一份是诺奖晚宴受邀者,

另一份,则是今年获奖者的草拟名单。

经过去年的经验,诺委会的工作逐渐变得有条不紊,

很多事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文学院的第一席汉斯·路德维希·福塞尔正坐在对面喝着红茶,询问道:“都看过了吗?”

“嗯,看完了。”

威尔森伸个懒腰,

“坦白讲,今年有一位女性得奖者,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此话并非指居里夫人,

而是贝尔塔·冯·苏特纳,一位奥匈帝国的女作家,

其作品深受欢迎,

同时,她本人也对诺贝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