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318章 北逐匈奴

黄天之世 第318章 北逐匈奴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28 来源:书海阁

须卜的目光投向北面。

既然东西南三面同时出现了军队,他有理由相信,此时的北面可能也有一支部曲在等待着匈奴,甚至正向着南方推进。

四面张网,八方合围。

黄巾军这是不想给匈奴留下一条活路啊。

此时的东西南,黄巾军三路出击的消息也已经传开。

消息的传递根本不是须卜能阻止了,那些规模稍大一点部族,都收到了来自部族内的消息。

黄巾大军压境,势如破竹,迫近王庭的消息早已经是被他们知晓。

甚至于,还有人收到了比须卜更为详尽的消息。

须卜沉默的站在宫殿之中。

那撑犁孤涂单于的宝座,他才坐了数日,难道就要放弃了吗。

敌军正向王庭迫近,须卜的理智告诉他,王庭注定是无法坚守,坚守王庭只会白白折损匈奴的军力,一旦对方完成了合围,南匈奴部只有灭亡一途。

从雁门、西河两郡出击黄巾军的情报也送到了须卜的手上。

帛书在须卜的手上彷佛重于千钧。

那些井然有序、训练有素的重步兵,在太原郡之战就已经证明了,就算是上万匈奴骑兵的冲击也是无济于事。

出自西河郡那四千多名白袍骑兵,更是让须卜感到棘手非常。

那支怪异的骑兵,无论是骑射还是近战肉搏都远远胜过匈奴的骑兵。

他们装备着坚固的甲胄,手持强弓,手绰长枪,士气更是高昂的吓人的地步。

雁门郡的那支骁骑营,更是勇猛异常,但有与之接战的匈奴部众,皆是不敌溃散。

若只是如此,若只是黄巾军,须卜觉得还是能应付的过来。

但是就在西面,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羌族骑兵和鲜卑骑兵正向王庭的方向迫近。

北面虽然没有传来消息。

但是黄巾军既然能说动西面的羌人,难保不会说动匈奴北方的势力,若是在北方还有一支军队在等着他们。

须卜不敢再想下去了。

匈奴不知不觉已经身处在了万丈悬崖之旁,将要走到了灭族了边缘,已是走到了穷途末路。

……

中平五年,三月七日。

留守在美稷的最后一支匈奴部曲,也被白袍军歼灭在了美稷的城下。

黄巾军在许安的指挥下进入了匈奴的王庭,土黄色的旌旗,就此飘扬在了匈奴王庭的上空。

虽然俘虏了大量的匈奴人,还有牛羊牲畜。

但是许安的脸上并没有多少得胜的喜悦。

因为,匈奴的主力已经遁走。

须卜赶在黄巾军到来之前,带着大部分的匈奴人已经逃走。

黄巾军追丢了敌人。

如何在草原上作战的经验,索敌的办法并没有人可以教给许安。

而汉帝国自从熹平六年(177年)和鲜卑人作战失败后,损失了大批经验丰富,善战的将校,就此丢失了出塞的勇气。

那些归顺在许安麾下的将校,基本都是没有任何出塞作战经验的年轻一辈。

没有多少塞外作战的经验。

匈奴人故意布下的疑阵更是扰乱了许安的思绪。

不过匈奴人逃窜的大致方向,许安还是清楚。

如果匈奴部众没有想着想歼灭四路军队中的其中一支,那么他们只有往一条路而去。

那就是并州的西北部——朔方郡。

凉州军进击的路线是从上郡的北部切入,徐晃军则是按着预定计划攻取云中郡,隔断匈奴东撤的意图。

上谷乌桓也在黄巾军进攻后的数天后,对五原郡的匈奴人发起了猛攻,五原郡北部的地区,还有匈奴的部众都已经被上谷乌桓击溃。

许安制定的四面张网、八方合围之计,还是让匈奴人抓住了其中的一线生机。

朔方郡,就是这个计策唯一薄弱的地方。

朔方郡的北部是鲜卑人的地盘,而许安和鲜卑人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上谷的乌桓和凉州军都不愿意作为匈奴的第一攻击目标,这样使得他们都选择了拖延时间,在黄巾军发起攻击后,这才继续进军。

而后果就是让匈奴从其中的缝隙跑了出去。

不过,这也在许安的预料之中。

阎忠和许安早就商议过这件事。

困兽犹斗,更何况是灭族的危急,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控弦之士十数万的南匈奴部。

实际上,凉州军和上谷乌桓不会尽心尽力也是在常理之中。

消灭南匈奴对凉州军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只需要占据了并州的部分地盘,就可以有地方与黄巾军可以交易。

没必要拦截一个狗急跳墙的南匈奴。

现在南匈奴的主力,若是全部集结起来加起来也有也有近十万人,临死的反扑可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挡住的。

凉州军只要拿到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完成承诺就够了。

而难楼也是如此作想,驱逐匈奴,拿下水草丰美的居住地,俘虏那些来不及逃走的中小部族,就已经足够了。

上谷乌桓一共就这么多人,为什么要和匈奴主力死磕,许安能给他的东西,还不值得如此卖命。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的许安,对此也早有对策。

许安本来就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谷乌桓还有凉州军的身上。

根据鹰卫缇骑的探报,还有归附的部落情报,许安也得知了南匈奴王庭附近,一共集结了十数万的匈奴人,其中青壮的数量在三分之二,大约有六七万人的样子。

许安的修正计划,便是要集结骑军,追击出逃的南匈奴部。

这也是许安为什么要近乎疯狂的扩建骑兵部曲的原因。

白袍军四千人,骁骑营七千人。

在这期间,并州的工匠几乎是夜以继日的打造兵刃,打造盔甲。

白袍军和骁骑营几乎被装备着全军最好的盔甲,还有最好的兵刃。

许安还在军中推广骑马,让麾下直属的军卒也尽可能的学会骑马,不需要他们骑术精湛,只要他们能骑在马上行军即可。

此战许安几乎集中了并州所有可用的马匹,来作为军卒行军,以及作为后勤的保证。

骁骑营、锐士营已经在徐晃的命令的南下,来到了南匈奴的王庭。

骁骑营、白袍军,共计一万一千骑。

武卒营、锐士营、陷阵营,三营包括黄天使者在内的步卒,可以骑马行军的一共有一万两千余人。

算上各部将校的亲卫队,共计两万四千余人。

剩余不能骑马的黄巾军军卒,则是被留下来,和原本驻守长城一线的军卒一起防守已经占领了的城池。

南匈奴部既然逃窜,那么有一部分要护卫老弱妇孺,还有一部分要驱赶牛羊。

那么剩下来的最多两倍于黄巾军。

而缺少武备,缺少强弓硬弩的匈奴人在草原之上,只凭借着两倍的兵力是不可能胜过黄巾军的。

这是太原郡之战就已经证明的事。

喜欢黄天之世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黄天之世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