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372章 神上使

黄天之世 第372章 神上使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28 来源:书海阁

军议一直持续到了黄昏,许攸将众人的任务都分配了下去后,诸将才慢慢退出了房舍。

到最后房舍中的人,只剩下了许安还有阎忠和许攸三人。

“军师。”许安微微皱眉,问道,“如今军中的存粮,还能供应大军作战多少时日?”

听到许安问话,许攸也是偏头看向阎忠。

许攸刚加入了黄巾军中不久,黄巾军的大部分细节,民政之事他都不了解,也没有权力去了解。

诸如兵备、后勤此类,在军中皆是由阎忠主管,而许攸更多的是负责定策,谋划。

至于作战指挥,则是许安为主、阎忠为副,其余诸将也有少许的便宜行事之权,许攸暂时也无法管辖临阵作战之事。

毕竟虽然许攸在后世称得上一等一的谋士,但是现在的许攸不过才刚刚投靠黄巾军,暂时只有袭取居庸关之功,许安自然也不能直接给许攸委以重任。

而且现在的许攸确实有些太年轻了些。

如果许攸早就有官渡之战时的经验,或许废帝一事,真的有可能会让许攸谋划成功。

“我军得到了上谷乌桓部、匈奴部的牛羊援助,如今屯于太行山中的军粮,足以支撑我军半年用度。”

阎忠不假思索的回答了许安的问题,他主管后勤,这些一般的问题,他根本无需回忆,早就是铭记于心,此刻许安问及,立马便回答了出来。

“半年用度……”

许安盘腿坐着,双手撑在膝盖上,面色露思索之色。

阎忠所说的半年用度,指的是供应井陉关,两万八千余人,还有后续马上要赶到的四千余名乌桓突骑,一共三万两千人的钱粮用度。

阎忠看到许安面色转变,也猜出了许安问他可以支撑用度的钱粮,可能是在担心接回四州黄巾后,没有办法供养那么多的人口。

“代郡、上谷郡两地的部分豪强世家已经被鹰狼卫清剿,查获的钱粮,除必备和发展所需外,已经全部解送往晋阳城。”

“如今整个并州的存粮因为之前查抄了的豪强还有世家,所以还是颇为丰足,如果四州黄巾从青州进入并州境内,这次迁移人口不是太多,依靠我并州的存粮,应该可以勉强供养到春耕之时,只是也多少还是有些勉强。”

“不过,我等马上进攻冀州,冀州境内粮草丰足之处颇多,打破官仓,还有乡聚的豪强,世家我军也可收获大量的物资。”

“傅祁已经在开始命人开垦荒地,而且现在也已经到了上党郡,在上党郡中开始积蓄粮食,关于迁移民众的计划,到现在应该都制订好了,过几日就能送到明公手中。”

许安点了点头,之前的河东郡因为驻扎在河东郡南部的於夫罗袭扰,所以他将绛邑一带的民众向北迁移,傅祁是亲自南下督办了此事。

河东郡的迁移,死在迁移路上的,只有寥寥数人,其余人都安然抵达了安置地点。

这虽然跟迁移距离较短有关,但是黄巾军的处置也是十分妥当,一路上不仅有兵丁护送,严防贼匪劫掠,还有精通医术的符祝随队及时解决一些疾病。

每一处队伍之中都有鹰狼卫的缇骑,他们是被派遣到迁移队伍中维护治安,正是因为多方的协同,才让迁移的队伍显得井然有序。

而有了这一次的迁移经验,傅祁在收到将有大量的黄巾军从太行山进入上党郡的消息后,也是立即从太原郡赶到了上党郡,准备迎接着一些移民。

许安有些忧心仲仲的看了一眼东方,越临近出兵的时间,他就越发的不安和紧张。

从青州到并州,这一路注定是由无数的尸骨的堆积而成的死亡之路。

许安已经可以预见到了,这一路上将有无数人会死去,倒在路上。

而这一次也是决定着黄巾军,决定着太平道未来的一场豪赌,一场几乎压上了许安所有筹码的豪赌。

这也是群雄并起之前,许安最后能把握的住的机会,一个解决并州地广人稀,并州根基薄弱的良机。

“我们都知道,从青州到并州,这一路上注定会堆积着无数的尸骨,这是不可避免的……”

阎忠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纵使是再多的筹划,也没有办法使得四州的太平道信徒,全部都安然转移到并州,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但是到并州来,有我们的接引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阎忠没有继续说下去,实际上,四州的情况如果不是因为鹰卫极力压制,早已经是演变成了燎原之火。

汉廷所征募的,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已经是将四州众多的百姓逼上了绝路,卖身为奴者,破产失地者比比皆是。

甚至再过一段时间,就算太平道不发动起义,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也要揭竿而起。

太平道的起义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汉廷打击太平道数年,四州太平道的信徒其实并不多。

现在的青、兖、徐、豫四州,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般,只需要一点火星,一个契机,就将会被彻底的引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果许安不接引四州的黄巾还有其余的义军,那么他们必然会如同历史上一般,在汉军凌厉的攻势下,走向失败,走上灭亡。

“我明白的。”

许安沙哑着声音,他并没有迟疑,也没有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而后悔,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如今这个情况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对黄巾军,还是对于普通的民众,都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许安是真正的起于微末,他亲眼见到了那赤地千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冀州,见到了这个时代最底层的人民到底是如何的境地。

就算是一切顺利,死在那从青州到并州的路途上人,恐怕也是以十万为单位来计算。

这些人他们并非只是数据,他们全都是活生生的人。

“我一直都明白,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这次做出的选择。”

许安的眼眸逐渐的变得清明了起来。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正如我所说,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许安紧紧的握着拳头,面色肃穆,郑重其事的言道,他最后的话,既是说给许攸和阎忠,也未尝不是说给自己。

许攸看着许安却是微微有些发愣,从在许安的幕下任职以来,他很少看到许安脸上出现犹豫、担忧的神色,似乎一切都是智珠在握,只是这一次,他却在许安的脸上看到了担忧的神色。

而让许安出现这样的神情,却并非因为担忧成败,而是因为那些将要死在路途上的民众。

王芬任职冀州刺史期间,收纳流民,安抚叛乱,治军理政,也算是施行仁政,修生养息,曾也是被称为,能以家财救济世人的名士。

但是如王芬之类的官员,他们关心的民,并非是那些处于下层的民众,他们所关心的民,是士民。

勤政爱民,勤政爱民。

勤的是王政,却不是勤的民政,爱的是那士民,却并不是爱那普通小民。

在许攸看来那些普通的民众,不识礼数,不识文字,粗鄙不堪,也是不值得重视。

那些下层民众的用处,也不过是提供兵员,提供税赋的工具罢了。

就在这时许安好似突然想到了什么,他皱了皱眉头,出言道。

“如今我军各部已经安置妥当,凉州、幽州两州出兵事宜也已经安排妥当了,但是还有一处纰漏。”

阎忠有些疑惑,迅速的在脑海中思索一遍,但是这计划是许安和他推演了几乎无数遍,才定下的方略,而且他和许攸也进行了商议,当时也都是确认无误了。

“之前不是已经确认无误了吗,还有什么纰漏?”

许安转过身,正对着阎忠,苦笑了一声说道:“计划确实无误,但是我们却忘记了一个地方。”

许攸神色微动,看向许安,无论是出兵的时间,还是出兵的方式,按理来说都没有丝毫问题,但许安却说忘了一个地方。

许安也不准备打哑谜,直接了当的点出了问题:“这个漏洞,就是我们没有考虑四州黄巾军的内部问题,四州的黄巾军,并没有一个可以足以压服其余人,领导起义的人。”

许安话音未落,许攸的脸色已经阴沉了下去,随后阎忠也皱起了眉头。

四州黄巾军的内部问题,他们确实是忽视了。

他们之前所考虑的所有的军略,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并州黄巾军,还有凉州、幽州两地的援军来考虑,却是忘记了四州的黄巾军。

冀州汉军,尤其是西园的禁军威胁,也是让许安一直将目光放在冀州境内,也忽视了四州黄巾军内部的问题,幸好临近关头,许安终于是想了起来。

现在的四州黄巾军,青、徐、兖、豫这四州由鹰卫情报司构成的信息网连结在一起,并按照许安的命令,约定了同时起义的时间,会师的地点。

但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许安却没有解决。

现在的四州黄巾军并没有一个可以带领着他们的首领,四州黄巾起义都有领导者,每州都有渠帅,但是并没有比渠帅再高一级的人存在。

那么当四州黄巾军集结之时,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没有一个有威望,有能力能统领四州的黄巾军,压服其余渠帅的一个领导人,那么四州的黄巾军肯定无法上下一心,甚至还有可能互相掣肘。

这并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强敌在侧,人心惶惶之时,内部的问题往往会显露出来。

譬如若是青州的渠帅管亥作为统领,其余三州从属,管亥若是将青州的部曲放置于较为安全的地区,或者是其他一些小事,都有很大可能遭受非议,进而引发内部的纷争。

阎忠紧锁着眉头没有言语,四州黄巾军人数虽然众多,但若是没有一个可以统合其余各部的领导者,那么终究是一盘散沙。

一盘散沙注定是没有办法能够成功的到达并州,就算到达并州,那也毫无意义。

因为那样的情况,四州的黄巾军到达并州之时,必然已经不剩下多少的人了,如此兴师动众,却只是救回了少数人,那必然是得不偿失,也不能为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房舍中,因为许安的一席话,阎忠和许攸两人都沉默了下来

阎忠神色变幻,内心看起来极为挣扎。

他偏头看了一眼身旁陷入了沉思中的许攸,又看了一眼皱着眉头的许安,终究是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

“现在的冀州还没有戒严,冀州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还没有察觉。”

“绣衣使者的影响力在冀州各地暂时较轻,周旌和张燕都是冀州的豪侠,定然有他们的门路,鹰卫在冀州也不少的情报司,既然四州黄巾军没有一个合格的领导人,那么我亲自前往四州,统领四州黄巾,如此我军方有胜算……”

许安霍然抬头,眼神陡然一厉,面色一下子阴沉了下去,当即否决了阎忠的提议:“绝对不行!”

许安陡然发怒,却是阎忠和许攸两人心中俱是一惊。

“肯定还有其他的办法,虽然军师身体还算健康,但毕竟已经是天命之年,如何能承受的住这东躲西藏,一路的奔波,万一……”

许安顿了一顿,终究是没有继续说下去。

今年是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阎忠已经快到五十五岁了,这个时代阎忠绝对已经是算的上高龄了。

而历史上的阎忠,就是今年去世的……

在凉州阎忠被韩遂、马腾胁迫为叛军首领,因为不肯助纣为虐,愤然而死。

虽然并未说阎忠是因为身体原因而死,而是因为心情过于愤怒影响而死,但也侧面说明了阎忠当时的身体情况非常之差。

现在虽然阎忠没有被韩遂、马腾胁迫,在许安的帐下作为军师出谋划策。

但是无论是葵城大战,还是征讨上党,进军河东,夺取并州,北击匈奴,袭取两郡,阎忠都是参与了其中,更不用提阎忠带着黄巾军的武卒,北上太行山,击破了张白骑统领的叛军。

阎忠如今的身体状况,实际上也不是很乐观,连年的舟车劳顿,急剧的消耗着阎忠的体力和身体的健康,原本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是近乎全白了。

“为今之计,只有我去青州,起义才有成功之机,明公应当清楚。”

阎忠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笑了一笑,要想百万黄巾军成功进入并州地景,四州的黄巾绝不能是一盘散沙。

“就算身体再不济,也足以支撑到带领四州的黄巾军来到并州。”

许安面色阴沉,但又无法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反驳阎忠。

若是四州黄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那么此次计划,黄巾军将会满盘皆输,这样的代价太过于沉重,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之局。

许安看了一眼阎忠近乎全白的头发,一时间感觉有些恍如隔世,阎忠投效他到现在却已经是不知不觉过去了数年的时间了。

许安第一次遇见阎忠,是太行山中,山谷中的庭院之下,阎忠和周仓、裴元绍、何曼三人,一同投入了他的麾下。

而后得到了阎忠的帮助,也终于是让黄巾军极度缺乏谋划之士的局面得到了缓解。

上党郡这一份黄巾军真正的起步之地,就是阎忠所定下的计划。

先取上党,后图谋并州,也是阎忠定下的方略。

只是当时阎忠虽有白发,但那白发不过只是参杂在黑发之中,而如今阎忠已经是满头的白发,只有些许的黑发还残余在白发之中。

夙兴夜寐,朝夕临政,阎忠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对于本职的工作,并无丝毫怠满。

而且说阎忠只是谋士,其实阎忠已经算称得上是许安的老师了。

“一定还有办法的。”

许安坚定的摇了摇头,再次否决了阎忠的提议。

“徐晃、张燕两人,皆是我军中大将,统领四州黄巾军应当胜任。”

许安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两个合适的人选。

阎忠将绢扇插于腰间,沉吟了一会,言道:“徐公明治军严整,麾下兵马令行禁止,明公曾赞其有周亚夫之风,两郡之战,徐晃于北部独自统领北面军,但终究是经验不足,只是中规中矩,此次冀州纷争,百万黄巾转移之战,必然有无数突发事件,恐怕公明难以应对,却是不妥。”

“至于张燕,此人颇有大局观,善于顺势而发,为人机敏,善于应对突发之事,但其对于军略却是了解粗显,若是张燕前去,恐怕四州黄巾军损失要大上很多,也是不妥。”

许安面色纠结,最好的办法确实是让阎忠去青州统领四州黄巾。

阎忠再度进言道:“从井陉到平原郡途中所耗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还请明公早做决定,多一时耽误便多一日的危险。”

就在许安犹豫之时,这时旁边却突然传来一人的声音。

“在下有一计,或许可以解明公如今的困境。”

许安循声望去,那声音不是许攸发出的,还能有谁。

眼前的许攸,面带笑意,双手作揖,似有成竹在胸一般。

“子远,此话当真?!”

许安眼前一亮,急忙出言询问道,身躯不由自主的向前倾斜了一些,连身前的案桌都被许安所带动,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响声,往前移动了一段距。“我许子远,从来不作虚言。”

许攸展开手中的折扇,轻轻的扇了扇风。

这折扇是许安看到许攸对自己的手中的折扇好奇,单独定制了一把送给了许攸。

“明公、阎公所虑不过是四州黄巾的统领者人选问题,既要能看清大势,能够顺势而为,又通晓军略,熟知战阵之事,又要有足够的手段和威望能压服四州的黄巾。”

许攸哂然一笑,问道。

“我说的可对?”

“不错。”阎忠点了点头,正如许攸所说,要统领那四州的黄巾,必须要同时符合上述的要求。

许攸摆正了身子,双手作揖,对着许安郑重的行了一礼,随后出言请求道。

“既然如此,在下虽然不才但也颇有自信,愿做毛遂,前往青州统领四州黄巾复起之事。”

许安微微一楞,他确实没有想到许攸会效仿毛遂,自荐前往青州,而一旁的阎忠也是对此事始料未及。

“激水之疾,至于漂不者,势也,在下虽然不才,但亦知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蓄势而发。”

“军略之事,在下身为王芬帐下谋士,为其参谋军政,自然也是颇有心得。”

“唯一的缺憾,就是在下刚入明公幕下,威望不足,但在下自有手段可以降伏四州黄巾。”

许攸面不改色,沉声言道,随后将一个一个问题举出,然后尽皆解释详细。

随着许攸的言语,一旁的阎忠的脸上也是露出了讶色,因为许攸彷佛是事先做了功课一般。

言罢,许攸向阎忠作了一揖,缓缓开口问道。

“不知道阎公以为,在下可否有能力,前往四州统领四州黄巾?”

“你未行冠礼前,我就曾经见过你,当时你倒是颇为聪颖,又熟读兵法,通晓古今之事,想不到今时,你却已经可为一方名士了。”

阎忠看着许攸,不由感叹了一声。

“我见过如此多的人之中,恐怕只有贾诩贾文和方能与你一比。”

许攸神色微动,那贾诩贾文和,他也有所而闻,乃是举孝廉出身,起家郎官,年纪轻轻时,就进入武威郡守张奂账下任职,如今好像是在那董卓的帐下作为谋士,威望颇高,在凉州也有名士的称号。

阎忠给于贾诩的评价极高,言说其不逊张良、陈平之智。

“阎公缪赞。”

许攸脸上露出了笑容,阎忠乃是凉州的名士,能得到阎忠赞许,许攸自然也是高兴非常。

不过许安还在一旁,现在商议的还是前往四州之地的人选。

许攸再作一揖,向着许安问道。

“不知道,明公以为在下可否有资格。”

“我从没有怀疑过子远的才能。”

许安看了一眼一旁的阎忠,又看了一眼许攸,言道。

“只是此行危险非常,毕竟要深入汉地,子远当真已经下定决心前往青州?””

许攸听到许安询问,颇有些倨傲的言道:“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长久之时,明公便知在下从来不作虚言。”

“只不过,在下需要向明公借上两人,若无这两人,我担心无法压服其余的黄巾渠帅。”

一旁的阎忠言道:“子远不如先说这两人是谁。”

许攸开口道:“在下所借两人,其中一人是如今骁骑营的主官吕布吕奉先,还有一人便是张辽张文远。”

“吕布、张辽?”

许安眉毛一挑,却是不知许攸为何挑选吕布和张辽两员骑将,按理来说,应该选步将和善于调动军阵作战的将领为佳。

许攸点头道:“正是,此二人战绩显赫,勇武过人,弓马娴熟,正是青州之行所需之人。”

“你要借吕布和张辽?”

阎忠面露思索,先是有些疑惑,随后舒展开了眉头。

“子远选将倒是选的巧妙,有吕布、张辽两人在,面对一般的郡兵,恐怕绝对不会被压了声势。”

吕布和张辽两人勇武在并州黄巾军中可谓是极为出名,张辽的勇武在两郡之战中,已经显露了出来,年岁虽然尚轻,但确实称得上一员猛将。

至于吕布就是更是恐怖,在上郡还是汉军之时,曾经单人独骑击破过匈奴的一只三十余人的斥候队。

加入黄巾军中后,汾水之战带领甲骑冲阵,大破汉军,随后的太原郡之战,更是阵斩匈奴万长薄格西图,而后朔方之战,南匈奴部的须卜单于,也是死在了吕布的戟下。

四州黄巾军中马兵虽少,但是有了吕布和张辽两名顶级骑将的加入,恐怕汉帝国内地郡兵的骑兵占不了多少的便宜。

“如此,就拜托了子远了。”

许安缓缓站起身来,对着许攸郑重的行了一礼。

“明公任在下为军中谋士,为明公分忧,自然也是我等谋士之本分。”

许攸连忙站起,向许安回了一礼,他为人虽然倨傲了些,但是彼此的身份差距,他还是清楚,自然不敢坐着受许安一礼。

“许攸听令。”

许安面色肃然,声音微沉。

“许攸,在。”

许攸面色一肃,微微躬身。

“今封你为我太平道神上使,统领四州黄巾事务。”

许攸双手作揖,郑重的行了一礼,朗声应道:“臣许攸,领命。”

喜欢黄天之世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黄天之世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