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403章 落幕

黄天之世 第403章 落幕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28 来源:书海阁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谓治变者。

“止步。”

许安放下了手中的马槊,最终还是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处于卢植指挥下的汉军在防御方面几乎是滴水不漏,虽然处于撤退的状态,但是却依旧是军阵整齐,部伍统一,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汉军的总体本来就是要强于黄巾军一筹,一般的黄巾军军卒面对西园禁军和汉军锐士,实际上根本讨不到什么好处。

之所以能使得攻守之势转变,完全是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左右军营的禁军压上前来时,因为黄巾军抛石机精准打击的缘故,几乎是士气跌落到了谷底,随后黄巾军趁势追击,这才一鼓作气,将汉军击退。

在黄天使者作为箭头,在何曼和周仓等人带领下的情况,才是连连破阵,将汉军打得节节败退。

如果是没有投石机的存在,恐怕这一战对于黄巾军来说,漳水知役将会是一场没有什么还手之力的防御战,一处将会被称之为绞肉机的战场。

就在许安下达了命令后不久,黄巾军中便响起了收兵的金声,成千上万的黄巾军的如同海水落潮一般,带着己方阵亡的军卒,还有死去汉军的尸首,缓缓向后退去。

步卒在前,骑兵押后,前阵变后阵,后阵变前阵,在一片金声之中,战鼓声和喊杀声慢慢的消散在了涨水平原的上空。

许安领着一干亲从骑兵押在后阵,何曼和龚都两人已经带兵返回了大阵之中。

“怎么样了。”

刚刚看到龚都,许安牵引着战马迎了上去,急切的问道。

“没事,还死不了……”

龚都咧开嘴笑了起来,但是却是不小心扯动了伤口,脸上表情也变得略微有些狰狞了起来。

许安眉头紧蹙,龚都的背上正插着七支羽箭,连肩甲之上也挂着一支羽箭。

“背上有一支羽箭好像射穿了甲,其余的箭矢都是挂在甲上的,我有感觉。”

龚都骂骂咧咧的骂道:“汉军的强弓比那匈奴的骑弓真是硬多了,那帮狗杀才,下手真狠啊,我穿了两层的甲,居然都没有防住。”

“不过我按明公所说的,在内里穿了一层丝绸,作为内衬,到时候箭矢应该便于拔出。”

许安等人见到龚都中气十足,还有力气骂人,自然也是知道龚都没有什么大碍。

何曼和龚都相交莫逆,两人师出同门,此时见到龚都没事,何曼驱马走上前去,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无奈的言道:“龚蛮子,你倒真是命大。”

“幸好哨音响的及时,不然可能我们两人可能真的就被汉军射成马蜂窝了。”

龚都叹了一口气,闷声开口道。

直到此时,心中都还有些后怕,跟随他一起冲阵的三十余骑,只有六人安然返回了大阵,他的神情也是有些晦暗,那死去的军卒,都是他的亲卫,一直跟随着他的袍泽。

“要是有一种甲胄轻巧些,箭矢难穿,那就好了,刚刚那卢植小儿的身旁就是一点盾兵和弓手,若是我能杀过去,必定斩那卢植与马下。”

龚都做了一个砍脖子的动作,有些惋惜的说道。

“卢植身旁怎么可能没有大将,汉军军将武勇出众的难道还少吗,龚蛮子那这厮,倒是尽说大话。”

何曼斜睹了一眼龚都,摇头言道。

“你想要那种轻巧些的甲胄,箭矢难穿,怎么可能,我觉得你不如向明公请求去乌桓人的牧场上看看,选一匹高头大马,让工匠将身上的甲胄加厚一些,这样来的倒是能防御近距离的弓弩,还能防枪刺刀砍。”

“我现在这一身,已经有几十斤了,背负起来已经很吃力了,再加上十几斤的甲,怕是一场战下来,直接就躺在了地上,而且甲胄太厚,行动起来也不方便,更何况我这战马都已经算是乌桓最好的战马了,哪里还有更好的战马让我去挑。”

龚都直接否决了何曼的提议,他之前倒是穿过很厚的甲胄,那个时候还是在太行山中的时候。

当时他们攻破了井径关,为了多携带物资和武备,当时龚都一人便穿着三层的甲,行动起来困难重重,到后面,龚都便基本只穿戴一层铁甲了。

漳水大战,龚都这才又穿上了一层皮制的甲胄。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许安倒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重量轻巧,箭矢难穿,倒是确实有一种甲胄符合龚都所说,而这种甲胄便是“锁子甲”。

许安一直忙于处理军政,当局者迷,使用的武备多是从汉军之中的缴获的武备,后面因为要接应四州黄巾军进入并州,后面将重心又放在了攻城武器之上,对于盔甲和兵器,由于治炼的难度,倒是没有太过于关注。

此时龚都一提,许安却是突然想起了后世的锁子甲,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的攻击,相比皮甲来说对于弓箭的防护能力更强,而且更为透气,轻便。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所写的《先帝赐臣铠表》。

《晋书·吕光载记》也有记载,描述此类铠甲中的最高品,言说“铠如环锁,射不可入”,普通的弓箭难以穿透。

锁子甲在唐代尤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十三种甲制之一,锁子甲在西藏地区使用最为广泛,

后来到了宋元时期,锁子甲在蒙古军队之中极为流行,蒙古虏掠的能工巧匠,甚至还发明了一一种新型的锁子甲,特点是不再是环环相扣,而是成网状联接。

明清继承了这种新锁甲,称之为“铁网甲”。一直到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而且军中装备的锁子甲也并不稀少。

许安曾经看过一本书,明末清初时期,清军有一支军队,名为“白甲兵”战力颇为强悍。

让许安在意的是对“白甲兵”所穿戴的甲胄描述,身披三层不同材质的甲胄,刀剑难穿,弓弩难破。

第一层为铁甲,第二层就是锁子甲,第三层便是明清时期装备颇为广泛的棉甲,而且并没有太过于影响活动。

现在棉甲不能制作,棉花直到南北朝时期才传入中国开始种植,现在距离三国时期都还有数十年。

而且棉花的原生地和许安治下的地盘,还隔着汉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又如何能找到棉花的种子,而且就算许安派遣鹰狼卫翻山越岭,能够找到了棉花的种子带到并州,也需要多年的时间了。

现在这个年月,陆地赶路能靠的只有人的两条腿和战马的四条腿,水路还有船可以使用,其他便再没有什么能使用的交通工具了。

但是锁子甲,现在黄巾军却是可以制作,高品质的锁子甲可以防御箭矢的杀伤,虽然并州的工匠比较繁忙,但是匀出一部分制作数量不多的锁子甲还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对于制作技术根本不需要质疑,锁子甲早在欧洲便已经被制作了出来,这时期的汉帝国治炼技术绝对是世界最为顶尖的,并州由于处于边郡,锻造技术也是处于一流的水平,打造锁子甲自然是没有多少的技术难度。

吕布、张辽、徐晃、何曼等人都是勇武过人的将领,黄巾军之中的将校也不乏勇武出众之辈,只需要少批量的制造一些高品的锁子甲,给予将校使用,无疑能大大的增加黄巾军将校在战场之上的存活率和战斗力。

吕布等人装备上了锁子甲之后,必定是如虎添翼,在战场之上所能斩获的战果也必定更多。

每一个有经验的将校,甚至是老兵,都是影响着一支军队极为重要的因素。

而且锁子甲要是能再多一些,还可以武装黄天使者,有了锁子甲充当第二层防护,那么黄天使者的战斗力必然再翻上一番。

身披铁甲,内罩锁子甲,刀砍不穿,箭射不透,相比于皮甲防护力更好,更为轻便,黄天使者能够持续作战的时间更为长久,活动也更为灵便。

黄天使者的武备将会超过西园禁军的上军营。

他们有着几乎不会跌落的士气,悍不畏死,接受严苛的训练,手持着利刃钝器,如果再加上最为坚固的甲胄,黄天使者必然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近战步兵。

有了前人的经验,许安可以直接跳过锁子甲的最初阶段,直接制作防护效果更好的铁网甲。

“等到接回了四州黄巾,我就让并州的工匠给你达成这个愿望。”

许安止住了龚都和何曼的交谈,笑道。

“保证轻便,箭矢难透,而且不影响行动。”

无心插柳柳成荫,龚都这一次受伤,却是让许安回忆起了锁子甲这种较为优良的甲胄,可以预想到,有了这种甲胄之后,对于黄巾军将校战力的提升无疑是要增加许多。

黄巾军的很多将校,都是死在弓箭之下,无论是汉军还是北方的游牧部落,他们都拥有一批射术精湛的人。

此前朔方之战,匈奴步卒之所以打开了黄巾军的军阵,就是因为匈奴的射雕手和箭术卓越的弓手,趁机射杀了正在指挥军阵的黄巾军将校。

在冷兵器的战场之上,失去了军官的指挥,仅凭下级军官,很难在敌人的冲击之下,还能依旧保持军阵,并且士气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何曼和龚都等人相互看了一眼,脸上一起露出了讶色。

一旁周仓有些难以置信的言道,“明公,此言可是当真?”

“憨货,明公说的话,那还能有假的?如今我太平道占据十一郡之地,难道不是托了明公之福。”

何曼收起了惊讶的神色,瞪了一眼周仓。

这句话若是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他必然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那种东西,质量轻便防护力还好。

按照何曼来想,要想防护能力够好,那么铁甲的甲叶便要更厚,越厚才能越坚固,自然也就是越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过这话如果是出自许安的之口,那么何曼只是经过了短暂了惊讶,便选择了相信。

在何曼的看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许安没有办法做到的。

现在连名震天下的卢植都被许安带兵所击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他们的军势的势力了。

“具体的一时半会也难以说清,到了并州之后,我会让工匠给你们每人备上一套,漳水之役我军小胜一阵,但是还须得提防汉军卷土重来。”

许安眺望着不远处的汉军营垒,汉军营垒中门大开,卢植的大纛旗已经进入了营垒之中,其余的汉军也在慢慢向着营垒汇聚。

“即刻传令徐晃,率军返回左军,带兵继续追击汉军右军,但是要谨防汉军留下什么后手。”

“传令阎忠,继续追击汉军左军,但是不要太过深入,如果可以,试着从他那一面出兵,看看能否一起包夹汉军中军。”

一道又一道道军令下达,十数名背插着负羽的黄巾军令骑,通过黄巾军的各军阵的间隙,向着后阵和左右两方奔驰而去。

“抛石车在什么位置了。”

许安转头看向徐大,询问道。

指挥大军调动,军阵相搏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很多其余的消息,许安都是让徐大去记录。

徐大思索了一会,回答道:“在我军追击的时候,抛石车就一直在前进,离我军前阵,还有两里左右的距离,有牲畜拖拽,大概还需要一刻钟左右,到达此处。”

徐大担任许安的亲卫队长已经快有五年之久了,他也从那个原来大字不识,沉默寡言的农户,变成了一个合格的亲卫队长。

“命令抛石车队再加快速度。”

许安举起千里镜看向了不远处的汉军营垒,相隔不过一里的距离,汉军营垒在千里境下,被许安看的清清楚楚。

营墙之上匆匆忙忙快步走过的军卒,在营垒之外,等待着进营的汉军兵丁。

相隔一里,但汉军营垒之中的喧嚣声还是颇为刺耳,人声马嘶不绝于耳。

“半刻钟,半刻钟!命令抛石车队半刻钟之内,赶到前阵!”

许安转头对着徐大,严肃的说道。

卢植用兵谨慎,自然不会不考虑若是左右两军战败,该如何撤出战场。

毕竟一个合格的将领都很清楚左右两边的羽翼被铲除后,中军如果无法及时撤出战场,那么就会有被包围的危险。

现在许安唯一可能留下卢植的希望,就在于卢植开战之前并不知道黄巾军的军中有抛石车的存在。

扭力投石车的射程和抛掷的石弹,虽然远远逊色于配重投石机,但是现在许安并不需要攻城,所需要面对的只是汉军用土石和木头构建起来的简陋营墙。

只要扭力投石机及时赶到,那么营垒之上汉军架设的投石机和床弩就毫无用户,配合着两翼的援军,只需要一直缠着卢植,还是有机会可以取胜。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许安的视线在己方的后阵和汉军的营垒之处来回移动,马嘶声已经从后阵传来,许安已经看到正在缓缓行驶过来的抛石车车队了。

“再加快一些速度,派人去推!”

汉军似乎在预谋着什么,许安心中越发的不安,再度命令抛石车的车队加速。

“嘿哈,嘿哈!”

一众黄巾军的力士皆是憋红了脸,手臂和额头上的青筋全都鼓了出来,他们在后面奋力的推着抛石车向前,拉车的战马低着头,打着响鼻,喷着白气,一步一步向前缓缓走去,拉车的绳子被绷的笔直。

没有橡胶制成的轮胎,没有减震的弹簧,木质的车轮在行进之中,发出吱咔吱咔的响声,似乎随时都会被那巨大车身给压垮。

扭力投石机虽然体型较小,但是是相对于庞大的配重投石机来说,而且,不仅是投石机本身,还有配备的石弹,也需要一并运输过来。

……

汉军营垒之中,卢植面色颇为难堪。

野战之中使用投石机,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还是可以移动的投石机。

“继续撤退。”

卢植面色铁青,看着离营垒越来越近的黄巾军投石车队,只能是下达了继续撤退的命令。

韩猛和焦触两人相视了一眼,欲言又止,他们都知道现在还并没有准备好。

卢植看到韩猛等人没有移动脚步,也是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没有办法了,‘蛾贼’的投石机一到,营墙转瞬之间湮(yān)灭,我军士气必然跌至谷底,我军左军撤退,右军溃败,此时再不走,还有被其合围之危险,‘蛾贼’骑军远胜我军,若是不想全军尽没于此,现在必须要撤。”

韩猛脸上一青一白,他最后看了一眼营墙下走动的军卒,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

汉军营垒外,六十辆抛石机一字排开。

抛石车车队的黄巾军军卒正快速的忙碌着,装填着石弹,调校着距离,观察着落点。

“烟尘?”

许安观察着汉军的营垒,却突然注意到两侧树林突然升起了烟尘。而汉军的营垒之中,也是升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浓烟。

微风吹袭而来,许安裹在闷热的铁甲之下的,感到了一丝凉意,而就在这时汉军营垒和两侧树林之中都是燃起了火光。

汉军营垒的两侧两支军队正在部署。

“好大的手笔……”

许安心中微沉,卢植竟然想要点燃己方的营垒和两侧树林,以此来阻拦黄巾军的追击,还留下了阻截的军队。

“十三号车装填完毕!”

“三十号车装填完毕!”

“五号车……”

一辆辆抛石车装填完毕的报告声响起,随着黄巾军军侯的指挥刀劈下,六十余枚石弹瞬间激发,向着汉军的营垒狠狠的砸去。

许安握着千里镜,观察着汉军营垒。

抛石车投出的石弹轻而易举的便撕碎了汉军的营墙。

透过残垣断壁,许安可以清楚的看到正在狼狈逃窜之中的汉军军卒。

汉军营垒之中,大量的物资散落了一地,军兵四散,旌旗倒伏,鼓号坠地,根本不见之前严整的军容。

“何曼、周仓!”

许安抬起马鞭,指着分布于营垒两侧汉军留下的殿后部队,断然下令道。

“你们二人,各带五百名黄天使者,再带武卒五百,给我尽快击破这两支殿后军队。”

现在的汉军是真的败了,许安十分确信,他们抛弃了大量的物资,连旌旗和盔甲都抛弃很多,怎么可能还有假。

何曼、周仓两人当即领命而去,许安继续下达的军令,成廉、魏越也被他派了出去,两个领着骑军为何曼和周仓两人助阵。

郝萌战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许安的耳中,郝萌和孟岱以命换命,曹性带着剩下的骑军击溃了汉军的骑军,但是也伤亡惨重,因此许安没有让曹性再带着他们参加后续的战斗。

战斗很快爆发了,许安还分出了二十辆投石车去援助何曼和周仓两人,攻击汉军殿后的军队。

在第一波石弹的攻击之后,何曼和周仓两人也带着步卒杀到了近处。

……

卢植带领着亲从骑兵,行进在大部队的旁侧,汉军撤退的队列已经不再井然有序,开始变得有些凌乱了,他们抛弃了大量的辎重,还有武备。

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是轻装上阵,甚至西园禁军都抛下相当一部分的军备,若不是蹇硕为了保证上军营机动性,调集了很多的驮马,恐怕他们需要抛下更多的武备。

“情况如何了。”

一名信使匆匆从西北方向而来,带来了汉军的左军。

“韩司马和吕司马已经带大军撤退到了预定地点,损失还能接受,‘蛾贼’的右军派遣了一支部队,向这边赶了过来,我军没有办法阻拦。”

“我知道了。”

卢植点了点头,挥手斥退了左军的信使,虽然他一开始就没有寄希望于韩莒子和吕威璜两人,但是此刻听到黄巾军右军的追军赶来,面色还起了变化。

至于黄巾军的左军,他们必然是派了追军前来包夹,汉军左军没有溃败,还能有一战之力,尚且拦不住,溃败的汉军右军又如何能挡住攻势如火的黄巾军左军。

卢植抬头看向前方,漳水平原之上的左右两方,已经可以看到黄巾军土黄色的旌旗。

“报!”

一声急喝打断了卢植的思绪。

“我军殿后部已经被‘蛾贼’击破,‘蛾贼’骑军正向我军急速赶来!”

围在卢植身旁的一众汉军将校听闻了这个情报,皆是变了颜色。

“后有追兵,‘蛾贼’从两面包夹而来,这可如何是好啊……”

蒋奇有些惊慌失措,现在的情况十分不妙,他突然想起了葵城之战的结果,一万多名汉军就这样被黄巾军全数诛杀,整个河内郡披麻戴孝者不计其数。

焦触听到蒋奇的言语,想要呵斥他,蒋奇如此言语,却是会乱了军心,但是临到嘴边却是说不出话来,他的心中也是有些惶恐。

他可是亲眼见过下曲阳和广宗之外,皇甫嵩用十数万黄巾军筑成的“京观”。

“慌什么?!”

卢植面色阴沉,沉声喝道。

“三面皆有追兵,但是都还没有打过来,你们现在却自己乱了阵脚!”

卢植举起马鞭指向视野之中的漳水,厉声道。

“两翼有追兵,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冲过这四里的距离就行了!”

“蒋奇、焦触你们两人领郡国兵在中,夏牟、淳于琼你们两人左右军营居于旁侧,韩猛,你带上军营在前,苏右,你领骑军先行,为我军站住前点。”

卢植握紧了手中的马鞭,目光森然,沉声言道。

“吹角进军,一鼓作气,随我杀过去!”

“呜——————”

随着卢植的军令下达,汉军阵中再度出现了高亢激昂的号角之声。

数十名汉军令骑沿着行军队列飞驰而去,将卢植的军令带向四方,片刻之后所有的汉军军卒都明白现在处于的困境。

“呜——————”

当低沉的号角声再度响起。一众汉军将校大声的呼喊着,极力的鼓舞着麾下兵丁的气势。

“葵城我军战败,一万余名军卒,被那屠夫许安尽数屠杀,‘蛾贼’绝对不会接受我们的投降!”

“我们没有退路,杀过去,杀过去,我们现在离渡河点只有四里的距离!杀过去,我们就能安然渡河。”

“呜——————”

第三声号角声骤然响起,顷刻之间已是传遍了整个汉军的军阵。

霎那之间,成千上万名汉军兵丁犹如同决了堤的洪水,向着前方汹涌而进。

人在为了生存而战时,所能爆发的潜力是无比的惊人的。

……

漳水之役落下帷幕。

十月二十五日,冀州汉军主力和黄巾军的战斗终于分出了胜负。

卢植率领着麾下的军队,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最终还是冲破了徐晃和阎忠两人的阵地,成功的抵达了渡河点。

汉军最后的骑军也被徐晃带领着乌桓突骑所击溃,苏由直接被徐晃一斧斩于了马下,毫无反抗之力,余众四散而逃。

但是他们也算是为后续的汉军争取到了一定的时间。

抵达了渡河点之后,凭借着渡河点的修筑的营墙,以及床弩和投石机,汉军终于是站稳了脚跟。

这一切卢植其实真的需要感谢蹇硕,这些床弩和投石机,基本上都是蹇硕调集而来的武备,若是没有这些武备,只怕是在前哨营垒就要被许安所击溃。

时间短缺,卢植指挥着汉军开始渡河,西园禁军的上军营和左右军营在卢植的命令之下,最先渡过漳水,

一开始,汉军凭借着投石机还有床弩,依靠着营墙,还能勉强防御。

徐晃和阎忠两人所统领的大部分都是四州的黄巾军,只有少数的精锐的部队,自然难以建功。

但是很快当许安率领的中军抵达战场之后,情势便立刻发生改变。

当黄巾军的投石车出现了卢植视野之中时,这个时候,大部分的西园禁军已经撤离到了漳水的西岸。

卢植十分果断的抛下了还留在渡河点的一众郡国兵,带领着麾下的将校踏上浮桥,快速的向漳水的西岸靠去。

卢植的离去,失去了主将指挥的汉军瞬间便慌了神。

他们的将军抛弃了他们,他们的主帅抛弃了他们,将他们丢在了漳水的东岸,丢在群狼的环绕之下。

绝望在冀州汉军之中如同瘟疫一般,快速的蔓延了开来,被留在了东岸的冀州郡国兵哭喊着,咒骂着,怒吼着。

没有了将校的约束,没有了主将的约束,他们争先恐后的攀上了浮桥,向着漳水的西岸奔跑而去,甚至还有人直接跃入冰冷的河水之中,向着西岸游去。

浮桥上挤满了想要过桥的军卒,他们蜂拥而上想要争抢渡河的机会。

随着黄巾军的压迫,大量汉军的军卒惊慌失措的拥挤在渡口处。

生死的危机之下,军营之中的袍泽之情彻底被他们抛于脑后,为了争抢浮桥,他们拔出了腰间的兵刃……

河岸上,渡桥旁皆是一片殷红,四处流淌的血水染红了漳水的水面……

西岸代表着生,而东岸却代表着死,没有人想死,他们都想活着,活下去……

黄巾军的军卒没有再上前,漳水东岸的渡口,已经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漳水之役以汉军失败而落幕。

汉军除了左军保留尚且完整外,一万多名右军只逃出了四千余人,不足半数。

中军本来有一万七千余人,却只有五千余名西园禁军,还有一千多名锐士,三千余名郡国兵逃出了生天,合计九千余人。

五万余名冀州汉军,逃回漳水西岸的只剩下了两万余人,一半的人都被留在漳水的东岸。

卢植站在漳水的西岸,静静的看着东岸如林般的土黄色旌旗。

受伤的哀嚎声,痛苦的喊叫声在他的耳畔响了起来,那是军中受伤了的军兵被伤痛所折磨的声音。

卢植没有回头,他不愿意去看自己麾下那些垂头丧气的军卒,他紧紧的捏着拳头,捏着马鞭。

但他明白,他已经败了……

他在漳水的东岸丢下两万余名大军,丢掉了冀州战场的控制权,将胜利让给了许安。

卢植上前了一步,眼前的场景变的模糊了起来,画面一下变得鲜红,一下变得黑白,随后天地都开始旋转了起来。”

“将军!”

在一众汉军将校的惊呼之中,卢植突然吐出一口鲜血,就这样栽倒落入了冰冷刺骨的漳水之中。

喜欢黄天之世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黄天之世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