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475章 中山六城

黄天之世 第475章 中山六城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28 来源:书海阁

永汉元年(189年),二月二十一日。

平静了不过了两月有余的太行山,再次变得喧嚣了起来。

不过这一次引起喧嚣的地点并非是常山国的井陉,而是同为太行八陉之一,位于中山国的太行八陉之第七陉蒲阴陉。

中山国是冀州的最北方,不过那也只是在黄巾起义之前。

因为许安的崛起,汉帝国彻底的丧失了太行山的控制权,最北方的城邑,早已经被黄巾军所攻占。

蒲阴陉地势险峻非常,易守而难攻。

由隘门山峡入,取道岩石间,路裁容骑。

右壁峭插千霄,左则绝涧数百丈,下有怒湍,以晴雷起于足下。

蒲阴陉最南方的关口被成为五阮关,原本也有一曲汉军驻守,但因为混乱,加上疏于防备,流民冲关,给当时已经揭竿而起的平汉创造了机会,随机他便带领部曲趁乱夺下了蒲阴陉。

后来随着许安收服张燕,率军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于毒归顺,诛杀杨奉。

当时北部太行,郭大贤、左髭丈八、左校等人本就是黄巾军部署,看到许安带领着黄巾军一路高歌猛进,平汉、大计、张白骑等人知晓,若是他们不肯归附,只怕是免不了一战。

权衡利弊之后,平汉等人也选择了归降。

平汉归降后,蒲阴陉也因此被纳入了许安的治下。

虽然后面北部太行几经波折,但是蒲阴陉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动,一直都没有重新落入汉军的手中。

蒲阴陉最南侧,便是五阮关,黄巾军就扼守于此处。

原本这里是由刘石管理,但是因为防区的调整,于毒接管此处的管辖权。

现在太行黄巾军一共被分为三部,北部、中部、南部。

中部井陉一带的主将是黄龙,而南部以太行陉为首的防区主将则是于毒,而在北部太行蒲阴陉一带的主将正是裴元绍。

天色已晚,军营紧闭,但是五阮关内外依旧是一片灯火通明。

蒲阴城相隔五阮关并没有多远,就算是冀州之战汉军落败,但是裴元绍依旧不敢放松片刻。

黄巾军之所以能够占据战争的主动权,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在于太行八陉有七陉尽在其手,只有连通河内郡和河东郡的轵关陉不在。

但是轵关陉对于现在的黄巾军来说,战略的意义并不算太大,毕竟就算没有轵关陉的控制权,黄巾军的防御压力也不会因此变大。

汉军不可能通过轵关陉来入侵黄巾军的腹地。

而黄巾军却可以通过其他的关陉来侵入汉庭的腹地,对汉廷造成威胁。

五阮关驻军军营的最深处,裴元绍的居所之中,也并没有熄灯,甚至门外的卫士还比平日里要更多了几分。

房舍之中,四人分坐。

但是坐在首位的,却不是身为北部太行主将的裴元绍,而是一名面色白净,身穿绛红色深衣,头戴进贤冠的文士。

裴元绍此时坐在他的右手,而与裴元绍面对而坐,则是两名身形魁梧的武将。

“汉军新败,中央动荡,鹰狼卫不久递来了消息,洛阳城之中恐怕要再掀风雨,此时对我黄巾军来说正是良机。”

火光摇曳,映照出了那白面文士的略显阴鸷脸庞。

许攸的面色随着火光忽明忽暗,他和颜良、文丑两人一路疾行,这才赶到了蒲阴陉。

身后的堪舆图上,数座中山国的城池皆被其用黄色的颜料圈了起来,这是鹰卫绘制的新型堪舆图,比之前的堪舆图,要详细的多。

“中山国北部,共有六城,分别是广昌、唐县、上曲阳、望都、蒲阴、北平。”

许攸站起身来,用指挥鞭指着堪舆图上的城邑冷声说道。

“如今最北部的城池,广昌已经在我军之手,汉庭内部生乱,冀州汉军新败,幽州汉军折损大半,士气低落,正是我军进军的最好时机。”

看着堪舆图上的城邑,许攸的脸上涌现出了一丝阴狠之色。

这一次的谋划,他计划了很久,从冀州大战刚刚战胜之后,那个想法便产生在了他的心中,但是因为计划并不完全,他一直都没有说出来。

直到前一段时间,许攸经过了深思熟虑,终于是将计划补全,于是立即便去面见许安。

正是那个时候,和阎忠还有难楼撞到了一起。

当时因为难楼在阎忠的身旁,许攸并没有细说,只是说了许安的另一条命令,自己担任内务令一事。

许攸强压着心中的激动,看向颜良、文丑还有裴元绍三人。

这一次,他的目的,就是侵占中山国北部。

冀州中山国在幽州涿郡的西南部,而涿郡的北部便是上谷和代郡,也就是说只要占住了中山国北部地带,那么幽州的涿郡将会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

冀州汉军新败,看到黄巾军的侵扰军队和游骑以前是必定会出兵驱逐,但现在却是已经快到了望风而逃的地步,只敢据守城邑,根本不敢野战,对于黄巾军来说,冀州的汉军目前毫无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也就是说,幽州的汉军将要独自面对黄巾军的威胁。

一旦黄巾军真的彻底控制中山国北部,幽州汉军将会陷入无比的被动。

幽州汉军想要进攻上谷郡,那么占据了中山国的黄巾军可以从背部杀入,两面夹击,反之亦然。

而若是黄巾军从上谷、中山两地同时出发,进攻幽州的涿郡,那么幽州汉军将迫不得已进行两线作战。

汉廷内部动荡并没有因为何进死去而休止。

董卓和丁原争权夺利,蹇硕也是不甘心被外臣夺取权利,卢植的返京,也没有使得局面稳定,反而是愈演愈烈。

洛阳城如今就像是一个装满了火药的木桶一般,缺的只是一颗微小的火星……

而那一颗火星,早在不久之前就已经被鹰狼卫,被许安安置在了洛阳城中。

许攸正是因为得到了许安肯定的答复,所以才定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兵。

这一次,许安并没有丝毫的吝啬兵力。

现在的许攸的麾下名义上,有足足一万名军卒。

其中有蒲阴陉守军三千人,还有从刘石麾下抽调了三千余名军卒,以及两千名并州义从。

说其并州义从,这支骑军现在可以说是许安麾下最庞大的骑军。

南匈奴部臣服,度辽将军李德奉许安之命统领南匈奴诸部。

而易服改号之事也在南匈奴之中推行,现在黄巾军中一共有四支骑军部队。

第一支是直属于许安麾下的骁骑营,主力的组织是原来并州的汉军骑兵,还有原本太行黄巾军的骑兵。

虽然裁汰了一些军卒,又屡经战事,有所折损,但是后续几次扩招,现在还是有约五千骑。

第二支则是度辽将军李德麾下的度辽军,主体就是原本的西河郡的郡兵,也就是原来的白袍军,约有三千骑。

第三支便是上谷乌桓部的骑军,不过上谷乌桓虽然归附,但是并未完全接收许安统辖,还是归于难楼节制,只是在许安需要骑军的时候,难楼会选派部曲随军。

虽然没有完全的控制力,但是好的一点是,许安在平日里不需要给他们发放俸禄,也不需要供养这支骑军,只要在战时付一些军费即可。

不过那些军费,其实并不多,因此还是十分划算。

上谷乌桓部有部众九千余,人数多达三十余万,控弦之士十数万。

也就是说,如果许安不顾一切,整个上谷乌桓部,可以一次性派出十万名骑军来跟随许安作战。

但是其中兵员的素质自然是良莠不齐,战力堪忧,而且一次性派出十万名骑军参战,那么上谷乌桓部所占据的地盘,只怕会马上被其余的部族迅速的侵占。

所以实际上,保持一个良好的战力,又不动摇根基,许安最多可以从上谷乌桓部征募两万名骑军,而这就是上谷乌桓部所有的正规军队了。

第四支骑军,便是并州义从。

并州义从也就是原本的南匈奴部,南匈奴是臣服,而上谷乌桓部是归附。

现在的匈奴二字已经是彻底的从这个世界上除名了。

南匈奴部单于须卜被阵斩,老单于继位,选择了臣服。

老单于被封为归义侯,其他的原南匈奴贵族也被各自封官,自然都是一些随便取的闲职,名号,根本就没有一点实权,现在全部居住在美稷城中。

说是居住,实际上可以说是软禁。

现在的并州朔方、五原、云中等郡,是黄巾军派遣的太守和官吏在管理。

并州北地的防务属于朔方防区,由度辽将军李德负责。

而在这一防区,因为原本是南匈奴的领地,并无多少的城邑,步兵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因此,防区内的防备军卒,多是用黄巾军的骑军为主,征募原南匈奴部族的青壮作为义从,称为并州义从。

两军袭取战的并州义从,还有冀州之战的四千并州义从,都是如此来的。

原本的南匈奴部算上部落之中的奴隶,到如今还是有三十万人,

北方诸部正陷入纷争之中,没有人南下侵扰。

南匈奴部可以为黄巾军提供大量的骑军。

唯一制约并州义从人数的,只是钱粮而已。

如果钱粮足够,许安完全可以征募五六万由匈奴人的青壮组成的庞大骑军,不过现在的胡骑战斗力远逊于汉骑。

而制约胡骑的战力的,主要还是武备。

锻炼骑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胡骑生长在草原,几乎从很年幼的时候便开始骑马,骑术精湛,自然是远胜寻常汉地之人。

现在黄巾军各地的工坊正在飞速的发展,工坊中工匠学院也已经建设了起来,四州民众之中的工匠也加入了工坊之中。

黄巾军的工坊正在高速的运转了起来,正在源源不断的产出,但是因为四州民众,各行各业也需要器械,所以黄巾军的武备增长速度并未有太快。

甲胄的制作,还有兵器的制作也并不容,就算是只生产武备,武装五万骑军也是难事。

所以并州义从常备军卒,只有五千余人。许攸麾下作为主力的,并非是前面三支部曲的任何一支,而是最后的三千余名军卒。

最后的三千余名军卒,正是黄巾军中战功赫赫,历战的精锐,黄巾军的武卒。

同时许安还将太行山秘密工坊之中,刚刚生产的二十架配重投石车交给了许攸。

有了这些投石机,中山国内所谓的坚城,根本就不算是阻碍。

汉庭加固了司隶之地的城池,冀州主要城邑也得到了一定加固。黄巾军的配重投石车难以攻破,但是中山国北部的城邑可并没有得到一点加固。

中山国仅有郡国治所,卢奴得到了一定的加固,北部五城还是以前旧有的城墙。

因为六扇门的成立,周旌就任门主,大量的游侠因为周旌的名声加入六扇门中。

洛阳动荡,绣衣使者全线收缩,现在在冀州之地,鹰狼卫的声势已经超过了绣衣使者。

如今的中山五城,在许攸的眼中根本就是百孔千疮,毫不设防。

这一场战役,结局毫无悬念。

冀州之战汉军落败,中山五城的驻军少的可怜,一共不过三千余人。

有配重投石车摧城破墙,黄巾军根本不会太多的损失。

除去黄巾军的武卒外,刘石军、还有太行山的守军都没有怎么经历过战事,正好磨练一下。

实际上,这一次许安派遣武卒协助许攸,也不过是以备万全罢了。

还有便是,取下了中山六城之后,需要一支强力的部曲,作为定海神针随许攸坐镇中山六城。

灯火摇曳之间,许攸的嘴角微微上扬,眼眸之中闪过一丝炽热。

他可不甘心,只当一个区区的军师,或者拿到区区一个内务令的位置。

黄巾军不会永远都是只是黄巾军,太平道不会永远都只是太平道,汉室已失天命,他们占据的地方也不会永远只有这十二郡之地。

现在黄巾军中武将众多,但是谋划之士却只有他和阎忠两人,这就是机会。

虽然黄巾军现在还是反贼,但是只要黄巾军发展起来,壮大起来,将来必然会有投机者,必然会有看好黄巾军的人加入到其中,这是无容置疑的。

那九卿之位算得了什么,他想要登上的可是三公之位。

若不能名垂青史,若不能位极人臣,来这世间走上一遭还有何意义。

许攸的面色微变,他胸口的刀伤正在隐隐作痛。

火光在许攸的眼眸之中不断的跳动,他的脸色阴沉的可怕。

许攸缓缓转过身躯,目光透过昏暗的灯光投向颜良三人,他的声音彷佛像是从九泉之下传出一般森然。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喜欢黄天之世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黄天之世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