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648章 百转千回

黄天之世 第648章 百转千回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28 来源:书海阁

兖州,东郡濮阳。

这里是汉军的大营所在。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日,孙坚命中郎将黄忠进攻黎阳,宣告着东郡之战正式打响。

这一场大战注定影响深远,注定名垂在那青史之上。

孙坚于濮阳大营誓师北伐,将刘协一直以来所赐的所有财帛尽数封赏而出吗,自己分毫不受。

袁术亦不落于孙坚之后,将昔日偃师之战所受的财帛也全数分发给诸军。

孙坚本就在军中名望极高,袁术虽然稍有逊色,但是偃师之战,所有人都看到袁术的表现。

承受了西凉军最猛烈的攻击,在军阵溃散之时,面对着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冲击而来的西凉铁骑之时,袁术亲冒矢石,手持长戟,顶盔掼甲立于阵前,手刃十数人,最终止住了溃势。

偃师一战后,袁术受封高阳亭侯,并被进为前将军,在军中的威望如今仅次于孙坚。

两人的行为使得汉军士气大振,汉军攻势如火,大火熊熊燃起,并迅速的蔓延向北岸。

鏖战十余日后,中郎将黄忠击破袁绍麾下的延津水师。

延津在黎阳的西南方,是通往北岸的一处主要渡口。

镇守延津的是袁绍麾下的两名校尉吕旷、吕翔。

没有了水师的制约,黄忠先是派兵昼夜袭扰延津,延津袁绍军不堪其扰,疲惫不堪。

数日之后,黄忠点齐军兵,突袭延津大营。

吕旷、吕翔两人因为之前黄忠的不断袭扰,只以为又如同往常一样风声大雨点小,因此没有太过于在意。

而正是这一疏忽,给了黄忠机会。

黄忠带人杀入营中,燃放大火。

等到营地大乱,吕旷、吕翔两人才如梦初醒,想要组织反击。

两人带着亲卫,走了不到百步,便和黄忠遭遇。

狭路相逢,吕旷、吕翔两人见到黄忠一身将甲,便知道黄忠恐怕就是这场夜袭的指挥官。

此时军营大乱,大量的汉兵突入营中,要想反败为胜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杀黄忠。

吕旷、吕翔两人没有犹豫,两人带着亲卫,直取黄忠。

他们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没有错误,他们错的是挑错了对手。

黄忠并非名门之后,也非是世家出身,他能够在荆州一路晋升,登临中郎将之高位,靠的并非是什么家世背景,也并非是什么阿谀奉承,而是靠着他的腰间的宝雕弓和手中玄铁刀。

吕旷、吕翔两人还未冲来,黄忠已是连发三箭。

三箭直取吕旷的面门、咽喉以及他座下的战马。

吕旷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黄忠射落下马,当场毙命。

眼见兄弟死难,吕翔目眦欲裂,但是黄忠手中那在火光之下泛着幽暗光芒的玄铁刀已经呼啸而来。

须臾之间,吕旷、吕翔两人便被黄忠所杀,延津袁军大营最后的抵抗也就此宣告终结。

随后黄忠与曹操两人领兵向黎阳进发,而袁术也带领南阳兵和刘备带领的幽州兵攻入卫国。

袁绍军原本坚不可摧的防线,在连番的猛攻之下,逐渐露出了破绽,袁绍军节节后退,只能稳住阵线,却无法发起进攻。

大局似乎已定,前线每一天都会传来捷报。

一面又一面缴获的旌旗被送往濮阳的汉军大营,报捷的文书如同雪花一般散落向四周。

一切都似乎预示着他们即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前线汉军连番的胜利和高昂的士气也影响着后方。

濮阳汉军大营之中,守卫着营垒的军卒无一不是精神焕发,昂首挺胸。

只是不知道为何,前线的一些将校行色匆匆的返回了濮阳。

濮阳汉军大营帅帐之中,孙坚面色阴沉,端坐于上首。

众将列作于两侧,袁术列坐于右首,曹操列坐于左首。

曹操正式接任兖州刺史一职,兼任奋武将军,统领兖州兵,诸将之中,除去袁术之外,只有曹操的官职最高。

禁军统领伏德、中郎将黄忠、平原相刘备等将分别列坐。

前线的主要将领几乎云集濮阳大营。

刘备坐在曹操的旁侧,他如今的官位其实并不低。

之前公孙瓒便表奏他为平原相,后来刘备救援公孙瓒,止住了幽州军的溃势,公孙瓒又表举刘备为平虏将军。

公孙瓒北逃之后,刘备依靠着平原,抵抗冀州和青州两州的进攻,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之下,还小胜了数阵,最后领着麾下五千幽州骑和三千余名步卒一路折返,成功的向南撤离。

后来泰山黄巾军西进围攻济北国的时候,若不是刘备及时领兵来援,牵制了泰山黄巾军的兵力,恐怕曹操不能那么轻松的挡住泰山黄巾军的攻势。

坐在袁术身旁的人则是伏德,其父名为伏完,是当朝的中散大夫。

伏完乃是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官拜侍中,娶了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

陈都中有传言,伏完的女儿伏寿似乎要被立做皇后。

虽然天子尚幼,但是传言有板有眼,而陈都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是佐证了这一件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陈都禁军统领的职位,最后被委任给了伏德,其军名为“中垒”,与汉武帝元鼎六年时,于北军新设八禁兵之一的“中垒”同名。

伏德接任中垒校尉,虽然是校尉之职,但实则位高权重。

刘备虽然现在是平虏将军,但是地位却是比不过伏德。

伏德并没有武名,虽然身形还算健壮,但是比起曹操、刘备、黄忠等人皆是少了一股英武之气,倒是显得有些阴柔,倒是和曾经的袁术气质有些相仿。

袁术曾经放浪形骸,花天酒地,不过这数年以来的军旅生涯和经历,已经是让袁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如今的袁术早已经不再是昔日的那个身穿着锦衣,纵情声色的世家贵公子。

刘备微微侧目,看向袁术。

此时袁术正襟危坐,一身的戎装,头戴铁冠,眉目犀利,只是面色和孙坚一样同样阴沉。

饶是谁见了如今的袁术,都难以想象袁术曾经会是一个放荡不堪的世家子。

帐中坐着的人并不多,除去他们五人之外,便只有荀彧、郭嘉两人。

刘备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的眉头微蹙。

他心中有一种不妙的预感,他感觉原本稳操胜券的东郡之战可能有了新的变化,他们可能……

孙坚合上了手中的帛书,闭上了双目,他的声音低沉无比,不复平日的激昂。

“黄巾军出函谷关,兵进洛阳,洛阳已经沦陷……”

刘备霍然抬头看向孙坚,强忍住了站起来的冲动。

“黄巾军的骑军已经兵临轘辕关下。”

孙坚的声音有些沙哑,脸色阴沉无比。

刘备的脸色也慢慢的难堪了起来,他明白了为什么孙坚和袁术两人脸色都如此之差了。

“黄巾军自函谷关出兵,他们难道不需要休整?”

曹操面色有些低沉,疑惑道。

“如此短的时间,许安怎么可能掌控关中……”

曹操脸色难看,前段时间华阴之战的战报传来,众皆哗然。

许安于华阴一战击破董卓军,阵斩了董卓。

五万西凉军土崩瓦解,就已经是令众人侧目。

现在黄巾军又兵出函谷关,进犯洛阳地区。

曹操并没有说完,他看到孙坚的神色,最后还是停下了言语。

吴景、朱治两人都是很早便跟随在孙坚的麾下,曹操也知道吴景和朱治两人在孙坚心中的份量。

此前孙坚派吴景守备洛阳,如今洛阳沦陷,恐怕吴景已经是凶多吉少。

孙坚双手撑靠在案桌之上,继续说道。

“泰山郡传来密信,泰山黄巾似乎在向北迁移,青州兵在陆续进驻泰山、济北两地。”

孙坚的第二句话落入帐内,大帐之中的气氛几乎犹如要凝固了一般。

众人的脸色皆是难看无比。

郭嘉和荀彧两人是主要的谋臣,而曹操、刘备等人都是高级将官,他们清楚如今天下的局势,各地的情况。

而孙坚所说的这两件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史诗级的灾难。

不需要说明,黄巾军如此行径,如此动作,都代表着一件事。

袁绍已经和黄巾军达成了某项交易,缔结了盟约。

黄巾军的行动就是在配合着袁绍。

刘备心中一紧,他一瞬间便明白了为什么孙坚让他们乔装打扮,暗中返回濮阳。

“袁绍和许安两人合谋,我们必须想办法将部曲安全撤离南岸。”

孙坚将目光投向帐内众人。

他很清楚袁绍和许安两人合谋所能造成的后果。

现在青州兵和黄巾军自泰山、济北和洛阳地区威胁着他们后方的安全。

为的就是要他分兵,而使得东郡正面战场上他们没有足够的军兵。

而一旦没有足够的军兵,那么袁绍便有了可趁之机。

孙坚不相信袁绍没有计划。

如今许安兵进轘辕关,威胁阳城,而泰山郡内袁谭派遣大将岑璧带领青州兵进驻。

泰山郡的南面便是豫州的鲁国,而济北国的西面则是兖州的东郡和东平国。

现在青州已经和冀州练成了一片,原本拦在青州兵东部的屏障已经消失。

袁谭不需要和臧霸攻破徐州,便可以支援东郡的战事。

济北国离东郡并不远,两郡国接壤,这也意味着,如果孙坚必须要防备青州兵进攻他们的东面,加入东郡之战。

敌军自三面包夹而来,三线作战,还没有地利可言。

如此危急的局面,就算是兵仙韩信降世恐怕也没有办法解决。

孙坚的脸色之所以如此难看,正是因为这一局面的转变。

虽然如今前线他们仍然占据着优势,但是孙坚很清楚,袁绍绝对不会让他们这么轻易的脱离战场,撤退到黄河的南岸。

郭嘉和荀彧两人相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的眼眸之中看到了惊骇。

没有人想到袁绍居然会和黄巾军联盟。

“撤离之事每拖延一分便增添了一分的威胁,绝不能再拖延下去。”“我已经安排了舟船,还有接应的部曲。”

“汉升。”

孙坚的目光投向了黄忠和曹操。

“你领荆州兵先行撤离,然后率领水师接应。”

“孟德,你领兖州兵殿后,我会领军前往白马接应你们。”

黄忠和曹操两人对于孙坚的安排都没有异议,孙坚领军并没有分什么嫡系、非嫡系,也不像董卓那样分什么亲疏间隔,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也算是做到公正廉明。

而且东郡之战初期全赖荆州兵奋勇和黄忠的计策,这才攻下了延津渡口在黄河的北岸站稳了脚跟。

殿后虽然危险,但是曹操并没有说什么其他的言语。

兵战凶险,若是害怕危险,他也没有必要来当这个兖州刺史。

“公路……”

孙坚看向袁术,有些犹豫。

袁术按着膝盖站起了身来,毛遂自荐道。

“殿后的事交给我,骑兵渡河复杂,我军本来就缺少骑兵,玄德麾下的五千幽州骑绝不能有失。”

孙坚止住了言语,他的目光和袁术的目光碰撞到了一起。

袁术的目光使得孙坚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原本的计划。

会议很快便落下了帷幕,孙坚说定了一些细节的问题,之后众人便起身离开了军帐。

他们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浪费,袁军的探子魑魅神出鬼没,难保得知他们离开了营地,然后袁军趁机发起进攻。

袁术、曹操等人走出了营帐,而郭嘉和荀彧两人却并没有走,他们被孙坚留了下来。

“陈都传来的消息,关中陷落,司徒王允护送弘农王及时离开了长安向南撤离,如今已经通过了武关,抵达了南阳郡。”

孙坚面色复杂,低声说道。

“弘农王……”

荀彧眼神微动,弘农王指的正是刘辩,昔日刘协登基之后,蹇硕便是让刘辩于弘农就国。

如今他们遵奉的是刘协,所以刘辩虽然在长安是天子,但是他们称呼刘辩都是以弘农王称呼。

郭嘉欲言又止,他看向孙坚,感到有些棘手。

“除去王司徒外……”

荀彧斟酌了一下,低声询问道。

“皇甫将军和盖勋两人,长安的三公九卿皆在队伍之中,还有不少长安的民众……”

郭嘉目光微凛,心中百转千回。

王允、皇甫嵩、盖勋还有一众长安朝廷的重臣,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地方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进入陈都朝廷,恐怕不会平静,必然会引起一场变动……

喜欢黄天之世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黄天之世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