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719章 强秦之势

黄天之世 第719章 强秦之势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28 来源:书海阁

“鹰狼卫正在走访巴郡东部临江等地,审查案件,九月下旬公审应当就会结束,到那时临江便会正式实行屯田的计划,具体的时间应该是十月的下旬,屯田安排好以后,你可以返回临江,离开僰道城。”

许安转过了身,准备离开僰道城的监狱。

“明天我会让人将你麾下那些亲卫一起安置在这里,不必再隔离,也没有什么必要。

甘宁眼神微凝,许安看起来是真的打算放他离开。

事到如今,许安也没有必要再诓骗他。

只是许安的做法,他在典籍之上从未有过任何一人做过。

发放路费,安置回乡?

自古以来的降兵,不是被坑杀,便是被贬为奴隶,或者是作为马前卒,炮灰来使用。

但是许安却是愿意花费钱财,将其送返归乡。

甘宁脸色不再如同之前那般平静,而是带上了些许疑惑。

许安进入益州之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六郡。

成都之战最后的赢家不是东州兵也不是益州军,而是黄巾军。

甘宁虽然被关押在监狱中,但是他也听闻了黄巾军在外面的一些所作所为。

在东州兵已经归降的情况下,许安仍然将东州兵的将领刘璝被斩首示众,其罪便是纵兵劫掠,屠戮乡聚,传首三郡。

那听从刘焉军令,一路从梓潼烧杀抢掠,强征壮丁南下的东州兵将领庞异,更是被传首五郡,以示众人。

甚至还那些在益州内地劫杀商队,掳掠乡民的东州人皆是被定罪。

罪大恶极者、民怨沸腾者,当众问斩。

次等者按照所犯之罪,定以劳动改造,从数年到数十年不等,将其发配到矿山等地用劳动来抵消刑罚。

实话实说,对于许安这样的判决和审理,甘宁对于一直以来因为东州兵的缘故而积压在心头的不满也是消散了大半。

这些事情虽然只是道听途说,但是这些事出去之后,随便问上一人,便能知道事情的真伪,许安没有必要在这里说谎。

许安也确实没有说谎,现在很多益州军都已经返乡。

五万益州军,许安只准备留下五分之一,其余的军兵大多遣散回乡,实行屯田。

通过公审,在鹰狼卫的缇骑还有军队两方的合作之下,太平道可以将大量的土地收归国有。

这些土地将会被集中起来,交给农政部统一分配,安置屯田事务。

现在太平道的农政部已经不再是许安当初刚刚进入并州之时那般一穷二白,只有数十名文吏。

凉州、并州、中州,农政部在三州数百万人之中推行屯田制,依然是有条不紊,凉州、并州两地的畜牧业也归属农政部管理,都没有出现什么差错。

许安能够带领麾下的军队进行多次大规模的作战,农政部功不可没,正是因为屯田制的推行,才使得黄巾军能够拥有还算充足的粮草来支撑频繁战争。

至于矿场、林场、湖泊这些,在太平道的法律之中都已经写明,这些所有的自然资源在黄巾军进入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属于太平道了,那些豪强世家已经失去了所有权。

不过矿场、林场等等自然资源是归于工部管理,而不再归农政部管理。

“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不知道晋侯可否为我解惑。”

许安停下了脚步,甘宁的声音从他的后方传来。

“什么问题?”

许安重新转过身,想了想又坐了下来。

“我虽然对刘焉抱有成见,但是刘焉能够成为益州刺史,并且能够在益州多年掌权也并非是什么庸人,汉中太守张鲁早已投降,刘焉虽然不知道,但是他也一直提防着汉中,在金牛道不可能不留下防守的兵力。”

“后来我军攻入成都城中,一部分东州兵撤离成都城向北逃离,这样推算,便知道他们对于北方发生了什么根本就不清楚。”

“如果晋侯真是从金牛道进入益州,那么东州兵绝对会提前收到警报,而且金牛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晋侯麾下虽有投石车,但是受制于地形作用甚微,强攻金牛道,就算刘焉只留下数千人也足以抗拒半月以上。”

“东州兵就算再不堪用,也起码能够将情况传递到绵竹,但是为什么却对北方发生的一切似乎完全不知?”

一直以来,甘宁最为疑惑的地方,便是黄巾军是如何进入益州,能够一路南下而不惊动东州兵。

虽然不知道内情,但是甘宁很清楚,黄巾军绝对没有走金牛道。

走金牛道绝对无法瞒过东州兵,绝对没有办法悄无声息的到达成都城外。

成都之战,明明已经胜眷在握,但是最后却是白白给黄巾军做了嫁衣。

甘宁如何也没有想明白,黄巾军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难道真的如同那些人所说,是许安施展仙术,运着这三万多黄巾军直接越过了崇山峻岭,降临到成都城城下?

不过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这世界上有没有神仙,甘宁并不知道,他不敢笃定,他很清楚太平道内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仙术,起码许安绝对不可能会这样的仙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若是许安真的会运兵的仙术,那么这些黄巾军也绝对不会出现在益州,而是直接出现在豫州陈都或者是冀州的邺城,这样直接灭了汉庭和魏庭就行了,还来益州干嘛。

若是真有这类的仙术,当初张角他们为什么又不用?

那汉中的张鲁自称为天师,说是什么法力高深,但是这么多年来,又有什么作为?

或许在那名山大川之中有避世不出的仙神,但是在这世俗之中绝无可能存在仙神,起码汉庭、魏庭、太平道中都没有。

秦始皇穷尽一生,都没有找寻到长生不死的仙药,这世间的仙神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传说。

“我确实不是从金牛道进入益州。”

许安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

“你久居益州,可曾听闻过阴平道?”

许安没有隐瞒,阴平道存在的事情就算是告诉天下都无妨,毕竟现在凉州、益州、关中都被他所掌握。

无论是汉庭还是魏庭想要进攻益州,都没有办法借由阴平道而来。

更何况,阴平道的地势险要,只要在其道路之上,留下一两曲的军兵防守,就算是数万大军而来也只能是望山兴叹。

当初诸葛亮就曾在阴平道中设下两寨军兵防守,只可惜后来年久失修,季汉自因为阴平道险峻非常,根本就不算道路,所以还将其兵员尽数裁撤。

如果季汉没有裁撤掉阴平道中的两寨军兵,就算邓艾有通天之能,也难以逾越摩天岭,更不用提兵临绵竹,一路进逼成都。

“阴平道?”

甘宁眉头微蹙,他是益州人,自然知道阴平是哪里,但是阴平道他却是没有怎么听闻过。

“说是阴平道,不如说是阴平陉,自摩天岭至益州腹地,共有七百里之遥,耗时两月方才走出阴平陉。”

“经由景谷道旁南下向着摩天岭有一条小路,是当地的药农、猎户采药狩猎之时所走出来的一条小陉。”

甘宁瞳孔微缩,有些难以置信。

“我以前游历四方,曾经路过景谷道,也曾看过摩天岭的地势,摩天岭山高路险,千仞之山如何能够逾越,若是能够逾越,入蜀之路,也不会只有数条。”

“若是甘校尉想要看看,我可以派人带甘校尉去亲眼看看我们走过的道路。”

“摩天岭的背面,也就是南面是一处深谷,那些药农、猎户用绳索绑住山崖上的大树,由此滑入谷底。”

许安眼神微暗,他想起了强渡阴平的时候。

“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阴平陉内,葬有我黄巾军坟墓三千二百七十三座。”

许安神色有些黯然,为了渡过阴平陉,他做了无数的准备,但是最终还是有很多军卒永远的留在了行军的路上,留在阴平道中。

入土为安都没有能够做到,他们唯一留下只有刻写着他们的姓名身份的铭牌。

那些军卒多是从太行山,从并州便一直跟随在他的旌旗之下,很多的人许安甚至都记得名字。

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残忍无比,战争不可能没有流血,不可能没有伤亡。

“只有来路,而无归途,唯有拼死向前,破釜沉舟。”

“渡过阴平之后,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鹰狼卫早已经渗透益州多时,有鹰狼卫沿路截杀信使,留守的东州兵根本没有想到我军突然兵临城下,献城投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悄无声息的抵达成都城外。”

“其实早在数日之前,我们就已经是抵达了成都城的外,一直等到你们和东州兵分出了胜负,我才下令大军前进。”

甘宁脸上的神色有些凝固。

难怪他们会输,黄巾军居然从一条所有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走通的道路进入益州,绕过了金牛道。

他们输的并不冤枉,以毡自裹,推转而下,仅凭裹在身上的毛毡,还有一根绳索便敢从数十丈之高的悬崖之上滑到谷底,翻越摩天岭。

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

山峰贯入云层,居于云上,犹如擎天之柱一般,迫近苍穹,因而得名“摩天”。

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峻峭崚嶒,云遮雾罩。

带着三万大军翻越摩天岭,通过七百里的阴平陉,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黄巾军却做到了。

甘宁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包围成都之时,许安便已经在黄巾军中了。

那岂不是意味着,当初许安也是依靠着绳索,一路滑到谷底,亲自带着那些黄巾军一路走过了七百里阴平。

甘宁目光闪烁,他突然能够明白,为什么三万余名黄巾军能够走出阴平道,能够一路辗转,却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如今坐在他面前的这个人。

若不是许安的身份,那么许安绝对是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

甘宁心中摇了摇头,任宪作为主将在谋略之上确实是合格的,但是他在最后的危急关头,却是做出了最为错误的决策。

抛下了城中数万军卒逃离出城,又在出城之后,任宪以他们这些先锋骑兵作为诱饵吸引了黄巾军大部分的火力,自己却带着亲从骑兵摸黑进入了树林想要悄悄逃走,但是却被早已经隐藏在林间的黄巾军所擒杀,也只能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甘宁看着许安,他想起了曾经看过关于许安的记载。

许安是张梁的弟子,据说最初只是一名小兵,一路转战凭借着战功升任为军侯,最后在广宗之战后才成为了张梁的嫡子,而原因则是因为他在张梁等人被困死在广宗城府衙之外时,带领着残兵救出了张梁。

广宗城外,张梁抬棺与城外拦截汉军鏖战,这才成功的北上,进入了下曲阳。

若是许安是益州军的主将,那么许安多半是不会抛弃城中这数万益州军。

只可惜,许安是太平道出身。

太平道和他们这些世家豪强的利益天然便是冲突。

凉并的那些世家,就算是阎忠和贾诩等人的家族,也将大部分的土地交了出去,矿场、林场也被太平道收归道有。

许安的几次演讲文本早已经传遍了天下,甘宁也看过了许安的演说内容。

“一人之声,声若蚊蝇,十人之声,已是人声鼎沸,百人之声,却能穿云裂石。”

“吾辈虽无强兵、巨财,却有天下之众也!”

“万千民众之力,能使江河倒流,亦可夷山平丘,改天换地亦非难事……”

……

甘宁沉默了一会,再度出言问道。

“益州的黄巾军也是在你的授意之下行事,我没有说错吧。”

许安微微颔首,益州黄巾军的作用,就是让益州的豪强世家自以为找到了机会。

益州黄巾军之所以愿意帮忙,不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宽恕,而是太平道一早定下的方略。

为的就是让益州军和东州兵两者相争,而后坐收渔利。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只在青苹草头上轻轻飞旋,但是在最后却能够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

现在太平道,雄踞凉、并,威震漠南,诸部臣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望其旌旗而逃遁。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南收汉中,西进益州,尽得巴蜀之地。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已成昔日强秦席卷天下之势。

昔日秦国强盛稳定,而关外六国却是彼此猜忌,相互牵制,遂被秦国接连击破,灭国夺地。

而现在中原虽无六国,但是汉魏两庭相争却已经到了白热化,对于益州之事根本就是鞭长莫及。

黄巾军此时攻占益州,麾下之民逾千万,将会一跃成为战争潜力最大的势力,而且黄巾军在各地实行屯田贮存粮食,修筑工坊制作战具,这都是在积蓄着力量,甘宁能够看得出来。

许安从来就没有想过偏安一隅。

一如昔日强秦一般,皆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如今黄巾军缺少水师将领,这个时候若是加入黄巾军中,绝对能够一番作为,有足够他施展的空间,而且或多或少也能庇护一下自己的家族。

甘宁在牢房之中已经看过了守卫送来的一些太平道内的律法,对于愿意归附的豪强世家,太平道并不是太过于苛刻。

天下三分,局势虽说还并未完全明朗。

但是和许安这短短的一番交流,却是让甘宁最终下定了决心,扫清了心中所有的犹豫。

他想起了他在竹简之上看到的一句话。

那句话是曾经许安在晋阳城时所说过的话。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今我等裹黄巾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汉室气数已尽,黄天必将取而代之!

沉默了良久,甘宁缓缓站起了身来。

他向前走了一步,微吸了一口气,身躯微躬,低下了一直没有低下的头颅,双手作揖对着许安郑重的行了一礼。

“如若晋侯保证能够庇护我临江甘氏,减免惩罚。”

“宁,愿为晋侯编练水师,冲坚毁锐。”

喜欢黄天之世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黄天之世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