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732章 再进一步

黄天之世 第732章 再进一步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28 来源:书海阁

初平五年(194年)。

长安街头巷尾皆是张灯结彩,行人来去匆匆,但是却是面带笑容。

有相识的人在街道之上遇见相隔很远便已经是拱手做礼,相互见礼,口中说着吉利话。

新年期间,长安城中没有了往日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条条框框,众人之间,只以开怀为主。

如今的长安城早已经不再是曾经只供达官贵人,王侯将相所居住的宫殿群。

经过了阎忠的改造和安排,如今的长安城早已经发生了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平道在不久前确立了三府九部制。

三府分别是:中军府、中书府、宣教府。

其中中军府府令由贾诩担任,中书府府令则是由许攸担任,同时许攸还兼任了中州布政使的职责。

九司则是法部、吏部、工部、户部、农政部、外务部、内务部、枢密院、参谋部。

三府九部的衙署全部都被阎忠安排到了原来的未央宫,也就是现在的应天府中。

除去三府九部的衙署被安置在应天府中后,天禄阁,石渠阁所改建的国学院也已经彻底竣工,分别名为天禄国学院,石渠国学院。

原来的未央宫作为皇宫,占地极广,壮丽非常。

三府九部的衙署全部填入之后,再加上两所国学院的建立,但是未央宫却还有一些地方处于空置的状态。

桂宫、北宫两宫,两宫原本是后妃居住,殿宇规格不如未央宫,建筑较小。

许安倒是没有什么忌讳,阎忠也不在意这里曾经是后妃所居住的场所,在派遣了工匠改造了一番之后。

北宫便成为了应天郡郡守的衙署,应天郡毕竟是如今太平道的政治中心所在地,长安城又是中州的治所。

应天郡的郡守由曾经在汝南郡葛陂带领起义的黄巾军渠帅纪昂担任。

纪昂出身旧太平道,忠心有保证,而且能力并不平庸。

当初四州黄巾营地闹出了疫病,但是纪昂最终还是控制了住了局势,一直坚持到许安带兵回援。

北宫成为了应天郡郡守的衙署之后,更名为京兆府。

桂宫则成为了鹰狼卫的总部,桂宫的名号自然也被摘去,替换成了鹰狼卫的牌匾。

原来桂宫宫门前的牌匾已是被替换,用底色为土黄色,用黑色的笔墨书写着“鹰狼卫”三个大字。

宫门两侧的两侧上则是写的一对楹联。

左则上书:巡视神州,右侧上书:监察天下。

一鹰一狼两座雕塑被分别放在左右两侧。

明光宫是昔日武帝求仙而起明光宫,如今成为了宣讲场所,被开放于信众。

在明光宫中,每周都有符祝于明光宫中讲解经义,传播道义,宣教府也常常在明光宫中演练戏曲,明光宫因此而闻名。

所有人都想免费进入这曾经是皇家园林的宫殿之中,去欣赏一首宣教司编连的戏曲。

当然明光宫虽然不收费用,但是限定每日的进入人数,而且若是出现破坏明光宫内的物品之类等劣迹,便会被从此禁止进入明光宫,并交由京兆府查办处罚。

大雪一连落了九日,如今的长安城早已经是银装素裹,很多地方都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不过驻防在长安城的黄巾军在早间就已经将街道上的积雪清理了干净,也让在长安城内的住民能够自由行走,不至于太过于艰难。

如今生活在长安城中的居民对于这些身穿着土黄色军服,盔系着黄巾的军卒不再感到有多少的畏惧了,甚至感觉有些亲切。

这些军卒平常和人说话都是和颜悦色,买卖也是十分的公平,从未有过强买强卖的事情发生,甚至有时候还主动帮人一些小忙。

进入长安城内的市集想要售卖一些货物,进入城中之时也没有吃拿卡要的事情发生,只需要查验身份,确认无误便可以进入城中。

如今的长安城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过去的长安城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这一切正是黄巾军的到来带来的变化。

太平道在中州传道不过一年的时间,很多的居民并没有明白太平道的道义,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太平道和汉庭两者之间的不同。

应天府中,许安在长廊之上骑乘着战马向前缓行。

他准备去城外的太平观一趟,也就是修缮了过后的建章宫,这座原来汉武帝居住的宫殿,现在已经被改成了道观。

许安没有乘坐辇车,长久的军旅生涯,让他他习惯了骑马而并不是坐在辇车之上。

车驾还好,许安有时候会乘,但是步辇许安却是从来没有乘过,也禁止太平道统辖范围之内的所有官员将校禁止使用步辇。

阎忠没有住在长安城内,而是住在太平观里。

近年来,阎忠越发的笃信神道学说,无论是平常还是战时,都穿着道袍,头戴道冠,而且开始钻研起了太平道的经义。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阎忠越发的衰老,也越发的开始信道。

原来的阎忠并不信道,他当初加入太平道也并非是因为什么理念,因为什么理想,仅仅是因为凉州叛乱,看中许安奇货可居。阎忠原来是个野心家,雄心勃勃,看出了汉帝国的衰弱,看出了汉室的衰颓,想要颠覆这个汉帝国,在汉帝国的丘虚之上建立一个国家,成为从龙之臣,青史留名。

只是后面他在影响着太平道前进的道路,而太平道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

被许安修改后的太平道道义摒弃了许多的糟粕,留下的大多都是精华。

神道之说,本就有其自己的逻辑,很多时候都可以找到一些自己想要找到的答案。

有的时候,许安也会想自己到底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也偶尔会想在神道之中找到说法,不过也只是偶尔,他虽然是太平道的道主,但是他却不信仙神。

许安很清楚,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仙神会来救他。

若是真有仙神能够听到祷言,若是真有仙神可以庇护信徒,那为什么人间还有这么多的不公和疾苦?

“夫君。”

耳畔突然响起了王异的声音,许安的思绪也被其从天边拉了回来。

“如今四州平定,各方都安定,已经安排妥当,夫君还有什么担忧?”

许安转过了头去看向一旁的王异。

王异身穿着戎装,发鬓束起,外罩征袍,并没有穿戴女子的服饰。

他本来以为王异不会骑马,但是没有想到王异不仅会骑,而且看起来马术十分精湛。

用王异的话来说,生于北地的儿女不会骑马者少之又少,而且她不仅会骑马,剑术和射术都是一等。

许安亲眼看着王异挽弓搭箭,一箭射中了五十步外箭靶的靶心,打猎的时候,射杀猎物更是箭无虚发。

然后许安直接婉拒了了王异想要比试的想法,打猎的时候,也是除非有必中的把握否则不会射击。

现在许安都还记得,之前春蒐的时候,他打了多少的猎物……

不知道是不是天赋的问题,许安的箭术进步一直有限,就算是教导他箭术的有原本时空曾辕门射戟的吕布,还有弓马娴熟的颜良、文丑两人,但是五十步以外箭靶的靶心还是算了吧。

都说名师出高徒,但是许安在箭术这一方面,确实有些对不起吕布等人指导。

最后许安得出了一个结论,还是拿起铁戟砍人来的容易。

许安本以为娶了一个类似蔡文姬的夫人,却不想是和孙尚香相仿。

不过王异这样的性格,许安倒是并不排斥,反而是感觉颇为安逸。

一路骑行,穿过了长廊,也从应天府内进入了太平观内。

虽是新年,但是长安城外的太平观却是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观内也人声鼎沸。

许安站在高处,将太平观的前殿看得清清楚楚。

似乎长安附近的居民已经将取太平观内上香祈福变成了过年的一种习俗一般。

许安收回了目光,原来修缮建章宫正殿还有前方都是太平观接待香客的主要地方。

不过诸如神明台、太液池这样的地方并没有对外开放。

太液池在原来建章宫的西北部区域。

《三辅黄图》卷四载:“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

太液池在原来建章宫的西北部区域,以象北海,占地约十顷,是渠引昆明池水而形成的一个范围宽广的人工湖。

因为战火的原因太液池的大部分都被毁坏,如今虽然经过了修缮,但是面积却是缩小了许多。

修缮后的太液池的规模小了许多,不过仍是景色宜人,美奂绝伦,不似人间,倒是仙神之居所。

确实无愧于曾经汉昭帝所言。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行,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金黄色的阳光洒落而下,倒映在池水之上,悠悠烟水之上,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岸边满布水生植物,平沙上禽鸟成群,生意盎然。

倒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疗养地方,当初许安让华佗选疗养院所在的地方时,直接便选在了太液池。

神明台就在太液池中,神明台立于太液池中的岛上,被以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仙山命名的四处小岛环绕。

上面现在放置着中州、凉州、并州三州的大鼎,不久之后,神明台内也将会出现第四方大鼎——益州鼎。

许安的目光移开了神明台,他看到了阎忠和华佗的身影。

似乎是注意到了他们这边的动静,原本应该是正在闲聊的两人都站了起来,望向这边。

许安拉一下缰绳,策马向前,很快便到了近前。

“拜见明公。”

阎忠的气色看起来还算不错,只不过是有些佝偻的背脊还是出卖了他的身体状况。

此时的阎忠头戴着玉清如意冠,身穿青娟道衣,脚下云履净袜,腰系丝绦。

倒不像是掌管一方的大员,更像是一名修炼有成的道士。

“拜见晋侯。”

华佗也是起身行礼。

互相见礼之后,许安带着王异一起坐在的亭下。“眼下气候不好,阎公想要返回凉州不如再等些时间。”

简单的寒暄了一下,许安便说起了阎忠想要返回凉州的事情。

就算阎忠想要返回凉州也得等气候好了一些。

“本来我是准备返回凉州的,不过现在明公回到长安,我暂时也不打算走了。”

阎忠微一沉吟。

“嗯……”

许安没有想到阎忠居然没有继续说返回凉州的事情。

他和阎忠认识多年,自然也是知道阎忠的性格,本来他已经是准备好了长篇大论,但是阎忠居然不按套路出牌,却是让许安有一种一拳打到了空气中的感觉。

“益州之事我已经听说了,那个赵祗按理来说是可以晋封为正四品的将军,但是最后明公是给他封了伯爵,晋为了从四品的镇南将军。”

阎忠笑了一笑,许安了解他,他又如何不了解许安。

说回凉州其实是假,想要将许安叫回中州才是真的。

“明公第一是觉得赵祗的能力还需要考察,第二便是一直跟在麾下的将校心有不满,可对?”

“阎公慧眼如炬,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关节。”

重新听到阎忠出谋划策,许安不由的感到一阵轻松。

贾诩虽然智谋过人,但是长于军略,对于人事之类并不擅长。

不过贾诩毕竟之前一直都官职不高,到董卓麾下最高的官职也才只是都尉,到太平道内任中军府府令也没有几年。

阎忠可以算得上是全才,或许军略智谋不如贾诩,但是贾诩也没有阎忠那样能够面面俱到。

“第一点好办,赵祗要是有军职在身不方便进入讲武堂修习,明公可以派人先将一些兵书带给他。”

“等到以后有机会,再将他召回长安,去讲武堂修习,能够取下白帝城,江关,赵祗此人确实是个可造之才,值得培养。”

“我明白了。”

许安点了点头,他主要还是受到了一些原本时空的影响。

马相、赵祗起义带领的黄巾起义,再原本的时空之中是最后是以失败告终,益州黄巾全军覆灭。

因此对于赵祗的能力,许安还是有些担忧。

只有智略而不通战阵之法,并不能够长久,赵祗的短板就在于他出身低微,不知道如何排兵布阵,不太明白军阵的重要性等军事相关的知识。

“第一点好解决,不过第二点倒是有些麻烦。”

阎忠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缓缓开口说道。

“袁绍此前称帝建制,与汉庭隔河对峙。”

“如今天下三分,我太平道南北贯通,东西连接,据崤函之固,跨州连郡,强秦之势已成,辖内之民已逾千万之众,带甲之士数十万。”

阎忠面色肃然,双手作揖,郑重的对着许安行了一礼。

“在下以为,明公应当再进一步。”

喜欢黄天之世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黄天之世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