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七百六十五章 北巡途中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第七百六十五章 北巡途中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5:53 来源:书海阁

接下来一段时间,赵国彻底沉寂了下来,走上了休养生息的道路。

不过学院中的祭酒博士们,却疯狂的忙碌起来,即便是那些不问功名利禄,无视王权富贵的名士们,听说朝廷要主持编纂《字典》之后,也纷纷报名。

其中自然少不了各种争吵。

比如选择哪个版本的篆体,若是选择最近几年才出来的印刷版,有违传统,而且不为大部分学者接受,若是选择传统,过多的圆弧笔画很难印刷,还容易出错。

若是无法印刷,即便《字典》编订好,也只能作为王室典藏版,置之于高阁之中,无法惠及所有士子。

这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

还有同样的一种字有几种写法,采取哪一种作为官方正版。

以及有些最近几年才被创造出来的字,还没有普及,是否要收录。

对此,荀子全部没有管。

他只是将消息放出去,让大家开始扯皮。

有些事情不扯几个月的皮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只有扯够皮了,才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

齐王听说赵括从魏国回来了,连忙从临淄赶到邯郸,还给长乐公主带了礼物。

上次他在赵国玩的很开心,回国之后,一直惦记着再到赵国找赵括玩。

当然,这只是部分原因。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齐国商队跟着赵国在西域赚了很多钱,他听说赵国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所以也想要来凑凑热闹。

以前齐王在齐国没有什么地位,不仅太后能管着他,连那些大臣也常常站出来反对他。但自从李斯来到齐国,加上他派出去的商队赚到钱之后,齐王的腰板逐渐挺直了起来。

过去太后和大臣不让做的事情,他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干了,理由很简单,老子花的是自己钱,又没有花国库,百姓遇到旱灾,我还拿钱出来救济了呢。

齐王深切意识到一件事,男人不能没有钱,即便是国君也一样,没有钱说话就不硬气,没有钱就要看那些大臣的脸色。

所以听到赵国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后,齐王就屁颠屁颠的来到了赵国。

“带着齐国一起也不是不行,不过寡人有两个条件。”赵括说道。

“赵王请说。”齐王一边吃着瓜果一边说道,虽然同为君主,但是赵国王宫中的美食,是他在齐国吃不到的。

平心而论,在享受这块,自己和赵王相比还是差远了。

“第一个,齐国商队在外面要用我赵国的名义与其他国家或商人交易。”赵括说道。

“这个没有问题。”齐王毫不犹豫的说道。

“第二个,我赵国和齐国之间取消关税,允许商人和百姓互相往来。”赵括说道。

以前齐国商业发达,商旅云集,自从赵国组建商会,将所有商人联合之后,齐国商人就被赵国挤压的逐渐不行了。

齐国的关税主要收的就是赵国商会的钱。

“妹夫,不是寡人不答应。取消关税没啥。但是允许百姓互相来往,我齐国的百姓恐怕都会跑到你们赵国。”齐王放下从哈密传入赵国的瓜。

他就算再昏庸,也知道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些年齐国封锁边境,严查百姓进出,还是不断有齐人流亡到赵国,若是允许百姓往来,奔逃的岂不是更多!

“齐王可知我赵国百姓为何富庶?”赵括问道。

“不知。”齐王摇了摇头。

“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两个,我赵国百姓有地种,只要不是躺在家里不动的懒汉就不会饿死。第二个,我赵国官府为百姓提供了各种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够赚到钱,就像官员的俸禄一样。只要齐国和我赵国一样,百姓自然不会从齐国千里迢迢逃到我赵国来。毕竟如果有选择,谁会愿意离开从小长大的家乡呢?”赵括说道。

齐王眼睛一亮,随后逐渐暗淡,摇了摇头说道:“寡人可没有赵王这般能力,我齐国朝臣也远不如赵括大臣。”

齐王特别羡慕赵括,几个月不在国内,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大臣会将所有事情都处理的很好。

“寡人可以帮你啊。”赵括说道。

“赵王说的是真的?”齐王激动的看着赵括。

“你我是兄弟,做兄弟的难道会骗你吗?”赵括走到齐王身边坐下,“不过寡人若是参与齐国的发展规划,难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因此还需要齐王配合。”

“那是,寡人一定配合赵王。”齐王连忙说道。

双方都很满意。

事情确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不用赵括去管了,安排专门的人员去齐国考察,规划产业,选址扩建港口就行了。

同时还有淮泗地区的官道建设,以及淮河海港的建设。

过完年之后,赵括开始北巡。

这次北巡主要目的是燕地。

赵括并没有选择微服私访,而是表明身份,亮明旗号,并有披坚执锐的禁卫军在前头开路,贲和盖聂两名超凡境武将一左一右护卫。

赵国本不想这般铺张浪费,但最后在文武大臣的劝谏下,还是答应了。燕地和赵国故地不同,冀州、太原等地自古就属于赵国,百姓对赵国早已有了归属感,微服私访也没有什么。

但燕地刚刚归属赵国不久,即便过去燕国的名声不好,大家也早已习惯了燕国的统治。赵国需要通过宣扬国威的方式,明确告诉燕地的百姓,燕国没了,如今这片土地是赵国在统治,国君是赵王。

而不应该偷偷摸摸的前往。

北巡途中,百姓沿路拜见,赵括不时会让车队停下来,与当地的百姓交谈,询问他们是否能吃饱,做工的工钱是否按时发放,农桑之事如何,官吏可有欺压百姓。

百姓颤抖着,看着赵括,激动地回答赵括的问题。

整个北方的官吏听说赵括又开始巡视,心中暗骂一声,迅速投入到治理中来,即便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吏,也纷纷前往农田桑地,呼吸乡野之间的新鲜空气。

并热情地询问父老乡亲农桑上面的事情,有没有遇到困难需要官府解决,便是被一些愣头青顶撞,官吏也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表示下次一定改进。

官吏的改变,让百姓们有些错愕,直到听说国君北巡的消息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赵括很少去听官员的禀报,有的时候连府衙都不去,而是直接到大街小巷,或者乡下之中去询问当地的百姓。

一个官员做的怎么样,当地的百姓最有发言权。

除了乡下之外,赵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各地学院,和当地的学子们交谈。

这些人是赵国的未来,没有经历过社会和官场上险恶,有什么说什么,从他们口中,赵括能够听到真正的实话。

而且赵括非常喜欢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和他们待在一起,赵括总有一种自己依然很年轻的感觉。

“这个县叫什么名字?”赵括看着眼前面有菜色的母子,顿时眉头一皱。

他又推开侍卫,走到人群中间,面色瞬间阴沉下来。

只见人群中不少人都明显的消瘦和营养不良。

自从他成为赵王以来,从来没有因为战争、修路、建造宫殿城池而多收赋税,赵国地广人稀,每家每户都有土地,吃饱饭是不成问题的,不应该出现大规模面有菜色的情况。

这绝对是不正常的。

但奇怪的是,没有人站出来弹劾当地的官员。

燕赵之地多义士,按理说,被官府欺压这么久,早就站出来反抗了,不应该见到国君都不弹劾,反而称赞当地的官员啊。

“禀大王,这个县名叫苦陉县。”郭开说道。

“苦陉,苦陉,当地百姓确实很苦啊。”赵括回头看向跟在身后的一众官吏,“县令,县丞,县尉站出来。”

“微臣拜见大王。”三名官吏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跪在地上,低着头,身体有些颤抖。

“全部关押起来审查。”赵括挥手说道。

“大王,微臣无罪,您不能把臣关起来。”苦陉县令急声说道。

“是啊,大王,许县令这些年兢兢业业,在百姓中口碑非常好,您不能无缘无故把他抓起来啊。”恒山郡郡守常开俯身说道。

所有人都看向赵括。

“你现在若是招出来,寡人可以做主,祸不及家人。”赵括对苦陉县令说道。

“臣……臣不明白大王说的什么意思。”苦陉县令摇了摇头。

“你是叫霍与对吧,寡人没记错的话,你是四年前从邯郸学院毕业的学子,上任的时候,还是寡人亲自将你们送出城的。”赵括看向旁边的年轻县丞。

“大王还记得我?”霍与震惊的看着赵括。

“还记得你们上任的时候,寡人对你们说的话吗?”赵括说道。

“大王……大王说不求我们上报国家,下安百姓,只求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霍与低着头说道,“臣对不起大王,臣辜负了大王的信任,只有来世再报答大王了。”

说完,霍与爬起来朝着禁卫军冲去,禁卫军下意识举枪刺向霍与。

噗!

鲜血迸溅而出,霍与缓缓倒在了地上。

“臣对不起大王,唯有来世再报答大王了。”就在这时,旁边县尉拔出腰间佩剑,朝着脖子上抹去,众人完全来不及阻止。

不到半分钟,地上多了两具尸体。

赵括面色无比阴寒,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县令,浑身杀气弥漫。

“大王,臣只求大王饶过臣一命。”苦陉县令见到县丞和县尉全部自刎,顿时吓得瘫在地上,

“大王。查出来了,苦陉县令名叫许林,是廷尉的外甥。”刘平附耳过来说道。

“饶你一命,怎么对得起刚刚死去的两条命,怎么对得起苦陉几万百姓?”赵括沉声说道,“来人,将其压下去,彻查。”

禁卫军立刻上前,将许林压了下去,无论怎么挣扎都没有用。

“大王,许县令是好官啊,您不能抓他。”这时,一名百姓站出来说道。

“是啊,县令是好官,他还说要带领全县百姓致富呢。”又一名百姓站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好好审审,将这些为他说话的百姓也带过去问问。”赵括说道,他对许林欺压百姓,贪赃枉法并没有感到意外,赵国这么多官员,出现贪官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赵括过去遇到的那些贪官,都是百姓纷纷喊骂,恨不得生啖其肉,像许林这种还有百姓称赞的贪官,赵括还是第一次遇到。

“常郡守,你也说说吧。”赵括看向站在旁边的郡守。

苦陉县的事情,若说郡守一点不知道,他是不信的,同样,这也是郡守的渎职。

若是知情不报,甚至是同流合污,同样是渎职。

不过赵括巡查了恒山郡几个县,只有苦陉县的百姓面有菜色,其他县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赵括没有第一时间下令将郡守一起抓起来,而是给他一个机会。

“禀大王……”常开叹了一口气,将事情从头到尾说了出来。

原来,许林曾多次对苦邢县的百姓横征暴敛,之所以当地的百姓没有举报,甚至纷纷夸赞,是因为许林从来不强迫大家交钱交粮,而是采取自愿的方式。

至于理由,也很简单,大家将钱粮交给官府,官府拿去做其他事情,等几年之后,官府将会还给大家几倍的钱粮。

赵国官府的信用是非常好的,有官府背书,大家怎么可能还会怀疑,纷纷将钱粮交给许林,甚至节衣缩食,把余粮都拿出来了,只为以后能够得到几倍的钱粮。

但许林哪里会将这些钱粮用来做其他事情,况且不管做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在几年之内翻几倍啊。

所以许林很果断的将大部分钱粮塞入了腰包,剩下的钱粮分给县尉,县丞等官吏,毕竟他也知道只有大家都有利益,这件事才能做得下去。

至于几年以后,百姓要粮了怎么办,那就不归他管了。

那时候他已经调走了。

况且这些钱粮是他以官府的名义收上来的,自然由官府归还,关他许林什么事?

反正他朝中有人,不怕追责。

至于后面接任的是哪个倒霉蛋,那就不归他管了。

喜欢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