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八百零四章 震惊!男子竟然被一群男人…

这些俘虏是不可能直接放回原籍的。

他们中高级军官是贵族,中层军官是小贵族,即便是普通的士卒也都是青壮,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暴力分子,祸乱赵国的存在。

如果直接放这些人回去,各地区很容易陷入混乱,加大赵国统治的难度。

只有等到各地区逐渐安定下来,才能陆陆续续将这些人放回去,那时候各地基本上都稳定了,大家过上了自己的生活。

即便有少部分有心人想造反,也闹不出来什么动静。

底层平民追求的是吃饱饭,过上没有战乱的生活,没有人想要整天活在战争中。

没有百姓的支持,贵族就成不了气候。

若是有人愿意把全家迁往江南就更好了,南方地广人稀,急需大量人口开发,同时还能缓解中原人多地少的矛盾。

不过想要开发南方,这些还远远不够。

农田开垦,道路建设,产业布置、教育普及、移风易俗、疫病寄生虫防治等等,都要一步一步来,没有个一两代人的功夫,很难完成。

三日后,廉颇率领大军南征百越。

魏无忌也带人平定楚国剩下一些没有归降的城邑。

黄歇召集楚国各个贵族,商讨南迁的事情,赵括并没有参与。

所有事情分配下去之后,赵括便带着几名侍卫开始走访南方各地。

此时的南方远远不及中原繁华,和宋明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想要将南方发展起来,在宫中批奏折很显然不可能的,只有亲自前往当地,了解到真正的具体的情况,才能因地制宜。

而且这件事只有赵括能办,其他人在产业链布置,经济发展这方面,远远无法和他相比。

让别人搞,最后弄不好赚不到钱,还得往里面贴钱。

姑苏城坐落于震泽畔,也就是后世的太湖,不过此时的震泽远比太湖要大,除了湖泊之外,周围还有大面积的沼泽。

黄歇这几年在江东干的不错,组织百姓围湖造田,开垦了不少土地,收拢了大量的流民,在民间颇具名望。

正是有了黄歇的帮助,赵国才得以顺利接收江东,没有遇到当地百姓的反抗。

或许是因为严冬,天气比较寒冷,亦或是政权交替,人心不定,外面的行人并不多,见到赵括等人之后,也都是远远的离开,眼中露出警惕。

“任重而道远啊。”赵括叹了一口气,对着远处正打算离开的男子招了招手,“这位老哥,麻烦等一等。”

“贵人,您是在叫我吗?”男子看到赵括身后几名披坚执锐的士卒,心中有些畏惧,不过还是停了下来。

反正跑也跑不过,还不如乖乖听话,说不定还有活命的机会。

“不错。”赵括点了点头。

男子确定赵括是在叫自己,小心翼翼走了过来:“贵人有什么要吩咐小的?”

“你是不是生病了?”赵括皱眉问道。

“你怎么知道?”男子震惊的看着赵括,“你……贵人会治病?”

“不会。”赵括摇了摇头,指着男子鼓起的肚子说道,“正常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男子体型干瘦,面色黝黑,头发花白,身上穿的也是缝补多次的葛衣,很显然家里并不富裕,唯独肚子鼓鼓的,一看就不正常。

生病本来没有什么,天下病人多了去了,赵括也不可能见到一个病人,就停下来给他治病,那他一天到晚啥事也别干了。

但男子的病却有些不正常,赵括一路走来已经看到好几个和男子一样的症状了,都是身体干瘦,肚子鼓胀。

赵括心中浮现出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想到一种肆虐于中国南部的疾病。

“你……你不会杀了我吧。”男子畏惧的看着赵括,连连后退。

他听别人说,南方有些部落就喜欢把大肚子的男人架在火上活活烧死。

“村子里有多少人和你一样?”赵括摇了摇头,表示不会杀他。

“十几个。”男子说道。

“周围村子呢?”赵括问道。

“绝大部分村子都和我们村子一样。”男子挠了挠头。

“你们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比如咳嗽、腹泻、皮肤水肿等等?”赵括再次问道。

“你怎么知道?你真是医师?”男子震惊的看着赵括。

“立刻给邯郸去信,调襄子、宋衷、夏无且、陶成赶来姑苏,除此之外,再调集五十名在寄生虫和传染病方面比较有研究的医师。寡人在姑苏等他们。”赵括脸色瞬间变了,如果他没有猜错,男子十有**患的就是祸害了中国几千年的血吸虫病了。

这玩意传播范围极其广泛,整个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有,后世直到二十世纪后期才得以遏制。

即便如此,到了二十一世纪,洞庭湖及其附近水域,还经常有人得血吸虫病。

“诺。”刘平看到赵括表情,就知道事情很严重,不敢耽搁时间,快速取来笔墨纸砚,写了一封信,由信鹰传回邯郸。“你来看看,能不能治好。”赵括对毕命说道,襄子和宋衷年纪都大了,这次是毕命随军出征。

毕命师承宋衷,也跟随襄子学习过,得二人真传,他和夏无且、陶成三人是赵国年轻一代医术最好的。

毕命走上前,抓起男子手臂,男子也不敢反抗,任由毕命查看。

赵括都自称寡人了,他就算再蠢,也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什么人,哪里敢有意见。

自然赵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毕命仔细给男子号了脉,又检查了皮肤水肿的地方,舌苔、眼睛也都仔细检查,甚至让男子脱了衣服给他看。

此时正值冬天,虽然没有刮风下雪,外面也不可能温暖,不过男子不敢说什么,乖乖的脱掉衣裳。

毕命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臣无能,暂时想不到治疗办法。”过了好一会儿,毕命放开男子,有些颓废的说道。

虽然说就算是医术再厉害的医师,也有治不好的病,但是看到病人站在自己面前,自己却无能为力,毕命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师父宋衷给他取这个名字,可不是希望他毙病人的命,而是希望他能够毙疾病的命,就像宋衷,送的也是疾病的终。

“这件事不急,回去之后再好好想想。根据寡人猜测,他们患的很有可能不是一般的细蛊,而是一种寄生虫。如果你能找到治疗办法,并且能够普及,寡人给你封侯。”赵括拍了拍毕命的肩膀,示意男子可以把衣服穿起来了。

血吸虫的危害太大了,每年死在血吸虫病上的人数远远超过一场大战。

如果毕命能够找到可以普及的治疗办法,封侯绝对不为过。

“如果能够让天下人免于疾病之苦,封侯不封侯又有什么重要的!”毕命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追随赵括,不就是因为只有赵括才能让大家吃饱穿暖,过上理想的生活吗。

也只有赵括能够给医家带来相应的地位,推动医家的发展。

否则就算赵括给再多的钱,他都不会留在朝廷。

回到姑苏之后,赵括又下令招来了一些楚地的医师,包括曾经楚国的御医,但他们对这种病也没有什么经验。

不过这很正常,如果血吸虫这么好解决,也不会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存在了。

赵括还是留下了他们,并告诉他们,谁能研究出来能够普及的治疗方法,封侯!

赵括画的大饼极大激发了这些医师的斗志,每天夜以继日的研究。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毕命一样,视功名如浮云的。

半个月后,襄子四人从邯郸赶到了姑苏。

得知情况之后,立刻加入了研究。

当地的百姓得知赵国是来救治他们的,也纷纷给予配合,心中逐渐认可赵国。

这么多年来,赵国是第一个组织医师来帮助他们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官府,看过他们一眼。

不管能不能治好,光是这份举动,就足以让他们心中一暖。

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虽然赵括召集来了整个赵国医术最高明的一群医师,并给予所有能够给予的帮助,仍然没有研究出来任何治疗办法。

哪怕是缓解的办法都没有。

好消息是,襄子等人通过几个月的研究调查,确定了大家患的确实是血吸虫病,并且找到了血吸虫的繁殖和传播的途径。

它们的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钻入钉螺体内进行繁殖,生出更多的血吸虫在水中漂浮,遇到人或者牲口便会钻入其体内,引发血吸虫病。

钉螺是血吸虫繁殖和传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没有钉螺,血吸虫便无法繁殖,人也就不会得血吸虫病。

赵括得知之后,立刻下令开垦军团停止开垦荒地,全部去修建水利,填平旧的沟渠,开挖新的沟渠,通过灭杀钉螺的方式,遏制血吸虫的繁衍。

同时命令各个地方的官员,组织当地的百姓抓捕钉螺,开垦沟渠,填平钉螺泛滥的沟渠,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血吸虫病遏制住。

不仅如此,赵括还通过诋报向天下发布告示,公布了血吸虫、蛔虫,弓形虫、钩虫、绦虫、蛲虫等十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寄生虫。

并承诺,无论何人,只要能够解决一种寄生虫病,便给他封侯。

这年头泛滥的寄生虫太多了,血吸虫也不过是其中一种,其余寄生虫还有很多,特别是南方,由于气候温暖,水网密布,非常适合寄生虫的生长。

各地百姓饱受寄生虫的折磨,苦不堪言。

楚国一直不往南发展,楚国贵族也不愿前往南方,可不仅仅是因为南方未开化。

如果只是未开化,凭借着丰富的降水,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最多几十年便能发展起来,何必去冒着生命危险和楚王室对着干?

实在是迁往南方同样有生命危险,而且这种危险还不小。

合计合计成功率,还不如和楚王室掀桌子算了。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南方开发都是在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耻等事情之后,只有胡人南下,北人才会被迫南迁,南方才得以被逐渐开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正常情况下,大家是不愿意来这里的。

除此之外,赵括还下令驻扎在各地的军团进山猎杀凶兽。

南方多山林,山林多凶兽,凶兽经常下山祸害当地的百姓,使得百姓只能逃往其他地方。

这年头说一句野兽比人还多,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个人力量很难对抗大规模的凶兽,只能派大军围剿。

大军也能从中得到好处,凶兽肉中蕴含大量的精华,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还有可能提升内气境界。

赵国平均内气境界最高的两支军团,一支是海军,另一支就是长城军。

海军是吃鱼吃出来的,长城军是在东北吃凶兽吃出来的。

当初在东北作战的时候,长城军可是连普通士卒都有机会吃到超凡境的凶兽肉。

可惜每个人天赋不同,有的人肉是吃了不少,实力是一点长进没有。

在此期间,楚国各地也彻底平定了,至少表面上,所有势力都已经臣服赵国。

赵括在长江入海口建造了码头和造船厂,作为海上商路的又一起点,同时建造的还有渔业相关的一系列产业。

接着又在景德镇的位置建造了陶瓷厂,这个地方的土适合烧制陶瓷,烧制出来的陶瓷比其他地方的陶瓷更好看,也更容易卖出高价。

有些山区不方便耕种和养蚕,便规划茶园。

这个时期的茶刚刚开始发展,还没有真正普及,但并不影响其重要性。

实际上,赵国的茶叶在北方草原和西方各国都特别畅销。

营养价值不谈,茶叶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让难喝的水变得好喝,习惯之后,还有一定的成瘾性,完全不愁销量。

赵国以前地处北方,不太适合种茶,每年搞到的茶叶不多,无法像丝绸、纸一样成为赵国的产业支柱。

不过茶园规划好之后,要不了多久,赵国茶叶产量就会被提上来,成为赵国新的摇钱树。

喜欢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