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100章 风止浪息

三国之经天纬地 第100章 风止浪息

作者:作者高祥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4:38:59 来源:书海阁

王奉为求突破困局,率领起义军队伍,进入了徐州,向彭城开进!岂料,此时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歧与矛盾,导致大军走走停停,二十多天才接近了彭城!那么,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矛盾呢?

首先,起义军大部分都是兖州人,只有一少部分是来自徐州或豫州的流民,正所谓故土难离,尽管许多人心里也很清楚,继续留在兖州,只能是死路一条,却还是不太愿意追随王奉,来到徐州!

要说古代人的死心眼程度,我们现代人是绝对难以想象的,认准的事,那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其实离开兖州,不过是暂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又不是今生再不回来了,却有不少人,因为思乡情切,而不愿意去徐州!

为此,王奉是说破了嘴皮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说动了这些顽固的家伙,却还是有少数人冥顽不灵,坚决不去!还有的,一直是迟疑观望的态度,虽然一开始跟着王奉走了,却走着走着,就后悔了!

这毕竟是一支军队,不是流民队伍!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奉见百般劝说无效,终于动用了首领的权威,来狠的了,下令当场斩杀了十几名顽抗到底的义军士兵,连带他们的家人一起活埋致死!

百余人的性命,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说没就没了,惊得所有围观者瞠目结舌,胆寒心惧!王奉杀人立威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起码在这之后,再没有人敢反对去往徐州,全都乖乖地一起踏上了征程!可是,却为后来的变故,埋下了祸根!

王奉是徐州人,他身边的亲信和戍卫队,也主要是徐州人,这些家伙踏进徐州,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其他人是背井离乡,而他们是衣锦还乡,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可能也正是为此,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化!

事情的起源,大概来自于王奉所下达的一个命令,那就是义军进入徐州后,只掠官仓,不抢百姓!而且,所得之钱粮,一律充公,由他王奉统一调配发放!

王奉是徐州彭城人,这里的乡民百姓,自然也都是他的乡里乡亲,保不齐还沾亲带故,所以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自己也不能再像兖州时那样,纵兵抢掠,无所忌惮!否则,真的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

况且,王奉率领大军进入徐州,是打算以这里作为根据地,长期盘踞,与曹军周旋!进而,王奉甚至还有称王称霸,在这里建国立业的野心和梦想!

那么,徐州的百姓,不就是王奉的子民了么,他必须善待百姓,以便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才行,要不然这里的人们全都反对他,位置也坐不稳呐!

因此,王奉觉得战略是必须要调整的,义军也终究该有点“义”的模样了!

不得不说,王奉的做法,应该是深谋远虑的正确选择,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徐州站稳脚跟,继续生存下去!可是,王奉却忽略了一点,他的起义军部队里,绝大多数人,并非徐州人,而是兖州人啊!

在古代,人们的本乡本土情结特别浓厚,本位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这些兖州兵将,见王奉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心里难免产生不满和怨叹,甚至开始与他离心离德!

原来如此,你王奉是徐州人,就不许我们抢掠徐州百姓,可当初你在兖州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说呢?是不是因为兖州不是你的家乡,你慷他人之慨,崽卖爷田心不疼啊!

我们大家,可都是兖州人,当初为了吃饱饭,连自己的乡里乡亲都抢了,而你呢?为了沽名钓誉,心疼徐州百姓,却不允许我们抢劫徐州人,哪有这个道理?

况且,如今大灾之年,官府仓禀亦是十有九空,不抢劫富户和百姓,拿什么填饱这十几万人的肚皮?官府的那点存粮,还不够每人喝一碗稀粥呢,你王奉身为领袖,如此假公济私,处事不明,实在深失众望,凭什么继续领导我们!

基于这种想法,心怀怨怼的人,是越来越多,可是因为王奉之前杀人立威之举,确实十分吓人,这些兖州出身的兵将们,也是敢怒而不敢言,一直将这些不满情绪憋在肚子里,难以释怀!尤其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饱腹的日子,可进入徐州以后,却天天挨饿,这种不满情绪便越积越深了!

其实这样反而不好,还不如能开诚布公地提出来,或公开表达不满,发泄一下!这种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又无从发泄,便像火山一样暗流涌动,不断加温,随时有可能爆发出来!

而王奉呢,自从进入徐州,竟真的以一种衣锦还乡的姿态示人,志得意满,趾高气昂,变得越来越骄狂,也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了!这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如今统帅十万大军还乡,好不风光,他是想让家乡人,尤其是当年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人好好看看,他王奉如今的成就!

有一点,让王奉十分失望,那就是他寄予厚望的孙观,居然没等义军抵达彭城,就率领三千守军逃走了!显然,他并不想与王奉同流合污,这个如意算盘落了空!不过,王奉的心情还是不错的,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彭城,并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见到这么多熟悉的父老乡亲,瘦骨嶙峋,面有菜色地眼巴巴看着自己,王奉顿起怜悯之心,下令即刻开仓放粮,让彭城百姓们吃一顿饱饭!

闻听此讯,彭城上下,是一片欢呼雀跃之声,可是跟随王奉前来的那些兖州兵将们不干了!我们都还吃不饱,你王奉竟然拿军粮白白分给彭城百姓?简直混账!

尤其是王奉分粮还嫌不够,他竟然拿出了许多起义以来积攒的财富,当场分发起来,更是引发了兖州兵将们的不满!原来你小子嘴上说大公无私,却秘藏了这么多钱财宝物,没有分给大家啊!鼠辈蠢贼!

正所谓金玉迷人眼,面对那么多闪亮的黄金白银,奇珍异宝,谁能抵御得了这样的诱惑,兖州兵将们立时哗变了,不仅王奉被人乱刀砍死,就连整个彭城内的百姓,也几乎被杀了个鸡犬不留,洗劫一空!

王奉,这样一个偶然出现于历史长河中的跳梁小丑,就这样死于非命!不过,他倒算是死得其所,生在彭城,死在彭城,落叶归根了!

哗变的兖州义军们,屠戮劫掠了彭城之后,也不愿继续留在徐州,便准备带着战利品,返回兖州!可是,他们想的挺美,却再也回不去了!

原来,孙观所部,并非逃走,而是战略性撤退,就在城内发生哗变的同时,他早已配合州牧臧霸的部队,悄悄地把起义军团团包围在了彭城!起义军数次突围,都因为战斗力不济而失败,伤亡惨重,最后城内的粮食吃光了,他们不得已纷纷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了!

尽管王奉这家伙志大才疏,扮演的只是个历史舞台上的丑角,可他毕竟是起义军的共主领袖!王奉的覆灭,给各地义军以沉重的打击,势头正旺的起义形势,也是颓然而止!许多义军,或降或逃,或死或散,最终烟消云散,灰飞烟灭!

就这样,一场席卷中原和北方大地的农民起义,只持续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彻底失败了,曹操可以说是坐享其成,没费多大力气,便恢复了统治秩序,可是由此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没有三年五载,根本无法恢复元气!

更要命的是,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兴鼎五年,曹操与刘纬的停战协定,就要到期了!

(第12卷 完)

喜欢三国之经天纬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经天纬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