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4章 资金缺口

三国之经天纬地 第4章 资金缺口

作者:作者高祥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4:38:59 来源:书海阁

由始至今,我们几乎就没看见过刘纬会为钱而发愁,除了拥有盐井这座聚宝盆外,他更是生财有道,这么多年勠力经营,积攒下了不少钱粮,一直是个腰缠万贯的豪横形象!

可兴鼎六年推广种棉失败,给刘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回又有两项大工程,要立刻上马,这使府库皆空,濒临破产的刘纬,顿感捉襟见肘,愁容满面!

刘纬真的没钱了吗?不是的,他有钱!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用在了该用的地方!

比如,荆州新附,安抚百姓,发展建设急需用钱;招兵养兵,更需用钱,这笔开销,雷打不动,而且只能越来越多;

还有,汉中工业园区开工,要用钱吧?修路造桥,发展基建,也得用钱吧?维持官府正常运作,给官员发薪水,更要用钱!

另外,甘宁水师新败,损失战船无数,打造新的战船,也得用钱;推广种棉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更得拿钱来弥补!总之,是哪哪都要用钱!

按照现代说法,其实刘纬不是没钱,而是资金链忽然断了,一时间真的拿不出多余的钱来,再去修什么水利工程!真可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刘纬也终于体会到,缺钱用是个什么滋味!

其实,目前的财政困局,刘纬也不是熬不过去,只要节衣缩食,过一年苦日子,待来年赋税钱粮入库,便能大大缓解窘境,从而摆脱经济危机!可是,这也就意味着,整整一年内,他几乎什么也不能干了!

其实,兴鼎六年时,刘纬虚龄已经三十一岁了!是不是感到有些意外?时间居然过得这么快!

想当初,他刚穿越到这个时代,是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当时的公子刘纬十三岁;兴鼎元年,为公元212年,那时候刘纬二十五岁;兴鼎六年,刘纬已年过而立,虽然依旧年富力强,却已经开始步入了中年!

当然,刘纬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便能创下如此恢弘伟业,并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代,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这与刘纬要实现的宏伟目标相比,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走一步,就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刘纬岂能不急?当然,起步阶段,肯定进程缓慢,将来的步伐势必越来越快,可即便如此,刘纬也觉得,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时不我待!

一年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天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几个一年,刘纬耽搁不起,否则此前他为何会轻率推广种棉,以至失败,不就是因为着急么!

引黄灌溉和引黄泡碱这两项工程,若不能尽快上马,如期完工,推广种棉,便不能尽快铺开,回本获利的那一天,便会无限期延后,岂不影响了刘纬统一天下的大业?因此,刘纬下定决心,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钱来!

一般百姓家里缺钱了,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节衣缩食,省着点花,刘纬自然也不能免俗,所以他的第一项措施,肯定是撙节裁减,节约用度,争取从牙缝里,挤出点钱来!

不过,这项措施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能节省和筹措出来的资金,十分有限,杯水车薪!因为刘纬原本过的日子,就十分节俭清苦,不喜奢华,再节俭,能省出几个子儿来?

同理,受刘纬带动,蜀中官员们的日常开销,也并不大,办公经费已经很低,连茶水钱都省了,花费能有多少?就算裁减一半用度,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省不下多少钱!

所以,节流并不是最佳手段,更不能是唯一手段,刘纬还得想办法开源!开源节流并重,才是硬道理!可是,该如何开源呢?

华容火油矿,如今已经彻底落入了刘纬手中,孙权放弃了收益分成,刘纬利益独享,无疑增加了不少收入!可是,这却不是短期之内就能见到的效益,要想获得肉眼可见的利润,需要长期经营才行,刘纬现在需要的是一笔快钱,也等待不起!

那么,提高税收比例如何呢?万万不可!刘纬虽然不像康熙皇帝那样,固执地坚持永不加赋,认为税收比例,应该是浮动的,随时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却也不能随便加重人民的负担!

刘纬忙活了这么多年,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为的就是造福天下百姓,如果因为缺钱就加收赋税,岂不是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个念头,想都不用想!

思虑再三,权衡利弊,刘纬最终想到了办法,就是一个字:借!只要能借来钱粮,先让两项工程尽快上马,将来获益后再还就是了,起码不会白白浪费时间,耽误推广种棉这项国策执行的进度了!

可是想要借钱,谈何容易?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借与还,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有钱的也不敢轻易外借,就怕要不回来;没钱的,轻易也不敢借,就怕自己还不上!

况且,开口谈借,低三下四求人,太丢脸啦,这可让身为汉王之尊的刘纬,如何开得了这个口?

更何况,他找谁去借呢?刘纬需要的,可是一笔大钱,粗略估计至少五百万贯以上,这还是先期启动资金,再上后续投入,怎么也得两三千万贯,所需粮草,更是不计其数!谁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粮,借给刘纬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今益州最富有的人,就是张鲁了,他经营着数以万顷计的许多庄园,名下佃农,不少于万户,每年收租进项,折合成钱,至少百万贯以上!

虽然这些,似乎与刘纬大力发展的工商业并不挨边,但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粮食依然是十分抢手的畅销品,这家伙赚得盆满钵满,可谓富得流油!

紧随其后的,就是费氏家族了!因为经营盐井,并借着刘纬改革的东风,从事工商业,费氏一族,一直是蜀中商贾之首,每年利润巨万,家赀丰厚,也是富得流油,几百上千万的数目,也能拿得出来!

更重要的是,张鲁也好,费氏也罢,都不是外人,与刘纬沾亲带故,名义上更是刘纬的属下!若刘纬开口向他们拆借,临时周转一下资金,应该问题不大吧?况且,刘纬的信用,一向很好,张鲁和费氏族人,总不会怕刘纬赖账吧?

这的确是一条解决目前经济困境的有效路径,别说,一开始的时候,刘纬还真就动了这样的心思,可是后来,他却打消了这个念头,并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啊?刘纬这可就有点瘦驴拉硬屎了,莫非是拉不下这个脸面?尊严要紧,还是推广种棉的国策要紧啊!孰轻孰重,难道刘纬分不清楚吗?

这么说,可就冤枉刘纬了!为了富国强兵,实现胸中大志,让刘纬跪着去求人,他都不会犹豫的,关键是这么做,所造成的后果,难以估量!

有借有还,肯定没问题,关键是你还了以后呢?不还是欠了张鲁和费氏一族的人情!钱好还,可人情却不好还呐!

刘纬若欠了这些人的情,会不会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而愈发张狂过甚呢?万一今后,这些家伙干了什么违法乱纪的勾当时,刘纬还好意思依法严惩,铁面无私,大义灭亲么?

君臣之间,若形成了借贷关系,刘纬的底气都不足了,似乎矮了三分,今后何以自处?将来也许会出现许多十分棘手的麻烦,令他无所适从!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钱从何来?刘纬究竟打算上哪去借这么大一笔钱呢?呵呵……他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发行国债,向百姓集资!

喜欢三国之经天纬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经天纬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