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38章 金属货币

三国之经天纬地 第38章 金属货币

作者:作者高祥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4:38:59 来源:书海阁

前文,我们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司马懿为什么不能发行纸币的原因,归了包堆就俩字:信用!人无信不立,魏国朝廷,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的事做得太多了,发行纸币,没有人会认可!

这下子,您看出刘纬这块金字招牌的重要性了吧,他仁德诚信,深受百姓爱戴与支持,制钱局也是童叟无欺,一丝不苟,所以他才能发行交子!

司马懿很有自知之明,因此,也不会去触纸币这个霉头,于是他便与明朝一样,走上了贵金属货币这条路!那么,他所推行的币制改革,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司马懿以丞相的身份正式宣布,从新兴二年起,废止魏国境内所有五铢钱,禁止流通,改为使用大魏通宝!

众所周知,五铢钱,是汉代流通货币,既然魏国早已建立,为什么到现在还在使用五铢钱,却没有重铸新钱呢?这是因为,五铢钱与后世朝代的铜钱不同,并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们所熟知的后世铜钱,大多在钱上铸有当时皇帝的年号,比如雍正通宝、乾隆通宝等!而五铢钱上,只有篆书的“五铢”二字,并没有年号,虽是汉朝钱,魏国接着用,也不伤大雅,老百姓早就习惯了,亦无需刻意更改!

再者说,铸造新钱,是需要铜材的,作为贵金属,这笔开销可不小!自从曹操建立魏国开始,几乎没有一天消停,不是战争,就是灾害,哪有余力铸造新钱?他没想过,更没有那个必要,五铢钱,凑合用吧!

司马懿改革币制,废止五铢钱,改用大魏通宝,表面看来,好像只有展现新朝气象这一种作用,可实际上,却大不一样了,因为大魏通宝比五铢钱分量重,顶六枚五铢钱,合一锱分量,因此,也被称为“一锱钱”!

需要说明的是,锱、铢二字,都是古代的微观重量单位,锱相当于一两的四分之一,铢相当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成语“锱铢必较”,就是由此而来!

钱币变重了,铜的含量也高了,本身的币制也就大了,老百姓再买东西时,所需要携带的铜钱数量,就没有那么多了!如此看来,这项改革,还是有点积极意义的,况且,魏国使用的钱币,没有魏国的特征哪行,司马懿也算是替旧主曹操,完成了一个心愿!

然而,眼尖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钱币数量少了,可重量不变,也就是在计算的时候,能稍微方便点,带出去依然很沉啊!

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司马懿币制改革的第二项措施来了,那就是铸造银币和金币,引入贵金属货币,提高币制,以便大大减轻货币重量!

魏国铸造的这种银币,上面刻着“大魏银宝”字样,也是一锱重量,却可以抵铜币一千枚,也就是一贯钱!换言之,币制改革以后,一贯钱,就是一枚银币!

如果这样,你仍然嫌重,还有金币!这种金币,铸有“大魏金宝”字样,同样也是一锱重量,却可以抵银币一千枚!换言之,一枚大魏金宝,等于一千贯钱!

如果金币还是不方便,没关系!这次币制改革,司马懿还让人铸造了一批马蹄金,每个一斤(汉斤)重,可抵六十四枚金币,相当于六万四千贯!

假如你的交易数额巨大到如此程度,也可以选用马蹄金!当然,这玩意可能只局限于大商人和富贵人家,普通百姓,小商小贩,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这种马蹄金长什么样子!

如此一来,市面上再有大宗交易,便可以银币和金币结算,同样的重量下,银币和金币的币制更高,商人百姓,也就不用携带那么沉重的货币了,负担大大减轻!

虽然这种金属货币,仍然比不上纸币轻便,却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魏国币制改革以后,民间商品流通,果然更加便捷,迅速受到商人百姓们的接受与支持,看着手里的新版货币,那表面精美的文字图案和夺目的光彩,人们津津乐道,把玩不已,如获至宝!

然而,好景不长,各种问题,很快凸显出来了!新版货币发行,取代旧币,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真正普及到全国,是在新兴三年,等到税季开始,人们有点傻眼了,怎么钱换了新的,税法却没改变?还是要收我一贯钱啊!

要知道,新版大魏通宝,一个重量,顶五铢钱六个,一贯大魏通宝,就相当于六贯五铢钱!按照纳赋令的规定,还收一贯钱,税金岂不是等于是原来的六倍吗?

当然,账也不能算得那么简单,物价和币值,也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物资充盈程度有关,可即便如此,老百姓也等于是多交了税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本以为自己需要交的税少了,没想到却更多了!

司马懿这一招,也是够阴的,打了个漂亮的时间差!税收新法,颁布即可执行,当时生效,可新钱普及,却需要一年!第一年税收,老百姓普遍交的还是五铢钱,尝到了甜头,还对司马懿感恩戴德,第二年,就交大魏通宝了,结果吃了大亏!

拿农民举例,在过去的五铢钱时代,一斗粮食,能卖百钱,可换了大魏通宝以后,一斗粮食,只能卖不到三十文钱;

过去交税,按照十亩地一贯钱的标准,农民只需要付出十斗粮即可凑足,可现在呢,却需要拿出四十斗粮,十斗为一石,四十斗粮,就是四石粮食!

一石一百二十斤,四石就是四百八十斤,按照亩产二百五十斤计算,拥有十亩地的农民,要把其中两亩地收获的粮食交税,这还哪是三十比一的税率,而是十分之二的重税啊!

吃了这样的亏,老百姓不干了,纷纷要求官府恢复收取实物的税收方式,可官府的口径是一致的,新政已经实施一年有余,过去你们不反对,现在却来反对,是何居心?光想占便宜吗?发行大魏通宝,是为了便捷百姓,更是彰显新朝气象,有什么错?粮食不要,就要钱!

喜欢三国之经天纬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经天纬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