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1章 兴鼎元年

三国之经天纬地 第1章 兴鼎元年

作者:作者高祥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4:38:59 来源:书海阁

惊心动魄的建安十六年,就这样悄然而过,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不过至此,我们的历史纪元说法,需要变一变了,新的一年,已经不再是建安十七年,而成了兴鼎元年!

古代皇帝,有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之分,纷繁复杂,许多人傻傻分不清楚,为了明晰这些概念,我们需要解释一番!

谥号,简单来说,就是什么公,什么王,什么帝,比如齐桓公、楚庄王、汉武帝等。这是帝王薨逝之后,后人对其生前的品德功绩,给予评价的文字。

这种做法,始于西周,其实并非皇帝的专利,王侯将相或社会知名人士,也享有这份殊荣。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荀彧,死后被曹操追谥为“敬”,人称荀故敬公;清代名臣曾国藩,谥号“文正”,因此也被后人称为曾文正公。

另外,谥号也不都是赞扬和夸奖,也有批评和怜悯,因此除了惠、文、武、桓、景等好听的谥号外,也有桀、纣、厉、幽、悯、怀等比较突兀的字眼!

中国古代帝王,基本都有谥号,唯独两个人比较特殊:秦始皇和孙权!

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无礼之嫌,便将其废除,自称为“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世、四世……乃至千秋万世!这属于尊号,而非谥号;孙权去世后,谥号为“大”,史称“吴大帝”,也是纵观千秋史载,仅此一位,比较特殊!

值得注意的是,谥号是死后才有的,要是人还活着,绝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谥号是什么!有一部电视剧,就犯了个最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孝庄太后竟然一口一个“我孝庄”如何如何,听着很有气势,却是把死后的谥号,提前拿出来用了,实在尴尬到了极点!

庙号,就是什么祖,什么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唐太宗、宋太祖、宋高宗等。这是皇帝驾崩后,灵位入太庙时,所奉称号,也代表了他在帝系当中的排位!

一般说来,有肇始创业,夺取天下之功的皇帝,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中兴社稷之德的皇帝,称为“宗”。祖宗这个词,便也由此而来。

由历朝历代的规律来看,一般称祖的皇帝,都是开国皇帝,而且皆称为“太祖”,比如汉太祖刘邦(汉高祖是俗称,正式庙号是太祖)、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等。

只有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一人特殊,庙号“高祖”,毕竟他的江山社稷,几乎都是儿子李世民打下来的,后来又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夺了权位,是最名不符实的开国皇帝,庙号高祖,也许是李世民故意为之,暗含着高高供起来的傀儡之意!

另外,清代皇帝也比较特殊,出了三个庙号为祖的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世祖福临(顺治)和圣祖玄烨(康熙),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过程特殊所致,毕竟努尔哈赤那时候,后金还是个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而已。

不过,在唐代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比如,西汉十二位皇帝,只有四位,享有庙号,因此唐朝以前的皇帝,我们一般不称其庙号,而称谥号,如:汉文帝、汉武帝、汉灵帝、汉献帝等;

唐代以后,因为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后人才称呼他们为:唐太宗、宋太祖等,而不称谥号了!毕竟谥号,不是皇帝专有,而庙号,是皇帝独享的特权!

年号,实际上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汉武帝继位后,开创了以年号纪年的形式,在此之前,是没有年号一说的,纪年都是采用谥号。比如:周平王二年,汉文帝五年等等。

汉武帝的创始年号为“元狩”,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灾兵祸乱等天下大事时,都要改年号,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往往拥有许多年号,其中最多的,要属武则天,曾用过十七个年号!

频繁改变年号,皇帝老子倒是爽了,却不利于民间纪年的实际使用功能,结果造成史书记载一片混乱,某个年号,你很难判断,究竟是属于哪朝哪代,哪个皇帝的,甚至还有重复的情况发生!

这种局面,到了明清时期,终于有所改观,每位皇帝从继位一直到死,只用一个年号!不仅纪年更加明确了,后人也可以用年号来称呼某一位皇帝了!

比如:明朝的永乐、景泰、嘉靖和万历等;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都是耳熟能详,十分明晰!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尊号!尊号,也称徽号,它比较特殊。谥号和庙号,都是帝王死后才有的,尊号却是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的!

尊号一般都很长,大臣们也是绞尽脑汁,把所有好听的词字,都给皇帝叠加在一起了!因此,尊号不过是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是大臣在给当权者拍马屁,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尊号虽早已有之,但真正的发明者,其实是武则天!她一个女人,却当了皇帝,多少还是有些心虚,于是便令大臣们,给自己上尊号,以显名正言顺!她的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也正因为此,后人才都称呼她为武则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还有,晚清时期,曾主宰过中国命运的叶赫纳拉氏,虽然没当皇帝,但活着的时候,大臣们也给她上了尊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呃,太长了!实际上却毫无意义,大家最后,也只是简称她为慈禧太后罢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现在俗称的这些古代帝号,其实都是为了好记,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换句话说,这些耳熟能详的普遍称谓,基本上是现代人行为,在当时当代,人们可未必那样称呼皇帝!

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再重归正题,来说说天子刘协吧!

因为是汉代皇帝,刘协的年号,也曾改了好几次,而且“献”这个字,是其死后的谥号,现在也不能用,为了明确纪年,我们也必须把这个问题,说说清楚,以捋清时间线索!

汉天子刘协,最早是被董卓拥立,登上帝位,年号初平。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联合吕布等人,诛杀了董卓,剿除国贼,刘协于第二年,改元兴平。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

而我们一直所提到的建安年号,其实是曹操迎天子刘协迁都许昌后,再次改元,建安元年,就是公元196年。

“建安”这个年号,是天子刘协,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一直延续到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

此后,刘协还曾短暂使用过延康年号,但没多久就被逼禅让帝位给曹丕,延康年号,也被曹丕的黄初年号所取缔。

不过,因为刘纬穿越所带来的影响,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天子刘协居然在建安十六年,逃出许昌,投奔了荆州刘备!

况且,建安年号,是曹操亲自拟定的,使用这个年号,令刘协多少有些心理阴影,如今他已经逃出牢笼,一飞冲天,自然要改个好听的年号,以纪念这件大事!

于是,在原本历史上的建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212年,天子刘协正式下旨,改元“兴鼎”,以昭示大汉中兴,定鼎中原的美好愿望!不过……兴鼎,似乎并非刘协的心愿,怎么看都好像是刘备的志向!

喜欢三国之经天纬地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经天纬地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