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六百零一章 再提东征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零一章 再提东征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8:14:38 来源:23小说

骊山大肆酿造酒水这件事很多人都在打听,只是这些酒水并不在关中贩卖。

本就是皇帝的女婿,又是县侯有人还以为这件事多少可以网开一面,说不定可以私底下买一些。

直到程咬金亲自来骊山相问,被徐孝德提着棍子打出来之后,众人便再也不去问了。

以至于后来程咬金说,他是不愿意与徐孝德这个文人计较。

张阳的温室还在建设,温泉池就是很好的地暖存在,有了温度就只剩下光照了。

将围墙砌好之后用木架子搭建了一个拱顶,现在整个温室四周用各种木架支撑,看起来像是个巨大的笼子。

李泰继续去盯着酿酒厂的酿酒进度,对齐民要术记载的酿酒之法还有现在骊山的酿酒方式区别所在,耿耿于怀。

入秋之后的关中,打猎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

自从骊山建设之后,就没有人再来骊山秋猎了。

这让骊山的小动物越来越多,这些天这头熊很活跃,每每进入山林中,到了夜里才回家。

“县侯,这是太原王珪老先生送来的信。”

张阳伸手接过信件,打开封蜡,老先生苍劲有力的笔法就映入眼中。

王婶站在一旁等着县侯之后的吩咐。

这位老先生经历许多,他与高士廉他们一样,见证了隋朝的灭亡,见证了大唐的立国,当年的天下英雄好汉中,王珪也是名声赫赫。

老一辈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退隐。

高士廉离开了朝堂,从此不再过问政事,欧阳询老先生也来骊山很少出现在人前。

虞世南等人一个个也都老迈了,李纲过世了。

不知不觉时代变了,这些老先生也退出这时代,当年的天下英雄现在还剩下几人。

不由得让人一阵唏嘘。

张阳看信中的内容,信上说王珪老先生打算再去终南山看看故地。

年轻时在前隋朝堂为官,因为被人构陷不得不离开,太原王氏却没有人帮他。

之后他跟着家人就隐居在终南山,后来遇到了房玄龄与杜如晦他们,这才选择出山入世。

或许老先生觉得自己年迈了,也想要将自己葬在了终南山。

若只是这么一件事,他老人家大可不必写信让人送来,信中还说了一件事,提到了一个人,此人是虞国公温彦博。

当初大唐初立,温彦博得李世民赏识,又在幽州任职,又因为当初劝降了罗艺,李渊在位时又得到了重用。

只是大唐刚从内乱中还没缓过来,颉利可汗带着突厥部族攻打太谷,突厥兵锋正盛。

而太谷一战唐军战败,温彦博被颉利可汗抓获。

之后被俘在突厥大营中,这位虞国公温彦博始终没有说出唐军的虚实,忠心不二。

后来大唐就发生了一件事,玄武门的事情刚刚结束,颉利可汗派兵来攻打长安,也就有了后来的渭水之盟。

这场盟约之后,李世民要回了温彦博。

自此,温彦博便对李世民忠心不二。

时过境迁,后来到了贞观四年,颉利战败后,魏征希望李世民对突厥所部实行汉化,以礼教来约束他们,并且同化为唐人,抹去突厥人原有的旧习俗。

魏征提出这个想法之后,温彦博当时则反对,他觉得应该效仿当时汉武帝安置匈奴人之法,将他们安排在朔方,并且保留其部族与风俗。

双方因为这件事争执了多年,最后李世民派温彦博去了朔方,以至于魏征的同化举措,被皇帝驳回了。

其实魏征的办法更加正面,也更容易一劳永逸,但却多费周折,所谓同化之策,现在外交院对吐蕃的方略便是如此。

而温彦博所提出的安置方略用的是当年汉武帝所用方法,更加经济也能节约成本。

李世民也愿意效仿汉武帝,安置投效的突厥部族。

再之后魏征与温彦博一直都是政见上的对手。

当李绩大将军出征漠北的时候,温彦博就在朔方治理民情。

张阳思量着他去朔方之时,那时的自己与李孝恭还在为吐谷浑和吐蕃的事情伤脑筋。

当然了这些事情的内情只有问颉利和温彦博才能知晓。

而这个温彦博与王珪一样,都是与高士廉他们是同一个时代过来的老人家,他还非常赏识孙伏伽。

王珪老先生信中所交代的就是幽州与辽东的事情。

当年大安去了辽东,而王珪老先生帮忙挡住了朝中插手辽东事宜的路。

但虞国公温彦博却不同,此人当初就在幽州任职,他对辽东的形势很牵挂,并且又问起了大安的事情。

王珪与温彦博都是年过六十的老人家了,他们达成了一个约定,王老先生可以辞去幽州刺史的职务,让李世民再作打算。

温彦博也约定,只要礼部可以主张攻打高句丽,他便不去插手辽东之事,并且支持大安接任郡守一职,日后他老人家会来骊山相见。

况且大安在辽东的治理情况,温彦博也有所耳闻的,对这个张公瑾的儿子很是满意。

一封信看完了,张阳放在桌案上。

李玥端着茶水而来,“这是并州送到宫中的茶叶,母后特意让人送来的。”

接过茶水,张阳喝了一口忧愁道“王珪老先生帮得了我一时,也不能一直帮着我,替我挡了三年,真亏欠他许多,我给他的却只有那一篮子咸鸭蛋。”

心有好奇,李玥也拿起信看了起来,低声道“温彦博此人倒是小时候在宫中听说过,他时常与父皇议政,当时高士廉,虞世南,李纲这些老先生都在朝中。”

张阳颔首“咱们又有客人要见了,麻烦婶婶送个消息给温老先生,就说骊山相请。”

“喏。”

王婶脚步匆匆离开了。

张阳看女儿玩着积木,脸上又有了笑容。

今天,长安城外官道上,往来行人与商客众多,自酷暑过去之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