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九十四章 吾儿天赋异禀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九十四章 吾儿天赋异禀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18:14:38 来源:23小说

狄仁杰的话还没说完,就见一个仆从脚步匆匆地走到张柬之身边,小声说了两句话。李治注意到主仆的目光朝着这里看来,便觉得不妙。再回头看去,又见到了一个穿着同样衣服的侍从,站在自己的身后。一个人就这么莫名其妙出现在身后,脸上还挂着渗人的笑容,狄仁杰跳脚而起,“呔!什么人。”张柬之也走到了面前,“家父请仁杰公子与晋王入府中一聚。”公孙小娘走到李治身前,见对方似带着恶意,也警觉了起来,有些懊恼没有带禁军出来护卫。因晋王殿下不喜欢身边有太多人跟着,她也不让人跟着了。李治上前一步,整了整衣衫,“此番是定要见见张玄弼了?”狄仁杰叹道:“看来是难逃此劫。”张柬之笑道:“其实家父是个很随和的人。”他口中说得很随和,狄仁杰再看一眼那两个随从一脸笑容看着就怪渗人的。张柬之双手背负走得颇为潇洒。李治揣着手走上前问到:“柬之,你家老货找我们做什么?”“或许是想和晋王殿下共谋一醉。”“不巧了,在下不喝酒。”“唉……”张柬之长叹一口气,“科举虽落榜了,但某才十五岁,无妨,来年再来。”“柬之兄能想明白真是太好了,这一次能不去见你家老货吗?”狄仁杰凑上前道。说罢,张柬之看了眼身后的两位仆从,正在这时四周又冒出了不少部曲。几人本想要跑的,不过这一次想要跑就难了,现在正是夏日,狄仁杰观察他们衣衫单薄,大概是没有带着兵器的。张柬之身边的仆从讲着:“其实晋王身边一直有人看着,只是他们没有走来,这位小娘子放心,我等若敢动晋王殿下一根毫毛,我们几个多半暴死当场。”这侍从说话的声音很不好听,很尖利,再一想好像太监讲话是这样的。狄仁杰问道:“你们家的侍从都是宫中内侍来路?不愧是大儒之家,襄阳地界还有这种风俗?”这些事总是会激起狄仁杰的好奇心。张柬之解释,“其实我父亲本是范阳方城人,我出生在襄阳,但也好在是在襄阳,若是在范阳,恐怕世家之乱,我家也躲不过去。”“原来如此。”狄仁杰不住地点头。公孙小娘子看向四周,一直有人在保护着晋王?众人沉默,脚步声密集走入一处庭院中。自从皇帝要改建曲江池,曲江池周边的房子也贵了,一时间有不少权贵在这里安置了宅院,既有曲江池,又是以前的皇家林苑,这里很快就成了显贵之人来长安城的落脚地。朝中对此也是有私心的,这里的地价也因此水涨船高。等此地彻底修整完,价值又会翻几倍。张玄弼不仅仅是德高望族的士林大儒,到底也是一个富裕人家,能够在长安城的这种地方置办一个宅院来安排他的儿子科举入仕。李治与狄仁杰带着忐忑的心思走入这个庭院。入眼有衣着简陋的书生三五个,他们正在收拾着书籍。几人在仆从的引导下走入了正堂。张玄弼就端在正堂上座。李治与狄仁杰连忙行礼,“见过老先生。”张玄弼满脸的笑容,又道:“晋王殿下,快快入座。”这里的一切摆放都很有规制,李治也知道张玄弼是儒林中较为守旧的一派人,与这种人打交道还要注意礼节。两人入座之后,再看张柬之,还是一副纨绔模样,坐没坐相,抠着鼻子。张玄弼皱眉道:“听说晋王殿下是骊山弟子?”果然,一开始就是这种话。本有心理准备,但听到问话,李治心中还是咯噔一下,稍一回神又道:“小子确实在骊山学艺数年,自懂事以来便跟随姐夫”“唉……”张玄弼一声叹息。几人又沉默下来。忽又听他问道:“晋王就不问老夫为何叹气吗?”李治勉强一笑,只好顺势问道:“老先生何故叹息?”张玄弼倒上一碗茶水,“骊山学识确实不错,世人有言语说骊山的学识有好的,也有坏的,这个茶叶是好的,但其他的是坏的。”李治皱眉道:“老先生说的哪些是坏的。”张玄弼笑道:“都是坏的。”狄仁杰不停地使眼色,示意晋王不要再说下去了,老先生对骊山有意见就有意见,犯不着较劲。李治皱眉道:“老先生自以为骊山学识是坏的,但骊山学识确实正在造福关中。”“呵呵呵……”张玄弼又道:“晋王殿下年幼,自然会被人左右,骊山造时钟,将十二时辰分为二十四小时,甚至将时间严苛地分成分与时,甚至是一息之间的秒,难道这不是对世人的苛刻吗?”“自古以来未曾有过之事,骊山此等作为难道不是为了奴役世人?”李治正色道:“老先生,时间本就存在,不能忽视,为了所谓的黄老之学而忽略时间的流逝,这难道是对的?就算是骊山不用时,分,秒,人们不去正视时间就不会流逝吗?”张玄弼笑道:“晋王殿下是说骊山严苛,但世人糊涂?”“本王没说过这话,是老先生误解了。”张玄弼又道:“老夫再论骊山将人力当作资源统筹,穷尽关中民力,自古贤君皆是轻徭薄赋,骊山是要作何?穷尽民力只是为了财富吗?”狄仁杰低着头,觉得这个时候拦不住晋王,如果有人说晋王他自己的不是,这些事可以忍受。但要说骊山的学识不对,晋王会较真到底的。李治干脆站起身直视着这位名儒,“老先生,汉景帝以来世人富裕吗?”张玄弼颔首道:“那是自然。”李治又道:“敢问老先生,那时候的乡民富裕吗?世家谷仓丰盈,但寻常人家的田亩有几何?”张玄弼一拍桌案,正要说什么。李治继续朗声道:“贞观初年,长安城内赋闲地痞有多少,这些人无劳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