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151章 暨南军政府

1850再造中华 第151章 暨南军政府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战争比预想中的顺利。

一方面,广西官军孱弱,又要分兵追击太平军、镇压天地会武装。另一方面,黑旗军政策得力,“米饭主”、土司等地方豪强大多按兵不动,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杨烜留在南宁,除了居中调度各处兵马,也开始着手建立政府组织。

创业阶段,政府应当高效统一。杨烜采取了军政府的组织形式,对外称为“太平天国暨南军政府”。杨烜为军政府首脑,称“大元帅”。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为面向南洋,把中华文化传至全天下。

元帅则是华夏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按职权轻重、执掌分工,元帅多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兵马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等,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之分。

到了近代,元帅逐渐成为各国最高军衔。大元帅则成为最高统帅,譬如清末的皇帝、日本的天皇,都是法定最高统帅,称“大元帅”。

暨南军政府首脑为大元帅,大元帅之下为总参议。

总参议负责贯彻执行大元帅的决策指示,主持军政府日常事务。第一任总参议,由杨烜五叔杨国琛担任。杨国琛四十有余,曾追随杨遇春征战多年,才堪大任。

总参议之下,又设若干名参议,辅助总参议管理政务。参议皆从黑旗军中选拔,譬如步兵四团团长石达开具有相当的民政才能,得以兼任军政府参议。

军政府核心机构为一院、三府、八部。

一院指资政院,由若干议员组成,首长称议长。资政院为民意机关,需定期开会,讨论军政事务。讨论结果供军政府参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两府指都察府、大理府。都察府管监察、审计、发起罪案公诉。大理府主管审判案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八部为军政(主军事)、民政(主内政)、财政(主财政)、农工商(主经济)、宣教(主宣传教育)、吏(主人事)、邮传(主交通、邮递)、司法(主刑狱、执行审判结果)。

总体上,暨南军政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军政府骨干大都来自黑旗军,为保证政权平稳过渡,亦大量留用了旧式官吏。

这天,杨烜来到资政院,参加资政院第一次集会。

在杨烜的设想里,资政院乃是军政府沟通人民、吸收民意的机关。为充分代表民意,资政院议员成分较为复杂,既有黑旗军军官,也有开明缙绅,还有旧式官僚、地方豪强。

要镇住这些成分复杂的议员,必须为资政院选一个合适的议长。首任议长由总参议杨国琛兼任。他担任过绿营武官,经历丰富,是担任资政院议长的不二人选。

军政府初建,资政院只是一个咨询机关,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假以时日,资政院将发展成为议院,负责制订法律,决定政府大项事务,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黑旗军进驻南宁府城后,取“左江道”衙门为总司令部驻地,是南宁最为气派的建筑。“左江道”全称为广西省分巡左江兵备道,辖浔州、南宁、太平三府,驻地南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按,清朝在地方上实施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建制。

暨南军政府取南宁知府衙门为驻地。资政院作为军政府的附属机构,办公场地在知府衙门内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内。

这处院子原是知府衙门“承发科”办公的地方,现在挂上了“资政院”的牌子。旧时州县衙门,往往设有三班六房两科。承发科负责往来、归档公文,地位紧要,办公场所稍大。

资政院首次集会,杨烜便亲临会场,足见他对资政院的重视。议长杨国琛拿来一处名单,告诉杨烜资政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一、黑旗军高级军官,如步兵四团团长石达开。石达开有抚民之才,故被总司令部派到资政院,代表黑旗军与军政府打交道。

二、开明缙绅,如南宁富商邹文清。此人乃南宁数一数二的富商,思想开明,略识洋务,对杨烜举办工商的主张十分激赏。

三、地方豪强,如龙州司土司岑镇南。岑镇南为人豪爽,与黑旗军不打不相识。他认识到了黑旗军的潜力,黑旗军攻入龙州时,岑镇南也顺势投顺黑旗军。

四、旧官僚代表,如前任知府李孟群。李孟群兵败被俘后,成为敌工处的重点统战对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孟群决计加入军政府。李孟群原是南宁知府,他的投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首批议员四十五人,以上四类人员占到三十九人。毋庸置疑,这些人都是社会上层人物。军政府要想在南宁站稳脚跟,进而行稳致远,必须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这份议员名单,杨烜早已看过,却依然有些不满。下层百姓人数最多,只有六人进入资政院。以这样看来,资政院显然不能代表整个民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塔读@

不过,民智未开,百姓缺少参政、议政能力,这也是无可厚非之事。军政府第一次吸收下等人进入资政院,已是破天荒第一次了。

黑旗军军官大多出身于下层百姓,足以代表下层百姓。有他们坐镇资政院,杨烜有把握牢牢把控资政院。

首次开会,共有四十人参会,另有五人因公务缠身,未能参会。议员落座之后,杨烜致开场白,说道:

“诸位,今日资政院第一次开会,我特意推开其他事务,前来参会。资政院连接民间、沟通民意,是军政府的重要机构。

“诸位心系天下苍生,念及华夏安危,毅然加入军政府。资政院议员看似轻微,实则重大,负有支持政府、问政于民之重任。”

众议员大多以为资政院议员是闲职,听杨烜这番介绍,不禁精神一震。只听杨烜继续说道:

“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国为何如此强大?有人说,英吉利科技发达,能工巧匠众多,可以制造坚船利炮。有人说,美利坚以商立国,商人地位尊崇,国家富庶。

“其实,这都是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英吉利行君主立宪政体。法兰西和美利坚虽同为民主共和政体,但法兰西为集权制国家,美利坚为联邦制国家。

“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不管是集权制还是联邦制,三国始终有一个共同点,即广开议会,大事皆决于公议。英吉利国有上议院、下议院,法兰西国有议会,美利坚国有参议院、众议院。

“今日之资政院,即为来日之议会。军政府以为民谋利为宗旨,定当学习西方,设立议会。诸公做资政院议员,就应像西方议员那样,广拾民意,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等时机成熟,我们就要改资政院为议会,像西方那样大事皆决于议会。”

李孟群原为南宁知府,此时不禁有些疑惑:华夏历来讲究“威权皆出自上”,学西方搞议会能行吗?

不过,这也似乎并无不可。历史上,但凡开国之主打天下时,大多折节下士,发扬民主。即便是金、辽、蒙、清等异族,早期也有浓厚的民主传统。

譬如清朝早期,大事皆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王公们一旦做出集体决定,即便是努尔哈赤、康熙这样的雄主都不能驳回。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从后金建国前,一直持续到雍正七年,历时一百多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最终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百多年,正是清朝国运昌隆、蒸蒸日上的时候。

乾隆五十六年,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已名存实亡,沦为王公贵族养老闲话的地方。乾隆帝正式废绌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从这个角度看,民主确实是个好制度。

李孟群恍然大悟,杨烜搞的这个资政院,会不会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呢?

事实上,杨烜所要追求的,正是这种集中统一下的民主。在保证效率、正确的前提下,发扬民主可以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从而极大地促进黑旗军的事业。

杨烜说完,现场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