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154章 筹划均田免赋

1850再造中华 第154章 筹划均田免赋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实施均田免赋,第一要紧的便是搭建工作班子。杨烜对此极为重视,亲自挂帅。黑旗军总参谋长冯可钦、暨南军政府总参议杨国琛也深度参与此事。

冯可钦主要负责培训干部,抽调黑旗军骨干,执行分田政策。杨国琛主要负责发动佃农、官吏、开明乡绅,调查人口、耕地,确定分田方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王丰延,是黑旗军执行均田免赋政策的重要骨干。王丰延祖籍浙江绍兴,原是广东三水县的钱谷师爷,后加入黑旗军。

明清两代,绍兴师爷人才辈出,隐然成为一股政治势力。师爷虽不是官,却是官员的智囊、幕僚,能够影响官员决策。

清朝嘉庆帝曾讲过“本朝与胥吏共天下”。师爷属于胥吏中的上层人物,师爷混得好,照样可以呼风唤雨。

譬如,左宗棠在湖南两任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下担任师爷。张亮基、骆秉章号称名臣,却对左宗棠言听计从。时人称左宗棠为“二巡抚”,湖南官场只知有左宗棠,不知有巡抚。

这位王丰延四十出头,老于吏事,是个很难得的人才。他如今在军政府财政部田赋司担任司长,是执行“均田免赋”政策的重要帮手。

王丰延熟悉清朝赋税制度,受到杨烜等人的重视。

这天,杨烜召集开会,研究均田免赋事宜,王丰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说:

“愚以为,实行均田免赋,首先要清查人口、耕地。现在离春耕只有六个多月时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如果挨家挨户核查人口,实地丈量土地,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要想抢在春耕前分配土地,就得想办法取得户书、粮长的支持。”

户书是州县户房里的书办。

书办虽是不入流的胥吏,却是各级政务的实际操办者,地位极其紧要。

满清以科举取士,挑选出来的官员饱读读书,甚是清贵,却不懂实际政务。各级衙门的基层公务,只有书办才熟悉。其中的实情、关键、决窍,为不传之秘,只在父子之间流传。

所以,书办多为世袭。特别是紧要岗位,往往由一家一姓代代相传。

乾隆五十六年,大将军福康安西征凯旋,回京向户部奏销军费。当时的户部书办,竟敢向福康安索贿两百万两白银。福康安急于报销军费,也只能忍气吞声答应。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同样的,曾国藩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军后,也要向户部报销三千多万两军费。按当时的陋规,曾国藩要给户部书办一厘三毫的“部费”,合计四十多万两白银。曾国藩派李鸿章与户部书办接洽,把部费压到了八万两,又与户部打官司,事情闹到军机处。

军机处大佬知道湘军军费是笔糊涂账,便发话免除户部书办审核,只在户部备个案即可。户部书办们听闻湘军奏销军费,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得此消息,书办们宛如晴天霹雳,恨得咬牙切齿。

但曾国藩何许人也,即便得了军机处的指示,也不敢得罪户部书办。他日后要剿捻,要办洋务,要担任地方总督,事事都要与户部打交道。到时侯,书办们从中作梗,事情就不好办了。

曾国藩从湘军军费中凑出八万两银子,乖乖交给了户部书办。

与福康安相比,曾国藩受户部书办盘剥小,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湘军地方实力派的崛起、满清中央权威的式微。

到了地方上,各级州县衙门往往设有“三班六房”。户房对应中央的户部,掌管土地、户口、漕运、救荒、田赋、派捐等财政收支事项。

户书就是户房胥吏的头头。户书是“鱼鳞册”的实际持有者,对州县的耕地、人口极为熟悉。一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地主情况,户书一清二楚。

州县官员多是读书人,不懂得实际政务,又是外地人,多靠师爷佐理政务。师爷中,最重要的是刑名师爷、钱谷师爷。

师爷多是绍兴人,对本地情况也不熟悉。钱谷师爷要想完成征税业务,必须与户书搞好关系。厉害的钱谷师爷,可以治住户书,从而完成年度赋税额度,又不会引起民变。

若官员、师爷都颟顸无能,户书无所顾忌,就能在田赋上大做文章。张冠李戴、欺上瞒下、中饱私囊,都是户书的本事。

官员、师爷也不愿招惹户书这样的地头蛇,只要户书帮忙完成征税额度,就对户书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古时州县,户书在胥吏中最为阔气,家境最为富裕。

幸好,王丰延是一位顶有本事的钱谷师爷,对南宁府户书的把戏一清二楚,把这位户书治得服服帖帖。

这户书心甘情愿把南宁府“鱼鳞册”献给王丰延。王丰延见他颇识大体,便也投桃报李,推荐他到南宁军政府财政处任职。

“鱼鳞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登记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王丰延老于吏事,一眼就瞧出户书贡献的“鱼鳞册”详实可靠,年份较近。黑旗军攻克南宁城时,曾在知府衙门签押房里搜到一份“鱼鳞册”。这份“鱼鳞册”算是正册,归南宁知府所有。但它制作于嘉庆年间,年份久远,内容粗陋,远不如户书私藏的“鱼鳞册”精细。

有了户书的“鱼鳞册”,军政府就大致准确掌握了所属的土地、人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召集里长、粮长,要他们交出各自的黄册,与户书的“鱼鳞册”互相印证。

王丰延说:“满清沿用明朝制度,在乡下设立里长、粮长,多由大户担任。里长又称地保,多由当地耄老担任,负责掌管户口、治安等事。粮长则专门负责划片征税,完税后纳于州县户房。

“因此,里长、粮长才是最底层的征收田赋者,对当地人口、赋税最为熟悉。其中,又以粮长最为紧要。本朝之初,地主对粮长之职趋之若鹜。因为粮长可与官吏攀上关系,又能借机发财。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