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157章 赶制土地证

1850再造中华 第157章 赶制土地证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公审大会后第三天。

一大早,八尺寨乡政府前便聚集了许多群众。

军政府均田工作培训班实行连队化管理。值班员刚刚吹哨集合,准备出早操。

杨烜昨晚睡了个好觉,醒来神清气爽,也颇有兴致地参加集合。

培训班借住在本地黑旗军营房,与八尺寨乡政府只隔了一条大街。

看到乡政府门前聚集了许多群众,杨烜忙派人过来打听。原来,芦苇村前不久刚实行过均田,属于八尺寨最早一批均田的村子。

如果说八尺寨是整个军政府实行均田试点的地方,芦苇村就是八尺寨均田工作的试点,算是试点中的试点。

芦苇村村民在黑旗军的帮助下,烧毁了地主田契,平分了地主土地,但一直没能拿到土地证。

村民们有些着急,简单商量过后,他们天不亮就出发,前来乡政府索要土地证。为表诚意,他们还把村里地主家的土枪、刀矛、马匹等军资带了过来,准备献给乡政府。

民意无小事。

群众嘛,就是这么朴实。虽说均田工作队已经烧毁了地主田契,已经平分了土地。可没有土地证,群众心里总归有些不踏实。

日后其他地方开展土改,难免也要遇到这种事。杨烜灵机一动,决定取消早操,带着集训班的人员现身说法,让他们学习如何与群众打交道。

村民们难得看到这些黑旗军大员,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早有黑旗军官兵上前扶起他们,再三申明黑旗军不兴跪拜了。

有个村民代表壮着胆子走到前面,说道:“各位黑旗军大帅,我们都是芦苇村的贫农。祖上几代一贫如洗,给地主做牛做马,从不敢奢望有自己的耕地。

“黑旗军为民作主,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我们。从此之后,我们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田地,我们就能凭借辛勤劳动,吃得饱、穿得暖。

“能有一亩三分地,是我们贫民平生最大的梦想。感谢黑旗军,感谢大元帅,帮我们圆了这个梦想。这份恩情,比天还高,比海还深。

“如今,我们齐聚乡政府门前,并不是过来闹事,只想请乡政府尽快给我们颁发土地证,了结我们这桩心事。”

这家伙说了半天,终于说到正点上了。

李秀成身为八尺寨驻军最高长官、八尺寨均田工作队队长,此刻解释道: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这位乡亲,您的心情我很理解。当着众人的面,我也跟您解释一下。土地证非常重要,其规格、形制都由上级确定。我们刚拿到模板,就安排人手加班加点制作土地证。

“乡政府里几个文书,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都在通宵制作土地证。您请放心,最晚明天,咱们芦苇村的土地证就能制作出来,大家就能拿到土地证。”

均田工作千头万绪,环环相扣。土地证只是其中一项工作,却也牵动着无数农民的心。

李秀成暗指暨南军政府工作存在失误,未能尽早确定土地证形制规格。军政府几个要员不禁有些不悦,向他投去冷冷的目光。

可在杨烜看来,李秀成外柔内刚,是个非常难得的帅才,又是自己一手挖掘、一手培养起来的亲信。

而且,八尺寨搞均田试点,门面上由陆师参谋长陈虹挂帅,落在实处都由李秀成具体经办。

搞试点工作,没有先例可循。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上级,遇事推诿没有担当,责任都在试点单位上面。犯了错,也都由试点单位承担。

李秀成只是一个营长,却要承担起均田试点的重担,不仅要与早级军政部门打交道,还要与本地恶霸斗法。这其中的艰辛、委屈可想而知。

他身后跟着几十个乡政府的吏员。他们个个憔悴不堪,黑眼圈肿得老大,显然极度缺少睡眠。

于公于私,杨烜都要力挺自己这员爱将。杨烜走到前面,说道:

“这位乡亲,李营长说得没错。八尺乡政府已经尽力而为,加班加点制作土地证了。这是好事,好事要把它办好,不能留有遗憾。

“这样,我来组织人手,现场为咱芦苇村村民办理土地证。我中午让黑旗军多蒸些饭,大伙吃了午饭,保管大家拿到土地证,再安安稳稳回家。”

那乡亲看得出来,眼前这人虽比李秀成年轻,官阶却远在李秀成之上,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谁。芦苇村的村民听闻此言,喜不自胜。

杨烜转过身去,对背后的黑旗军、军政府大员们说道:“八尺寨此次组织均田工作试点,李秀成身上的担子很重。均田运动意义深远,八尺寨试点的重要性也丝毫不亚于南宁之战。

“各位都要积极支持李秀成,把八尺寨试点工作打造成军政府均田工作的样板工程、模范工程。今日,大家推迟原定计划,和我一起誊写土地证,争取让乡亲们午饭后拿到土地证。”

各位军政大员自然纷纷表示赞同。

那乡亲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人杀伐决断,透着王者之气,或许就是大元帅杨烜。他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位军爷,您莫非就是大元帅?”杨烜笑而不语。

乡亲们再次跪下,激动的流下了泪水,纷纷说道:“大元帅,您心里装着全天下的贫民,分地主土地给我们贫农,真是活菩萨呀!”

杨烜再次扶起乡亲们,说道:“乡亲们,不要再下跪了。咱军政府主张平等,不兴下跪了!世上哪有生下来就当地主,哪有生下来就是贫民的道理?

“我们黑旗军建立军政府,就是要铲除这种不平等的制度。我们把地主的多余土地分给大家,就是要天下人变得平等,让天下人都有饭吃,都有田耕。

“咱们芦苇村是第一批开展均田运动的村子,大家理应第一个拿到土地证!”

乡亲们欢呼雀跃,对杨烜感恩戴德。

这时候,黑旗军官兵也搬来了十余张书桌。杨烜、冯可钦、陈虹等军政大员都坐在书桌前,帮忙制作土地证。

这种土地证模板都已只好,只需往上填写村民家庭成员姓名、土地多寡等情况,再加盖乡政府印章即可。只因土地证过于重要,需要反复校对,乡政府人手不够,便有些拖拉。

杨烜的毛笔字写得并不好,此刻也只得静下心来,一笔一画地写起绳头小楷。李秀成侍立一旁,照着《芦苇村分田登记册》,念诵村民分田情况。

《登记册》记录了芦苇村分田情况,只有一本。为加快进度,李秀成把《登记册》拆成若干份,每张桌子处放置一份。

任务分解下来后,土地证制作速度瞬间增加了十几倍。

杨烜写完一张土地证,李秀成核对完毕,便交由一名吏员。那吏员等墨迹稍干,便把土地证拿到乡长面前,请他加盖印章。

盖完印章,吏员直接把土地证交给在场的乡亲。乡亲们得到土地证,才有了“落袋为安”的感觉,把它看了又看。即使乡亲不认字,也要端详半天,喜极而泣,再把它仔细叠好,放在贴肉口袋里。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的终极梦想就是有个一亩三分地,实现温饱。等填饱了肚子,才有机会娶妻生子,实现老婆孩子热炕头。

黑旗军平分土地给农民,虽说农民需要赎买,价格却极为低廉。每亩地作价五两银子,农民每年只需付出五钱银子,连续付上十年,就能得到一亩地。如果付不出银子,可以用粮赋折算银子。

精明的农民早已算出,即便算上赎买土地的五钱银子,他们交出的田赋也只有四成出头。四成的租赋,比起地主定下的六七成地租,已经大为减轻,何况还是农民自己的土地呢!

至于耕牛、犁具等生产资料,则由村集体共有,农民可以无偿使用。

这样的好事,听起来就像天上掉馅饼,却落到了八尺寨的农民身上。他们怎么会不高兴呢?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