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173章 新宁实业公司

1850再造中华 第173章 新宁实业公司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广西七山二水一分田。封建时代,这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多山就意味着道路崎区,少田就意味着粮产不丰、人口不盛。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1851年,全国人口有4.3亿人,广西仅有人口782万人,不及江苏省的五分之一。当时,江苏省全省人口4430万人,苏州府人口最多,约有654万人。

在晚清,广西是有名的穷省,官员视如畏途。

但从工业的角度看,多山就意味着多矿藏。多水,就意味着交通便利、航运方便。这就意味着,广西具有发展工业的潜力。

譬如广西南部,就富含煤矿、铁矿。铁矿方面,主要有渠香、那龙、扶绥、东罗等处铁矿。煤矿方面,主要有马山、隆安、上思、海渊、扶绥等处煤田。

南宁、太平两府既有铁矿,又有煤矿,非常适合在此建造钢铁厂。左江、明江贯穿两府,为煤、铁运输提供了绝佳的便利。太平府还有稀土矿,更为制造新式枪炮提供了可能。

首发&:塔>-读小说

实际上,太平府自古就盛产铁器。黑旗军到来之前,这里有数座铁矿,高炉林立,为广西、越北等地提供铁器。

在封建时代,华夏文明一直领先全球,在炼铁技术上很有造诣。早在西汉时,华夏便开始使用高炉炼钢。考古发现,当时的炼铁竖炉规模惊人,大小不输于大月进时期的土制高炉。

同时期,华夏还发明了“炒钢法”、“百炼钢”技术。

“炒钢法”,即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产品称为炒钢。

“百炼钢”,即俗称的“千锤百炼”,不断锤打熟铁,祛除铁器中的碳、硫杂质,“百炼成钢”。

东汉光武帝时,华夏发明了水力鼓风炉,即“水排”,比欧洲早1100多年。

东汉晚期,华夏又发明了“灌钢”方法。在西方1742年发明“坩埚炼钢法”之前,“灌钢”法一直都是最为先进的炼铁技术。

不管是“灌钢”法还是“坩埚炼钢法”,世界炼钢技术并未实现实质性的突破。这两种办法所炼出的铁,只能称为生铁、熟铁,含碳、硫杂质较多,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去除杂质,成为钢铁。

进入十九世纪中期,西方机器工业、科学技术遭遇瓶颈。西方已经发明了地铁、火车、电报、斜拉钢索桥、蒸汽打桩机、大口径火炮、螺旋桨、铁壳船……

但受制于材料技术,特别是缺少低成本的炼钢技术,这些科技发明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譬如大口径火炮,如果钢材质量不好,火炮炮管就承受不住膛压,就容易炸膛。

人类亟需发明低成本、高强度、可推广的炼钢技术。

从历史上看,人类在炼钢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源于1856年英国工程师贝赛麦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又称“贝氏炼钢法”。

贝赛麦采用形如梨状的炉子,用黏土作为炉衬,从炉底向炉内的铁水吹入空气来进行炼钢,称为底吹空气酸性转炉炼钢法。

这种炼钢法有个弊端,由于采用酸性酸性炉衬,因而不能进行脱磷和脱硫,只能冶炼含硫、磷量低的铁矿石。

1879年,英国人s.g.thomas发明了“碱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使用镁砂或白云石等碱性材料作高炉内衬,成功在冶炼过程中脱硫脱磷,解决了冶炼高磷生铁的问题。

这种炼钢办法对铁矿石要求不高,应用面广。华夏铁矿品质不高,含硫、含磷量高,非使用碱性空气底吹转炉法炼钢不可。

时至现代,人类的炼钢技术仍然基于“碱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只不过高炉容量更大,自动化程度更高,冶炼效率更高而已。

幸运的是,杨烜很早就意识到了“碱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的划时代意义。黑旗军刚攻下太平府,杨烜便指示后勤部把兵工厂迁至太平府。

之前,黑旗军攻下广东肇庆府,在肇庆收编数百名火药工人、铁匠、煤矿矿工等,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兵工厂、工兵营。

兵工厂厂长为廖坤,出身于肇庆府火药世家。一年多以来,兵工厂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自主自足地制造火药、冷兵器、土枪土炮等。

黑旗军攻下南宁、太平府后,从此有了根据地。兵工厂也得以安定下来,可以集中精力制造军械。

太平府内的煤矿、铁矿多由官府监督,承包给有身份的地方士绅。至于产量特别丰富、易于开采、品质较高的矿藏,往往由满清工部派员管理,实行官营。

黑旗军兵工厂到达太平府后,直接没收满清官营矿藏。廖坤是广东人,头脑灵活,经营工厂很有一套。

按照杨烜的指示,廖坤把兵工厂改组为股份制公司。公司驻地在新宁州,称“新宁实业公司”,简称“新宁公司”。因新宁州濒临左江,境内铁矿、煤矿林立,冶铁业较为发达。

新宁公司由黑旗军控股,吸收社会资本,下设三个子公司:新宁钢铁厂、新宁枪炮厂、新宁弹药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三个子公司,又以钢铁厂最为紧要,最受杨烜关注。因为钢铁厂负责冶炼钢铁,而钢铁正是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基础材料。

别的不说,枪炮厂要制造性能良好的步枪、火炮,就要钢铁制造无缝钢管;弹药厂要制造高性能无烟火药、开花弹,就要制造浓硫酸、浓硝酸,就需要钢材制造高强度、高密封性的容器。

暨南军政府成立之初,杨烜便多次亲临太平府,指示新宁公司制造炼钢用的焦炭、碱式转炉。

新宁公司董事长廖坤不负众望,带领工匠逐个攻克技术难题,成功使用碱性空气底吹转炉法试制钢铁。

实际上,碱性空气底吹转炉法原理并不难。当时人们之所以未能实现低成本炼钢,一是不明白使用焦炭;二是不懂得把空气吹入钢水。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焦炭由煤炭制作而成,使用土法即可制作,即:

把煤炭置于相对密闭的窑炉中,在一侧开口点燃煤炭。煤燃烧产生废气,产生高温,促使剩余的煤炭裂解成煤气,煤气与废气形成热气流,经窑室侧壁的导火道继续燃烧。

如此循环往复,原煤中的硫、磷成分会大量减少,生成相对纯净的焦炭。

至于把空气吹入铁水,实则是要让空气里的氧气,氧化铁水中残存的炭、硫等杂质,从而得到含炭、硫量低的钢水。

按,现代炼钢依然要向铁水中吹入气体,只是已经不用空气了,而是改用了纯氧。

至于碱式转炉,难度亦不大。明朝时,华夏民间炼铁业较为发达。铁匠已经开始使用碱式炉衬,并在炼炉中加入白云石、萤石等碱性溶剂。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国铁矿品质普遍不高,含硫、磷杂质较高,需要碱性材料中和硫、磷等酸性材料。

倒是转炉有些难度,因为碱式底吹转炉炼钢法要求钢水从一个炉子转入另一个炉子。为提高炼铁效率,通常使用可活动的高炉,方便倾倒铁水。

华人一向聪明伶俐,这自然也难不倒新宁公司的工匠。为了给暨南军政府献礼,公司赶在1851年12月建成一座试验用小高炉,成功实现碱性底吹炼钢法。

杨烜得到消息,喜不自胜,当即准备前往视察新宁公司。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恰在此时,刘旻虎也带着伍涵前来南宁。

真是喜上加喜!

杨烜改变行程,前往八尺寨迎接伍涵,准备带她一同前往新宁公司。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