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190章 穴地攻城

1850再造中华 第190章 穴地攻城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镇安府原是土司故地,只有首县天府县一向由官府治理。其他城池,诸如小镇安厅、归顺州、上映州、向武州、都康州等,基本都由土司与官府共治,土司的势力更甚于官府。

这些土司都知道黑旗军的厉害,大多按兵不动。实际上,很多土司已经自身难保了。因为黑旗军的均田免赋政策具有魔法般的号召力,即便是土司家丁,也深受吸引,盼着黑旗军能分给他们一些土地。

几百年来,土司都是这片土地的实际统治者。现在,他们的统治基础濒临瓦解。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即将迎来新的主人。

不过,镇安城乃是边防重镇,也是历朝统治桂南的重要据点。这里城高墙厚,防卫设施健全,易守难攻。

清军已经胆寒,放弃了城外关隘,把兵力全部收缩进了城内。守军以镇安协绿营为主,另有少部分地主团练,总兵力在三千人左右。

知府已经年过六十,四十岁才中进士。正儿八经的科甲正途,为官二十多年才得以出任从四品的知府,还在镇安府这种穷乡僻壤。

这在满清官场上已是相当落后,要被同僚所看不起。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出任知府,也是上峰看他年迈,有心照顾他,让他在致仕前再升一级。

哪知道,这家伙天生苦命,官运极坏。自他上任开始,镇安府内就不断爆发民乱,没银子没落上几两,又碰到黑旗军这样的硬茬。

偏偏他是个不知变通的人,怀抱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愚忠,立志要与镇安城共存亡。

这可苦了绿营兵们。这股绿营兵以镇安协绿营为主,世代镇守边陲,战事相对频繁,较一般绿营更为精锐。

尽管如此,他们也知道黑旗军的厉害。以他们那点能耐,镇压一下民乱或许尚可,若让他们对抗黑旗军,却是毫无胜算。

半年前,镇安协绿营曾参与太平府之战,被黑旗军打得大败。在那场战斗中,敢于顽抗者大多战死,投降者、逃跑者反而捡回一条性命。

殷鉴不远。

绿营兵饷银低微,平时不受重视,战时也无心战斗。反正黑旗军善待俘虏,大不了举手投降,或者一走了之。想让他们卖命,却是万万不能的。

倒是他们的上级,也就是镇安协副将,是个有能耐、有血性的武将。他原是个绿营千总,因在镇压太平军金田起义中立功,被擢升为正二品的副将。

此公不像其他绿营武官那样贪生怕死,行军打仗总是身先士卒,因而颇受下级拥护镇安知府和镇安协副将,一个抱着必死之心,一个不怕冲锋陷阵,誓要与镇安城共存亡。

为了表示决心,他们还召集属僚集会。知府在会上表示:"诸位,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如今黑旗逆贼即将兵临城下,我们食君之禄,自然应当忠君之事。我已写下遗书,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同知是知府的副手,举人出身。听过知府的话,同知不禁暗自冷笑:"府台妄为进士出身,说话全无条理,开口不谈应对之策,先说城亡人亡的晦气话。他六十多岁,已经活够了,死了也会得到朝廷的褒奖。

“像我等年轻人,哪个愿意殉节?说不定,投降黑旗军后,还会得到黑旗军的重用呢?人家蒸蒸日上,说不定日后还真能推翻满清呢?"

不过,当着同僚的面,他可不敢拂了长官的面子,便说道:“府台说得极是。我等身受皇恩,理应与镇安府共存亡。但如今,黑旗逆贼来势汹汹,我们总得拿出个办法出来才行。

"固守待援,闭门避战,固然是当前最佳选择。但援军迟迟不到,于守军大大不利。卑职自请出城,前往归顺州、小镇安厅游说土司出兵。"

此话一出,知府和副将都对他恻目而视。同知说是出城求援,其实不过是要逃命。

大敌当前,同知胆怯若此,知府、副将都深为不耻。

不过,倒也有不少同僚认同他的看法,只是脸皮太薄,官阶低,不便说出口罢了。

有个绿营都司便说道:“刚才,同知说得倒也不错。我们绿营兵要打仗,就要增饷。可如今,前几个月我们外出打仗,增饷至今未发,兄弟们颇有怨词。

“大敌当前,总归要绿营兵卖命死战。没有钱,我们还怎么战?"

绿营兵军饷微薄,行军打仗时另有津贴。只是镇安府本就是个穷地方,民乱四起,哪还有多余的钱补贴绿营兵呢?

副将知道绿营兵人心浮动,很多官兵都无心守城,便慨然说道:“府台一介文官,立志死守城池。我们都是武将,生来就要打仗,更应与城池共存亡。我已下定决心,愿与府台同进退,共存亡。

“不过,大敌当前,我们不能再拘于小节。听说府城收缴的秋粮还未上缴,银钱也有几千两银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鼓舞军心士气,请知府拿出这笔银子,赏赐绿营官兵。"

知府不知变通,要是换了平时,绝对不敢挪用田赋。现在形势紧急,他也抱了必死之心,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便说道:“协台说得不错。官兵不吝性命,我又怎能囿于陈规,不给兄弟们赏钱。"府库里还有六千多两银子,我拨给协台六千两,再送三百两私钱给协台,请协台分赏绿营兄弟。大家同心杀贼,众志成城,一定可以击退黑旗逆贼。”

能不能守得住府城,知府说了不算。

却说陈虹率领黑旗军进至镇安城下,看到城外的壕沟、护城河设施健全,与侦察科的报告并无二致。

城头上,绿营兵得过奖赏,士气受到鼓舞。知府、副将等文武大员也走上城头,来回巡查城防,督促官兵用心守城。

透过望远镜,陈虹看到镇安城城高墙固,外表砌以青砖,城楼御以条石,似乎坚不可摧。清军防守严密,炮位设置颇合章法。

他并不着急,先组织炮兵轰击城头,在城东、城南发动佯攻,吸引清军注意力。背地里,黑旗军占领城北寺庙,驱散和尚,组织工兵挖掘地道,准备穴地攻城。

清军毫不知情,并不敢出城迎战,只在城头开炮还击。

战事并不激烈。陈虹也利用战场间隙,抓紧抓练新兵。五百个义军新兵近乎平均的分配到各个连队,使西征军既得壮大,又不至于拖累军纪。

陆师工兵营一连配属西征军,负责挖掘地道。工兵营官兵多是煤矿工人。这支连队骨干都是肇庆府的煤矿工人。

当年,黑旗军攻克肇庆,从煤矿上解救出许多窑奴。不少精壮加入黑旗军,逐渐成为陆师工兵营骨干。

连长是肇庆府马安煤矿的煤黑子,对黑旗军感恩戴德。这次攻城,他负责挖掘地道,干系极大,自然要使出全部本事。

陈虹拨给他两个连的步兵,帮工兵兄弟挖掘地道。

三百人挖掘一条三百多米长的地道,还要埋设火药,铺设导火索,正常情况下需要五至七天时间。

工兵连长把三百人分成三组,每天三班倒,第三天就挖成了地道,炸药也安放完毕早上六时,天已大亮。城北地下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坚固高大的城墙出现了一道三丈长的缺口。

黑旗军战鼓急促,发动炮火准备。一队敢死队员身披藤甲,肩扛木板,向城墙缺口飞奔而去。藤甲可以防御清军枪子,木板可以在护城河上搭建简易浮桥。

清军亦不相让,在缺口处严阵以待。在赏银刺激下,绿营兵冲上缺口,迎击黑旗军敢死队。

黑旗军敢死队员冲至护城河前,使用木板搭设浮桥,之后便沿浮桥向城墙缺口冲去两军短兵相接,没过多久,黑旗军敢死队假装不敌,越过护城河,撤回后方。

清军欢呼雀跃。副将生怕有诈,不敢派兵追击。知府也赶到缺口处,组织人手填补缺口。

透过望远镜,陈虹看到缺口处的清军越来越多,不少红顶子也在缺口处不时出现。

清朝官员都戴红色顶戴,俗称红顶子。这种红顶子,也是战场上的活靶子。

陈虹嘴角微微冷笑,传令再次点燃导火索。这次穴地攻城采用二次爆破法,在相近地点埋有两处炸药。

没多久,城北缺口附近再次爆炸,威力远甚于上次。正在修补缺口的清军都被炸上了天,缺口也扩大至七八丈长。

清军死伤惨重,正在缺口处督战的清军长官或死或伤。

不等硝烟散去,黑旗军战鼓再次响起,更多的黑旗军敢死队员冲向城墙缺口。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