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1章 招安

1850再造中华 第21章 招安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三水县是广州府下面的大县,离广州很近。天地会轻取三水县,广州官场震动。得知天地会的头目是杨烜,两广总督徐广缙不敢怠慢,拨出两百绿营、五百民团前往平乱。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徐广缙是个文官,能当上两广总督,也颇有过人之处。他精明干练,善于鼓动民心,对官场形势把握得非常精准。

这一次,英军兵临广州城下。他赌上官场前途,动员了十万民团,企图依靠群众的力量对抗洋人。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对抗,徐广缙逐渐占据了上风。

此时的欧洲,接连经历1847年经济危机、1848年工人革命。英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亦深受重创,无意在东方发动新的战事。

徐广缙冒险对抗洋人,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使他威望大涨,也使他变得颇为自负。

在他看来,杨烜乃名门之后,被逼造反只是因为父亲被教民误杀。只要官府安抚得当,杨烜一定会就坡下驴,接受官府的招安。

况且,杨烜刺杀教民恶霸,百姓都把他看成是英雄。杨遇春才死了十几年,名声卓着,门生故吏遍天下。如果贸然诛戮杨烜,一来得罪民间,二来得罪杨遇春的部属。

徐广缙一向视民心为做官根本,自然不敢诛戮杨烜。他派兵前往三水县城镇压民变,给前线官兵一个奇怪的命令:以抚为主,避免强攻,尤其不得伤害杨烜性命。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模棱两可的态度,为杨烜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十分必要的保护。

三水城内,负责城防的人是杨田。杨田是杨烜的家丁,自小陪伴杨烜长大,祖父是杨遇春的亲兵。

跟着杨烜造反后,杨田内心深处的血性也被激发了出来。他虽然才略一般,却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杨烜把兵权分给杨田代理,还是很放心的。

杨烜攻下三水城第五天,官军才来到三水城外,扎下营垒。

总督主抚,前线官兵也不想打仗,毫无战备,任由使者入城招安杨烜。

杨田心高气盛,主张一鼓作气打垮城外的官军。他说:

“大帅,官军废弛已久,战斗力低下。据咱们派往城外的斥侯讲,官军纪律败坏,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绿营兵自恃是正规军,指使民团搬运军械粮草。民团自恃人多,又多是广东本地人,与绿营离心离德。

“绿营军官作统领,不能调和两部矛盾,反而偏袒绿营欺负民团。两者同床异梦,若咱们集中兵力打击绿营,民团肯定会作壁上观。

“这两天,绿营和民团争相在城外抓取壮丁,挖壕沟,设营垒。官兵争相在城外商铺抢劫,甚至为此大打出手。百姓们都说,天地会来了秋毫无犯,官军来了鸡犬不宁。

“如今官军初来乍到,立足未稳。若大帅许我挑选一支精兵,出城冲击敌营,必能一击得胜。”

自从杨烜入主三水城后,属下开始不约而同地改称他为“大帅”。这个称呼比至臻堂里的“白扇”好听多了。

杨田同样对天地会没有好感。在他的朴素认知里,要不是受天地会牵连,少爷不会入狱,老爷不会惨死,杨家也就不会卷入满汉之争。

如今少爷不得已扯旗造反,杨田是杨家的忠仆,自然要誓死追随少爷。

但杨家声名显赫,屈尊加入天地会,岂不有辱先祖威名?

令杨田意外的是,杨烜并不同意袭击官军。他说:“官军有七百多人,武器精良,粮草充足,却在城外扎营,既不叫阵,也不围城。由此可知,官军志在自保,无意攻城。

“咱们目前的优先工作是募兵、筹饷,官军在城外不着急,咱们在城内也不要急。等咱们募足了兵,筹足了饷,再考虑打击官军的事。”

杨田颇感疑惑,主公敢造反,怎么就不敢面对面打击官军呢?官军虽然占有优势,但他们纪律废弛,不足为虑呀!

犹豫了半天,杨田终究没敢问。

杨烜见状,便解释道:“咱们虽有了几百兵马,但一切都是草创,人心未附。若咱们贸然出击,若一不小心吃了败仗,就会动摇军心,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可能脱离我们的队伍。

“咱们羽翼未丰,凡事都应慎重。若没有十足的把握,不得贸然出击。你这种急躁的心理,要不得。如今你作了军官,手下统领几百个士兵,更要格外注意,凡事都要沉得住气。”

杨田信服,只得照办。他带着士兵日夜巡视各处城门,防止官军攻城。

杨烜则在城内好整以暇,好酒好肉地招待徐广缙的使者。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那使者受徐广缙所托,一心想招安杨烜。见到杨烜后,他开门见山说道:

“杨公子,制台大人仁慈多恩,又一向钦佩杨遇春,一定会想方设法为您开脱罪名。您是忠良之后,何必与天地会这些三教九流之辈来往呢?

“实不相瞒,制台多次嘱咐我,说只要杨公子肯弃暗投明,他一定会说服皇上宽宥公子,保举杨公子做个体面的官员。”这是什么谈判?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

杨烜心里感到好笑。这个徐广缙与洋人较量占据了上风,显然有些飘了。

他假装接受官府招安,却狮子大开口,说道:“兄弟,我也说句老实话。我此次路过广州,原本是想去福州投奔我的叔父杨国桢,去他那某个差事。

“要是徐制台能赏我个官做,我也不用去福州求我叔父了。我祖父是昭勇侯,我父亲又在广州惨死。徐制台要是有点良心,就得让我做个‘总兵’或者‘道员’。”

使者大惊。

满清“总兵”为正二品武官,官在提督之下,负责镇守各省要地,全国一共才八十三个编制。

“道员”为正四品文官,官在按察使之下、知府之上,全国一共才九十三个编制。

讨论群五六37四三陆七伍

“总兵”和“道员”都是朝廷名器,必须经皇帝旨准方得上任。

杨烜一介白身,年轻时捐了个“生员”的功名。他占了三水城,开口就要“总兵”、“道员”,就是两广总督徐广缙也不敢轻易答应呀。

使者见杨烜狮子大开口,支支吾吾的不敢应承,推说要向上峰请示,再回复杨烜。

杨烜脸色一变,说道:“我父亲被教民害死。据我查证,此事表面是教民作崇,背后实有广州将军穆特恩指使。徐制台若有良心,就应当彻查我父亲的死因,参劾穆特恩。

“若徐制台能把此案的罪魁祸首穆特恩绳之以法,若能把我父亲的冤情洗刷干净,我甘愿投降徐制台,任由徐制台发落。”

广州将军穆特恩和两广总督徐广缙都是从一品的大员,表面上看似平级。

但穆特恩是满人亲贵,是满人中少有的猛将,颇受道光皇帝倚重。徐广缙只是一个汉族文官。这里面的亲疏内外一目了然,也使得穆特恩的地位隐然高于徐广缙。

徐广缙这个官场老狐狸,怎么可能会为了杨烜而得罪穆特恩,进而得罪满洲贵族呢?

谈判不可避免地陷入僵局。使者要走,杨烜却一再挽留,把他软禁在三水城。

杨烜尽可能显示出愿意谈判的诚意,骗他说要接受招安,却尽提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要求,令使者摸不清杨烜的真实态度。

读者身份证-伍陆彡74彡陆7伍

广州城内外,接二连三的新闻引爆了舆论界。

杨国佐身为名将杨遇春的长子,却被教民害死。杨烜为父报仇,先是大闹教民营,继而起兵造反,攻占三水县城。

纵观大清两百多年历史,这些新闻都堪称绝无仅有。

尤其是,杨烜放出风声,声称满人广州将军穆特恩参与教案,自己起兵造反只是为父报仇。这使得整件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也使杨烜获得时人的同情。

满汉之争乃是满清官场禁忌。杨烜造反背后牵涉到满人亲贵,使两广总督徐广缙不得不付出十二分的小心。

城外官军不敢贸然进攻三水城,顿兵城外无所事事。

杨烜趁官军无所作为,派苏三娘在城外西江上收集船只,招募船夫,筹建水营,活动十分频繁。

官军缺少战船,只当作没看见,夜夜笙歌,以祸害乡里为能事。

杨烜一边与使者虚与委蛇,一边加紧募兵、筹饷。

一个意外之喜是:广州至臻堂总部派来了两百援兵,由“白扇”陈虹统领。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