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43章 太平军北渡黄河朣疃

1850再造中华 第243章 太平军北渡黄河朣疃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众妃嫔见到内奏事处太监捧着黄匣子,便知又有军国大事。胆子小的妃子、王公福晋,已经胆战心惊,胡乱揣测起来。

皇后宅心仁厚,凡事没有主见,眼见咸丰匆匆离去,不仅忧戚见诸于色。

倒是有个十七岁的兰贵人,姓叶赫那拉,刚进宫不到半年,极得咸丰宠幸。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兰贵人极有主见,性格稳重,此时便向皇后使个眼色。皇后会意,故作镇定,假装仍在欣赏戏剧。

在座的妃嫔、福晋们,见到皇后镇定自若,略感心安。

畅音阁一旁有养性殿,可以办公,御前侍卫肃顺便引着咸丰帝来到养性殿。军机大臣们早已侯在殿外,等待皇帝宣召。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是满清最高权力机构,于雍正七年设立。

地方督抚、内阁呈给皇帝的奏折,皇帝批给督抚、内阁的奏折,发出的上谕,通常都要经过军机处中转。皇帝遇事不决,通常要咨询军机大臣,再由军机大臣揣摩上意,以皇帝的语气拟制各种上谕。

军机处的设置非常巧妙,既能应付国事,又无法威胁皇权,体现出满清皇帝高超的政治智慧。

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相当于一种临时机构,既是皇帝的咨询机关,也是皇帝个人的秘书处。

军机大臣没有品级和俸禄,全部都是兼职,人数不定,归皇帝直接掌握,对皇帝个人负责。

此时的军机大臣,共有五位,分别是祁寯藻、彭蕴章、穆荫、邵灿、麟魁,以祁寯藻为领班。

乍一看,汉人有三位,又兼着领班大臣,满人只有两位,排位靠后,似乎汉人已经得势。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其实不然,不久之前,军机处刚有过一番大的变动。领班大臣赛尚阿因镇压太平军中不力,被咸丰革职。

另一位满人大军机,排位在祁寯藻、彭蕴章之间,名叫舒兴阿,因西北有事,外放了陕甘总督。陕甘屏护军师,地位紧要,非重臣不得担任总督。

于是,祁寯藻便捡了便宜,暂时担任领班。

另一位满人穆荫,刚入军机不久,还在“学习”,相当于候补。邵灿、麟魁排位还在穆荫之后,算是“打帘军机”。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谈论的都是军政大事,涉及机密,其他人一概不得在场。打帘子这种琐事,就由排位最后的军机大臣担当,官场中戏称为“打帘军机”。

却说咸丰帝来到养性殿,领班军机大臣祁寯藻连忙带头跪下,恭请皇上圣安。这种繁文缛节,咸丰帝一开始还觉得新鲜,现在早已厌倦,便随口说道:

“诸位请起,到殿内说话吧。”

祁寯藻见状,便带着一班大臣起身。邵灿十分乖巧,抢在麟魁之前,跑到养性殿门口打帘子。

肃顺不是军机大臣,不得进入养性殿。但咸丰帝十分赏识肃顺,经常向肃顺咨询事务。

他知道肃顺有机变之才,应变极快,此刻便突发奇想,想让肃顺参与机务。有肃顺在场,咸丰帝就能拿出决断,快速处理完黄匣里的急报,再回到畅音阁看戏。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果然,肃顺十分知趣,说道:“回圣上的话,皇朝祖制,圣上宣召军机大臣,内外臣工不得在场。圣上赏识奴才,奴才感激涕零。但奴才不敢破坏祖制,恳请圣上收回成命。”

祁寯藻松了口气,向肃顺投去一丝微笑。

咸丰亦颇感意外,对肃顺更有好感,便说道:“也罢,你在殿外守候吧。”

这本是一句废话。可在这帮军机大臣们听来,心里大感沮丧。皇上嘱托肃顺在外等候,就是有事征询于他。

这本是军机大臣的职责,却要由肃顺分劳。这五个军机大臣,除了彭蕴章外,其他人并无特别杰出的才干。他们自知不如肃顺,生怕肃顺后来居上,把他们踩在脚下。

进了养性殿,咸丰赐座。祁寯藻打头,开始一件一件地向咸丰汇报军情。

第一件最为紧急,关于京畿安全。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旋即东征,取得镇江、扬州两座重城,保证了天京东翼安全。

但镇江、扬州地处江南,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江南乃华夏财赋重地,大运河又是满清经济生命线。

太平军此举,简直就是扼住了满清的喉咙。

咸丰对此非常重视,调集十余万大军围追堵截。令钦差大臣、绿营宿将向荣在天京城东组建江南大营,兵马近十万。令钦差大臣、满人能臣琦善在扬州城北组建江北大营,兵马五万有余。

这十五万兵马,皆是清军精锐,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

太平军打下镇江、扬州后,深感兵力不敷,无法打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洪秀全、杨秀清竟然置江南、江北大营于不顾,决意北伐,直取燕京。这两人皆好大喜功,认为满清崩溃在即,只要太平军派出一支偏师,就能直取燕京,倾覆清室。

金田起义时,杨烜率部前往金田团营,与杨秀清结为兄弟。当时,杨烜便向杨秀清献计,向他陈述东征、北伐、西征三计。

这实际上就是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杨秀清所做出的战略决策。东征、北伐、西征中,杨秀清最重视北伐,抽调两万精锐老兵组成“扫北军”。这两万人都是“广西老兄弟”,战斗力极强。

洪秀全特意强调,要扫北军勿作停留,直趋北京。

殊不知清军虽然已经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军仅在北京城内外的常备军就有二十多万人。

听说太平军北伐后,咸丰又从察哈尔、归化、土默特、黑龙江、东三盟等地调遣骑兵一万多名。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