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51章 帝王心术

1850再造中华 第251章 帝王心术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向荣堪称是清朝绿营最后一个统帅级别的名将。他出身穷苦,走投无路,便到绿营当兵,最早受到名将杨遇春的赏识,经常充作杨遇春的先锋。

而杨遇春,正是杨烜的祖父。向荣追随杨遇春,在镇压滑县天理教起义,新疆、青海回民起义中表现卓异,积功至甘肃镇羌营游击,从一名小兵成长为一名从三品的武官。

杨遇春死后,向荣又受到琦善的赏识。琦善是满人中少有的能吏,33岁就当上了巡抚。他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受挫,不久又东山再起,此刻已是江北大营统帅。

而向荣,也在与太平军作战中表现卓异,受到咸丰重用,担任清军江南大营统帅,麾下有十万绿营“精锐”。

然而,向荣出身草根,读书不多,擅长统兵布阵,却非统帅之才,不能运筹帷幄,更难统筹全局。

他已经六十周岁,年老多病,手下绿营兵虽多,却承平日久,战斗力低下,又散布在皖南至苏南数百里战线上。

尽管如此,向荣仍在绿营将领中一枝独秀,受命担任江南大营统帅。前几天,江南大营打了胜仗,向荣又要向前线移营,咸丰心里怎会不高兴呢?

咸丰年轻气盛,加上局势糜烂,经常劈头盖脸地谩骂前线将官。

譬如,他曾骂江北大营统帅、老臣琦善:“自赛尚阿一误之后,再误者琦善也。琦善老而无志,若再不知愧奋,朕必用从前赐赛尚阿之遏必隆刀,将汝正法。”

遏必隆是清初猛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赐给他一把宝刀,刀随主名,被后世称为遏必隆刀。晚清时,朝廷常把这把遏必隆刀交给钦差大臣,赋予钦差大臣先斩后奏之权。

所以,这把遏必隆刀,与明朝的尚方宝剑类似。

向荣主张缓攻金陵,先建水师扫清长江上的太平军战船,孤立金陵守军。

咸丰却等不及,斥道:“似尔等打仗,不过仅免大败。若不能攻克金陵,汝亦无颜见朕。”

向荣等不到水军,只得请求从江北大营调拨八旗马队。八旗马队是清军的王牌,也是满人的禁脔。

咸丰闻讯大怒,骂道:“汝必要江北兵,可将汝首送来。”

然而,遍观八旗绿营,咸丰找不到其他可以替代向荣的大将。于是,咸丰又只好谕令向荣:

“姑念汝自广西至今,情形尚熟,暂留汝项上之首,以待汝奋勉立功。若每次奏报不过敷衍塞责,是汝无福承受朕恩,自速其死。”

一个统兵十万的前线大将,年过六十,竟被二十出头的咸丰骂成这样,动不动就威胁要处死向荣。满清之**,皇权之恣肆,在此表露无遗矣。

碰巧太平军已经北渡黄河,威胁直隶,咸丰正可在江南大营上做文章,便不假思索地说道:

“向荣立了功,不妨给他点赏赐。听说他有个儿子,也是个武官,正在江南大营效力。祁寯藻,你们商量一下,给向荣儿子一个恩荫的官职吧。

“至于向荣,要催促他继续用兵,猛攻金陵。他麾下有十万兵马,可谓兵强马壮。长毛能够北渡黄河,向荣也脱不了干系。

“功过相抵,朕念他打仗还算忠勇,就不追究他的责任了。洪杨狂妄至极,置江南、江北两大营于不顾,悍然北进,真当我大清朝中无人了吗?

“现在,长毛精锐都在河南,金陵老巢空虚。我军正可乘虚而入,釜底抽薪,端了长毛的老巢。马上给向荣下一道谕旨,限令他年底之前攻克金陵。”

几个军机大臣听罢大惊,太平军兵锋甚盛,盘踞金陵已经一年有余。他们不顾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逼围金陵,抽调兵马组成扫北军,北渡黄河,沿途清军一触其溃。

现在的太平军如日中天,清军莫能阻挡。江南、江北两大营建立一年有余,败多胜少。咸丰限令向荣于年底前攻克金陵,乃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异于异想天开。

但大家都知道,咸丰年轻气盛,急于克复金陵。假若此时向他进谏,必会遭到他的驳斥。祁寯藻心有疑虑,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臣遵旨。”

召对了半天,咸丰也感到累了。祁寯藻见状,就要向咸丰跪安告辞。

咸丰看了下养性殿里的自鸣钟,时间不早,已经赶不上回去看戏了。这次宣对,咸丰对彭蕴章格外满意,便有心表彰彭蕴章。他灵机一动,决定赐彭蕴章一副墨宝。

于是,当着祁寯藻等人的面,咸丰对彭蕴章说道:“彭蕴章,你别急着走,我赐你几个字。”

皇帝赐字给大臣,宠信之意非常明显。养性殿可以办公,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彭蕴章非常高兴,亲手铺好宣纸,研磨墨汁。

咸丰耐心等彭蕴章准备笔墨,已在心中想好了赐给彭蕴章的字,就四个:“其难其慎”。

满清皇子教育抓得极严,“有清一代,皇帝善书”。咸丰帝虽然年轻,却也擅长书法,其书法十分苍劲修蕴,倒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的手笔。

写完“其难其慎”四个大字后,咸丰取出随身携带的私印,蘸上红色印泥,在宣纸上印上“同道堂”的私印。有清一代,清朝皇帝通常会像普通文人那样,为自己的书斋取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别号。

譬如,乾隆的书斋名叫“三希堂”。乾隆收藏到古旧字画,通常在上面加盖“三希堂”的印记,犹如牛皮癣。

咸丰取的别号是“同道堂”,并刻了一枚“同道堂”的私印。他最羡慕风流才子,便把这枚小小的“同道堂”随身携带。

咸丰死后,把“同道堂”的印章赐给了慈禧。这枚小小的印章,却成了慈禧最有力的武器。

因为咸丰死前有旨令,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以皇帝的名义向下颁发谕旨,必须要加盖“同道堂”的印章。

“同道堂”的印章掌握在慈禧手里,顾命大臣就得尊重内廷的意见。咸丰想借此让慈禧与肃顺和衷共济,却最终酿成“辛酉政变”的惨剧。

彭蕴章博学多才,早已想到了“其难其慎”的出处。这四字出自《尚书.商书》中的《咸有一德》篇:“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最令彭蕴章感动的是,《咸有一德》是商代伊尹所作,伊尹是商代贤相,曾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四代帝王。“其难其慎”的意思是,君和臣职责很重,和睦同心才能有所成就。

咸丰赐这四个字给彭蕴章,等于把彭蕴章说成是伊尹这样的贤相。一个小小的帝王心术,却令彭蕴章感激涕零。

彭蕴章眼睛一红,膝盖一软,扑通跪倒在咸丰面前,说道:“皇恩浩荡,臣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祁寯藻以下四位军机大臣心里酸溜溜的,对彭蕴章又是嫉妒又是佩服。彭蕴章这样一跪,他们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咸丰召他们议论了半天,自己也累了,便趁势说道:“你们跪安吧。”

跪安是暗示大臣们离开的意思。于是,祁寯藻带头,彭蕴章捧着咸丰的墨宝,一行人离开了养性殿。

咸丰也没心情看戏了,便传谕在养性殿用膳,顺便询问肃顺意见。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