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57章 对牛弹琴

1850再造中华 第257章 对牛弹琴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碰巧,江苏巡抚何桂清正在上海城外督剿小刀会。文翰既然来到了上海,决定面见何桂清,就通商、关税、防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磋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被迫五口通商,洋人也得以堂而皇之地在五口公开活动。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外交问题。

清廷奉行“朝贡外交”观念,视外国为夷狄、藩属。譬如当时的越南、朝鲜等国,都属于满清的藩属,要向清廷称臣。臣下对君上,仍是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彼此并不存在外交上的分歧。

洋人就不同了。英法美俄等国已经建立了现代政府组织,奉行相对平等的外交观念。不同国家之间,实力固然不同,但就日常来往而言,彼此仍是平等的,应当如同朋友一般礼尚往来。

咸丰乃是“天朝上国”的皇帝,是天子。对他的观念里,全世界的人都是上天的子民,也都应奉他为共主。洋人主张平等外交,这对清廷来说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咸丰避免与洋人接触,中枢也不想与洋人打交道,也没有处置外交事务的专门部门,便把外交事务推给了地方官:两江总督。

清朝两江总督辖区包括今之安徽省、江苏省、江西省、上海市,乃满清财赋重地。两江总督在八大总督中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

上海原本是江苏省松江府下面的县城,也是中外贸易中心。上海的外国侨民数量首屈一指,各国外交官也都集聚上海。

因为这个缘故,清廷把外交大权推给了两江总督,加衔“南洋通商大臣”,兼管五口通商事务。

两江总督本是疆臣中的肥缺,但涉及到洋人,加上太平军作乱,两江总督也成了一个危险的职位。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与两广总督一样,动辄得咎。特别是太平军攻占金陵后,两江境内的督抚大员战死、殉节更成常态。

两江总督也害怕与洋人打交道,把这项外交特权推给下面。最后,上海道台倒担起了外交重任。

在现代政府中,外交事务至关重要。美国专设国务卿处理外交,英国外交大臣的地位亦超然于其他内阁大臣。

满清不重视外交,中枢极力避免外交,竟然把外交大权交给上海地方官,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现今的两江总督名叫怡良,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最早在刑部担任笔帖式。满人亲贵有多种入仕途径,不像汉人那样只能辛辛苦苦读书科举。

怡良一开始便担任京官,办事勤勉,仕途很顺利,1838年便升任广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怡良是坚定的主战派,倾力支持林则徐禁烟。

战后,怡良震惊于洋人的坚船利炮,态度趋于消极,对外主张避让求和。如今,他已经61岁,力有不逮,更难应付当下的危局。

怡良主张先难后易,先剿灭上海小刀会,重获上海关税收入,再集中兵马对付太平军。他把两江总督衙门设在常州,支持江南大营围攻天京。

上海小刀会那边,包括与洋人打交道,都交给江苏巡抚何桂清处理。

这位何桂清是个神童,十九岁就中了进士,三十六岁就出任江苏巡抚,在汉族官僚中堪称奇葩。他是道光十五年的进士,与军机大臣彭蕴章、浙江巡抚黄宗汉、江西巡抚张芾都是同年。

尤其在两江总督辖境,三个巡抚既是同年,又是同党。三人沆瀣一气,简直都能架空怡良。何桂清年轻有为,精力充沛,所在江苏事权最重,最喜欢揽权多事。

所幸怡良已经年迈,一向忠厚大度,凡事都让着何桂清,两人尚能和衷共济。外交上的事权,自然也都落到了何桂清的头上。

听说英国公使、英国驻沪领事一起登门拜访,何桂清不敢怠慢,整理衣冠端坐在中军帐内,又特意安排了几名相貌周正的抚标营亲兵,手持洋枪,侍卫帐外。

文翰注意到了清军士兵手里的洋枪,却颇为不屑,昂首进入中军帐内。

何桂清起身迎接,拱手说道:“公使先生、领事先生,军中诸多不便,本院未能出帐迎接,还请见谅。”

随行秘书威妥玛把何桂清的话准确地翻译了出来。这位威妥玛在中国生活多年,精通汉语,将接替阿礼国出任英国驻上海领事。

文翰对满清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并不感冒,却依然震惊于中军帐内的陈设。这座大帐内部别有乾坤,摆设了花草虫鱼、古玩字画,宛如别墅。

他心想,满清政府一向财政紧张,若把地方官的古玩字画变卖,一定可以筹出许多军饷吧。

文翰只是一愣,随即说道:“巡抚先生,您亲自坐镇军营,一定可以剿灭叛军。”

何桂清听后很高兴,请戈什哈奉茶,分宾主坐下。

洋人喜欢直来直去,文翰不等何桂清寒暄,便发难道:

“巡抚先生,您必须立即把苏松太道吴健彰撤职。我们已经查明,吴健彰从旗昌洋行租来一艘叫做赛因斯号(Science)武装商船,又买了几艘汽轮,组成一支小型舰队,打着外国舰队的名义开往南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吴健彰此举,妄图借外**舰吓唬太平军,使太平天国对外国产生极大的误解。我们还搜到一份太平天国的文告,系吴健彰伪造,说要把洋人‘概行诛戮,鸡犬不留’。

“此事性质极为恶劣,不仅有损大英帝国的声誉,还损及全体外国侨民的名声。为了中英两国的友谊,巡抚先生必须严惩吴健彰,革去吴健彰上海道台之职。”

吴健彰是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人,原是十三行里的仆役。因他乖巧勤快,英语流利,逐渐脱颖而出,直至创办同顺行,跻身十三行行商之列。

上海开埠之后,吴健彰凭着敏锐的商业判断力,把业务转移至上海,并大量投资旗昌洋行,成为该行七大股东之一。

他与上海怡和、旗昌、宝顺三家大洋行联系密切,最终成为上海滩大买办。1847年,吴健彰捐银五十万两白银,捐得上海道台之职。

清廷认为他“于夷情最为熟悉”,欣然授予他上海道台之职。这个出身仆役的洋行买办,也就成为清朝外交重臣。

商人富而不贵,所以吴健彰想方设法要做官。但官场远比商场险恶,上海华洋杂处,问题迭生,岂是吴健彰所能驾驭的?

小刀会起义后,会众活捉了吴健彰,把他搞得灰头土脸的。上海怡和洋行大买办杨坊,联络嘉定知县吴煦,设法救出了吴健彰。

但吴健彰在上海官场已经失去了威望。文翰向何桂清控告吴健彰,无疑将落井下石,使吴健彰的仕途更为艰难。

何桂清已经摸清了与洋人打交道的秘诀,一个字:拖。他礼貌地微笑一下,说道:

“任免上海道台是皇上的权力,本院虽为江苏巡抚,却并不能罢免吴健彰。若公使先生对他有意见,不妨写出申诉书,本院可代为陈奏。”

文翰讨厌中国官员打官腔,认为这样浪费时间,毫无意义,便有些不悦地说道:

“巡抚先生,上海侨民对吴健彰意见很大。如果你不能纠正吴健彰的错误做法,我将向总督先生甚至贵国皇帝发出外交抗议。”

这正中何桂清的下怀,他仍然礼貌而不失微笑地说道:“公使先生,本院职能有限,无权处置吴健彰。公使先生若有其他举动,本院亦不阻拦。”

这种事情早有先例。之前,英国前任公使德庇时就曾向时任两广总督徐广缙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徐广缙开放广州。徐广缙顾左右而言他,说此事归两江总督管。

德庇时只能跑到南京,找到两江总督陆建瀛理论。陆建瀛反而说广州归两广总督管,极力推卸责任。

无奈之下,德庇时只得北上燕京,找清廷理论。清廷闻讯大惊失色,在天津截住德庇时,要他南下与两江总督谈判,并允诺会责成陆建瀛认真对待此事。

陆建瀛是个官场老狐狸,自然不会理会德庇时。德庇时兜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被满清官吏耍得团团转。

满清官员自以为得计。孰不知,德庇时恨得牙痒痒。经过此事,英国外交界也取得了共识:只能通过战争,才能逼迫满清履行《南京条约》,开放广州。

文翰大失所望,觉得自己在白费口舌、对牛弹琴。他加重了语气,说道:“巡抚先生不想处置吴健彰,我们英国也将重新审视自己在远东的立场。

“第一,我们将在贵国内战中严守中立,拒绝派军队支援任何一方。第二,我们将继续维持关税委员会。在清军剿灭小刀会之前,关税委员会将行使上海江海关的一切权利。”

江海关关税收入惊人,每月可达三四十万两白银。何桂清据理力争,说道:

“公使先生,我认同您的第一条意见。但江海关为华夏海关,非外国海关。小刀会一时猖獗,不久即要覆灭。关税委员会的设立并不合法,你们理应把江海关还给上海道。”

文翰根本就不理会何桂清的抗议。一向说一不二的何桂清,在洋人面前也失去了原有的威风。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