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277章 东王府

1850再造中华 第277章 东王府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入城之后,但见城内颇为萧瑟。原本繁华的六朝古都,此刻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兵营。

根据圣库制度、男女别营制度,太平军把天京市民一切财产收为公有,仅此一项,就掳掠了上千万的银钱。

原有的家庭全部拆散,男人住进男馆,女人住进女馆。婴幼儿则收入娃崽馆,由太平军派女营将士统一抚养,从小灌输宗教狂热。

战争年代,太平军重视技术工匠,又设置了百工馆,分类容纳各类工匠。除了铁匠、银匠、木匠等工匠外,还有专门负责修理八音盒、钟表等新奇玩意的工匠。

每二十五人居一馆,由一个两司马统率,平时为民,战时为军。途中所遇天京军民,个个面黄肌瘦,毫无菜色。精壮青年全部编入新军,有门路者皆想方设法逃出天京。

所有财产全部收入“圣库”,实行按需分配。每一区域,设置一个圣库,由一名“典圣库”的官员负责管理。生活所需,由两司马找“典圣库”按需支取。

当然,洪杨等太平军高层是不受限制的,可以随时从圣库中索取财物。这个“圣库”,实际上也就成了他们个人的私库。

与之相反,满清朝廷的内务府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洪杨宣称金陵为小天堂,将其改名为“天京”。金陵是他们的小天堂,却无疑是普通老百姓的地狱。

大轿走在天京大街上,沿途店铺已经全部关闭。偶尔有一两个店铺开着门,全都是药材铺,供天京军民看病买药。

普通军民遇到二十四轿夫、二十八轿夫抬的大轿,知道这是太平天国大官,纷纷避让到偏僻小巷里。若是避让不及,就跪在大街两旁,低头不语,神情紧张。

陈虹知道,太平天国法律极严,明确规定:指挥以上高官乘轿出行,下级军民必须避让,如不回避,或不跪在道路两旁,“斩首不留”。

这项规定决不是闹着玩的。

在太平天国历史上,爆发过“牧马人事件”,起因就是燕王的马夫不向东王小舅子行礼。这起普通的礼仪之争,一度在太平天国掀起了血雨腥风,堪称是天京事变的导火索。

看着天京城内的森严气象,陈虹不禁想起了杨烜的论断:

“太平军纪律极严,又有神学加持,故能打得清军落花流水。然而,这种严苛的纪律,这种高压的统治,使得太平军上下内心恐惧,乃至生出反感。

“一旦太平天国中枢有变,军民信仰崩塌,洪秀全精心构筑的神学体系就会不攻自破。偌大的太平天国,也将轰然倒塌。”

杨烜甚至预言,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之间势同水火,日后必将内讧。太平天国内讧,也将为黑旗军改旗易帜、甚至是收编太平军,创造绝佳的契机。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途中遇到一处刑场。一个犯人强颜欢笑,一边自己敲锣,一边对观众喊:

“众兄弟姐妹要好好修炼,莫要学我反草变妖。总要十分忍耐,不要私相约会。平在山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哪在得这一时苟且欢愉?”

原来,他还是个平在山勋旧呢,因耐不住寂寞,私自和妻子私会,被判处斩首的极刑。

身后一个大脚妇女,显然是他的妻子,却被塞住了嘴巴,五花大绑着,似乎心有不服。

这诡异的景象,令陈虹有些毛骨悚然。华夏传统,死刑犯临死前往往受到礼遇,可以吃一顿饱饭。这位平在山勋旧,临死前却要自己鸣锣敲鼓,笑着对外宣扬自己的罪过。

而这种罪过,竟然是与自己的合法妻子私下约会,违反男女别营制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太平军刑律非常严酷,只有笞刑、死刑两种。即便是轻微罪名,例如夫妻私自约会,也要处以斩刑。而笞刑虽是打板子,亦很残酷,轻则打成残疾,重则打死。

又路过一处空地,太平军正在这里“讲道理”。

讲道理既是太平天国的宗教活动,也是宣传教育活动。“凡新编军队必讲道理,教育人民必讲道理,颁布新政策必讲道理,振奋军心必讲道理,鼓励群众去做艰巨的工作必讲道理。”

近千名军民,正集结一处,听台上的太平军小将宣讲道理。讲台上生了一堆火,一旁堆满了旧书,多半是儒家经典。太平军小将讲一会儿,就有士兵把旧书丢尽火堆。

洪秀全屡试不中,连秀才都没考上,对儒家文化亦极为痛恨。他创立拜上帝会,把儒释道全都斥为妖魔,只尊上帝一人。民间藏有儒家经典,也被搜剿出来焚烧。

天京本是名城巨邑,亦住着许多藏书家。许多珍稀的宋版、明版书籍,此刻都化为灰烬,令陈虹心痛不已。

台下有太平军手持利刃,维持秩序。观众鸦雀无声,跪倒在地,如痴如醉。

陈虹不禁感叹,太平军入主天京才一年多,全无半点王者气象,反而弄出了这么许多鬼名堂。假如真要让他们坐了天下,中国就要亡国,中国文化就要玩完了。他心中烦闷,拉紧轿帘,闭目养神起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乐手停止奏乐,轿夫的步子也变得细密起来。

陈虹警觉起来,掀开轿帘,见路旁哨卡绵密,士兵衣着光鲜、兵器鲜明,显然是到了要紧的地方,大概东王府快到了。

果不其然,紧接着,一员侍卫来到轿旁,小声说道:“参谋长大人,东王府快到了,请下轿吧。”

陈虹下轿,抬头看见一座庄严肃杀的大门,门口站着两排手持洋枪、长刀的士兵。

大门门匾上写着三个隶书金字,书法一般。门联倒是令人触目惊心,上面写着“参拜天父,永为我父,护卫东王,早做人王”。

“参护府”又叫“侍从馆”,与东王府只隔着一条街,里面住有两千牌刀手,是东王杨秀清的武装卫队居住之所。

杨秀清敢把这样狂妄的话挂在门联上,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何震川也来到了陈虹身边,与他相互对视了一下。敌工处早有情报,认为洪秀全、杨秀清势同水火。何震川是贵县人,对拜上帝会早期内幕知之颇详。

他知道洪秀全在教众面前很有威望,一直觉得杨秀清不敢篡位。今日看到这副对联,才知道杨秀清的跋扈已经出乎意料,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曾水源也走了过来,带二人前往东王府,一路介绍东王府的规矩,显得非常小心谨慎。

到了东王府,但见府前筑有一座高大的望楼,上设五层高楼。这种望楼遍布天京,主要是为了了望敌情,方便调兵防卫各处城门。

别看太平军北伐军已经打到了直隶,其实天京周围遍布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甚至把自己的大营扎在了金陵城南,距朝阳门仅有五里路程。

东王王府大门金碧辉煌,夸张炫丽。大门一副对联,尽显东王霸气:“东方诸侯,替天行道;王畿千里,顺地无疆”。

大门口摆了两门英制阿姆斯特朗大炮,霸气外露。这种大炮相当先进,是太平军在镇江之战中缴获的。当时,上海道台吴健彰雇佣了几艘洋人的武装商船,买了许多洋枪洋炮,可惜都不能战。

东王府最开始在江宁布政使衙门,明朝时为开国功臣徐达的府邸。杨秀清觉得府邸太小,搬到了满城内的江宁将军府。

但随后,清军江南大营调来五千斤大炮,炮弹可以直达王府。杨秀清无奈,又将府邸移至前山东运盐使何其兴的宅第,在此基础上大肆扩建,形成了现在的王府。

东王府规模形制上不及天王府,但府内雕梁画栋、有山有水,屋宇宏大,内部铺陈之华丽、珍宝之充盈,又过于天王府,宛如一座神仙洞窟。

譬如,满城在明朝时为皇城,留有白石方砖一百数十块,乃明朝大殿遗物,杨秀清将其取出,铺在自家大殿上。这种待遇,是洪秀全不曾有的。

进了东王府大门,左右各有一座官厅。东为“承宣厅”,为等待接受召见的官员休息之所。西为“参护厅”,为“天父”下凡后官员跪听圣旨或外臣议事之所。

陈虹、何震川与曾水源在承宣厅内等待片刻,便有承宣使过来报告,请曾水源带陈虹、何震川晋见东王。

于是,陈虹随曾水源出参护厅,到达“重门”,即二门。门联更显东王权威,上面写着:

“位冠百僚,肇启天朝新日月,职司左辅,宏开景运大乾坤;东风解冻,暖回阳谷之春;王泽敷天,普锡群黎之福”。

重门内为议事大厅,是东王招集官员议事的地方,里面的门窗、桌椅都涂以明黄色,望板画龙凤,铺垫用锦缎,与满清皇宫无异。

杨秀清自己也像皇帝一样,每日进行早朝。此刻,他正坐在大殿正中,与镇国侯卢贤拔一起商量政事。

一见到陈虹,杨秀清便离开御座,满脸堆笑,说道:“是杨烜的使者陈虹吗?盼你了半天,你终于来了。”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