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327章 提议建交

1850再造中华 第327章 提议建交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现代贸易有一项重要原则,叫做最惠国待遇,其基本涵义是:“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在晚清,由于满清**,最惠国待遇实则乃“片面最惠国待遇”,即外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中国在外国不享有最惠国待遇。

这种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列强在中国“利益均沾”,后期则演化成门户开放政策,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现在,杨烜对四国外交官允诺,未来各国可到越南做生意,便有了“利益均沾”的意思。

各国公使颇为心动,喜形于色。各国不费一兵一卒,得以在越南通商,不是大功一件吗?

想当年,英国为了打开满清的国门,发动了鸦片战争,花了数百万英磅,出动上百艘军舰,方迫使满清开放五口通商。

美国为了打开日本国门,亦令佩里将军率领美国海军东印度舰队,兵临江户湾。佩里威胁日本“不开国即开火”,但日本武士阶层反应激烈。德川幕府采取“拖”字诀,声称开国需要天皇批准。

佩里将军亦不敢过分紧逼,双方约定明年再议开放通商之事。美国逼迫日本开国,尚且一波三折。

越国辛辛苦苦打下越南,却无偿让各国参与通商,各国岂不欣喜若狂?

只是这样一来,越国的地位将显而易见地提升,隐然取得了与列强同等的地位。杨烜甘心让渡这样大的权益,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目的: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英国领事阿礼国眼光毒辣,隐约看出了杨烜的意图,说道:

“越王殿下,恕我直言,就当前而言,燕京政府仍然占据着华夏最为广袤的领土,也是公认的华夏正统政府,得到了各国的承认。各国与燕京政府签订有条约,我们在华夏的利益也有条约上的保证。

“如果越国想与各国保持友谊,就得尊重各国在远东的利益,就得遵守现有的条约体系。越王擅自入侵越南,将深刻影响中南半岛局势。

“我们期待越王采取务实、开放、审慎的态度,维持越南地区的和平,促进越南地区的繁荣。同时,我们也提醒越王,越南与缅甸、印度离得很近。

“征越军在越南的行动,影响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征越军的行动应该有所限制,不得影响缅甸、印度的稳定。若征越军有越轨、出格的举动,大英帝国决不会坐视不管。”

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世界秩序的制定者。阿礼国虽是个领事,却代表着大英帝国,引得众人的重视。大家把目光都投向杨烜,却见他不为所动,冷冷说道:

“我也想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已与大南国已经议和,大南国愿意把夺自中国的三十省份归还中国,称之为交趾省。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们将顺天府留给大南国,使大南国继续传承下去。

“对于交趾的地位,我们早已做过阐述。我们认为,交趾省行中国文化,用中国汉字,百姓皆为汉族后裔,自古就是中国故土。

“征越军收复交趾,与英国征服印度、缅甸绝不相同。打个譬方,就好像是以前家里丢了东西,满清没能力把它讨回,征越军把它讨回来了。这其中,不存在侵略之说。

“征越军不会也不试图改变中南半岛局势。我们尊重英国在印度、缅甸的利益,也尊重各国在东亚的利益。所以,本王特意允诺,待交趾局势稳定后,我们就开放交趾,各国商人均可在交趾做生意,如同在广东一样。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不久之后就要摆脱太平天国,日后必将取代满清。我们期待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诸位何不早日弃暗投明,与越国建立友好关系,与那顽固、愚昧、不可理喻的满清断绝关系呢?”

杨烜直言不讳,邀请各国建交,令在场的各国外交官心生憧憬。

满清咸丰皇帝是一个思想异常顽固的人,列强无法与之展开平等对话。在封建**政体下,咸丰说一不二,满清与列强也毫无互利合作的可能。

传统华夏以天朝上国自居,实施朝贡外交体系,毫无近代外交概念。在清朝皇帝眼里,外国要么属于藩属,要么属于蛮夷,怎么可能与之平等对话呢?

乾隆、嘉庆年间,英国两次遣使来华请求通商。满清政府误认为英国是来进贡的,又因为对方不肯下跪,两次都不欢而散。

乾隆、嘉庆两帝虽然不懂近代外交,毕竟还亲自接见了英国使臣,即1792年的马戛尔尼、1816年的阿美士德伯爵。

马戛尔尼访华时,清朝国力正处于巅峰状态。但马戛尔尼见多识广,从骄奢淫逸的官僚阶层、穷困不堪的农民阶层、落后的科学、军队中看出了康乾盛世背后的隐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像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战舰,即使不会立即沉没,最终也会在海岸上粉身碎骨。”1840年,英国人果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打得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从此之后,满清皇帝天朝上国之梦开始破碎。

乾隆、嘉庆还有些许自信,敢于接见洋人。道光、咸丰皇帝都很惧怕洋人,从来不敢接见洋人。

道光帝不愿接见外国公使,反而让地方督抚处理外交事务,导致清朝在对外事务上非常被动。地方督抚也有样学样,譬如两江总督便把外交事务推给上海道台。一国外交大权,竟交给一个地方官员办理,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咸丰从道光帝手中接过帝位时,只有二十出头。年轻人本该思想开明,咸丰帝却异常顽固,拒绝接见洋人,对外国大使当面呈递国书一事非常抗拒。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已经攻占大沽口,逼近京师。咸丰最关心的不是割地赔款,却是要想方设法阻止外国人进京,从而避免接见洋人。

他刚愎自用,宁肯与英法联军决裂,也不愿让洋人当面向他呈递国书,使战局逐渐恶化。

英法联军攻入京师,火烧圆明园。咸丰逃往热河,留下弟弟奕?与洋人议和。

咸丰对割地赔款等条款都没有异议,却还是纠结于洋人要当面呈递国书这个问题。他表示如果洋人执意当面呈递国书,他将坚决不回京师。

日后,咸丰果真在热河行宫去世,至死没有接见洋人。《天津条约》赋予欧美各国在京城建立外交机构的权力,清廷以同治帝年幼为理由,竭力阻止洋人晋见同治帝。

历史上,直至1873年,同治帝年满十八岁,才在紫禁城紫光阁内接见了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以及俄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驻华公使。

这样一个顽固、落后的封建**政府,是不可能主动与列强展开紧密合作的。这一点,早已在各国外交官中取得了共识。

那么,越国是否值得各国与之合作呢?毫无疑问,与满清政府相比,越国有着太多的优点。她鼓励工商业,对洋人抱以友好的态度,主张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杨烜提议与各国建立外交,更令各国公使心向往之。各国公使做梦都想与满清建立外交关系,却被满清拒之门外,连坐下来谈判的机会都没有。

但越国毕竟还弱小,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中国某个地方政权。一旦与越国建交,是否会激怒满清,影响各国在满清的利益呢?

两国建交是件大事,各国外交官并不能做主。所以,他们只是口头称赞杨烜的开明,并未有实际表示。

英国公使文翰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说:“感谢越王的好意,但两国建交是件大事,我们需要得到本国政府指示,方能有所行动。”

建交乃国之大事,不可操之过急,免得让渡太多的利益。杨烜回应道:“那么,我们敬候佳音。”

四国公使里面,俄国公使普提雅廷最为低调,在会场上发言很少。偶有发言,他也是和颜悦色,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此时便说道:

“诸位,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求同存异’。我们此番会谈是为了取得共识,各国在发展商品贸易、促进技术革新上,与越国具有共同的利益,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

“越王提议建交,这有利于扩大各国与越国的友谊,俄罗斯帝国对此深感兴趣。我将向沙皇写信,探讨与越国建交的可能性。”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