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19章 坚守城门

1850再造中华 第419章 坚守城门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幼天王名叫洪天贵福,金田起义前出生于广东花县。当时,洪秀全尚在广西传教,族中事务都由洪仁玕打理。

(洪仁玕未赶上金田起义,直至天京事变后才来到天京,是为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干王,写下了赫赫有名的《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后,幼年的洪天贵福随太平军四处征战,见证了太平军打天下的艰难。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深居天王府,洪天贵福也长期深藏天王府。

去年,洪天贵福六周岁,洪秀全开始安排他读书。老师是大他十岁的同父异母姐姐洪天娇,教材是洪秀全亲自编写的《十全大吉诗》、《三字经》、《幼学诗》、《千字诏》、《醒世文》、《太平救世诏》、《太平救世诰》、《颁行诏书》等愚民教材。

洪秀全见不得别的男人出入自己的后宫,天王府中多女人,只有蒙得恩等少量男性近臣,再就是亲儿子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又没有好的基因,发育得十分愚蠢、迟钝。

(历史上,洪天贵福在1864年即位,不久天京城破。洪天贵福逃到江西,被左宗棠手下席宝田的湘军活捉。

(被俘后的洪天贵福,懦弱无知,卑躬屈膝,缺少基本常识,令清军瞠目结舌。洪天贵福对清军有问必答,甚至还写诗赞颂清军,表示愿意参加科举、做清朝的官。

(尽管如此,洪天贵福还是被清军凌迟处死。幼天王一死,散布各地的太平军没了主心骨,抵抗逐渐减弱,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洪天贵福懵懂不知事理,只知事态严重,一脸茫然地看了下御座旁的洪仁发、洪仁达、蒙得恩。

洪仁发与洪仁达,这对洪家猪狗毫无见识,怯懦不敢言语。

蒙得恩见状,义不容辞地说道:“陛下,陈承瑢不可信。他这样做,纯粹是缓兵之计。我们应当趁革命军立足未稳,大加挞伐,夺回清凉门,确保天京安全。

“至于为东王平反,这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北奸已死,东殿勤王之说不能成立。因此,愚以为,我们要立即下诏,为东王平反,安慰军心。

“然后,请燕王向陈承瑢说明道理,要求他立即退兵,把清凉门拱手让出。若陈承瑢不同意,立即发兵进攻,不得耽误。”

一旁的朝臣李春发,是蒙得恩的得力干将,曾代表天王府出城拜访革命军。此刻,他越班陈奏,说道:

“陈承瑢自事变之后,一直明哲保身,现在也不掌兵权了。恐怕,清凉门那边归由革命军作主,陈承瑢说话不管用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秦日纲也奏道:“臣已派兵包围佐天侯府,府内人去屋空。陈承瑢的至亲都已不知所踪,很可能已藏在了清凉门处。”

蒙得恩也受到触动,说道:“看来,陈承瑢已经破釜沉舟,铁了心要背叛天国。”

秦日纲同情陈承瑢,自觉失言,说道:“臣愿亲往清凉门,向陈承瑢晓以之情,动之以理。若他执迷不悟,臣即发动猛攻,夺下清凉门。”

一直默不作声的洪仁发,此刻插话道:“总得有个时限。譬方说,限他明天早上投降。若不投降,咱们就发动猛攻。”

洪仁发虽没什么见识,毕竟是洪秀全的亲哥哥。洪秀全死后,洪仁发就负责“摄政”,实际上大事小事都倚重蒙得恩。

洪仁发既有这种表示,幼天王便按寻常所教的那样,吐出两个字“准奏”,就算结束了这次议事。

秦日纲正要走,却被蒙得恩叫住,说道:“燕王,东王升天后,天王府就全靠您维持大局了。陈承瑢形同叛逆,你可要与他划清界限呀。事毕论功行赏,燕王您就是头功了!”

秦日纲苦笑一下,急匆匆地离开了天王府。

路过一处圣库,秦日纲才想起自己还饿着肚子。他进入圣库,让里面的“典圣粮”准备了一锅大杂烩,美餐一顿,方来到清凉门。

才半天功夫,清凉门处的防御又有加强。革命军已经公开在太平军眼皮底下活动,在交通要道上设置路障、拒马。

秦日纲还抱着一丝希望,派人找陈承瑢谈判,准备继续劝降陈承瑢。

等了半天,陈承瑢才肯露面。双方讨价还价,总归是谈不拢。陈承瑢借口要与革命军商量,一去不回。

秦日纲再三催促,摆出了进攻的架势,扬言要立即进攻清凉门。陈承瑢才出来答话,随即开出了新条件:要求天王公开下达“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洪秀全生前非常自负,坚信自己是上帝之子,自然不可能向臣民认错,更不曾下达过罪己诏。实际上,太平军虽然起于草莽,却其等级秩序看得特重,上官在下官面前,更是有着很高的权威。

若天王下达罪己诏,无异于自贬身价。天京军民刚刚经历过天京事变,人心浮动,对天王权威已有怀疑。因此,罪己诏之事,断不可行。秦日纲对陈承瑢已经绝望,但此时天色已晚。此时若进攻清凉门,存在许多不便。秦日纲只得撂下狠话,要陈承瑢于次日天亮前投降。

双方不欢而散,曾经的挚友也反目成仇。双方都已知道,明天必有一场恶仗,都各自早早休息,养精蓄锐,准备明日会战。

这一天时间,对于太平军来说,是白白浪费了。对于革命军来说,却是非常关键的一天。

三百多名南洋舰队的水兵,加上陈承瑢的家丁,总人数约为四百左右,人数上完全处于劣势。利用这一天时间,他们修筑好了工事,守城信心大涨,又向附近的太平军散发传单,有效动摇了太平军的军心。

次日黎明,秦日纲再次派遣使者,要求陈承瑢明白回话。陈承瑢依然模棱两可,试图拖延时间。

上午八时,秦日纲忍耐不住,决定发起进攻。他亲自督师,指挥手下的亲军进攻清凉门。

燕殿亲军,骨干大多是煤矿矿工。秦日纲早年做煤矿矿头时,为人慷慨讲义气,很受矿工的拥护。这些矿工在井下劳作,纪律性很强,成为太平军后,战斗力也很强,是秦日纲麾下的得力部队。

秦日纲首先把自己的亲军派了上去,沿着城门下的交通干道,一窝蜂地往前冲,企图一鼓作气攻下清凉门。

革命军也不吝惜弹药,先用火炮对着敌军猛轰。火炮共有两种,一种是战船上拆下来的小口径火炮,一种是清凉门守军原配的火炮。

战船上的火炮杀伤力特强,架在城头往下轰,简直就是屠杀。太平军一波冲锋下来,还未到达城门下,就被火炮轰得七零八落。

有些胆怯的太平军,试图后撤。秦日纲早已备下了督战队,遇到临阵脱逃的,格杀勿论。太平军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秦日纲见亲军死伤惨重,只得暂停从正面进攻,改从城墙两翼合攻清凉门。

革命军早已料到这一着,使用沙包封死了城墙上的过道。只需在沙包后配置少量革命军,再配以少量枪炮,就能挡住太平军的偷袭。

一计不成,太平军只得继续从正面进攻。秦日纲为人勇猛,亲率一支精兵,带头向前冲锋。燕殿亲军大受鼓舞,跟着秦日纲不要命地往前冲。

革命军以南洋舰队水兵为主,习惯在船上作战,很少下陆地与敌人交锋。看到太平军如潮水般涌来,革命军都惊呆了:

太平军是真的不怕死,顶着炮火猛打猛冲。有的士兵已经受伤,仍然爬起来向前冲锋。这种精神,在绿营、八旗等清军上绝对是看不到的。

革命军官兵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射击频率,全然忘记了节省弹药的命令。因为射击速度太快,有的炮管、枪管都被打红,甚至折弯。

弹药消耗得很快。到中午时,革命军的弹药已经用去了一半。王树仁派人传令各处守军,要求他们务必节省弹药,不能再浪费一发子弹。

清凉门下渐渐堆满了太平军的尸体,尸山血海反倒成了太平军的掩体。有些矿工出身的老兵,便以尸体为掩护,辗转前进,竟然突入到了城门下。

正在城头督战的王树仁见状大惊,当即指挥预备队下城迎击,务必要把太平军阻截在城门之外。

八个情报局特工,带着五十个敢死队员,出门迎战太平军。特工用的是左轮手枪,敢死队员用的是步枪。

太平军燕殿亲军火器装备率很高,还有不少洋人的来复枪。但和革命军相比,太平军的火器还很落后。

革命军占据着地利,士气正高,顺利击退太平军。

秦日纲见亲军死伤惨重,进展不大,只得下令退兵,休整以后明日再战。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