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57章 避免与列强开战

1850再造中华 第457章 避免与列强开战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历史上,世界上第1艘公认的铁甲舰并非是“富宾号”,而是1859年下水的法**舰“光荣号”。

在1853年的锡诺普海战中,俄国海军使用新型爆破弹平射土耳其的木制战舰,仅用几个小时就全歼土耳其舰队,俄海军自身未损失1艘战舰。

此役极大地震动了世界各国,木制战舰在新型弹药面前不堪1击,深深的刺痛了各国列强的神经。研制防护能力更强的铁甲舰,成为各国海军的当务之急。

法国皇帝拿破仑3世野心勃勃,试图在海军领域追赶英国,极力推动新型造舰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光荣号”于1859年下水,排水量5700吨。

“光荣号”战舰后期换装8门239毫米线膛炮、6门193毫米线膛炮,火力极为凶猛。

英国人不甘示弱,随即在1860年下水了排水量高达9350吨的“勇士号”铁甲舰,再次把法国人压得死死的。

而在1856至1860年的第2次鸦片战争期间,仅英国皇家海军就有1百4十多艘军舰参战。这些英**舰至少有1半排水量在1千吨以上,至少有1半是新式蒸汽战舰。譬如英国皇家海军的喀士多尼亚号军舰,排水量高达6832吨。

英国人遥遥领先的造船技术、海军实力、商船动员机制,是中华帝国极其紧缺、极其渴望的。为此,杨烜不惜用炼钢技术交换美国人的造船技术,试图掌握设计制造大吨位战船的能力。

革命军称自己的内河炮艇为铁甲舰,因为这种内河炮艇使用全钢结构。但杨烜心里清楚,自家的铁甲舰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最多只能称之为钢制炮艇。这种炮艇适合在长江和近海作战,并不能抵抗外洋上的大风大浪。

从吴淞口之战的情况看,革命军以多敌少,虽然战胜了法军,自身也伤亡惨重,4艘铁甲舰受到重创。其中两艘沉没,1艘失去维修价值,1艘需要返厂大修。

就连革命军引以为傲的200吨级铁甲舰,也有1艘彩,损失1门主炮、数名熟练炮手。

这样的战损比并不光彩。吴淞口外还有大约十艘英、俄、美等国的军舰。特别是英国的军舰更加先进,火力更加凶猛。假若他们联合起来围攻革命军的铁甲舰,南洋舰队恐怕将遭受灭顶之灾。

按照杨烜的指示,广州黄埔造船厂正在积极攻关制造500吨级铁甲舰。这种吨位的铁甲舰将初步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可以承载更多的火炮,安装更厚的装甲。

杨烜很清楚,与英法美俄等列强相比,中华帝国仍是1个实力很弱的,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在统1国家之前,杨烜不敢承担与列强开战的风险。在革命军大量装备500吨级铁甲舰之前,决不能与洋人轻易开战。

但上海是东方名珠,革命军必须夺占上海。法国人逼人太甚,革命军不得不反击。

裂隙已经产生,摆上杨烜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进攻上海,而是如何避免与洋人开战。他有些心烦意乱,无心再组织进攻上海,1度准备暂缓攻势,以试探洋人的态度。

海军司令唐约翰是美国人,对洋人的心理十分了解。他劝道:

“法国人外强中干,不足为虑。他们1心要追上英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故在吴淞口轻启战火,好在各国面前树立威信。

“吴淞口1战,法军在上海的3艘军舰都被我军或击沉、或俘虏。克里米亚战争没有结束,法国海军主力仍在欧洲,战舰不可能大量调来上海。

“再看英、美、俄等国,在吴淞口之战中不仅没有参战,反而驶离法舰‘富宾号’,摆明了是不想惹火上身。经此1役,列强也能看清我军的实力,更加不敢与我军轻易开战。

“我也是洋人。洋人崇尚信义、武力,你比他强,你能打败他,他会更加尊敬你。法国人好面子,我们不妨降低姿态,主动与法国人修好。布尔布隆有了台阶下,也不会与我们开战。”

陈玉成那边也送回了军报,说洋枪队大败,覆灭在即。杨烜信心大增,决心继续进军上海。

透过望远镜,杨烜看到了远处的外**舰,他们自觉地与革命军的铁甲舰保持着1定的距离。由于距离较远,洋人的军舰仿佛变小了1样,不再那么庞大,不再令人畏惧。

法**舰“富宾号”向革命军开炮时,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并不在军舰上。当时,各国外交官在崇明岛与革命军谈判破裂,回到租界继续商量对策。

惊闻革命军已在吴淞口大败法国舰队,各国外交官闻之色变,经过紧急磋商,向革命军发出照会,要求革命军尊重上海现状,约束下级官兵,不得挑衅洋人军舰。

同时,革命军不得骚扰租界,不得影响江海关正常活动,亦不得干扰洋人正常商业活动。

洋人照会简单明了,毫无阻止革命军进军上海之意,反而1再强调维护上海现状。

看得出来,洋人外强中干,已经不敢再武力干涉革命军的东征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杨烜长舒1口气,表示接受各国外交官的好好建议,尊重旧条约赋予各国的商业权益。

他立即向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发出邀请函,以“归还被俘法舰、重建中法友谊”为名,与布尔布隆交换看法,避免与法国开战。

很多革命军官兵反对归还法国战舰、战俘,更不愿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与法国人媾和。但杨烜很清楚,此时不能与法国战,必须竭尽全力避免战争。

普通人可以逞1时之勇,但作为统帅,杨烜必须审时度势,该强硬时强硬,该示弱时示弱。

对于革命军来说,现在的优先任务是占领江浙全境,不能节外生枝,贸然与列强开战。归还法国战舰、战俘,正是展现友好姿态、避免战争的最佳做法。

在上海谈论外交事务,绕不开英国公使包令。此次会谈,杨烜请包令以保证人的身份列席会议,确保大家的安全。

尽管杨烜并不喜欢包令,也不喜欢租界工部局,他还是邀请包令做保证人,又请工部局派董事作见证人,与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展开坦诚对话。

包令正为法国人的贸然行动而恼火。法军的战败,对上海外侨的士气打击很大,也把英国拖入战争的边缘。

杨烜选择在英租界展开谈判,请包令作保证人,有助于提高包令的威望。工部局董事会1向都由英国人说了算,也欣然接受了杨烜的提议。

法国舰队战败,布尔布隆也收起了傲慢的面孔,接受了杨烜的提议。

杨烜随舰队进入黄浦江,大部队在上海城南登6,按计划进攻上海。杨烜则在1小队近卫团官兵的护卫下,来到租界外滩。

从吴淞口乘船溯黄浦江而上,大约不到1个小时,就能到达6家嘴。黄浦江在此折了1个大弯。6家嘴的西岸即为租界最繁华的地方、外滩,东岸即为浦东。

浦西租界的繁华与浦东的荒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租界内歌舞升平,1派西方都市模样。浦东则遍布渔村农田,与大部分华夏农村1样落后、凋敝。

从黄浦江由北至南,浦西的租界分别为英租界、美租界、英租界、法租界。

法租界主体在上海县城的西面。但为了靠近黄浦江,法国人在上海城北、城东获取了1块狭长的土地,使半个上海县城处于法租界的包围中。

(在整个上海租界历史上,只有英、法、美3国在上海取得了租界。1854年,3国租界合并,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上海租界。英、法、美3国随后宣布将上海租界归还重庆国民政府。自此,上海租界历史结束。)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