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59章 达成共识

1850再造中华 第459章 达成共识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当杨烜宣布上海当局决定投降时,包令和布尔布隆并未怀疑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两国公使的秘书随即进入会场,带来了相同的消息。

对于包令和布尔布隆这样的职业外交官来说,这是1个相当恶劣、相当令人无奈的消息。这意味着革命军不仅具备了可与洋人叫板的实力,还赢得了刁钻狡猾的上海士绅的拥护。

从此之后,上海迎来了新主人。也许,洋人在上海耀武扬威的时代将1去不复返了。

包令迫不及待地问杨烜:

“革命军在上海周边大动干戈,影响各国在华商业利益。大英帝国对此非常关注,请陛下坦诚地告诉我,革命军是否将继续扩大战事?是否将继续维持上海的贸易地位?”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包令确认革命军的兵力并不雄厚,已是强弩之末,并不足以扩张战事。但杨烜1向诡计多端,革命军也常有令人意外的举动,包令并不敢掉以轻心。

杨烜倒是1脸坦诚,说道:“革命军刚刚征服了江苏、浙江,再加上福建、台湾,4省人口已有78千万。接下来1年时间内,我们将在4省剿灭土匪,建强基层政权,推行均田,建设铁路、电报网。

“这是1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无意于发动新的战事。至于上海,我可以向两位公使保证,帝国将继续维持、提升上海的贸易地位,给予上海更多的贸易特权。

“帝国愿与各国展开坦诚、友好的合作,把上海建设成1颗真正的东方明珠。我本人对商人的态度1如既往,欢迎各国商人在华开展贸易,投资设厂。”

包令与布尔布隆彼此交换了下眼神,似乎欣喜过望。对于各国来说,华夏有着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单1市场。在各国商人中间,常常流行着这样1句话:

“假如每个中国人每年在洋货上消费1两银子,洋人每年就能对华卖出4亿白银的商品。”

为此,英国人费尽心机,不惜付诸战争,逼迫满清政府5口通商。但5口通商后,洋人失望地发现:满清官员对洋人阳为恭顺、阴为敌视。满清治下的百姓普遍穷苦不堪,缺乏消费能力。

即便东南地区相对富庶,也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东南地区的百姓并不需要洋货。就连物美价廉的洋布,也敌不过当地自产的土布。洋人对华输入的最大宗商品,似乎只有鸦片1项了。

与之相反,岭南的对外贸易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得益于持续的资本投入、低廉的人力成本,岭南的工商业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包令已经听到了很多言论,希望英国与中华帝国加强合作,为洋商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最近1段时间,随着革命军进军江苏、浙江,这种言论得到了更多洋人的拥护。

包令不得不开始郑重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英国立场,对中华帝国日趋高涨的发展态势作出合适的应对。

作为会谈见证人的奥姆(c.w.orne)是个英国人。身为工部局董事,他更加关注复兴会对于租界的态度。

英、法、美成立了联合租界,由工部局管理。工部局董事会每年选举1次,1855年的董事会只有3名成员,不设总董。

(工部局董事会1向由英国人独裁,引起法国人不满。历史上,1862年法租界退出联合租界,由法国人自行管理。法国人特立独行,与英美屡有分歧,也敢于独立于英美之外。)

奥姆问杨烜道:“皇帝陛下,帝国在《民报》、《革命军》等报刊、宣传册上公开宣布,承认各国在上海设立的租界。在租界问题上,我能否得到陛下的亲口保证?”

这个问题,也是包令和布尔布隆所关心的。

杨烜淡然1笑,说道:“《民报》是中华帝国的官方报纸。既然《民报》上有白纸黑字,我们自然不会食言,会继续承认租界,尊重洋人在租界上的权益。

“西方有句格言,存在即为合理。租界在洋人的占领下,在短短几年内就出现了繁华的景象,此事并非偶然。1852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洋人接管江海关。

“在此之前,华人管理江海关,贪污横行,1年税收只有十56万两白银。洋人代管江海关,仅上海1地,两年征税7十万两。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收复上海后,洋人将代管的7十万两白银交还上海道台吴健彰。

“由此事不难看出,洋人确实有本事,西洋的海关制度确实更加高效廉洁。我们华夏想追赶各国,想兴办洋务,就必须敞开心胸接受洋人,接受西洋事物。

“租界正是我们学习西洋的窗口,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我们的风俗,革新我们的社会风气。因此,我并不反对租界,渴望从租界中学到更多的西洋制度。”

令后人想不到的是,把海关大权交给洋人,竟是满清朝廷主动为之的。小刀会起义之后,清廷意识到洋人有能力高效、廉洁地管理海关,上缴更多的海关税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于是,清廷主动邀请英国人代办全国海关。对此,英国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从此之后,清政府聘请洋人为“总税务司”,正式将海关交由洋人管理。

在聘请洋人管理前,清政府1年的海关关税大概是3百万至4百万两白银。聘请洋人后的第1年就达到了8百万两。此后年年攀升,1887年达到两千万两,到清末增加至4千万两。

可以说,海关收入为支撑风雨飘摇的晚清朝廷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比于满清朝廷,中华帝国内自然是人才济济。但相比于外国列强,尤其是相比于英、法、美这样的强国,帝国在人才储备方面还很不足。

革命军占领了上海,自然就要接管江海关。杨烜决定收回关权,但继续聘请洋人参与海关管理。

正如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我国曾大力吸引外资,大力引进外方管理,很多重要的管理职位都是聘请外籍管理人员。

江海关问题,只是千千万万个问题的缩影。杨烜保留租界,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扫清华夏复兴道路上的障碍。

得到了杨烜的保证,奥姆甚是满意,说道:“皇帝陛下,我代表租界工部局,欢迎革命军进驻上海。”

杨烜很高兴,隔着桌子与奥姆握手。

包令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问道:“皇帝陛下,志在推翻满清朝廷,又宣称继承满清朝廷签下的条约。我能否向奥姆先生那样,得到您的亲口保证呢?”

杨烜多次宣布继承条约,以争取洋人的支持。但实际上,在杨烜君臣上下的努力下,帝国先后禁止鸦片贸易、废除协定关税、废除领事裁判权,中外不平等条约已经趋于平等,于中国主权已经无害。

历史上,英国人曾面见洪秀全,建议合攻清朝,事成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虽然昏聩,却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不仅如此,他还拒不承认满清与列强签订的和约,坚决反对鸦片贸易。英国人掉头支持清朝,帮助清军剿灭太平天国。

日本人则走的是另1条道路。他们忍辱负重,通过明治维新崛起为东亚强国。经过英日同盟、日俄战争,日本逐步废除了外国强加给他的不平等条约,正式迈入强国俱乐部。

杨烜主持废除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又刚与英法达成了废除兵舰自由停靠5口的初步协定,心情颇为愉悦。他坦然说道:“我们愿意继承满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前提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譬如,协定关税不合国际贸易通则,应行废除,外**舰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危及华夏国防,不合国际惯例,应行废除;鸦片贸易毒害健康,应行废除;领事裁判权侵害华夏司法主权,应行废除……

“以上内容,我们都已达成共识。希望两国公使督促本国政府和商人,积极履行以上承诺。作为补偿,我们愿意开放更多的通商港口,全面实施民法、商法、刑法等新式法律,对洋人采取更加友好的态度……”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