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63章 江苏军政委员会

1850再造中华 第463章 江苏军政委员会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革命军攻下江苏、浙江,天下震动。苏浙两省为满清膏腴之地,为整个满清朝廷贡献了大约30%的赋税。其中,江苏一省独大,赋税占全国比例约为19%,浙江排第二,赋税占比约为十分之一。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录,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南方诸省的赋税占全国比例为64%。巧合的是,2021年,南方各省的gdp同样占全国比例为64%。

苏浙两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近三成,占南方诸省近五成。可以预想的是,满清失去苏浙两省后,财政将更加拮据,清廷的崩溃将指日可待。

江苏是个南北长、东西短的省份,全省精华都在江南,省会一向设在南京。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脱离江苏省后,江苏的地位受到削弱。

至于江苏省会,则改设在扬州。扬州位于长江北岸,大运河在此汇入长江,有水利之便。因为这个缘故,扬州自古就是一处繁华的地方。

晚清时,漕运改为海运,扬州的地位有所降低。但扬州府又盛产食盐,是满清两淮盐运使的驻地。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扬州依然能够维持其繁华的表象。

历来江苏南部远比北部富庶,以扬州为省会,亦有扶植苏北,平衡全省的考虑。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6月,上海局势稳定,杨烜启程返回南京。皇帝出巡在外,存在诸多不便,京里也有许多大事等待杨烜裁决。

路过扬州,杨烜在此稍作停留。扬州已经成为江苏的新省会,江苏军政委员会已经挂牌成立,以满清“运司衙门”为办公场所。

所谓“运司衙门”,即“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门,俗称为“两淮盐政衙门”,专管两淮盐政。

盐是古代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战略物资,事关国计民生。由盐而衍生出盐政、盐税、盐引、盐商等制度,又孽生出盐丁、盐枭等。

杨烜此次路过扬州,便很关注两淮盐政问题。

何寅担任江苏军政委员会主任。他早年在南洋游学,在杨烜起兵当年,就投奔了杨烜,从此受到重用。

在此之前,何寅一手创办暨南大学堂。这是军政府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成为军政府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机构。

因为表现卓异,杨烜特意超拔他为江苏省的一把手,对他寄予厚望。不过,何寅是文人出身,又长期在学校任职,身上未免有些学究气,亦有些恃才傲物,颇受谤议。

人才难得,杨烜让他担任江苏的一把手,便有很多谗言出来,觉得何寅当校长还行,当封疆大吏还欠些火候。杨烜这次来扬州,就想借机勉励、敲打他一番。

见面之后,何寅行礼已毕。杨烜看着四十多岁的何寅,忍不住想起了何桂清,便屏退杂人,说道:

“何寅,说出来你可能不高兴。我看着你,就想起了何桂清。你们都姓何,年龄相仿,都在四十多岁时主政江苏,都是学官出身。

“何桂清担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前,是江苏学政,主管教育。因为时局剧变,何桂清才思敏捷,由学政超拔为督抚。你此前担任暨南大学堂的校长,同样算是学官。

“何桂清只会夸夸其谈,革命军兵临城下后,他原形毕露。现在,何桂清逃进了租界,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我不是咸丰,你也不是何桂清。但何桂清的事情,足能引以为戒。”

帝王心术,驾驭属下往往恩威并施。何寅听过杨烜的话,后背直冒冷汗,连忙说道:“陛下谆谆教诲,臣一定引以为戒。”

杨烜语重心长地说道:“江苏地势紧要,大家都说要找个革命军出身的老将担任省委主任。若不是革命军出身的,起码得是军政府系统的。

“我倒没有这种门户之见,觉得你在暨南大学堂任上表现很好,具有主政一方的能力。不过,做封疆大吏不同于做大学校长。

“学校里可以恃才傲物,疆吏必须礼贤下士,维护好班子的团结。我国一省主官称为主任,而非总督、巡抚。你可知道,这其中有什么意义?”

江苏地位紧要,东临上海,西护南京,省内人文荟萃,政府人事安排很受人瞩目。时人常有议论,认为杨烜一定会选派一个资历足够、军政根基深、眼界开阔的人主政江苏。

何寅资历够了,眼界也足够开阔,唯独在军政府、在革命军中缺少历练。加之他身上学究气重,人缘一般,并不在时人的期待中。

等到任命一出,时人皆惊,才知道杨烜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何寅脱口而出,说道:“主动担责,勇于任事,是为主任。”

杨烜点点头,说道:“不错。做省委主任,要主动担责,勇于任事。你在这方面是不错的,但也要注意维护班子的团结。

“省长唐廷枢,之前担任怡和公司总经理、军政府农工商部工业司司长,阅历丰富,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谘议局局长冯桂芬,虽是满清的降官,却很有见识,对时政皆有独到的见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们都有担任省委主任的潜力,因为资望不够,还要进一步的历练。我让他们和你搭班子,希望你能用人之长,带着他们建设好江苏。”

何寅连忙应允。于是,杨烜向他询问起两淮盐政的问题。何寅知道,这是皇上的考问,若回答得不好,容易给皇上留下一个不谙政事的印象。

好在他做过一番功课,向杨烜娓娓道来。

清朝时,盐税是朝廷极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占比常常超过四分之一。两淮盐属于海盐,产量很大,行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湖南部分可销往贵州。

两淮盐政最高的官职是两淮巡盐御史,之下为两淮都转盐运使司。但巡盐御史时设时废,盐运使却一直存在,职权极为重要。

康乾时期,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盐商控制的盐引达到全国百分之六十。道光以前,两淮盐运使常由内务府出身的旗人充任。两淮的盐税收入,很多进入内务府的口袋,供皇家挥霍。

咸丰以来,太平军兴,一切都得让位于军事斗争,地方督抚坐大。两江总督亦可插手两淮盐政,截留两淮盐税充当军费。

中华帝国治理盐政,与前代最大的不同是:治盐并非是为了获得盐税,而是为了保障国计民生。在此思路上,中华帝国的盐政实行公私合营。

具体来说,就是成立区域性的盐业公司,由政府参股指导,公司独立运营,实行产销合一、工商统管。

其中,岭南的食盐由广东盐业公司统一生产,销往广东、广西、福建、交趾等省。由于引进了西方机器,广东盐业公司生产的食盐产量更高,物美价廉,很受民众的欢迎,甚至远销云南、浙江、湖南、贵州等省。

何寅打算移植广东盐业的经验,在江苏创办两淮盐业公司。他说:

“唐廷枢做过怡和公司总经理,办实业经验丰富。我和他意见一致,打算仿照广东盐业公司,在江苏创办一家政府参股的实业公司,名字初定为两淮盐业公司。

“公司的启动资金主要来自扬州盐商,盐场等生产资料,盐工等公司职工,都继承自满清时的两淮盐政衙门。但公司运营则完全采用现代企业制度。”

杨烜点点头,表示嘉许,说道:“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事关国计民生,人可以不吃肉,但必须吃盐。盐业办得好,就是一项仁政,一定能够得到江苏百姓的拥护。

“历朝历代都把食盐当作税收来源,靠此搜刮百姓。但官府又无力办好盐政,便玩起了官督商办的把戏。两相勾结,官盐价格高昂,质量低劣,盐商倒是富可敌国。

“我听说,私盐价格低,质量好,贩卖私盐利润常常达到百倍以上。是故盐枭迭起,使得盐政进一步的混乱。

“乾隆时期战事频繁,朝廷财政拮据,竟要靠扬州盐商筹措军费。扬州盐商亦不肯乖乖报效军费,拿着贿赂官员的账册做护身府。

“最后,竟有盐运使筹措不到军费,又不能整顿盐政,竟然畏罪自杀。我们没有这种历史包袱,可以切实整顿盐政。历来整顿盐政,盐商必会报效银钱。此事无可厚非,正好可为盐业公司筹集资金。

“你们办理盐业公司,一定要引进最好的制盐机器,提高食盐产量,压低食盐价格。价格一低,盐枭无利可图,自然不会再贩卖私盐。

“我们中华帝国一向宣称为民谋利,决不能在食盐上打鬼主意。我也并不指望从食盐上获取多高的税收。你们要多想办法,办好盐业公司。

“譬如,不妨仿照粮食储备制度,创立食盐储备制度,避免食盐价格波动。再譬如,不妨借助乡村民兵连,打击贩卖私盐现象。”

杨烜对盐政访察入微,何寅心悦诚服,说道:“陛下请放心,我们江苏军政委员会一定竭尽所能,办好盐业公司,让所有百姓吃得起盐,吃上好盐。”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