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70章 钱江逸事

1850再造中华 第470章 钱江逸事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中午休息,杨烜与众人一起吃便饭。席间,总参谋长冯可钦讲了个故事,足为众人下饭。

有个名叫钱江的策士,原本在江北大营当差。江北大营溃败后,钱江归顺革命军。此人的经历颇为传奇,为人足智多谋,好大话,多奇计。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钱江前往广州,支持林则徐禁烟,受到林则徐的器重。两国开战后,钱江十分活跃,屡屡向当时主持前线作战的宗室奕经、亲贵伊里布等人献策,可惜都不得用。

战后,钱江联络广州名士,草拟《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公开张贴在明伦堂上。广州绅民受钱江煽动,听从他的调遣,随他一起焚烧英国商馆。

当时的钦差大臣伊里布,将钱江捕获,罚戍新疆。在新疆,钱江与林则徐再度相遇。两人惺惺相惜,林则徐起复后,设法开脱了钱江的罪名,把他带回了内地。

不久之后,林则徐病死。钱江没了恩主,四处游荡,据说一度做了洪秀全的谋士。江湖上传言,太平军北上湖南时,原本打算入川。钱江炮制出了《上天王书》和《兴王策》,极力建议洪秀全定都金陵。

之后,钱江消停了好长时间。有人说,钱江见太平军过于残暴,难成大器,便想法逃出了南京,跑到镇江九华山隐居。

后来,这事被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听说了。向荣派兵逼他下山,索计于钱江。钱江献计,说太平军徒有其表,清军不妨扎营于天京城下,以此向咸丰邀宠。

向荣依计,把大营推进到孝陵卫。咸丰果然中计,认为向荣忠勇可嘉,放手让他担任江南大营统帅。

钱江则担心太平军认出自己,借口脱离江南大营,辗转来到江北大营,投入到帮办大臣雷以諴的幕下。

钱江向雷以諴献了两条奇计,对稳固江北大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条奇计,便是向朝廷索取空白部照,卖官鬻爵。平常年月,普通人若要捐官,必须到京城吏部买部照。吏部衙门大,门难进,各级书吏也要靠此发财,趁机上下盘剥。

老百姓捐官不易,跑到京城费尽周折,花了不少冤枉钱,才能买到一个部照,所以对此并不积极。

钱江却认为,不妨以军事紧急、道路不通为由,向朝廷索取盖过部印的空白部照,拿到扬州就地售卖。江北大营所在地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向他们推销部照还不简单?

盐商买部照,并不图当官,无非是想有个官场身份,方便与官员来往,见到大老爷后不必下跪。有了这种空白部照后,盐商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省去来往京城的旅费、吏部书吏的盘剥,是一件非常爽快的事。

雷以诚据此奏报,果然得到清廷的批准。此计极为受用,扬州盐商无不捐有三品道员的官衔。

清廷原有规定,捐官最多捐到三品道员。再往上,到二品的红顶子,必须要有特殊的功劳,要有分量足够重的大佬的举荐。这亦难不倒扬州盐商,他们各托关系,各找门路。

弄到最后,扬州盐商人手一个红顶子。一到盐政衙门开会,满屋的红顶子,反把从三品的两淮盐运使比了下去。

不过,此计虽好,却是一锤子买卖,只能应一时之急。钱江又使出了第二条奇计,便是创设厘金,可以细水长流,绵绵不绝。

江南大营在扬州城外商埠码头设立厘卡,对来往客商收取商税,每次收取货物价值的百分之一。商人缴纳了厘金税,再提高货物价格,相当于厘金税均摊到了每个老百姓手里。

表面看起来,厘金税十分轻微,但积累下来非常可观。军队靠厘金得以自筹饷银,朝廷也不花一分一毫。此计迅速推广开来,成为江南江北大营、湘军筹措饷银的重要手段。

(厘金的危害,前文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此税实乃近代中国之毒瘤,亦为孽滋军阀之温床。)

不久前,江北大营溃败,钱江认为帝国必将取代满清,欣然归顺革命军,受到革命军的礼遇。

冯可钦说道:“此辈若是生在战国时期,恐怕早就像张仪、苏秦那样,怀揣六国相印了。不过,钱江在江北大营呆了多年,颇晓清军秘密。

“据他讲,俄国公使普提雅廷向清廷建议,愿意帮满清训练一支新军。当朝权臣肃顺颇为心动,到咸丰那里碰了壁。

“咸丰另有打算,准备挑选八旗健儿,配以洋枪,招募洋人教官,自行编练一支新军,作为皇室的禁卫军。如此一来,清廷不必假俄国人之手,可以完全掌控这支新军。

“咸丰看中了德兴阿,认为德兴阿在江北大营多年,熟悉前方战事。他是将才又非帅才,咸丰正可以练新军为借口,把德兴阿调离江北大营。

“谁知道,德兴阿做江北大营统帅,一朝权在手,十分过瘾,拖延不愿回京。后来,步一师渡江打击江北大营,此事便没了下文。”

这事也不新鲜,情报局那边早有报告,说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两面三刀,背着帝国跟满清搞小动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众人对此各有议论。

杨烜说:“满清以例治国,因循守旧,想练新军谈何容易?军兴以来,满清的绿营、八旗不堪一击,至今未有丝毫改革。所谓积重难返,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陆雨晨一向不待见俄国,说道:“俄国人最是阴险狡诈,从来不安好心,又对领土非常偏执。不久前,俄军在克里米亚战争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惨败。

“据说,沙皇尼古拉一世是死于自杀。他对克里米亚战局绝望,又无颜面对臣民,选择在1855年3月2日自杀。考虑到俄国当前的财政情况,我认为俄国必然无法偿还拖欠我们的军火货款。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收回阿拉斯加地区。但我国与阿拉斯加相距万里,俄国是否愿意爽快地交出阿拉斯加,我国能否顺利接收阿拉斯加,都需要我们提前考虑。”

谈到俄国,话题又沉重起来。陈虹说道:“根据情报局的报告,1854年1月,尼古拉一世批准了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提出的‘武装航行黑龙江’计划。

“这个侵略计划下达后,距今不过一年半时间,俄军就组织了武装分队,侵入了黑龙江下游大部分地区。我们一定不能承认俄军对外东北的占领,日后一定要据理力争。”

杨烜神色凝重,叹道:“依我看,我国的立国之战,对手很可能是俄国呀。”

冯可钦很是自信,说道:“美国秉持孤立主义,不会轻易与我国开战。英法两国国力强,海军强,若我们与英法开战,着实有些吃力。但对于俄国,咱们革命军并不怯他,也有信心打败他。”

军队有信心打败俄军,众人十分振奋,纷纷附和,午饭气氛缓和不少。

杨烜转移话题,回到钱江身上,问道:“钱江既然多奇计,投顺我军之后,可献过什么奇计?”

冯可钦故作轻松,笑道:“钱江建议,我军可以选择一支劲旅,走海路直趋天津大沽口。陆军在此登陆,向北京挺进。

“满清京畿十万八旗,只有两三万蒙古马队可堪一战。这些蒙古马队数目听起来唬人,其实常备军只有两三千人,剩下两万多人平时都是牧民,不习战阵。

“因此,钱江说,我军只要有两万精锐在大沽口登陆,就有把握打败蒙古马队,攻克北京,直取紫禁城。占了北京,就可号令天下,传檄各省,岂不快哉?”

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杨烜。

杨烜恍然大悟,冯可钦说了半天钱江,原来是在劝谏自己奇袭北京。怪不得,步一师师长杨田也有这种建议,说不定就是受了钱江的撺掇。

杨烜笑笑,说道:“苏浙两省尚未消化完毕,湘军又悬居长江上游,如鲠在喉。不除湘军,吾不北伐也。”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