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73章 工业化

1850再造中华 第473章 工业化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要推行统制经济,就得首先在军政委员会内部统一思想。帝国官员执行力很强,决定一经做出,下级就要无条件服从。尽管如此,杨烜还是耐心向委员们解释道:

“统制经济并非没有根据,华夏传统的盐铁专卖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统制经济。在欧洲大陆,法国和普鲁士已经开始实施统制经济,效果非常显着。

“这两个国家与我们类似,都是集权制国家,官吏单独形成一个阶层,在社会中地位很高。

“这两个国家本来落后于英国,但依靠集权、官吏阶层,两国政府开始强力干预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增强了他们的国力,大有赶超英国之势。

“特别是法国,现在由拿破仑三世当政。他自我标榜为‘伟大的社会工程师’,认为‘现代社会必须扩展经济’,主张‘要给经济以总的领导’。

“拿破仑三世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力主践行圣西门主义。他于1848年当政,至今还不到八年,法国经济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拿破仑三世虽称之为圣西门主义,其实也是一种统制经济。我们中国积贫积弱,在世界大国中处于落后的被动局面。

“现在,法国、普鲁士这样的列强已经在强力干预经济,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要追赶列强,就要不走寻常路,就要敢于实行统制经济。

“而且,中国长期重农抑商,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民间更对新式工商业抱以怀疑的态度。若政府不积极干预,等民间主动发展工商业,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最后一段话很有说服力,令在座不少人感同身受。

政务卿陆雨晨一向勇于接受新事物,此刻便问道:

“既然这样,有没有可能实行最大限度的统制经济,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呢?譬如,我们对织布、面粉加工、水泥制造等普通产业也加以统制,会不会也可行呢?”

杨烜心里一喜,忍不住多看了陆雨晨一眼。陆雨晨所说,不正是计划经济吗?若论加速提高工商业,还是计划经济最为有效,能把全社会的资源都调集到工商业上来。

但是,计划经济也有非常大的后遗症。时间久了,会造成经济体制僵化,经济社会都将停滞不前。

杨烜笑了笑,说道;“雨晨,你刚才所说很有见地,令我颇受启发。但是,此议虽好,却断不可行。古语有言,‘过犹不及’、‘盈满必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会造成经济体制僵化,使整个经济活力失去活力。

“面粉、棉布都是最普遍的商品,百姓可以用石磨磨面粉,也可以用机器磨面粉;可以在家里用传统纺布机制布,也可以买机制布。如果我们连这个也管,就真的是与民争利了。

“第二,我们国内人才有限,干部缺口还很大,没有足够的人力实施过度干预。

“第三,过度干预必然会导致公权膨胀,公权膨胀就会损及百姓利益。

“因此,在经济领域,我们要在过度干预与自由竞争之间寻求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要实施的统制经济。”

众人称善。

接下来,开始研究工业化问题。

华夏传统,每当改朝换代,新朝总要休养生息,繁衍人口。杨烜建号称帝,成立国民政府,同样也不例外。

经过连续多年征战,帝国已经控制东南沿海。胜利来得太快,步子迈得太大,必须停下来休息休息,慢慢消化最近一年打下来的福建、台湾、浙江、江苏等新地盘。

但是,国民政府停下消息,并不意味着像封建王朝那样“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而是要停止战争,集中精力抓好三项中心工作:均田、建立基层政权、工业化建设。

帝国对均田工作已有丰富的经验,此举将一劳永逸地释放农村生产力,消除饥饿,实现农民温饱。

但是,地主知识分子怎么办?农村剩余劳动力怎么办?答案只有三个字:工业化。

建立基层政权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均田稳定农村,需要革命军巩固国防,需要工业化解决剩余人口,提高百姓收入。

国民政府未来的三项中心工作,最核心的还是工业化建设。

紧随统制经济之后,杨烜又抛出了“第一个工业五年计划”,计划利用1856至1860五年时间,在帝国内兴建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步建立工业产业基础。其要点有:

一、兴起大型基建。

大型基建主要包括铁路、电报、航运等事业。

(一)铁路。

铁路对于工业化至关重要。目前,帝国仅有一条铁路对外营运,即广三铁路,从广州市通往三水县。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杨烜雄心勃勃,计划同时开工若干条干线、支线铁路。

1、干线铁路。

第一条干线铁路,称之为沪武铁路。起点在上海,终点在湖北武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长江上游沿岸各座城池,虽由革命军控制,却并不稳定。因此,沪武铁路将优先实施第一期工程,在上海至南京之间建成一条铁路。

这亦是大上海计划的重要内容,届时将串联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重要城市。

第二条干线铁路,称之为沪浙铁路。这条铁路起点在上海,途径杭州、金华,终点在浙江江山。

按照规划,待革命军统一中国后,将继续向西延伸浙沪铁路,经江西、湖南、贵州,进入云南昆明。实际上,这条线路正是沪昆铁路。

第三条干线铁路,称之为交桂铁路,从交趾省西贡县修至广西桂林。有了这条铁路,帝国对交趾的控制将更加得力。

第四条干线铁路,称之为广韶铁路,从广州修至广东韶关。因广州至三水铁路已通,这条铁路实际上只需从三水修至韶关。

这条铁路,日后将成为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规划从北京一直修到广州,实际上就是日后的京广铁路。

2、支线铁路。

支线铁路相对简单,主要有苏杭线(苏州至杭州)、杭甬线(杭州至宁波)、邕穗线(南宁至广州)、榕厦线(福州至厦门)等。

3、资金来源。

修筑铁路耗资巨大,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外国投资、民间资本、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

铁路事业关系国计民生,需要全国统筹。为此,国民政府将在广东铁路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由国有资本控股。

英国资本对于美国铁路建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国民政府受此启发,又有着修建广三铁路的经验,决定大力吸引英国、美国投资。

国民政府为洋人保证的投资收益为百分之三。相比之下,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统一公债利率为百分之二点五。由于克里米亚战争影响,英国公债收益不断下降,资本无处宣泄。

相比之下,国民政府开出的投资收益显得非常诱人,不少英商、美商有投资中国铁路的意向。

民间资本亦可投资铁路,中国铁路公司对此非常欢迎。大上海计划公布后,江浙士绅对修建京沪铁路尚存疑虑,广东商人便筹齐了铁路资本,令江浙士绅很受触动。

(二)电报。

电报网建设亦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意义。它将极大地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加速工业社会的形成。

同样的,国民政府将成立一家中国电报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各省的电报线路,在国内全面推广电报。

电报投资所需资金少、见效快,受到资本追捧。在资金方面,民间、洋人都很想投资华夏电报。邮政部在组织电报公司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帝国国将在七省三市建成电报网,电报至少通到县一级。

(三)航运。

航运有所区分。

民生方面,交给民间自办,接受行业协会管控。包括长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大运河在内的重要航道,民间都可投资自办航运公司。

对于有着重大军事、经济、民生价值的大型港口、桥梁等,则应由国家牵头组织建设。

对于疏浚航道等见效慢、投资大、具有公益意义的大型基建,民间缺少足够的资本、兴趣,亦由国家承担此类功能。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