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493章 军气已老

1850再造中华 第493章 军气已老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湘军动手,打了戏班班头的耳光。戏子们也纷纷冲到台上,护住班头。

旧时的戏班,班头犹如家长。戏子从小在班头名下拜师学艺,名曰师生,情如父子。他们拳脚功夫相当了得,若与湘军单打独斗,并不一定会输给湘军。

但湘军手里有枪,人多势众,戏子哪敢与他们较真?他们敢怒不敢言,根本不敢还手,只不过是挡在班头面前,替他挨打罢了。

曾国藩在台下,早已怒从心起。他的贴身侍卫李金旸,一向嫉恶如仇,脾气火暴。得到曾国藩命令后,李金旸立即跃上戏台,一把揪住那员湘军哨官,把他摁在地上。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周围的湘军士兵纷纷围了上来。灰暗的灯光下,湘军士兵看不出李金旸的装饰,不知他是何来历。

湘军最为抱团,其招募别有特色。营官负责招募哨官,哨官负责招募队长,队长负责招募士兵。因此,湘军实际上成了一支私兵。

而在实际招募中,湘军上下级军官之间,常常是师生关系。湘军招募士兵,常常以地域为纽带,一营士兵大多为同乡,甚至为同族。

曾国藩虽为统帅,却并不能越过统领指挥营官,自然也就无法越过营官指挥哨官。这就是所谓的“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

统领如果战死或者病故,麾下各营都要解散。营官如果战死,全营同样解散。因此,湘军极为抱团。在战场上,士兵都要拼死保卫主官。士兵都是同乡,军官都是师生,上下团结一心,战斗力相当强悍。

只是,经过历次大战,书生出身的军官大量战死。再加上湘军不断扩军,官兵素质也直线下降。书生军官占比减少,武夫出身的军官比例上升。

譬如鲍超这样的武夫,大字不识几个,因为作战英勇,已经积功至统领,带出了“霆字营”数千人马。

从某种程度上,湘军的组织模式,已经摸到了现代军队的门道。

现代军队的一大特征是条例化,训练有操典,打仗有条令。参谋部门精密制定作战计划,基层军官对照条例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计划,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

湘军以书生出任军官,书生,或者称之为文官,在湘军中占据着决策地位。曾国藩自己则带着营务处,相当于参谋机关,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决定作战方略,交由下级统领、营官执行。

湘军的文化水平和组织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太平军、绿营、八旗。

(然而,湘军的组织模式,最终为淮军和近代军阀所继承。直到国民革命军、红军成立后,湘军组织模式才最终瓦解。)

可如今,大敌当前,湘军面临灭顶之灾。曾国藩忧心忡忡,底下的部队却如此不堪,竟为了一个戏剧节目,对戏子们大打出手。

曾国藩痛心疾首,贴身侍卫李金旸亦是义愤填膺。戏台上的湘军却没认出李金旸的来历,把他围在中央,就要围殴他。

李金旸一身好功夫,左推右挡,把身旁的湘军一一撂倒。湘军自然不甘心,准备了家伙,就要动刀动枪。

李金旸大喝一声:“你们睁大狗眼,看看老子是谁?”

哨官见李金旸肩上缀着“巴图鲁”坎肩,便知他来历不凡,身上必有绝大的战功。他从地下爬起来,喝止住湘军兄弟,举马灯向李金旸照去。

一看到李金旸脸上的大黑痣,再看他的巴图鲁坎肩,再联想到曾国藩驾临龙港的消息,哨官便猜出了他的身份,跪倒在地,说道:“李大哥,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李金旸瞪了他一眼,一脚把他踹倒在地,骂道:“混账东西!大帅也来了,你求大帅饶你吧!”

曾国藩铁青着脸,在赵烈文、刘蓉的陪同下,缓缓向戏台走去。

湘军军纪已坏,曾国藩早有耳闻。只是,令他难过的是,驻军已经知道他要在龙港过夜,仍然如此肆无忌惮。若放在战时,若自己不在龙港,湘军岂不要杀人放火了?

湘军士兵不爱看样板戏,负责跟随戏班的军官也玩忽职守。种种迹象,足以表明湘军暮气已重,不论是军纪还是战斗力,较成军之初已经大为下降。

曾国藩走上戏台。戏台上下的湘军,戏班里的戏子,全都跪了下来。他并没有发飙,而是亲自扶起了戏班里的班头,说道:

“足下,我这班大头兵不懂事,冲撞了戏班,还请你见谅。”

曾国藩亲自过来相扶,这对班主来说,是天大的面子,足以吹嘘一辈子。

他站了起来,慌忙说道:“回大帅的话,湘军兄弟一时玩闹,不是什么大事,谈不上原谅。”

曾国藩瞪了眼脚下的哨官,骂道:“你还愣着什么,还不赶紧磕头认错?”

大帅面前,哨官哪敢不从。他膝行到戏班班长跟前,冬冬冬磕了三个响头,又左右开弓打了自己两个耳光,说道:“小的一时被猪油蒙了心,万望先生原谅。”班主的面子得到照顾,就要把哨官扶起来。哨官没有曾国藩的命令,哪敢起来?他偷偷看了眼曾国藩,但见那双三角眼就像毒蛇一样,杀气密布!

曾国藩并不让哨官起来,而是对班主说道:“足下,湘军犯错,我这个主帅也有责任。请足下带着戏班先退下,我要军法处置今晚的元凶。”

班主生怕曾国藩扩大事态,便替哨官说起了好话。哪知曾国藩油盐不进,班主只好作罢。

很快的,营官和押班军官也得到消息,匆匆赶了过来。他们自知有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曾国藩让他们起来回话,听二人报过履历,得知他俩目前都隶属于胡林翼,曾国藩不便发作。

他让湘军全部起身,只留犯错的哨官一人跪在地上,然后厉声问营官道:“依湘军的营规,哨官辱打班主,该当何罪?”

营官不敢袒护部下,只是含糊地说道:“该杖责、停俸。”

曾国藩不依不饶,说道:“杖责多少军棍?停俸几月?”

湘军营规并未对此情形做出明确的规定。好在营官比较机灵,既不敢袒护哨官,也不愿重罚部下,说道:“该杖责二十军棍,停俸两月。”

湘军实行厚饷制度,士兵军饷仅例饷一项,足足是绿营兵的三倍多。战场上若有杀敌、俘敌、缴获,另有巨额奖励;若有战死、战伤等情况,另有巨额的抚恤。

因此,对于当时的湖南人来说,到湘军当兵是一件很赚钱的事。

哨官底下管一百多号人,每日饷银为三钱银子,两个月下来,至少可得十八两银子。

曾国藩略一沉吟,说道:“这样,你从营里取出二十两银子,赔给戏班。这二十两银子,记在这个犯罪的哨官身上,罚完为止。

“至于二十军棍,现在就执行吧。当着湘军士兵的面,你也好好整肃整肃军纪。”

营官得令,不敢不从,当即指挥亲兵,在戏台上执行军法。

那哨官也是个血性男儿,挨了二十军棍,硬是一声没吭。

军法已毕,曾国藩对湘军发表讲话:“诸位兄弟,我们湘军出境迎敌,是为了保护百姓,是为了保护名教,是为了保护湖南。

“刚才那名哨官,与戏班一言不合,就上前打骂。这还是湘军军官吗?与绿营有何区别?与土匪有何区别?

“大敌当前,我们尤其要保持警惕,保持高度戒备。要爱护百姓,争取得到百姓的支持……”

离开戏台,曾国藩的心情相当沉重。他费力演讲,却发现湘军反应并不踊跃,不少士兵神情木然。他当众整顿军纪,却发现士兵们并不以为然,似乎在质疑曾国藩小题大做。

刘蓉见他面色沉重,安慰他道:“今晚之事,大快人心。龙港的驻军,军纪必有改观。”

曾国藩却喟然长叹,望向灰暗的夜空。只见星月稀疏,整个北方一片黑暗,只有东方的夜空着闪烁着一颗明亮的星星。

王气在东面,正是中华帝国皇帝杨烜。曾国藩连叹数声,说道:“湘军军气已老,不足恃矣。大清气数已尽,我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智乎?愚乎?”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