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09章 五宇号官钱案

1850再造中华 第509章 五宇号官钱案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肃顺勇于任事,与咸丰交谈时往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于直抒己见,与那些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老臣们形成鲜明对照。

更难得的是,此人聪明绝顶,有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一篇文章只扫一眼便熟记在心,正所谓“接人一面,终身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牍,经年能举其词。”

因此,咸丰很喜欢与肃顺交谈。肃顺则力请“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这些主张,“皆当上意,遂获心简”。肃顺也更得咸丰赏识,直至“入赞密勿,所言蔑不见听”。

“五宇号官钱案”,正是肃顺在户部尚书任上发现的一件大案。这桩案件,有着非常深刻的时代背景,牵连甚广。

太平军金田起义以来,清廷军饷开支浩荡,财政极为拮据。为解决财政问题,咸丰决定发行纸钞。具体来说,就是由户部设立宝钞处和官钱总局,发行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

户部官票也好,大清宝钞也好,本质上都是没有硬通货支撑的废纸,并不受民间欢迎。

为了强行推广这些钞票,户部奏请在京城内外设立官银钱号,即乾豫、乾恒、乾丰、乾益,俗称四乾官号,发行以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卯钱为票本的银钱票。

四乾官号发行的银钱票,主要用于发放八旗官兵粮饷,坑得是满人自己人,对社会的影响不算太大。

到了1853年,革命军在岭南坐大。清军既要防太平军,又要防革命军,财政更加紧绌。咸丰见暨南军政府发行法币,又得到广东商人的鼎力支持,自然是分外眼红。

以咸丰的见识,自然不懂得信用货币,更不懂得现代金融。病急乱投医,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咸丰决定引入商人,借商人发行纸钞。

1853年春,商人白亮、刘宏振呈请捐助钞本,承办钞务。“自古行钞,未有借资于商力者”。但此时的咸丰已经六神无主,完全顾不得祖宗家法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白亮、刘宏振二人的奏请。

商人的介入,直接打开了财政贪腐的潘多拉魔盒。

同年秋,由商人投资的五家官钱号开机印钞,即宇升、宇谦、宇丰、宇恒、宇泰,合称“五宇官号”。这是大清帝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洋人对此极为欢迎。

要知道,着名的英国渣打银行也只是在1853年初建立的。洋人认为,“五宇官号”将会成为大清帝国财政管理的得力工具。大清吃到甜头后,一定会投入重商主义的怀抱。

然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五宇官号甫一成立,便大量滥发面额巨大的新币,导致官号银钱兑换资本空虚,迅速演成了“钱重票轻”的窘局。纸钞贬值严重,信誉每况愈下。

满清滥发纸钞,不仅没有纾解财政,反而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老百姓日用品的价格,也迅速飞涨。贪官污吏和奸商乘机勾结,强迫流通钞票,“侵占挪用,拒收买抵”,从中牟取暴利。

清廷发行纸钞失败,恶果完全转嫁到了百姓头上。根据当时的记载,“五城内外兵民不下数百万户,各粮行抬价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钱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饱。”

这本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清廷想借发行纸钞解决财政难题,却根本不作认真的准备。户部无人主持此事,反而委托给几个居心叵测的商人。

官号发行纸钞毫不计算白银储备,亦不管存银之多寡,只知道盲目印钞。白亮、刘宏振两个始作俑者的商人,知道纸钞发行出了纰漏,想暂停发钞。

然而,战车一旦启动,就难以停止。各级官吏都从纸钞发行中发了财,白亮、刘宏振想停止发钞都不行了。

肃顺担任户部尚书时,纸钞贬值极为严重。京城以外的官商绅民,纷纷拒收纸钞。而当时的户部堂官,却还在尽力遮掩此事。

近代史学家评价肃顺,“治事之猛,识别之精,不避权贵,尤不顾八旗贵胄,故宗室旗人,恨之尤甚。”

当时的反对派则说他“屡兴大狱,窃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贼害,怨毒繁兴。”

不管怎样,肃顺为户部堂官,勇于任事,又蒙受咸丰赏识,决心彻查纸钞信用崩盘的始末。

他从官钱总局和“五宇官号”查起,发现五宇官号的欠款与官钱总局存档严重不符。顺着这个线索,肃顺刨根究底,调来刑部侍郎陈孚恩等得力干将,将整个户部掀了个底儿朝天。

震惊朝野的“五宇号官钱案”就此爆发。这件案子,与乾隆朝的甘肃巡抚王亶望冒赈案、道光朝的银库被盗案,并列清朝三大财政弊案。

正在肃顺雷厉风行清查官钱案时,户部稿库突起大火,“三日不息,存案悉毁”。有此此案的文书档案,全部毁于大火。

事出蹊跷,咸丰闻讯大怒,明白此案中隐藏着极大的阴谋,下令肃顺彻查。

有咸丰坐台,肃顺办案更加得力。他不惜严刑拷打户部书办,一定要揪出幕后的“大老虎”。五家官银号的跑堂、伙计、财务、掌柜,包括许多户部衙门的书办、衙差,相继逮捕入狱。但这件案子越查越深,牵连越来越广。

一时之间,刑部、顺天府、步军统领等衙门里关满了户部案相关案犯。肃顺的得力干将陈孚恩连夜升堂问案,刑部各级官僚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案情已经基本水落石出。肃顺原本打算等过年后再向咸丰报告,让他安安稳稳过个年。既然皇上现在问,肃顺当仁不让,将案件调查结果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户部官员全都知情,大部分涉及本案,接受商户的受贿总额超过一千万两白银;在户部官员默许下,五宇官号超出政府计划的大量印钞;官商联手,抢占传教士的救灾善款;官商倒卖粮库库存致使粮价飞涨……

咸丰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肃顺的话。他用颤抖的嗓音问道:“什么?大清一年税收才四千多万两白银,户部那些贪官污吏竟敢收贿一千万两白银?”

肃顺斩钉截铁地说道:“证据俱在,户部官吏的贪墨只会多,不会少。”

咸丰继续问道:“翁心存、周祖培呢?两个人有没有受贿?这桩案子背后涉及到哪些人?”

翁心存是户部上任汉尚书,周祖培是现任汉尚书。两人私德很好,以操守清正称誉于官场。但他们身为户部堂官,一不能约束部下,二不能革除户部弊政,对五宇官号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肃顺说道:“翁心存、周祖培二人律己甚严,除了例规,未收取其他贿赂。但他们身为户部堂官,尸位素餐,失察之罪是无论如何逃不了的。

“涉案官员共有几百人,大多数都是我们满洲亲贵。这件案子牵连太广,奴才一向主张除恶务尽,这一次也心生犹豫,不敢再追查下去了。”

“哦”,咸丰狐疑,问道:“肃六,你实话实说,是不是遇到了厉害的角色,此案背后是不是还有大鱼?”

肃顺略有犹疑,随即说道:“皇上圣明。前不久,奴才查案查到了六爷身上,不敢再往下查了。”

六爷即为恭亲王奕?,在道光皇帝儿子中排行第六。当年道光皇帝立嗣,在咸丰皇帝和奕?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咸丰在老师杜受田的指教下胜出。

但道光皇帝仍然喜爱年幼而聪颖的恭亲王,在密旨中立咸丰为帝,立奕?为恭亲王。这在清朝秘密立嗣制度中非常罕见。

(清朝秘密立嗣,一般只立皇帝。新皇帝的兄弟一般会被封为亲王,但这事由皇帝说了算。康熙末期九子夺嫡,雍正继任皇帝时,便对兄弟们极为苛刻,屡有虐杀。)

恭亲王奕?远比咸丰聪明。两人做皇子时,由皇太后一同养大。那时候,咸丰便知自己不如奕?。做了皇帝后,咸丰对自己这个兄弟依然非常猜忌,轻易不让他掌权。

前两年,咸丰一度让奕?入值军机。但奕?身份尊贵,绝顶聪明,就连领班军机大臣都对他心悦诚服。咸丰见势不对,找理由把他逐出了军机。

现在户部弊案牵涉到了奕?,不管事情是真是假,都有损于皇家脸面,亦容易引发外界的猜疑,咸丰对此不得不慎重。

他想了想,说道:“国事艰难,此案到此为止吧。涉及到的满洲亲贵,挑十家罪大恶极的,抄家,财产充公,罚戍边疆。老六这边,把他府中的首领太监抓了顶罪吧。”

肃顺本想兴起大狱,好好把官场整顿干净,便争道:“皇上,大清最大的敌人不是粤匪,也不是洋人,实乃各级贪官污吏。清除户部弊案,亦有利于打击不法商人,振兴皇国工商业……”

咸丰却意兴阑珊,说道:“大过年的,这事儿先这样吧。朝廷还要指望户部官员整理财政,筹措军饷。”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