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13章 惇王观刑

1850再造中华 第513章 惇王观刑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元宵节已过,北京仍然朔云重重,天寒地冻。菜市口是北京公开行刑的地方,阴气很重。一大早,天空中飘起了稀稀落落的雪粒,使菜市口显得更加阴冷、肃杀。

这几天,衙门里传出风声,说朝廷宣布试行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整肃官场。顺天乡试舞弊案、五宇号官钱案都已审理结案,涉案的重要官员,将在今天处决,为新政祭旗。

中国自隋唐以来,死刑判决分为斩刑与绞刑两种。明清两代进一步细化,将这两种刑罚的执行方式划分为“决不待时”与“秋后处决”两类,习惯称之为“立决”、“监候。”

如果案件性质比较严重、案情属实、适用法律适当、并无异议,可判处斩刑或者绞刑。同时,不需要经过复核便可立即执行,称为“斩立决”或“绞立决”。

如果案件尚有疑问或有矜免情节,则判处监候,称为“斩监候”或“绞监候”。被判“斩监候”或“绞监候”的案犯,不在当年处决,而是暂时监禁,留待来年秋审可朝审再作判决。

即便是斩立决,也常有花样。譬如,皇帝可在行刑前特颁恩旨,将即将行刑的罪犯改为流放,或者斩监候。

(电视剧里常有刀下留人的情节,太监赶在最后一刻前宣布恩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清朝以菜市口为法定行刑场所。菜市口是北城一处交通要冲、繁华闹市。在菜市口杀人,取意“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向来在菜市场围观杀人,只有市并小民才感兴趣。

不过,今天所杀之人众多,竟达十五人之多。其中,五宇号官钱案涉案十一人,顺天乡试舞弊案四人。最受瞩目的有两人,一人是恭王府的首领太监,另一人是当今文渊阁大学士柏葰。

清朝立国两百多年,从未有过公开斩杀大学士的先例。而恭王是当今圣上的亲兄弟,府中首领太监被杀,足以让恭王灰头土脸。

京城官绅商民大多认为,皇上必会刀下留人,在行刑之前下达恩旨,免这二人一死。

因为所杀之人身份特殊,身份尊贵,今日的菜市口人群拥挤,既有爱看热闹的老百姓,也不乏官吏绅士。

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维持京城治安。左翼总兵早已派出一营士兵,把菜市口附近的摊贩统统撵走。官兵大声呵斥,不时扬动皮鞭,总算在十字路口清出了一片刑场。

上午十时,一队甲胄鲜明的王府骑兵,簇拥着一个矮胖的年轻人。年轻人其貌不扬,身披一件旧羊皮袄,骑一匹膘肥体壮的“菊花青”。

步兵统领衙门里的官兵,见到这年轻人,自觉让出一条道来。满人礼节多,纷纷向年轻人请安,毕恭毕敬地称他一声“王爷”。

来人正是惇王爱新觉罗·奕誴,时年二十五岁,乃是道光帝第五子,即为咸丰的亲弟弟、恭王的哥哥。

惇王早年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袭了惇王的爵位,被封为惇勤亲王。惇王赋性粗荒,不爱读书,却是晚清有名的贤王。

他从不摆王爷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刹海纳凉,跟陌生人聊得很热闹;冬天往往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溜到正阳楼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脚夫轿班一起喝“二锅头”。

因此,惇王最了解民间疾苦,常为老百姓请命行善政。

有一次,惇王向宫中进献黄花鱼。这事,按规矩当然要请宫中太监代劳。宫中陋习,太监每经手一事,都要索贿。

惇王在召见时,亲自端了一盘鱼,呈上御案。咸丰诧异相问,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监要红包,不给不让送进来。臣没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只好自己端了来。”

咸丰大怒,将敬事房的太监交付内务府杖责。惇王大智若愚,大抵类此。

惇王懒懒地向步兵统领衙门的官兵回礼,很快便来到菜市口对面的“鹤年堂”药铺。

这是一家老字号,创建于永乐三年(1405年),创办者是明朝着名的回族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传说其门前匾额“鹤年堂”,为明朝奸相严嵩的亲笔。

鹤年堂掌柜认识惇王,匆忙把他迎入药铺,敬烟倒茶,殷勤备至。

惇王没架子,在北京民间颇有赞誉。他拉着掌柜入席,陪他说话。掌柜哪敢和他坐一起,站在一旁小心回话。

惇王不允,动手拉起掌柜。掌柜无奈,只得坐了下来。惇王问道:“王掌柜,朝廷严办顺天乡试舞弊案、五宇号官钱案。对此,你有何看法?”

亲王面前,商人哪敢议论朝政?王掌柜小心说道:“朝廷秉公办案,为的是黎民苍生,自然不会有大错。小人不懂其中的内情,不敢胡乱议论。”

惇王大笑,说道:“你说得也是。本王再问你,今天一下子杀十五人,民间有何议论?”

王掌柜听说过惇王的为人,不好再搪塞他,便实话实说:

“五宇号滥发纸钞,京内商户百姓深受其苦。皇上要杀他们,他们是罪有应得。至于科场舞弊,早就该痛加整顿了。只是,柏中堂乃当朝宰相,说杀就杀,未免太过苛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惇王点点头,未置可否,又问道:“今日要杀的人里面,有一个太监,还是恭王府的首领太监。你怎么看他?”

恭王与惇王是亲兄弟,都是咸丰皇帝的弟弟。咸丰信任肃顺,对惇王与恭王也颇有猜忌。

王掌柜听说过不少传言,便顺着惇王的意思,说道:“恭王和惇王一样,都是京城里有名的贤王。既是贤王,怎么可能会牵涉到五宇号这种烂污的票号?

“就算恭王府首领太监牵涉到了五宇号官钱案,也罪不至死。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若要处死王府首领太监,这让恭王的脸面往哪搁?”

“哼”,惇王冷哼一声,低声说道:“肃六这次做过头了。恭王将来若能出头,必杀肃六!肃六如此跋扈,已成众矢之的。但是,咱们不得不说,这家伙真是一位乱世能臣!”

王掌柜咂摸着惇王的话,不敢接他的话。

恰在此时,一顶四人小轿在步兵统领衙役的护卫下,穿过拥挤的人群,停在了“鹤年堂”门口。

众目睽睽之下,谁能坐着轿子招摇过市,跑到菜市口观刑?惇王皱着眉头,盯着轿子看。

王掌柜趁机向惇王告谦,离座接待贵客。来人披一件貂皮褂子,头戴狐皮暖帽,虽然一身便衣,却不失雍容华贵的气质。

此人名叫索绰络·宝可,字锐卿,号佩蘅,满洲镶白旗人,道光十八年进士,如今正担任内阁学士,兼任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他是恭亲王的密友,性格诙谐,人缘很好。

(历史上,宝可早年果敢任事,自辛酉政变后与奕欣、文祥等共同主持枢务,是洋务派在清廷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宝可的人品不及文祥,被时人讥为“贪鄙”、“专说浮话”。

(他有个顶大的本事,与大部分人都能合得来。左宗棠收复新疆,到清廷担任军机大臣,骄狂跋扈,被京官讥为左骡子。左骡子与大臣大多不合,却与宝可结成好友。)

宝可派头十足,令惇王颇感不满。他歪着头,斜着眼,对宝可说道:“佩公,您来了。”

惇王穿一件旧羊皮袿子,乍看之下并不起眼,像是某个乡下土财主。宝可听他语气不善,定睛一看,发现竟是惇王,慌忙上前请安,笑呵呵地说道:

“王爷,恕宝可眼拙,没看出王爷在这儿。罪过,罪过。”

惇王知道宝可与恭王关系非同一般,又见他礼数周到,随即转嗔为喜,问道:“宝可,你是自己来,还是代老六来。”

老六指的是恭王。道光帝共有九子,咸丰排第四,惇王排老五,恭王排老六。

今日要在菜市口行刑的人犯中,有恭王府的首领太监。惇王做些询问,无非是讽刺恭王牵涉进了五宇号官钱案。

宝可机变极变,趁机转换话题,说道:“恭王正在家闭门思过。我此番过来,是为了见柏中堂最后一面。”

惇王神色一动,说道:“柏中堂罪不至死,皇上不会不刀下留人吧。”

宝可冷笑一下,从口袋里抽出一页纸,说道:“惇王您看,柏中堂今日非死不可了。”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