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15章 哭别柏葰

1850再造中华 第515章 哭别柏葰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惇王做此举动,步兵衙门官兵大为骇异,生怕他一时率性,做出什么鲁莽的举动来。

很快的,左翼总兵驰马来到惇王跟前,向他请安问好。惇王知道他的来意,说道:“你放心,我与柏中堂说两句话,不会让你为难。”

左翼总兵十分感激,说道:“惇王仁义,又体恤下情,小的们非常感戴。”

惇王摆摆手,支走了左翼总兵。很快的,十几辆囚车,加上护卫的官兵,绵延几百米长,眼看着来到了惇王跟前。

打头的是负责押运囚犯的官员,职务是刑部“提牢厅主事”。提牢厅主管刑部监狱,主事专司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事务。

提牢厅同样有满汉两班人马。眼下这位主事姓王,出身于汉军八旗,从未入流的吏目一步一步爬起,在刑部南、北两所熬了二十多年,总算熬到了正六品的主事。

别看主事只是六品小官,却是刑部下面的正司官,主管全国重刑犯,手中权力极大。说句不客气的,提牢厅主事想要囚犯今日死,囚犯就活不到明天。

满清刑部南北两所,渊源于明朝的锦衣卫镇抚司。其中西北、西南两座俗称“天牢”,官称“北所”、“南所”。原本是明朝锦衣卫的“镇抚司”,专管抓人、杀人,是有名的肃杀之地。

王主事在这种阴森之地熬了二十多年,身上也沾上了不少阴气。他那一双眼睛总是透着阴鸷之气,就是笑起来,也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

他好不容易熬成主事,正打算大捞一笔。诏狱的黑暗,那怕是汉文帝、唐太宗这样的仁主,都绝难改革。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提牢厅上至主事,下至刽子手,打的就是犯人的主意。

每年秋决,提牢厅官吏都要敲骨吸髓,在犯人身上发一笔横财。囚犯家属稍有不从,就把犯人折磨得死去活来。

因为这个缘故,刑部特意有规定,每任主事任期只有三年,到期必须迁转。

王主事为当上主事,花了不少银子。可按照肃顺倡行的新官制,提牢厅也要裁减一半官吏。王主事前途不保,对肃顺恨得牙痒痒。

此刻,王主事看到惇王拦在跟前,强作镇定,向惇王下马行礼。

惇王很客气,说道:“我想与柏中堂说几句话,你看可行?”

王主事哪敢得罪惇王,示意车队停下,方便惇王与柏葰交谈,说道:“王爷请便。柏中堂蒙冤,小的们都很清楚,丝毫不敢怠慢中堂。”

惇王走到柏葰的囚车前,见他面色红润,衣服洁净,手下、脚上也没上铐,心中好受了些。

现场的官绅商民,除了极少数的知情人士外,大部分人都坚信柏葰罪不至死,皇差必会赶在午时三刻行刑前,宣布刀下留人。

就连柏葰本人,也对此坚信不疑。他的表情相当镇定,对惇王说道:“王爷,区区贱躯,何足叨扰王爷?”

惇王凄然一笑,说道:“中堂官居一品,名声播于四海,不过在科场案中受了连累。有人定要加罪中堂,本王不服,却不能使中堂免辱,实在是惭愧。”

这话说得相当委婉,令柏葰颇感意外。想不到,一向粗疏的惇王,竟也有如此细腻委婉的地方。

柏葰相信,皇上一定另有恩典,故作轻松对惇王说道:“王爷美意,柏葰受之有愧。公道自在人心,孰是孰非,大家心里都有本账。”

他转身对一旁的儿子说道:“你不必送我了。回去准备下衣物,以备长途跋涉。”

按惯例,像他这种高官若是免死,一般都会改为流放,发往军台效力。这两年边疆事多,罪臣一般发往东北或者西北。

流放边疆,行程数千里,路上可以慢慢走。但诏令一下,当天必须出城,在城外安息。若是准备不周,罪犯当晚就难免要挨饿受冻。

柏葰的儿子同样很乐观,向惇王和柏蓊磕了响头,急匆匆奔往府中。

宝可也凑了上来,向柏葰行礼。这多少有点出乎柏葰的意外。

宝可是恭王的人。恭王于咸丰二年入值军机,才一年多功夫,就收揽了许多亲信。这其中,宝可无疑是恭王最信任的心腹。

在肃顺的教唆下,咸丰亦对恭王产生猜忌,借口他在御前“失仪”,把恭王逐出了军机。

自此之后,恭王一直韬光养晦。五宇号官钱案爆发后,恭王被肃顺整得灰头土脸,闭出不出,以避闲言。

恭王失势,宝可也颇为收敛。如今,他却在这熙熙攘攘的菜市口,公然与柏葰道别。这在官场看来,岂不是恭王在向肃顺示威?或许,恭王想借此机会,收集人心?

不管怎样,柏葰都感谢宝可的好意,说道:“锐卿,你刚升任内阁学士。圣眷方隆,你不该在这里抛头露面。”

宝可却只是凄惨地笑了笑,说道:“中堂清廉方正,公忠体国,不该得此结局。”

柏葰心生疑惑,却仍然装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说道:“雷霆雨露,都是君恩。我这次做主考官,实在是糊涂。竟有戏子中举,亦浑然不觉,实在是有辜君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古代文人常以科举为最大荣耀。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政府明令五种人不得参加科教。

第一种是冷籍。祖上三代无人考中科举,子孙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种是胥吏的子孙。胥吏不分是书办还是捕快,子孙均不得参加科考。

第三种是伶人的子孙。伶人是下等人,供人取乐。所谓“戏子无义”,子孙自然不得应试。

第四种是丐户、疍户的后代。丐户并非乞丐,而是常年摆摊卖小商品的贩子。疍户以船为家,常年在水上打鱼或者贩卖水产品。

第五种是奴隶和宦官、宫女的子孙。宦官、宫女不管再得势,也始终是奴才。尤其是宦官,在宫中作威作福,一旦让他们的养子参加科举,很可能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柏葰主持的顺天乡试中,就有一个不学无术的戏子参加了乡试,靠贿赂考中了举人。这是一项大罪,柏葰作为主考官,难辞其咎。

宝可却变得异常郑重,对柏葰小声说道:“中堂,我受恭王所托,特送中堂一程。中堂若有什么割舍不下的,请现在告诉我,恭王一定勉力为之。”

柏葰脸色大变,心中大呼不妙。

惇王亦受启发,说道:“柏中堂,你尽管说,我但凡能帮上忙,一定竭力为之。”

柏葰眼圈一红,赶紧说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求王爷、恭王可怜可怜我的两个儿子,给他们一个出身。”

柏葰的言外之意是,替儿子向惇王和恭王讨官。

惇王点点头,说道:“这个你放心,包在我身上。”

正在这时,刑部尚书赵光从车队后面赶了过来。今日行刑,赵光是监斩官。

一见柏葰,赵光来不及说话,首先号陶大哭。这哭声,既有委屈,又有同情。

赵光做刑部尚书,却管不了刑部的大权。在五宇号官钱案和顺天乡试舞弊案中,刑部都未能顶住压力。赵光也不得屈服于肃顺的淫威,拟了从重处罚的判决。

而刑部侍郎陈孚恩,按理说是赵光的属僚。但他靠上了肃顺这棵大树,对赵光屡有冒犯。赵光身为堂官,竟被陈孚恩所挟制,想想都窝囊。

柏葰愁得急跳脚,连连说道:“坏了,坏了,一定是肃六饶不过我。只怕他也总有一天,也要跟我一样。”

惇王与宝可相视一眼,各自点了点头。就在这一瞬间,惇王与恭王形成了默契,结成了对抗肃顺的同盟。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