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45章 遭遇战

1850再造中华 第545章 遭遇战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革命军的战马已经走了几十里路,王玉宝等人身上的装备又重。湘军骑兵则以逸待劳,马力充沛,渐渐追了上来。

王玉宝的战马是一匹膘肥体壮的“菊花青”,耐力极佳,爆发力也很强,完全可以甩掉湘军。但他一向与同袍同进退,进军在前,撤退在后。这一次,他仍然亲自垫后。

湘军就要追上来了,枪声劈里啪啦地响了起来。湘军步枪装备率低,士兵马上开枪不熟练。

王玉宝并不急着反击,反而格外沉重冷静,对手下喝道:“伏低身子,不要与敌纠缠!加快马速!”

又逃了大约一里路,湘军的枪声越来越密集,革命军已有人中弹。王玉宝见逃不过湘军,决定冒险与湘军接仗。他喝道:“散开队形,成一列横队,听我哨声,准备下马接战。”

他回头看了下湘军,发现后面尘土飞扬,湘军骑兵至少有一百骑。大敌当前,敌众我寡,侦察兵们都有些畏惧,队形仍旧有些密集。

步三师一直驻守两广,官兵战场经验少。尽管王玉宝已经对手下进行过大量的训练,可初上战场,他们仍旧有些慌乱,下意识地想靠在一起。

王玉宝经验丰富,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疏散队形。

我军一疏散,敌军也要跟着疏散。敌军的火力、战斗力本就不如革命军,队形疏散后,就会给革命军以可乘之机。革命军可以凭着火器优势,以少敌多。就算革命军打不过敌军,也会趁机突围一部分,不至于全军覆没。

可手下初上战场,不敢放但疏散队形。形势紧张,已经来不及再调整队形了。王玉宝摸出哨子,用尽力气吹出一声尖厉的信号,随即掉转马头,落鞍下马。

湘军最怕这种革命军的哨子,这往往是革命军的作战讯号。为首的军官心生疑惑,担心革命军设有伏兵,勒马取出望远镜。整个湘军追兵也放慢了马速,等待官长的信号。

趁着这个空当,革命军纷纷滚鞍落马,准备接敌。王玉宝的坐骑也非常默契,迅速趴倒在地,马背对着敌军。

这匹价值不菲的蒙古“菊花青”,是革命军在台湾作战时,从一名清朝总兵那里缴获而来的。

当年王玉宝在台湾杀俘,触犯革命军的军纪,被上锋连降数级。此为公罪,不得不罚。但上锋亦非常欣赏王玉宝,拿这匹“菊花青”赏赐王玉宝。

正所谓好马配英雄,王玉宝非常喜欢这个坐骑,把它从台湾带回了广西。有人曾出一干元法币购买这匹“菊花青”,都被王玉宝拒绝。

这时,王玉宝也已经卧倒在地。他取下马鞍,以马鞍为掩体,迅速支好了步枪,又取出左轮手枪在一旁备用。

“菊花青”跑得汗流浃背,还在喘着粗气,硕大的瞳孔映着王玉宝的身影。趁敌人还未进入射程,王玉宝轻抚战马,帮它合上了眼睛。

湘军发现革命军人少,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再次向王玉宝等人发起冲击。

王玉宝回望众人,发现大家都已经伏在马鞍上,做好了战斗准备。革命军的战马训练有素,也都乖乖地伏在地上,等待战斗的结束。

他大喝道:“稳住,瞄准,听我的哨声再打。”

敌人进入了射程,王玉宝吹响哨子,手下二十余人,纷纷开枪射击。冲在最前面的湘军骑兵,或人中弹,或马中弹,顿时死伤一地。

湘军骑兵相当悍勇,继续向前冲锋。他们亦装备上了洋枪,但性能不如革命军骑兵的步枪。湘军缺少完善的军事工业,连子弹供应都很紧张。

因此,湘军骑兵实弹射击训练较少,马上射击的精度更加差劲。

革命军这边,则弹药充足,官兵训练有素。他们把马鞍架在地上,把枪支架在马鞍上射击,属于“卧姿有依托射击”,射击精度又较马上射击更为精准。

一轮射击下来,湘军追兵人仰马翻。为首的湘军军官依然悍勇,不肯撤退,带着手下往前冲。

等到双方相距仅六七十米时,革命军射击更为精准,使用步枪瞄哪打哪,湘军骑兵纷纷落马。他们不敢再向前冲锋,也没有下马寻找掩体,而是在原地使用洋枪射击革命军。

尽管革命军人少,手中的步枪射速却很快。在这种近距离步枪对射,湘军根本就不是革命军的对手。短短几分钟内,湘军又损失了二三十名骑兵。

为首的军官见势不对,发出一声唿哨,然后勒转马头,带头往回逃跑。其他湘军见状,如蒙大赦,也丢下受伤的同袍,跟着官长逃回营垒。

王玉宝很镇定,继续开枪射击湘军,直到湘军逃出了革命军的步枪射程,才下令停止射击。

战斗结束,王玉宝集合清点人马,来时共二十三人、二十三匹马,此战亡三人,重伤一人,伤四人,战马损失八匹。

湘军这边,靠近革命军阵地的地方,就有十六具尸体、十二名轻重伤伤员。远处,至少还有十具湘军尸体。

敌我战损比在预料之中,王玉宝轻舒一口气,下令道:“给大家三十分钟时间打扫战场,敌军战马重伤的击毙,轻伤的带回。从敌军伤兵中找一个官职高的、机灵的,带回去问话,其余一律释放。马进,你负责了望敌情,发现湘军立即报告。”

一个侦察兵同袍战死,悲愤不已,对王玉宝说道:“营长,这些湘军伤兵,干脆宰了他们算了,免得他们日后祸害百姓。”

王玉宝之前杀俘,教训深刻,便摇了摇头,说道:“按俘虏政策,理应把他们抓回去,先教育一番,再放他们回家。但如今形势紧急,咱们先锋也没空处理战俘,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况且,他们身上负伤,就算重新返回湘军,也徒成湘军累赘,无益于战局。”

于是,众人领命而去。大部分人在打扫战场,其实主要是搜寻战利品。湘军的洋枪并不先进,弹药与革命军弹药也不匹配,但收缴上来后可以交给后方的民兵,亦可以防止资敌。

除了武器外,湘军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银钱了。士兵要随时行军打仗,当然不可能随身携带很多银钱。而士兵一旦足额发放军饷,就很容易开小差、拿钱嫖赌。

为此,曾国藩学习革命军,对湘军官兵施行“半饷”。

“半饷”制度,原是革命军的发明。早期革命军军饷紧张,常常不能足额发放军饷。一旦满饷发放,官兵又容易大吃大喝,甚至拿钱嫖娼赌博,乃至于开小差离营。

为此,革命军副总司令薛昊,征得杨烜的同意,在革命军中实行“半饷”制度。说是半饷,其实每次发饷时,只发给士兵应发工资的五分之一,其余大部分都记在后勤部门的账上。

士兵退伍或请假回家的时候,可以向后勤部门申请核算军饷。后勤部门会发放少量银钱给士兵,作为他回家的盘缠。其他的银钱,则需要凭后勤部门发的印票,到各省省会领取。

有了这种“半饷”制度,早期革命军军饷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每次发饷时,只要发放小部分,部队压力比较小。尽管以后还要全部付清,但不是集中发放,财政压力大减。

士兵手上没有多少现钱,就不会想着嫖赌,有利于维护部队纪律。士兵开小差逃跑的现象,也几乎绝迹。一方面,士兵手里没钱,没有盘缠回老家。另一方面,一旦开小差,他之前积累的饷钱都将被没收。

早期革命军实行薄饷制度。攻下福建、浙江、江苏等富庶的省份后,革命军财政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官兵军饷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湘军在清军中,在军饷优厚着称。但革命军的军饷,比湘军还要高出三分之一。在革命军中当兵吃粮,几年累积下来,就能积累一笔大钱,足以在乡下建造房子、购买耕牛。

除此之外,帝国对革命军人还有许多优待。士兵若立有战功,可以提拔为军官,退役后还能转业成政府文官。这对一穷二白的农民来说,诱惑巨大。因此,愿意加入革命军的人很多,也很踊跃。

现如今,革命军已经解决了军饷问题,但继续实行“半饷”制度。帝国银行信用很好,革命军也开始借助银行存储、发放军饷,更加便捷、高效。

曾国藩也效仿革命军,在湘军中实行“半饷”制度。这几年,湘军扩军太快,军队纪律和士兵素质直线下降。鲍超的“霆字营”、曾国荃的“吉字营”等部湘军被公认为劲旅,军纪却相当败坏,每克一城都要大肆抢劫。

扫扫战场没搜到多少银钱,令王玉宝颇感意外。他叹道:“罗泽南的湘军士兵身上没钱,见微知着,可知这部湘军不容小觑。收队回营吧,准备明日攻破渌埠镇。”.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