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47章 登陆

1850再造中华 第547章 登陆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凌晨3时,停靠在宜湘镇湘江码头旁的十几艘汽轮,准时生火起动,沿湘江顺流而北。

今晚正是满月,皎洁的月光把江面照得通亮。昨天下午,充当步3师先锋的步兵1营官兵,已经提前坐上了海军内江舰队的运输船。

船上的空间很拥挤,就连甲板上都坐满了人,堆满了装备。很多官兵临战兴奋,睡得很晚。结果,船1开动,很多人又醒了。

为了今天的作战,步3师已经准备了3年。王玉宝调任1营营长后,又严加训练,1营官兵已经全部克服了晕船的毛病。

王玉宝出身穷苦,又久经战阵,见惯大风大浪,在颠簸的汽轮上鼾声如雷。

凌晨4时5十分,通讯员喊醒了王玉宝。他酣睡1夜,精力充沛,从床铺上1跃而起。船上条件简陋,王玉宝用水壶里的水漱了口,便来到甲板上。

天已微亮。王玉宝来到了望台,了望手正在聚精会神地望向远方。透着微弱的晨光,了望手看见王玉宝是个少校,便下意识地向他敬了个军礼。

并非每艘海军军舰都有了望手。实际上,这支负责运送1营官兵的小型船队,共有近2十艘各式船只,只有两艘船上有了望手。

王玉宝所在的战船,算是这支船队的旗舰,配有两名了望手。了望手多选拔自视力良好的士兵,平时还要经常服用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以补充维生素a,维持良好的夜间视力。

王玉宝询问了望手,说道:“能看清渌埠镇的湘军营垒吗?”

了望手很老实,回答道:“看不清,但我看清靠岸的标志了,是1棵江边的孤立树,大概在两公里外。旁边有两个接应的特工,示意1切正常,可以正常靠岸。”

王玉宝点点头,又问:“背后方向呢?6战队离我们多远?”

了望手朝身后看了1圈,很有把握地说道:“6战队头船离我们大概1公里。”

按照作战计划,第2军先锋由步3师1营和海军6战队1支队第2联队组成。1营负责进攻湘江西岸的湘军,6战队第2联队负责进攻湘江东岸的湘军。

除了这两支先锋外,后续第1波支援部队也走水路。除此之外,由于海军运力有限,其余部队大多走6路。

由于海军6战队习惯登6作战,装卸载训练更加熟练,故走在1营后面。

王玉宝了解了情况,走下了望台,通过船上的煤气灯发布军令,要各连准备靠岸。

尽管已经提前训练过了5次,1营官兵下船时仍旧有些慌乱。他们乘坐的战船大多为两百吨以下的木船,有汽轮,还有帆船。

小船还好,可以抵近靠岸。大船容易搁浅,只能在远离江岸的地方抛锚。渡口也很简陋,缺少码头设施。

王玉宝不要小船摆渡,带头跳入水中,营部官兵紧随其后,涉水登6。他大喝1声:“各连连长呢,给我走在最前面!带船的排长,把你那1船官兵招呼好!2十分钟后,在岸上集合完毕。”

这1声吆喝起了效果,乱糟糟的队5里,很快响起了军官们的声音:

“2连的兄弟,跟我来!”

“炮排的兄弟,把迫击炮扛稳当了!”

……

营部第1个登6,朝着湘军方向,立马展开了警戒。各连也找到了自己人,互相帮忙,抢运物资器材。

最难的是炮兵团配属过来的炮兵排,有3门75mm野战炮。革命军6军步兵营也编有1个炮兵排,但只装备迫击炮,火力有限。

为加强先锋,步兵师把炮手团的炮兵排配属给了1营,带来了3门75mm野战炮。尽管革命军已经对这种野战炮进行了轻量化改进,它依然很重,也无法分拆后由骡马驮运。

这种炮很金贵,沾水后会影响精度。为此,海军设计了1种轻便的登6艇。这种登6艇把蒸汽机安装在了尾部,排水量常常在2十吨以下,可以冲滩到岸边的沙滩上。返程时,由官兵把登6艇推回江中,调转方向即可。

炮兵排分配到了两艘登6艇。登6艇冲滩后,炮兵们立即忙碌了起来,推动火炮上岸。步兵兄弟也过来帮忙,帮炮兵排搬运弹药。

2十分钟内,1营总算完成了集结,全员全装,登6过程中并无损失。

王玉宝感到满意,也不多费话,下令吃早餐。所谓早餐,其实是前1夜烧好的饭团,里面夹杂了盐菜,以及少量的肉沫、菜籽油和花生米。水壶里,则有前1夜烧好的凉开水。

早餐装在不制饭盒里。帝国钢铁产量大,革命军官兵的饭盒、水壶、筷子等装具,都采用铁制,方便大量生产。

早餐只有5分钟时间。5分钟之后,不管官兵有没有吃完,王玉宝便下令继续行军。

第3支船队,其实就是1营的支援分队,头船已经近在眼前。1营必须尽快离开登6场,为这支船队腾出空地。

从眼前到湘军营垒,还有4公里的路程,走6路只需1个小时。

4公里,对于湘军来说,却是1段遥远的距离。湘军最讲究“结硬寨、打呆仗”,若有行军打仗,往往先扎好营寨,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湘军机动能力特别差,1天只能行军34十里,作战战略、战术也并不主动。

湘军行军时,走到下午两3点,就要停下来扎营,做好防御设施;打仗时,则往往非常慎重,讲究后发制人;攻城时,则先挖掘深壕,困死敌军,与敌军拼消耗,等城中粮尽,再挖地道破城。

这种战略战术,对付太平军非常有效。历史上,湘军就是凭借这种战略战术,打赢了太平军。淮军继承湘军衣钵,同样利用这种战略战术,打赢了捻军。

但这种战略战术,弊端也非常明显,导致湘军行军打仗过于呆笨。现在,东南沿海诸省都已归革命军所有,湘军所能调集的战争资源更加减少。

而革命军装备优良,用兵灵活。帝国初步建成了军事工业,战争资源、战争动员能力远胜于满清。这场战争,在开战之前就已决定了输赢。

第2军当面的敌军共有十万余人,其中湘军有8万,主帅为罗泽南。罗泽南为湘军创建者之1,已经积功至湖南布政使。他自知湘军不是革命军的对手,主张实行积极防御。

所谓积极防御,是指委派猛将守卫重要关隘,再在重点方向保持1定的机动增援力量。罗泽南自居衡阳,手中有两万精锐,充当总预备队。

罗泽南深知渌埠镇地势紧要,委派了1个名叫田兴恕的猛将,守卫渌埠镇、东安县防线。东安县与渌埠镇相距很近,有1道驿道相通。这条驿道可通往军事重镇衡阳,东安县的防御同样重要,田兴恕在此布置有两营湘军。

这位田兴恕只有20岁,苗族人,出身穷苦,早年充任湖南绿营镇筸兵。他在1852年长沙之战中崭露头角,受到巡抚骆秉章、师爷左宗棠的激赏。

田兴恕的部队以湖南镇筸人(今凤凰)为主,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被曾国藩命名为“虎威常胜军”。

(历史上,1859年,田兴恕署理贵州提督,1860年11月改为实授。同时,清廷诏授田兴恕为钦差大臣,兼署巡抚,当时年仅24岁。

(只是,田兴恕以军功起家,性格刚猛。1861年,因传教士欺辱百姓,田兴恕将天主教传教士文乃尔及教民4人凌迟处死,首级悬于城门示众,史称“开州教案”。

(传教士文乃尔是法国传教士,时法国在欧洲争霸失利,把目光转向东亚,以天主教护教者自居。法国举兵抗议,满清无能,将田兴恕发配新疆,永不赦免。

(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调田兴恕至甘肃,帮忙镇压民变。在甘肃期间,田兴恕不识字,聘请塾师读书。他不仅学会了识字,还能作诗填词,着有《镇生诗草》诗集,把湖南人的坚韧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虎穴无犬子。田兴恕的儿子田应诏是同盟会元老,武昌起义时任敢死队队长,率部攻占雨花台。北洋时期,田应诏长期割据湘西,人称“湘西王”。)

田兴恕听斥候讲革命军在湘江上游登6,立马警觉起来,传令加强戒备,准备迎战革命军。

没想到,革命军行动太过迅速,很快就来到了湘军营前。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