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58章 罗泽南撤守衡阳

1850再造中华 第558章 罗泽南撤守衡阳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两位高足对游击战了解很深,罗泽南感到很满意,说道:

“我刚才想了想,我们之前主张积极防御,仔细深究起来,其实一点儿也不积极,只能说成是消极防御。敌强我弱,此为当前万难更改之形势。

“忠普陈兵渌埠镇,竹庄陈兵永州城,坐等粤匪进攻。而我则坐镇祁阳,等着各军报警,再被动派兵增援。前线被动,后面亦被动,根本称不上积极防御,完全就是消极防御、被动防御。

“眼下,粤匪正在猛攻冷水滩。攻下冷水滩,过了高溪市,就是祁阳县城。我们枯守祁阳大营,往冷水滩增兵,派多少,损失多少;不派兵,粤匪必将攻克冷水滩,守军亦将遭殃。

“只有开展游击战,才能在敌强我弱之下寻找战机,才能改变当前连战皆败的颓势。

“我决定立即放弃祁阳大营,将大营撤往衡阳,守住衡阳这个底线。同时,派各军深入后方,骚扰粤匪后队和补给船队。”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中军帐内的湘军统领,都是明白事理的聪明人。改行游击战,确为湘军当前唯一出路。可罗泽南转变得如此决绝,如此彻底,还是让人颇感意外。

李续宾最得罗泽南信任,当仁不让地说道:“老师,改行游击战,确为当前明智之举。可我们轻弃沿江防线,粤匪可长驱直入,深入衡阳城下。

“如此一来,则三湘震动。消息传出去,人心不安,朝廷也会生疑。老师,我们得三思呀!”

罗泽南却毫不犹豫,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线的局势,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更不为外人、朝廷所理解。情势紧急,我只有先斩后奏。料想我公忠体国,朝廷也能体谅我的苦衷。”

杨载福为人沉默寡言,品行高尚,骁勇善战,很得众人的尊敬。他话不多,却能说到点子上,此刻便说道:

“罗山说得不错。现在情势紧急,必须当即立断,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不过,轻弃祁阳大营,面子上说不过去。不如在此虚作抵抗,以减少浮言乱语。”

罗泽南点点头,说道:“这是应该的。不过,抵抗可以,不能损失我军实力。当下才交战几天,我军实力已经大损。但衡阳为湖南至关紧要之地,也是中南数省至关紧要之地。

“我们可以弃永州,可以弃祁阳,但必须保住衡阳。因此,我打算亲自坐镇衡阳,在衡阳堵住粤匪。从东安到衡阳,陆路有四五百里,水路有近干里。

“衡阳为兵家必争之地,粤匪必会派集重兵争夺衡阳。敌军重兵在前,在后方空虚。如此长的后勤供应线,中间必有漏洞。各位可派军深入敌后,窥侍敌军漏洞,游击落单之敌。”

话音一落,李续宾立即答道:“老师,学生请求代老师死守衡阳。您要主持大局,不能枯守衡阳。请让我代老师守卫衡阳,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李续宾是罗泽南的大弟子,最得罗泽南的信任,在军中的地位高于田兴恕、吴坤修等人。

他争着守卫衡阳,并非贪生怕死,反而看问题远,知道衡阳将成为敌我争夺的重点。罗泽南看重名节,又有湖南布政使的官职,一定会死守衡阳。

而革命军对衡阳志在必得,必会倾尽全力争夺衡阳。届时,衡阳城无疑将成为最危险的地方。一旦革命军破城,罗泽南也不会苟且偷生,一定会殉节。与其让老师死,不如由弟子代他死。

李续宾是湖南湘乡人,与曾国藩、罗泽南等人都是老乡。他从小热爱学习,很早就仰慕罗泽南的学问,想拜他为师。但李家家境贫穷,父亲生病在床,李续宾又要忙家务,又要照顾父亲,一直没有机会向罗泽南求学。

直到三十岁那年,李父病愈,李家家境随之好转。李续宾才离开家乡,拜罗泽南为师,向他虚心求学。

罗泽南弟子很多,却很看重这个大龄学生。李续宾也不负期望,在众多师兄弟中后来居上,成为罗泽南最得意的弟子。

罗泽南麾下的统领,大多是他的学生兼同乡。这种密切的关系,使罗泽南部湘军,成为湘军中军纪最严、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李续宾的意思,罗泽南心知肚明,便说道:“迪庵,你是我的衣钵弟子,我也须臾离不开你。我去镇守衡阳,想带你一起去,希望你能理解。”

李续宾慨然说道:“学生谨遵师命,甘愿随侍在老师左右。”

古代士子讲究事师如父,满清为封建王朝巅峰,礼教制度更为严格。学生一旦拜入老师门下,就会效忠老师,成为老师的党羽。

李续宾结识罗泽南之前,原本是个籍籍无名的的乡下大龄青年。拜师罗泽南后,他学问大长。追随罗泽南加入湘军后,李续宾屡建奇功,已经积功至江苏按察使。

当然,此时的江苏早已是中华帝国的国土。清廷以此职授予李续宾,无非是想让李续宾卖命。

杨载福不像李续宾那样多情,理性地提醒罗泽南道:“杨逆说游击战要格外依靠百姓,得到百姓的支持,方能从百姓那里得到敌人的消息,方能从百姓那里得到粮草补充,进而在敌后持久游击。

“可粤匪以均田免赋为口号,吸引了大量愚民。我在永州时,亲眼见到老百姓欢迎粤匪,向粤匪售卖蔬菜粮食,乃至通风报信,帮助粤匪装卸物资。

“我军纪律严明,从无扰民的举动,因而得到三湘百姓的拥护。可粤匪承诺给愚民平分土地,愚民无知,对此趋之若鹜。

“我军既要在敌后开展游击,就得得到百姓的拥护,就得提出比‘均田免赋’更吸引人的口号。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游击作战就是无源之水,就难以奏效。”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众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罗泽南,希望他拿出好的点子来。

满清为农业社会,文官武将有了钱,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买地,再把土地出租给佃农。当时南方田租高于北方,常常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地主不用劳作,就能收取土地产出的百分之六七十。

在当时的小农社会里,大部分投资渠道都不如买地保险,也不如买地收益高。罗泽南、李续宾等人虽然出身穷苦,出人投地之后照样回乡置田,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

当时的儒家伦理,同样为这种行为提出了辩护,鼓励读书人耕读传家。湖南地处内陆,多山少地,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湘军军饷高,广大湘军士兵得了军饷,在战场上抢劫发财,也往往回乡置田,成为小地主。这种行为,也变相鼓励湖南人参加湘军。

譬如,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一直呆在家中主持家族事务。当时,便有大量同乡向曾国潢求情,请求曾国潢从中详情,准许他们加入湘军当兵吃粮。

因此,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湘军大小官兵都是地主,像彭玉麟、杨载福这种不治私产的大将,在当时的湘军中非常罕见。

罗泽南叹道:“民智未开,老百姓可不认什么忠君报国,也不知道什么是‘以夷变夏’。粤匪给他们分土地,自然可以得到愚民的支持。

“可维护中国传统的,掌握湖南基层政权的,却是地主乡绅。粤匪要分地主乡绅的土地给农民,自然会受到地主乡绅的极力阻挠。

“不少地主乡绅,还籍此办起了团练,组织了武装。粤匪依靠愚民,我们就依靠地主乡绅,庶几可以破解这个难题。”

革命军要平分地主的土地,却会给地主以补偿,实际上相当于赎买了地主的土地。因此,地主的反抗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激烈。

罗泽南这样说,实在是过于乐观。可杨载福也知道,依靠地主是湘军开展游击战的唯一可行之举。尽管希望渺茫,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