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567章 招降李鸿章

1850再造中华 第567章 招降李鸿章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革命军尚未攻陷庐州时,合肥县东乡磨店乡李家大宅里,走来了几个衣着朴素、神情严肃的不速之客。

合肥多缙绅,磨店乡的缙绅则以李家为首魁。几十年前,李太公还只是个小地主,偶然捡拾了1个患有天花的女弃婴。那时候,天花传染性很强,致死率很高。

李太公心地善良,把这个患有天花的女婴抱回了家,把她视为亲生女儿,好生教养。这位女婴福大命大,活了下来,却留下了满脸的麻子,还有1对天足。在那个年代,天足的女性受到歧视,1般找不到好人家。

李太公的儿子李文安,倒不在乎这些。两人青梅竹马,长大后就结了婚。

之后,李文安中进士,名不见经传的李家,出了第1个进士,轰动了合肥县。朝考之后,李文安督理提牢厅兼行秋审处,在任上约束狱卒,善待囚犯,世称长者。

合肥人都说李太公心地善良,做了好事,招来了李太太这样的福星。李文安做官谨饬,同样好人有好报,李太太为他生下了6男2女,皆聪明俊秀,无1夭折。

如今,李文安已于去年病死。长子李瀚章正在湖北主持湘军粮台,李家现由次子李鸿章主持族务。

李鸿章非常聪明,24岁中进士,入翰林院,拜曾国藩为师。他贵为翰林,诗雅清贵,功名心却极重,主动回乡办团练。

战争年月,军功是最好的资本。李鸿章办团练很出色,打了许多胜仗,不到3年就积功至按察使。不过,满清官场内斗很厉害,李鸿章木秀于林,很快就遭到了同僚和上司的嫉妒。

大家嘲笑他“翰林变作绿林”,又攻击他“专以浪战为能”。父亲李文安去世时,当时的巡抚、满人福济自作主张,替李鸿章上报丁忧,夺了李鸿章的兵权。

李鸿章郁郁乡间,几难自立于家乡。革命军进入皖北后,1向明决果断的李鸿章,也始终犹豫不决,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按理说,他应该留在家乡为父守制。儒家最重人伦,父死之后儿子守制3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况且,大哥李瀚章正在外主持湘军粮台,李鸿章是李氏当家人,更应该在家终制。

可李鸿章功名心重,不愿呆在家乡蹉跎岁月。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

1、想办法前往武昌,投奔自己的大哥李瀚章、老师曾国藩。(历史上,太平军攻破庐州后,李鸿章走的就是这条路。)

这就意味着李鸿章要携带着阖族家眷,穿越革命军的重重封锁,到达千里之外的武昌。

2、归顺革命军。革命军坚持善待俘虏、优待读书人,对清朝官吏亦颇为优容。李鸿章自诩有勇有谋,思想开明,若归顺革命军,1定会得到革命军的重用。

从长远来看,革命军具有统1中国的潜力。李鸿章归顺革命军,无疑是明智的。只是,如此1来,就会把大哥李瀚章置于尴尬的境地。

李鸿章进士出身,进入过翰林院。让他1下子投奔革命军,多少有些心理障碍。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帝国情报局特工陈明德找上门来。他自称是淮北的盐商,找李鸿章有要事商谈。

李家上下又惊又惧,以为陈明德是淮北的盐枭。李鸿章还算镇定,带着幼弟李昭庆接待陈明德。李昭庆只有十9岁,文武双全,自律甚严,很得李鸿章的喜爱。

古时制度,父亲死后,长兄就会继承父亲的地位,统领家族事务。按儒家伦理,弟弟们应当“事兄如父”。

我国古代1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民间,嫡长子继承1般只继承父亲的地位、权势、家族关系。若论财产分割,则1般平均分配,即为“分家”。

(历史上,李鸿章私节不严,李氏兄弟皆以贪婪闻名,为舆论所诟病。唯有李昭庆为官清廉,有“穷老6”的美誉。他还持盈保泰,拒不升官。因为大哥、2哥都做了总督,2哥还是大学士,李昭庆干脆退居人后。)

李氏家人皆认为陈明德来者不善,李鸿章却把这当成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李氏1门的兴衰荣辱,未来何去何从,全系于此次会面。

他不动声色地把陈明德请入内室,奉上清茶,略1寒暄,便开门见山说道:

“看几位兄弟的衣着打扮、谈吐气质,似乎不是盐商,也不像是淮北的捻子,倒像是东边过来的。此番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这话不卑不亢,单刀直入,令陈明德颇感意外。李鸿章是杨烜开出的统战名单的榜首,想必有过人之处,方能得到杨烜的青睐。看他说话做事镇定沉毅,颇有些深不可测的样子。

陈明德大笑,说道:“李先生眼光1流,陈某佩服。不错,我就是东边来的,还是中华帝国情报局的特工。”

此言1出,李昭庆脸色大变。李鸿章却面不改色,脸上还微微露出1丝笑容。他挥挥手,屏退了全副武装的家丁。

陈明德收敛起笑容,严肃地说道:“李先生,我受帝国皇帝委派,特来招抚先生。皇上认为先生文武双全,不应在满清治下蹉跎岁月,而应效力帝国,为中国之复兴而奉献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鸿章眼前1亮,迟疑了1下,却谦虚地说道:“李某何德何能,竟能得到晟武皇帝的垂青?”

陈明德却是有备而来,做足了功课,说道:“先生还只是个秀才时,就发出了‘1万年来谁着史,3千里外欲封侯’的豪情壮志。今上立志复兴中国,先生何不归顺今上,进而建功立业?

“听说先生前往燕京求学时,写出了‘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的佳句。帝国人才济济,非满清那些食古不化的腐儒、遛鸟斗蛐蛐的满洲亲贵可比。先生若归顺帝国,必能结识更多有识之士。

“李先生,皇上说过,中国处于3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运乎其妙,则可奋起直追,超越英法,成为世界强国。若因循守旧,自甘堕落,则将步印度、土耳其之后尘,任由列强欺凌、宰割,而吾国之国民,亦将永远沉沦于黑暗之中。

“先生聪明绝顶,自然明白事理。帝国之崛起乃是必然,满清之覆亡亦属活该。先生且看,不出5年,帝国必可统1中国。不出2十年,帝国必可赶法超英,雄霸世界。

“今上用人不拘1格,唯才是举。李先生的同年李孟群,原本为南宁同知,归降皇上后,得到皇上重用。现如今,他已荣膺广西省省长。

“罗大纲出身草莽,陈虹出身天地会党,黄宗汉为满清降官,都能得到皇上的重用。以先生大才,1定可以超越他们。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先生少负大志,何不弃暗投明,早日归顺帝国?今上求贤若渴,对先生另眼相待,特意嘱咐我访求先生。如此礼遇,非同1般,还请先生承情。”

李鸿章听得很仔细,也很心动,却假装漫不经心地问道:

“黄宗汉归顺帝国之前,原是满清总督。他精明能干,却也贪婪苛酷。听说他归顺之后,官风为之1变,勇于任事,廉洁自许。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陈明德笑笑,说道:“风气使然,制度使然。帝国官场风气与满清不同,做事重于做官。官吏合1,官吏需要掌握业务,微末小吏亦可迁转为上官。

“同级之间有竞争,黄宗汉想要升官,就必须努力做事,把浙江的政务办出花样。他若倦于政事,上级政务院可以处分他,都察院、谘议局可以纠弹他,舆论报纸亦可以批评他。

“李先生,你想想,换了是你,你敢不敢尽心用命?你还能大4收敛吗?”

李鸿章终于露出了笑容,说道:“很好。中国要富强,必须先从官场风气改起。皇上如此厚爱,李某不胜感激,愿意归顺帝国。

“只是,李某僻居乡里,1向孤陋寡闻。我恳请先往南京晋见皇上,参观首都风物,观察工厂运作,再恳求准许我到大学堂学习1番,以增长见识。”

李鸿章的本意是,革命军正在与湘军作战。若他现在赶到革命军中效力,将来就要与大哥李瀚章、老师曾国藩兵戎相见。

他料事在先,就想避开这种尴尬。而且,李鸿章也看出来了,湘军不是革命军的对手。大哥在湘军主持粮台,日后免不了要被革命军清算。

要化解这个灾难,只有让李鸿章归顺帝国。李家两头押注,将来不管谁赢谁输,李家都不会败落。

陈明德隐约猜中了李鸿章的心思,却说道:“先生,步1师很快就能攻克庐州。战后,势必要整编庐州1带的团练。皇上有意让你牵头此事,不知你是否有此意愿?

“革命军扩军势在必行。若你能把这项差事办好,将来革命军新组建步兵师、守备师时,你就可以捷足先登。”

李鸿章喜不自禁,说道:“谢皇上恩典,李某求之不得。”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