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616章 意见分歧

1850再造中华 第616章 意见分歧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随着战事的推进,第1军司令部已经前移至半壁山东侧的富池镇,革命军最高统帅部也前移至江西9江府瑞昌县。

革命军在战前新成立了1个通信团,直属于6军司令部。通信团可以熟练架设电报线,提前把瑞昌县接入了电报网。

吉字营请降是件大事,李秀成不敢怠慢,派信使乘坐铁甲舰,先赶到了富池镇,向第1军司令部递交密信。随后,信使继续赶往下游瑞昌县,向最高统帅部递交同样的密信。

到下午3时,杨烜已经得到了吉字营请降的消息。下午4时,第1军司令陈虹深知事情重大,亦从富池镇来到瑞昌县,当面向杨烜汇报军情。

来到最高统帅部,陈虹首先向杨烜汇报前线最新进展:“吉字营放弃半壁山后,湘军再未派人过来接防。我军已经控制了半壁山,曾国藩则枯守田家镇,已有向西后撤的迹象。

“吉字营这边,已被我军完全围在了金牛镇。步4师在东面,6战队在西面,可以随时向吉字营发起总攻。曾国荃已经陷入绝境,所以派人向我军请降。”

副总司令冯可钦笑道:“曾国荃是个聪明人,功名心也重。他主动归顺皇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他期望过高,竟像和左宗棠那样当个师长,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杨烜则考虑得更多。这次与湘军决战,革命军亦有很大的伤亡。

决战之后,革命军还要挺进大西南,占领湖南、湖北、4川、云南、贵州、青藏等地。算上安徽、江西,革命军将新占领8个省份,面积新增约4百万平方公里,人口新增约1亿6千万。

扩大6军规模,已是势在必行。湘军吃苦耐劳,人数众多,战斗经验丰富,是合适的兵源。将湘军降军改编为革命军,既能安置湘军、减少兵乱,也能解决革命军兵力短绌的问题,是1件1举多得的事。

想到这儿,杨烜问道:“李秀成率军在高桥河截击吉字营时,伤亡很大,具体数字统计出来了吗?”

陈虹对这个数字很敏感,也很痛心,说道:“1共阵亡、失踪2153人,重伤1269人。当时,参战兵力主要是步4师轻骑兵约两千人、6战队第1联队约3千人。

“阵亡、失踪,加上重伤的,超过了6成。骑兵伤亡尤其大,超过8成,步4师骑兵团团长郑成钊阵亡。这是场实打实的硬仗,李秀成是指挥官,自己也上了前线。革命军以寡敌众,总算截住了吉字营。这么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杨烜点点头,说道:“郑成钊没有白白牺牲,回头要好好宣扬他的事迹,做好伤亡官兵的善后工作。湘军是满清当前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这次与湘军决战,革命军自身伤亡不小,应该补充兵力。

“后面要挺进大西南,还得扩大6军规模。守备力量暂且不管,主要是野战力量。张乐行的骑兵暂编旅、李鸿章的步兵暂编旅,届时将扩编为师。左宗棠的步兵暂编师,将扩编为主力步兵师。

“这样,就已新增两个野战步兵师、1个野战骑兵师。湘军这边,等他们投降后,再以湘军为基础,改编为1个野战步兵师、1个6战队支队。

“步兵师这边,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出面统领。6战队支队这边,由彭玉麟或者杨载福统领。你们觉得怎样?”

冯可钦1直呆在统帅部,与杨烜多有沟通,附和道:“曾国荃愿意投降,曾国藩不见得愿意。不过,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就算曾国藩不肯投降,也挡不住部下要投降。

“这样的话,整个湘军将改编为两个步兵师、1个6战队联队。左宗棠已经占了1个师,曾氏兄弟占另外1个师。6战队支队则由湘军水师改编,彭玉麟或者杨载福出任支队长。

“两个师、1个支队,足以安置湘军降军了。”

陈虹却另有看法,说道:“湖南那边,还有1支湘军。罗泽南死后,正由李续宾继任统帅。这支湘军本就弱小,又在湖南本土作战,开小差的现象很严重。

“我倒觉得,也应安抚好李续宾这支湘军。将来,在湖南组建守备师时,不妨以这支湘军为主体。”

杨烜点点头,说道:“不错,就这么着吧,先这样安排起来。吉字营那边,可准许改编为1个步兵团,曾国荃担任上校团长。

“再让曾国荃向曾国藩递信,允许曾国藩麾下的湘军改编为1个步兵师,师长可由曾国藩担任。不过,曾国藩投降可能性不大,你们还是要以打促和。

“就像李秀成对付吉字营那样,把曾国藩逼入绝境,他不投降也不行。”

陈虹犹豫再3,说道:“现在底下有个说法,在中下级官兵中很盛行。革命军在前面的战斗中伤亡很大,这笔账都算在吉字营头上。

“吉字营已经陷入绝境,风声鹤唳。不妨1鼓作气,将他们全歼了,为死难的战友报仇。料理完吉字营后,武昌城将门户洞开。守武昌的,只是官文、绵洵这种满人草包,还有王国才这种绿营废材。“不妨派1支劲旅提兵西进,先夺下武汉3镇。曾国藩在半壁山、田家镇布置防线,本就是为了保卫武昌。我们直攻武昌,武昌乃敌所必救,正可调动曾国藩的兵马。

“湘军擅打呆仗,1旦运动起来,就容易暴露漏洞。到时候,我军可以寻找战机,歼灭曾国藩的湘军。然后,再派兵南下,与第2军合攻长沙。

“武昌、长沙是湖北、湖南两省的省会,这两座城池1被攻克,两湖其他城池将望风而降。湖南、湖北两省,也将归入帝国版图。”

陈虹是第1军军长,负责前线的指挥,难免受到前线将士的影响。冯可钦则1直呆在最高统帅部,为杨烜参画机宜,更了解杨烜的想法。他说:

“吉字营已是穷寇,弹尽援绝,濒临崩溃。咱们现在过去强攻,意义不大,还会给自己增加伤亡。反正李秀成已经给他下了最后通牒,明天中午就会有结果,到时再作理论。

“我们革命军1向主张优待俘虏,瓦解敌军。楚军受到优待,吉字营上下对此心知肚明。这1次,他们已经陷入绝境,再抵抗下去,只有死路1条。

“形势如此,即便有人想死战到底,下层官兵也很难再为他们卖命。大家要知道,湘军都是普通人,心里想的是军饷,想的是活命。

“只要我们摆出友善的态度,开出合适的价码,湘军1定乐于投降。这将减少我军伤亡,亦有利于对付长江北岸的曾国藩。武昌和长沙固然是两湖的名珠,但曾国藩还有78万大军,陈兵长江北岸。

“前线将士说攻打武昌可以调动曾国藩的兵马,可曾国藩近在咫尺,根本就不需要调动。况且,打仗之难,难在后勤供给。在武昌城下与曾国藩决战,无故拉长我军的后勤补给线,怎么说都是件不划算的事。”

道理很简单,但陈虹之所以提这个问题,实有难言之隐。在时人的观念里,攻克名城,才是军人扬名立万的最佳途径。

罗大纲掌理第2军,当面的湘军更弱,已经攻克了衡阳。不久之后,第2军必能攻克长沙,甚至进1步攻克武昌。陈虹可不想把攻克武昌的功劳让给罗大纲。

(历史上,曾国藩有意让曾国荃带兵到上海,为的是方便提携曾国荃,保举他做江苏巡抚。但曾国荃1门心思要攻克天京,原因就在于此。)

杨烜也不便戳破陈虹的心思,说道:“老冯说得不错。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也敞开了讲。我们要打军事仗,也要打政治仗。下步何去何从,关键要跳出思维定势,以大局为重,向我们的总体战略看齐。”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