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637章 示弱于敌

1850再造中华 第637章 示弱于敌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湘军的“进步连环法”,比向荣的“回环轰打法”激进得多。这种战术最早在鲍超的霆字营中流行开来,后来逐渐推广到许多湘军部队。

“进步连环法”的操作方法是:士兵以1棚为1个战术行动单元。棚是湘军最小编制单位,相当于革命军的班,有士兵9人、什长1人。

作战时,1棚十人留3人留守,其余7人出阵。出阵的7人小队,由什长带旗指挥,另外6人按照次序进行作战。

如果是枪手小队,士兵要按照什长规定的顺序进行射击。第1名射手射击后,前进到什长旁边,然后站立不动进行装弹。第2个射手继续走到第1个射手前面射击装弹,然后依次类推,6人完成1轮射击后就自动前进数米。

这种射击法保证了火力输出的连续性,但也让湘军士兵有进无退,只能在射击中不断前进。

在遭遇敌人时,骑兵小队、长矛小队等其他兵种,则要负责顶住敌人,让枪手小队从容射击。

从中不难看出,“进步连环法”比“回环轰打法”高明不了多少。这两种战法,本就是欧洲火枪手“线列射击战术”的翻版。

只不过,湘军的组织凝聚力远远超过绿营兵,“进步连环法”的作战效果也明显好于“回环轰打法”。

欧洲军队为了保证“线列射击战术”,制订了严格的战场纪律。湘军同样不遑多让,战场纪律更加简明、残酷。

譬如,湘军各部中,以鲍超的霆字营军纪最差,为全军所公认。但到战场上,在实施“进步连环法”时,鲍超的手段可谓残忍。

如果遇到士兵逃跑,霆字营的什长可以当场斩杀他们。如果什长杀不过来,哨官就会带着督战队过来帮忙。如果什长本人逃跑,或者整个棚逃跑,哨官有权先斩后奏,当场砍杀什长。

到营官这1级,已经配有亲兵。作战时,营官通常带着亲兵随时执行战场纪律。

为了防止军官逃跑,鲍超特别规定所有军官必须都穿上官袍、戴上顶戴花翎。这样1来,军官在战场上非常显眼,如果哪个军官跑了,他就会亲自派人追杀。

在前面的战斗中,鲍超根据曾国藩的命令,带着霆字营突围,额头中弹,不醒人事。没了主帅,霆字营群龙无首,革命军顺利合围湘军。

霆字营的战败,已经证明“进步连环法”已经过时。这种战术对付太平军等农民起义军颇为有效,却根本对付不了兵精械利的革命军。

多隆阿号称8旗名将,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源源不断的革命军援军,他也没有破敌之策,只得拿出“进步连环法”,试探性地进攻革命军。

负责迎战多隆阿的,则是革命军骑兵师长王浩。王浩是革命军中新近崛起的名将。之前,他1直在总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所以名声不显。

但王浩是作战部门的骨干参谋,曾多次参与制订作战计划。2次西征前,王浩到骑兵师担任师长,以完善军队履历。

大家都说,王浩前途无量。如果他在带兵打仗上表现卓异,将有望回到总司令部,接任作战处长这个核心职位。

眼见多隆阿过来挑战,王浩随即下令,要求骑兵下马,以步兵阵形接战。没有他的命令,不准骑兵上马,更不准擅自冲击敌军。

左右或曰:“多隆阿为败军之将,8旗马队屡战屡败,早已风声鹤唳。不如挥师猛攻,可以1战定输赢,1举把8旗马队赶到安徽。”

王浩久在总司令部任职,跟着杨烜耳濡目染,胸中很有大局观念,对革命军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作战原则印象深刻。他说道:

“我此行目的在于歼灭满洲马队,而非赶走满洲马队。如果全力进攻他们,恐怕会打草惊蛇。在其他各支部队到位之前,我们应当避免惊扰敌军。”

于是,革命军骑兵师官兵皆下马迎战。

骑兵下马接战,这在晚清战场上并不罕见。特别是,随着线膛枪的逐渐普及,骑兵下马后利于瞄准射击,在战场上越来越常见。

这是1种相对保守的打法。在多隆阿的认知里,革命军骑兵擅长骑射,可在马背上熟练射击,常常在马背上边冲锋边射击,籍此冲垮敌军。可现在,他们主动下马,要么是故意使诈,要么是兵力单薄,缺乏后劲。

多隆阿为人慎重,下令麾下骑兵同样下马,使用“进步连环法”接敌。

两军都不愿主动发起进攻,都等着对方发起进攻。不过,革命军占据着战场主动权,王浩也显得更为从容,在阵前部署了两道防线。

两道防线之后,则为3挺多管式自动机枪。按照王浩的命令,除非多隆阿攻破两道防线,否则不许使用机枪。

多隆阿见革命军派来援军,却迟迟不肯发起攻击,疑心4起。8旗兵在战场上很被动,多隆阿最终沉不住气,在两军僵持半个钟头后,下令发起进攻。

8旗兵使用“进步连环法”,先迫近革命军阵地。等革命军进入射程后,多隆阿下令开火。多隆阿的黑龙江马队是8旗精锐,也是清朝正规军,军饷较湘军还要优厚,装备有大量的西式来复枪。来复枪的有效射程可达45百米。黑龙江马队在这么远的距离开枪,准头非常1般。王浩沉得住气,不准部队还击。

革命军指挥打仗,已经逐渐向条令化的方向转变。譬如防御作战,《作战条令》规定得很详细,阵地的构筑、火力的配置都有明确的规范。

基层官兵指挥打仗时,只需严格执行条令,基本就不会犯错。

王浩曾在总司令部担任高级参谋,参与编纂《作战条令》,对于依法治军,依据条令治军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担任骑兵师师长,便以条令条例为依据,大抓部队正规化建设,使骑兵师正规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按照防御作战的规定,骑兵师官兵下马作战,依托现地地形,大致成“33制”品字形阵形,趴在地上瞄准。

8旗马队1边行进1边射击,准头奇差。有时候,即便8旗兵击中了革命军,革命军也并不还击,由医护兵实施战场救护。

多隆阿在阵后使用望远镜观察,见革命军不动如山,不由得暗自感叹道:

“古人云,‘撼江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是岳飞的私兵,革命军却是帝国的正规军。他们以骑兵当步兵用,却能趴在地上不动如山。如果他们冲锋起来,真不知该是何等排山倒海的气势。”

多隆阿已经心生畏惧,但黑龙江马队已经出击,吉林马队尚且散落在6安城内。他骑虎难下,只得与革命军1较高下。

当8旗兵前进至革命军阵前两百米时,王浩下令开火。革命军骑兵都趴在地上,据枪瞄准更为精准,1波子弹打出去,8旗兵纷纷中弹倒地。

8旗兵使用“连环进步法”,1边行进,1边射击,简直就像是活靶子,不仅打不中革命军,反而使自身伤亡惨重。于是,便有8旗兵逡巡不想前进,假装中弹趴在地上。

这些8旗兵都是朝廷正规军,个个都有旗籍。湘军每遇士兵临阵脱逃,长官常常可以当场斩杀逃兵,以维持军纪。旗兵身份不同,多隆阿可不敢随意斩杀部下。

他灵机1动,下令部属像革命军那样匍匐在地,以便减少伤亡。在这个年代,即便是洋人军队,也通常采用跪姿射击,绝少像革命军那样采用卧姿射击。

双方对射1阵,多隆阿见讨不到便宜,下令收队回营。

王浩见状,也不追击,指挥部属逼近8旗马队扎营,在敌军营垒周围布置铁蒺藜,防止8旗逃跑。

铁蒺藜又称扎马钉,据说是3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防御武器。这种铁器形似蒺藜,有4个锋利的尖爪,随手1掷,3尖撑地,1尖直立向上,推倒上尖,下尖又起,始终如此。

这是1种非常古老,却又非常有效的武器。敌军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往往难以避其锋,重者可被扎通脚板。

这场短暂的战斗,双方都不愿纠缠。多隆阿意图逃跑,只是摸不清革命军的实力,还要等待都兴阿出城。

他隐隐感到1丝危险,担心会被革命军合围,但又心存侥幸,觉得革命军主力不在6安。今日的战斗中,对方只防守,不还击,明显是实力不足。

革命军则志在全歼8旗马队,佯装示弱,麻痹敌人,为主力争取时间。在主力没有完全到达之前,革命军不会向8旗兵发动总攻。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