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850再造中华 > 第90章 寻访李秀成

1850再造中华 第90章 寻访李秀成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5:21 来源:书海阁

过了梧州府,再往西走,便是藤县。与梧州、肇庆、三水等地不同,藤县位于浔江南岸,北流河在此汇入浔江。

古时候交通不便,城市往往建在大江大河之旁,既方便交通,又方便居民取水。特别是两江交汇之处,容易形成冲积平原,是古代建筑城池的不二之选。

广西有十万大山,也有数十条大江大河。但广西缺少耕地,人口不盛,特产不丰。清军在广西驻军不多,又在忙着镇压天地会起义。

密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黑旗军水营船只众多,进入广西后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假若鼓帆直进,很快就能到达浔州府桂平县,参加太平军金田团营。

不过,令诸将意外的是,杨烜决定进攻藤县,在藤县停留数日。他的理由也很牵强:藤县官府以府库没钱为由,不肯向黑旗军缴纳“保护费”。

原来,梧州官府向黑旗军缴纳了三万两“保护费”,黑旗军果然舍弃梧州,一路向西。

杨烜受此启发,派人向藤县官府索要一万两保护费。没想到,藤县知县倒是个硬茬,拒不交钱,反而厉兵秣马,准备迎战黑旗军。

不是说要急进浔州,赶赴金田团营吗?怎么要在藤县停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穷得叮当响,并不像肇庆府那样富庶,似乎并不值得黑旗军在藤县浪费时间。

众人颇感不解。但杨烜执意进攻藤县,诸将也不好反驳。

更令诸将意外的是,杨烜把攻城事宜委托给参谋长冯可钦,自己带着近卫连下乡了!

杨烜停军藤县,实有必要。但此事别有秘辛,不足为外人道。

藤县已是拜上帝会的势力范围,境内有许多拜上帝会信徒。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藤县籍的大将。其中最着名者,当属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

陈玉成、李秀成都是太平军中的后起之秀。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在陈玉成、李秀成的努力下,天国又苟延残喘了八年。

密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这两人智勇双全,堪称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双子星,打了许多漂亮仗。但在太平天国早期,两人并不知名。

陈玉成年龄太小,金田起义时只有13岁,是个童子兵。李秀成资历太浅,直到1851年太平军路过藤县时,才加入了太平军。

现在正是1850年8月,杨烜抢在太平军之前把李秀成、陈玉成收为己有,可能性非常大!

除了陈玉成、李秀成二人,藤县还出了许多太平军大将,大多与陈李二人有着密切关系。

譬如太平军后期名将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再如太平天国内官之首陈承瑢、扶王陈德才、然王陈时永、征讨军主将陈学礼等,都是陈玉成的族人。

却说杨烜带着近卫连,直奔大黎里新旺村。这里是李秀成的家乡。杨烜认为,李秀成之才过于陈玉成,故先去找李秀成。

李秀成年长,时年27岁,文武双全,是个帅才。陈玉成年幼,时年13年,打仗勇猛无双,于民政上略有不足,是个将才。

湘军攻占天京后,李秀成把战马让给幼天王洪天贵福,自己不幸被俘,写下了李自成自述。按自述中所说,他“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受尽了“孤寒无食”的折磨。

1851年,当太平军路过藤县时,28岁的李秀成毅然加入了太平军。此人颇有才干,受到杨秀清的常识。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后,杨秀清亲自保举李秀成,让他独当一面。

现在,杨烜穿越后改变了历史,决定抢先笼络李秀成。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黑旗军来到新旺村,在村里架锅生火,准备开设粥厂。所谓粥厂,是古时候赈济灾民的制度。若遇灾荒,官府、地主往往开设粥厂,让饥民不致于饿死。

官府开设粥厂,一方面是为了赈济灾民,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流民。在古代,流民走投无路,往往铤而走险去造反,是封建社会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既然能免费吃粥,新旺村民都围了过来,等着黑旗军开锅分粥。有个耄老壮着胆子问杨烜:“军爷,你们真的是黑旗军?大闹广州、夺占肇庆那个黑旗军?”

杨烜淡然一笑,说道:“老先生,你问的没错,我们正是黑旗军。今日,我们夺占了藤县,准备在新旺设置粥厂,请乡亲们吃顿饱饭。”

此言一出,在场的村民纷纷下跪。那耄老似乎是村里的族长,带头说道:

“这位军爷,但凡部队下乡,不管是绿营还是天地会,都是劫掠乡里,从来没有为老百姓施粥的。黑旗军不仅不扰民,反而为我们施粥,果然与传闻中的一样。我代李氏族人,感谢军爷大恩大德。”

果然是村里的族长。杨烜连忙扶起耄老,和他攀谈片刻,便问他道:“老先生,听说村里有个名叫李秀成的年轻人,为人极有见识,我想见他一面,您能为我引荐一下吗?”那耄老思索片刻,疑惑地说道:“军爷,莫非是您记错了?我们村里从来没有叫李秀成的年轻人呀。”

难道,自己的记忆出错了?杨烜绞尽脑汁,搜索脑海里的历史知识。没错呀,这李秀成确实是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呀。

对了,想起来了!杨烜转而问道:

“老先生,这李秀成今年二十七八岁,舅舅是个塾师。李秀成年幼时,曾到舅舅的村塾里帮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他很聪明,在村塾里认了字,粗通文墨。老先生,您再想想,有没有这号人?”

那耄老想了半天,最后犹豫着问道:“军爷,老朽想起来了。我们村确实有这么一个人,符合军爷的描述。但他不叫李秀成,而叫李以文。”

杨烜心头一震,脑海深处的记忆被唤醒了:李秀成原名就叫李以文,加入太平军后改名李寿成。因他英勇善战,屡立奇功,特被洪秀全赐名为“李秀成”!

他不动声色,让亲兵授给耄老二两银子,问道:“老先生,你讲一讲这李以文的事迹。我对照一下,看是不是我要找那个李秀成。若是他,若能把他找来,我还要再送你二两银子。”

那耄老得了好处,高兴极了,说道:“军爷,这李以文自幼聪明。他在舅舅村塾里边帮工,边读书,硬是识得了字,还能略作文章。

“他帮地主家放羊,在鞭鞘上绑上石头,把一大群羊治得服服帖帖。即便是脾气暴躁的公羊,到李以文手里也得乖乖的……”

喜欢1850再造中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1850再造中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