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话事人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扬州欢迎您

大明话事人 第二百五十二章 扬州欢迎您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5:20:09 来源:书海阁

高长江攥着一叠文书,对林泰来说:“坐馆!等契约签了后,就无法再反悔变更了,错失讨价还价索回白姬的最佳机会!”

林泰来大手一挥,非常坚决的说:“就这样拿去给郑员外看吧!不能因为白姬,就让漕军兄弟们的好处受损!”

于是高长江又拿着契约文书走到郑之彦面前,先简单说了几句:

“契约内容大致如同刚才我们坐馆所说,将七千盐引窝本租与坐馆,立约双方则是坐馆与你。

代笔则是在下高长江,但还要有两个保人,分别是江北的杨抚台和江南的赵抚台。”

这时代的契约就是这样,除了立约双方外,往往还会有代笔、中人、见人、保人等角色,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就是这次高长江提出的两个保人有点特殊,不过这么大份额的契约,又涉及到官盐运转,用巡抚来当保人做官方背书也可以理解。

郑之彦肯定不敢替杨巡抚做主,需要向杨巡抚请示,但先问了句:“赵抚台远在苏州,如何作保?”

高长江将手里的几份契约展示给郑员外看,每一份契约上,都已经盖好了应天巡抚的关防。

普通地方官员用正方形大印,巡抚则用长方形关防。

契约上的关防应该都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更离谱的是还有骑缝盖章!

郑员外:“.”

高长江解释说:“是这样,林坐馆在苏州时,就提前写好了契约,并且请正在苏州的赵抚台作保。”

郑员外感到,自己的智商被深深的侮辱了!

难道你林泰来神机妙算,还在苏州时就能知道,会从郑家“租”走七千盐引的窝本?

肯定是只准备了空白文书,并提前盖上了应天巡抚的关防!然后刚才把契约具体内容写进去的!

这踏马的要是放到太祖高皇帝时,你们这空白文书提前盖印的操作,叫做“空印”,全都要掉脑袋的!

高长江当然坚决不承认“空印”,警告说:“员外别瞎想!契约内容就是在苏州已经写好的!”

郑员外此时已经没有挣扎能力,只能愤然走回杨巡抚面前,禀报了情况。

对杨巡抚而言,为契约作保倒是无所谓,反正出卖的利益是郑家的,他又没有实际损失。

而且他也不希望郑员外出尔反尔,最好就是老老实实的把利益让出去,最起码在他的任期上安稳点。

不然的话,这帮苏州漕军如果没得到实际利益,动辄以此为借口“哗变”,他这个巡抚也难受。

所以在作保问题上,杨巡抚很痛快,契约上立刻加盖了凤阳巡抚的关防。

到此为止,契约正式成立,一式四份。

林泰来、郑之彦两个立约人各一份,交给盐业主管衙门两淮盐运司备份一份,交给契约签订地点江都县县衙备份一份。

林大官人举着契约,对着漕军们挥了挥手,又引发了一阵欢呼声。

等欢呼声稍弱后,林大官人立刻宣布:“近期运盐之事暂时由赵百户和高长江对接,并共同主持!”

在场这些哗变人群,除了浑水摸鱼的林氏社团伙计,真正漕军约莫有八百来人。

七千引盐,按一小引二百斤计算,只正盐就是一百四十万斤,算上“余盐”就是几百万斤。

分到这八百漕军头上,人均每年可运盐几千斤回苏州城,从中赚个十两没问题。

事到如此,失去三分之一产业控制权的郑员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他强颜欢笑的对杨巡抚说:“请大中丞入城,在下略备薄酒不成敬意”

大亏已经吃了,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

就好像社畜即便被社会毒打了,但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生活。

但杨巡抚却冷哼一声,头也不回的上了轿子。

然后大轿重新启动,却调转了个方向,又回运河码头去。

郑员外连忙追着叫道:“大中丞?大中丞?”

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轿子一直被抬到了岸边,巡抚大座船正在这里停靠。

杨巡抚还是一言不发,闷头上了大座船,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直接走入了船舱。

随后巡抚的大座船在众目睽睽下,又重新启动。

也是硬生生的转了个头,离开扬州城,沿着运河向北而去,大概是要回淮安府。

岸边无数吃瓜群众议论纷纷,这位江北头号大员、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未来的户部尚书,到了扬州下船后,还没入城,居然又像撞了邪一样,调头走人了!

不过这次吃瓜吃的不爽,因为有很多当事人的关键对话,远远围观的人吃瓜群众根本听不到。

大部分吃瓜群众只能看到,苏州来的名人林解元出现后,杨巡抚转头就走了。

郑员外站在岸边,目送巡抚座船离去,无可奈何,又走到了岸边另一艘大座船这里。

虽然杨巡抚走了,但今天的重量级嘉宾可不只杨巡抚,还有别人,也不能怠慢了。

刚才这艘大座船与巡抚船队一起过来的,不过在靠岸后,暂时没人下船。吃瓜群众的目光随着郑员外移动,也注意到了这另一艘大座船。

大座船上倒是打出了官牌,吃瓜群众里永远不缺乏见多识广的人才,更别说是在扬州城这种每年无数官员过境的交通要冲。

当即就有个读书人看出来了,开口道:“这船看官牌是南京吏部尚书,大概就是原任巡抚李公世达了,要从淮安府前往南京城上任。”

了解官场动态的都知道,上一任凤阳巡抚兼河漕总督李世达刚升为南京吏部尚书,文官除了宫保虚衔之外最高的正二品。

特别是李世达今年才五十三,这个年纪就已经是正二品尚书,肯定还会更有前途!

按照历史轨迹,李世达过几年就当上左都御史了,言官的扛把子。

此时李世达李天官确实就坐在这艘船中,刚才他不下船的原因,就是避免抢杨巡抚的风头。

毕竟现在江北地区是杨巡抚的辖境,让新上任的杨巡抚先单独接受完本地欢迎比较合适。

后来听到了喧哗声,李世达还是没有下船,因为现在他已经不是巡抚了,不用去揽责。

只是李世达没有想到,杨巡抚居然掉头就回淮安去了。

说好的交接了巡抚关防后,就一路礼送自己出境,并一起在扬州城参加平山堂雅集呢?

杨巡抚可以掉头回淮安,但他李世达不行啊,他还要继续去南京城上任的。

这时候,下船去打听消息的仆役也回来了,将大致情况禀报给李世达,并说:“盐商领袖郑之彦正在船下,恭候老爷入住平山堂。”

李世达没去管郑之彦,却自言自语道:“林泰来?”

旁边陪着李世达的清客文人问道:“李公知道这个人?”

李世达只说了句:“友人书信中,多次提到此人。”

李世达的政治谱系偏向于清流,与清流势力关系很密切。

不过出于政治策略考量,他和清流的关系并没有公开,以达到“暗子”的效果。

先前在江北任职时,因为距离江南较近,所以与在无锡讲学的顾宪成、以及邹元标、李三才、魏允贞这南京三直臣之间,多有书信往来。

这帮清流小兄弟的书信里,无一例外的都提到过一个叫林泰来的苏州刁民。

如今听到林泰来就在岸上“呼风唤雨”,年过半百的李世达也忍不住好奇心站了起来,走出船舱。

他想亲眼看看,这传说中的林泰来究竟是个何等样人物?到底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此时林大官人安抚好了漕军,又将剩下对接事务暂时交给了高长江,一时间就闲了下来。

然后他就望见郑员外还在岸边迎接客人,于是就好奇的走了过来。

难道今天除了杨巡抚,还有值得盐商领袖卑躬屈膝迎接的贵客?

站在郑员外身后,林大官人对着座船看了又看,耳中又听到别人几句议论,心里便也恍然大悟。

发现林泰来在自己身后探头探脑,郑员外暗中紧握双拳,但最终还是忍辱负重了。

才三十多岁就接管了家业的郑员外,今天终于在林大官人这里上了宝贵一课,学会了什么叫忍耐。

不就是丢了三分之一的家业吗,还是能继续活下去的。

当李天官出现在船头上后,郑员外上前几步,正要拜见的时候,突然就被人用力推到了边上去。

然后便见林泰来的身影出现在前方,万分惊喜的说:“可是泾阳李公当面?不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啊!”

李天官莫名其妙的搞不懂,这是哪一出?

林大官人还是很惊喜的说:“李公与清流关系匪浅,而在下又久闻归德沈公鲤、真定赵君南星大名!

眼下在下正要北上京师,斗胆请李公引荐拜访这些真君子啊!”

卧槽!李世达大吃一惊,伱林泰来又是怎么知道,他和清流之间很有关系?

这本该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啊,还没到揭晓公开的时候!

“你从哪里道听途说的?”李世达忍不住问道,同时间接否认了林泰来的说法。

林大官人答道:“那清流骨干顾宪成号泾阳,而李公你家乡又是陕西泾阳,当然关系密切了!”

李天官:“.”

拂袖而去,回到了船舱,不想和林泰来继续说话了。

也不下船过境扬州城了,离岸走人,继续前往南京!

林大官人拼命叫喊着挽留:“李公!李公!扬州欢迎您,为什么不下船?”

其他人也没明白,为何林解元几句话就把李天官说走了?

郑员外心如死灰,平山堂盛大雅集的三个超重量级嘉宾,已经走了两个。

正当这时,又从南边另一面,驶来一艘大座船。

靠近岸边后,官牌上赫然是南京少司寇。

对这个官牌,看热闹还没散去的那些读书人更熟悉了!

已经有激动的士子不能自已的尖叫出声:“文坛盟主王弇州公!一定是来主持平山堂雅集的!”

不认真在南京城上班,能到处闲晃的南京少司寇,除了王老盟主还能有谁?有了人带头喊出来后,此时正在岸边的十几个读书人便一起喊了起来。

仿佛是听到了来自岸上的狂热呼唤,王老盟主施施然从船舱中走了出来,气定神闲的立在船头,并潇洒的对着岸上挥了挥手。

突然一个极度醒目的高大身影冲到了岸边,扯着嗓子喊道:“去岁中秋一别,王公别来无恙否!”

卧槽!王老盟主的瞳孔瞬间剧烈收缩,随之而来虎躯巨震!此子为什么也在这里?

愣了下神后,老盟主二话不说,转身就回到了船舱。

随即这艘还没靠岸的南京少司寇座船,在河面上打了个转。

任由岸上读书人望眼欲穿,任由郑员外求贤若渴,南京少司寇的座船头也不回的沿着来路返回了。

只有林大官人的深情呼唤声回荡于运河之上:“弇州公!弇州公!扬州欢迎您,为什么不下船?”

岸边人人侧目,皆敢看不敢言。

这是什么威力?一个上午时间,三个大佬都跑路了。

当大佬的座船纷纷远去不见后,林大官人叹口气,对麻木不仁的郑员外说:“实在不行,平山堂雅集就交给我来主持吧。”

复古派骨干、老盟主的左膀右臂、松江府狗大户的二老爷冯时可此时也在老盟主的座船上。

见状“悲愤”的说:“弇州公何至于此!不妨放我上岸,与那文敌林泰来大战三百回合!”

老盟主叹口气,却说了个似乎不相干的话:“现在全江南是不是都认为,《金瓶梅》是我写的?”

冯时可想了想后,很实诚的说:“不只江南,连浙江、徽州、江西、福建都如此认为了。”

老盟主咬牙道:“既然都这样认为,那老夫就不妨重修一番!”

冯时可疑惑的问道:“有什么可重修的?”

主要是这本书已经很精彩了,确实看不出有什么重修的必要。

冯时可:“???”

“对了,林泰来可有字或者号?”老盟主又问道。

冯时可:“.”

字应该是没有的,至于号.不知道今布算不算?

老盟主你忽然研究这个,是什么意思?

本章完

喜欢大明话事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话事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