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话事人 > 第六百九十一章 维持会和忠义救国军

大明话事人 第六百九十一章 维持会和忠义救国军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36:04 来源:书海阁

钱一本与同道们交流了半天,忽然看见顾宪成的脸色似乎不太好看,不由得心头一惊,自己是不是把顾君的风头都抢走了?

他连忙甩开其他人,又凑到顾宪成身前,低眉顺眼的说:“顾君!这次攻讦林泰来,还是由我出面带头吧。”

旁边其他人也齐声道:“是啊是啊,还是钱君准备更为充分些。”

就连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和亲密战友高攀龙,也在劝顾宪成这次就别争了。

顾宪成想骂街,但碍于人设和形象,只能憋在心里。

抱着不甘心的情绪,顾宪成不由自主的拿出了前辈高人姿态,指点说:

“我只是觉得钱君所罗列的内容里面,涉及到具体数字还是模糊化一点更好。以免被人抓住,反过来作为弹劾失实的把柄。

比如编造出六百三十匹布和五十三根人参这样的数字,太容易被核实虚假了。”

钱一本理直气壮的答道:“可这不是编造的啊,而是真实发生的数字。

林泰来过江前确确实实收到了这么些贿赂,是朝鲜国接伴使李德馨在九月二十八日午后送到九连城经略幕府的。”

众人:“.”

老钱你现在的路子有点野啊,说的跟亲眼看见了一样,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钱一本连忙解释:“经略幕府里有个叫崔五魁的,专门负责朝鲜国事务。

他是京师本地人,我在京师所纳的如夫人,就是他堂妹。

有这份亲缘关系,他会给我透露很多林泰来的私密事情。”

众人恍然大悟,便一起道:“维持言路公论,就靠钱君了。”

还有相熟的同乡语气沉重的说:“钱君保重!”

这是默认了在林泰来回朝后,钱一本会被反攻倒算,不知到时会发配贵州还是海南。

钱一本慷慨激昂的说:“诸君不必为我戚戚,我已经定做了棺材,就放在家中前院,随时候用!”

众人:“.”

顾宪成眼看着大势已去,心中无可奈何。这次的机会。让钱一本装上了!

及到次日,清流党人的优秀代表钱一本上了一本奏疏,主要内容就是弹劾辽东朝鲜经略大臣林泰来五大罪状。

“其一,假冒朝廷授权,与倭寇平壤主将小西行长妄谈和议,实属欺瞒朝廷。

其二,在平壤大肆纵火焚城,破坏友邦陪都。

其三,公然向朝鲜国君臣勒索女色,实属骇人听闻,有损上国之体面。

其四,以过江讨倭为由头,大肆收取朝鲜国官员贿赂,共计布六百三十匹人参五十三根,以私人好恶左右军国大事。

其五,唆使朝鲜酷吏屠戮朝鲜国平民,言称‘宁可枉杀三百’等有伤天和之语。”

看到钱一本的奏疏后,朝臣们在敬佩钱一本的胆大之余,终于感到朝廷里的气氛恢复正常了。

作为一名领重兵在外的大帅,林泰来怎能不被弹劾?朝廷里怎么能没有攻讦他言论?

过了几天,经略大臣林泰来和提督东征军务总兵官李如松的战报分别发回朝廷。

其中林经略的战报平平无奇,中规中矩,乏善可陈,属于看了第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的那种。

但李如松的战报却立刻上了朝廷今日热搜榜,如果真有这个榜单的话。

在战报里,除了常规性的战役过程和结果之外,李如松对林经略还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不顾大局,以身犯险先登,丝毫不考虑后果。

第二是好大喜功,以经略之尊与将官争破城之功,有失大臣体面。

在钱一本的弹章后,又看到李如松的战报,朝廷上上下下终于彻底舒服了。

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大明还是大明,没有产生什么异变。

没什么可担心的,朝廷接着奏乐接着舞。

万历皇帝以密札询问首辅赵志皋,应当如何批答钱一本的弹章和李如松的战报。

赵首辅回复说:“林泰来在外行为不端,虽然立下大功,不便撤职查办,但仍应训斥告诫,令其改正。”

而后万历皇帝将弹劾攻讦林泰来的奏疏全部留中不发,没有给予任何反应,这个信号就算是一种纵容不管的意思了。

能立功又一身毛病的人才,用起来才更放心。

平壤大捷在国内引发的波动,大体上也就是这样。

毕竟无论别人对林泰来观感如何,也不得不承认,身上有无数光环的林泰来攻克一个区区平壤,不值得更多大惊小怪了。

毕竟这可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九元真仙,西北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实践者,北虏无冕女王的征服者,从苏州打到京师从无败绩的常胜者。

不过国内最烦恼的人其实不在朝廷,而是在辽东边陲的宽甸堡。

辽东镇分守宽甸副总兵佟养正,就快被平壤大捷的消息逼疯了。

这个佟养正是地地道道的明臣明将,和历史上更出名的女直后金的佟养正没有一文钱关系。

那个后金佟养正本名佟养真,后来为了避讳才改成了佟养正,和万历二十年的宽甸堡副总兵佟养正并非是一个人。先前朝鲜国君臣小朝廷被迫渡江避难后,林经略害怕他们在九连城碍事,毕竟九连城是大军过江和粮草运输的必经之地,所以就让朝鲜君臣移居到北边的宽甸堡。

于是分守宽甸堡副总兵佟养正就成了看管啊不,为朝鲜国君臣服务的主官。

本来这工作还算轻松,好吃好喝供着,彼此相安无事。但是自从平壤大捷的消息传到后,朝鲜国君臣就开始躁动了。

要知道朝鲜国有三京,平壤就是西京,当初朝鲜国君臣逃亡时,一度想暂时留在平壤。

只不过倭兵推进很快,兵锋直指平壤,朝鲜国君臣才不得不放弃平壤,继续逃窜。

天兵大军过江后十日,平壤城光复,朝鲜国君臣就动了迁回平壤的念头。

正所谓“梁园虽好却非久留之地”,更别说本就不算太大的宽甸堡容纳了这么多“君臣”,居住体验并不舒适。

而佟养正得到的命令是,不许朝鲜国君臣离开宽甸堡。

朝鲜国小朝廷的左议政尹斗寿奉命与佟养正交涉,询问道:“为何不使我国大王播迁平壤?”

佟养正挠了挠头,有点违心的解释说:“林经略有书信说,目前战局还不稳,倭寇仍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贵国君臣不宜迁往平壤。”

尹斗寿又说:“即便暂时不宜前往平壤,但义州已经成为后方,总可以迁到义州观望。”

佟养正答道:“林经略还有书信说,义州已经成为大军粮草、物资的转运基地,于大军而言堪称生死攸关,不宜让贵国君臣重回义州。”

尹斗寿怒道:“这是什么道理?义州乃是我国土地,我君臣怎么就不宜回义州?

再说我君臣回义州,与大军粮草物资之转运,又有何干系?”

佟养正忍不住又挠了挠头,“按照约定,粮草物资进入贵国后,由贵国组织人力进行转运,我大明可以借给牲口。

怕的是贵国君臣到了义州后,上下其手想方设法的贪污克扣粮草物资。”

尹斗寿勃然大怒,“西八!一派胡言!”

“这也是林经略说的!”佟养正赶紧把挡箭牌扔出来。

尹斗寿辩驳说:“即便是经略公,也不能如此污蔑我国清白!”

佟养正撇了撇嘴,“说实话,林经略的担忧难道没道理?就贵国两班的德行,过手钱粮能有三成入公么?

你敢保证,损失惨重正饱受穷困的贵国君臣到了义州,看到大批粮草物资不动心?

不客气的说,连尹议政你自己,也未见得能管的住你自己的手。”

尹斗寿:“.”

卧槽!怎么大明一个边将都对朝鲜国内情如此熟知,是谁出卖了朝鲜国的情报信息?

佟养正趁热打铁说:“所以贵国君臣就先遵照林经略的嘱咐,安安稳稳暂居宽甸堡。”

“阳谋!此乃阳谋!”尹斗寿情绪激动的说。

那林泰来死活也要把朝鲜国小朝廷留在辽东,心思简直就是昭然若揭了。

他一边在朝鲜国攻城略地,一边将朝鲜国君臣隔离在辽东,不让朝鲜国小朝廷第一时间与被解放的军民接触,明显是想偷天换日!

佟养正装傻的问:“什么阳谋?我怎么不清楚?还请尹议政教我。”

尹斗寿无言以对,对林泰来的阳谋,可以在心里想,但无法说出口。

只要说出来,就是掀桌子彻底撕破脸了,但是朝鲜国小朝廷目前显然没有掀桌子的能力。

或者说,承受不起掀桌子的后果,所以掀桌子的主动权完全不在朝鲜国君臣这边。

如此尹斗寿气冲冲的来交涉,又更气冲冲的走人。

将尹斗寿送出了官署,佟养正松了口气,这外交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脸皮不但要厚,心肠还要硬。

不过尹斗寿回奏李国王后,李国王便传谕给跟着大军回国的三道体察使、总督诸军事柳成龙。

至少在这段时间,想要维持小朝廷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只能靠柳成龙了。

当谕示送到柳成龙手里时,柳成龙正在顺安为启程东进的林经略送行。

林泰来上马前,致谢说:“感谢你找来的几个会说汉话的朝鲜国人,不然通事还真不够分配到各纵队的。”

柳成龙拿着新送来的国王谕示,没有打开看,先对林经略谦逊道:“哪里哪里,都是在下的分内之事。”

林经略指了指柳成龙手里的谕示,“这是贵国王上紧急送来的谕示,怎么不着急打开看?”

柳成龙谨慎都回答说:“等送走经略公,回头再细看。”

他生怕在辽东憋着的王上心情欠佳,说出什么过激的话。如果让林经略当面知道,他就不好做了。

“你是不是怕我知道谕示的内容?”林泰来反问道,“你放心,我早就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无论你是否当着我的面拆阅,都没影响。”

柳成龙:“.”

难道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偷偷拆开看过了?还是在小朝廷写谕示的时候,林经略就已经通过内应知道了?无论是哪种可能,都很过分啊。

林经略井井有条的说:“谕示里主要有三条内容,一是问你最近工作业绩如何;二是表达了贵国大王殿下对国土和百姓的思念;三是请你柳成龙筹备一些财物,送往宽甸堡,以供给王上。”

林经略的语气十分平淡,但柳成龙却感到了汗流浃背。自己明明什么也没干啊,但林经略的语气为何如此令人惊惧?

柳成龙想了想后,问道:“听说昨日郑仁弘带着义军,从别地来投奔经略公?”

郑仁弘算是北人党的骨干,不过他没有和小朝廷一起流窜,而是在地方民间组织抗倭义军。

林泰来答话说:“确有此事,本部院感觉郑仁弘此人可用,就委托他组织北路忠义救**。

不要原来的贵国官军,只从民间募集忠义之士,每一百人搭配我大明官军十人混合编组,说起来这通事真是不够用啊。”

柳成龙有点委屈的说:“可是被王上委任为总督诸军事的人是在下,这忠义救**应该由在下来组织吧?”

在这种乱世,说什么都没用,手里有兵才是硬道理。

眼前的林经略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手下没有七万精锐大军,他能如此硬气么?

如果让郑仁弘去组建那什么忠义救**,那他柳成龙岂不要被架空?

而且还有个更关键的问题,林经略是不是不相信自己了?

林泰来诧异的说:“不是安排你在各地组织维持会了吗?难道你觉得工作不饱和?

除了维护地方基本政务之外,一方面清算投靠倭寇的奸贼,另一方面镇压有粮却拒不向大明官军交纳的富户。

这些任务也非常重要,而且会很繁重,你这个维持会总会长不好当啊。”

朝鲜国北路维持会总会长柳成龙连忙道:“在下也可以为经略忠义,在下也可以为经略救国,在下也可以为经略组织民兵!”

林经略回应说:“不急不急,等我东进之战结束后再说。”

喜欢大明话事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话事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