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 第91章 新家建成,采买东西

分红一事完毕,郭盛安着手酿酒的事来。

酿的酒几乎是自家人在吃,不打算盈利,但酿出来的酒肯定会送爹娘、二房以及岳家那边,于是除开抱孩子的郭昌珉和做短工的郭盛全,全家又开始忙碌起来。

新家也得看顾着,但监督别人建房比酿酒轻松多了,雪儿和月娘是轮着来的。

没几日,郭盛安去了趟镇上,将几个空坛收回。

王管家同他道:“你这不仅是咸蛋,就连酸菜咸菜也卖得好,再过几日,我能给你销完,你多久腌第二批?”

“家中在倒腾酿酒一事,得等些时日了。”

“酿酒?你还会酿酒?!”

郭盛安苦笑:“好的高粱造价高,我买的是规划为皮粮的高粱,是最次等的,5文钱一斤,即便技术再好,能酿制出多醇香的酒来?况且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成不成功还得令说呢。

都是自家吃的,做不成买卖。”

“这样啊……你这酿酒的方子哪儿来的?”

郭盛安再次将张猎户搬了出来。

最后,郭盛安才道:“酿制成功了,我再给王管家送些来尝尝。”

“哎,那我就先提前谢过了。”

先紧着酿酒,再是腌蛋腌菜,日子又忙碌起来。

天未亮郭盛安就走访各村熟户,收蛋,收完蛋吃过早食,上午教孩子们识字,下午家中要做酿酒和腌蛋腌菜的准备,他则和曼儿去山上采集野果。

他力气大,能背一个大背篓,两手再提两个大背篓。往往采集完一个大背篓,就把满满的野果放在粗壮的树枝上,以防有林中小动物偷成果,倒是不必防着人,毕竟他都是往深山处走。

曼儿她领着一群小孩儿在山上采摘野果。

山间的野果酸涩得很,除非是那吃不起饭食的贫困户,否则谁摘这些充饥?熟了,掉落在地上,烂了都没人搭理。

而曼儿给这些孩子们的报酬,一般是一把炒粳米。

听说郭家要野果,是想酿制果子酒,小伙伴们个个露出羡慕的目光。

有小伙伴问:“果子酒?是要卖吗?”

曼儿:“不是,是自家喝,爹爹说每日小酌一杯果酒,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在。”

“真的假的?”

曼儿挺胸:“当然是真的啊!我爹爹从来不说假!我家爹爹还说,若不是条件有限,才不用野果来酿酒呢。”

一毛孩子咬了口野果,被那股酸涩弄得龇牙咧嘴,五官歪成一团,灵魂差点刺激得出窍。

反应过来后,忙将手中的野果当烫手山芋般一扔, 问曼儿:“这么酸涩的果子,泡酒能好喝吗?”

“我们又不吃果子,是泡它喝酒!肯定不难喝啊。”曼儿其实心中也没底儿,但不妨碍她在外面吹嘘啊。

等忙活过来,已经是八月底了。

八月底,石头打完,土坯背完,便是先挖地窖,再建房子的事儿了。

野果集齐得差不多,药材也从柔儿采集中的挑选出来,酿酒一环节差上最后一步,待新家的地窖先建好,郭盛安准备将酿的酒储新家地窖。

毕竟现在的老房子地窖堆满了。

他同村里人一起风风火火建设起来。

打石头和背土坯是最累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花的时间长些,建房子反而没那么繁琐复杂,也相较而言轻松些。

地窖马虎不得,挖通后,用燃烧的干草感受了下下面的氧气。氧气少,干草灭得快,人不能在里面长待,但也相对干燥,温度比地面低很多,更利于粮食的储存,这才是合格的地窖。

郭盛安憋气的时间长,在建地窖时最能待,也是最耐得住的。

地窖建了四五百平,但挖得深,高度有将近三米,届时肉类可以叠着放,就是坛子,用结实的厚沉木打成隔层,也能叠着放。大大节省了空间,创造更多的储存量。

地窖建好,便烧柴封窖,耗完多余的氧分,才能达到更佳的储存效果。

接着便是房子的建设效果了。

厨房是最先建好的,为此,郭盛安还去镇上打了把锁,将地窖入口封住了,以防被人惦记上,花了一两银子。

半个村的壮汉都请来了,一间房的建设不过三日的功夫建成,土坯房间建得更快,一日就能垒好。

九月中旬,院子算是施工完成,地窖也早早开启,将酿好的酒和腌蛋腌菜以及腊肉熏肉干货放进了新地窖,除开这些,新地窖还有空余的位置。

郭盛安翻日历,找了个好日子,准备入住新家。

家什儿没带,准备搬迁前买新的,毕竟新家新气象,讲究一个处处是新的原则。分家分得的家什儿,便宜卖给二房,得了300文。

新家要购置的大概是锅碗瓢盆,酱油醋这些,其中大铁锅最贵,其他都是小钱。至于木床可以自己打新的,棉花也可以弹几床新的了。

家中一直吃的是猪油,但其实镇上有卖清油。古代的清油大多数是花生油或菜籽油人力压榨来的,一斤得要25文,还得用自家油壶打,郭盛安买了十斤清油,花了250文。碗是陶瓷烧的,瓢是葫芦挖空了制的,盆是木盆,可以自己打。这些不值几个钱,一堆买下来才32文。

铁锅打了两口,一口240文,共480文。

高价酱油醋一斤要86文,寻常人家吃的是20文一斤,郭盛安打的自然是普通酱油醋,各三斤一共120文。

再来是棉花的采买。

郭盛安一共要打七张一米八的大床,家中五个孩子,还有一个暂住的大山,以及他和月娘。

一张床得10斤棉花的床垫,冬季睡起来才暖和,夏季可以铺席子上,也不至于冷。冬季的被芯打10斤的,就是以防还有冬季大雪封路的情况发生,再打4斤的被芯,作春秋被芯。

也就是说一张床需要24斤棉花。

月娘:“太多了,其实被芯买10斤就成,春秋季再拆下六斤,当褥子也能盖。”

“那多麻烦,家里孩子多了,一个个拆棉花都得累死我们。况且来了客人,你总不能现场一一给人家拆吧?多磕碜。家中也不缺银钱,就照这种规格买吧。”

一张床24斤棉花,七张床就得168斤棉花,按一斤棉花300文来算,就得50两400文。

买了棉花,月娘心抽疼。

花钱如流水啊如流水!

不过一想到棉花能盖十几年,也就没那么心疼了。

再有,按照安哥的意思是:“每个孩子打那么大的床,是为了她们以后嫁人后回门与姑爷有床睡,姑爷知道闺女们出嫁前的床打这么大,必定明白她们在娘家受宠,婚后苛刻咱们闺女也得掂量掂量。

这何尝又不是彰显咱们家殷实呢?

况且年年睡那硬棉花,我是个大男人都觉得冷,闺女们更别提。睡久了容易寒气入体,对她们身子也不好。”

月娘被忽悠瘸了,迷迷糊糊中也认同了这一观点。

不管怎么说,花的银子虽多,但总归是向着孩子们的。

喜欢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