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三一章 振华大学堂

怒海覆清1852 第二三一章 振华大学堂

作者:董王不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0:13:32 来源:23小说

哪怕是像赵国栋这样骄傲迂腐的人,此时也不得不对着董良高唱《征服》。

在这个讲台上,董良似乎来到了自己的主场,他的思维突然间变得更加的敏捷。

有了主场的加持,这些人哪里是董良的对手,董良已经准备好火力全开。

赵烈文全场没有说一句话,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今天没有他什么事情了。

只要这些人不跟董良谈四书五经,谈诗词歌赋,那么他们就注定要失败,最终成为董良的众多追随者之一。

今天董良讲的《牧羊人》的故事,也让赵烈文眼前一亮,这似乎是阐明了几千年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我们华族政府也将成为牧羊人,但是我们不像之前的那些牧羊人一样,只追求权力,总想着摆脱约束。我们华族会跟羊群讲清楚,他们有什么样的权利,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同时所有的羊群成员也都有监督牧羊人的权力。”

赵国栋再次打断了董良,不过态度比之前恭敬了很多。

“元首,您的故事中,那些羊群是知道自己有权利的。但是咱们的百姓,他们哪里知道这些,他们已经被这样统治了几千年,他们愚昧无知,人云亦云。没有人带着他们,他们哪里知道去反抗。”

赵国栋说的没错,自古以来,自发的农民起义似乎从没有成功过,王朝更替,也都是在那些贵族或者地主士绅的带领下才能成功。

当然了,明太祖是个例外,不过他所依靠的也是淮西豪强。

“赵先生说的对也不对,现在的百姓确实是没有文化,但是他们并不笨,至少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是知道反抗的。他们是容易被有心人煽动,但是他们也不是盲从的,如若不是生活陷入了绝境,又有谁能够煽动得了他们呢?”

“更何况,这教化百姓不正是我们读书人的责任吗?”

“在琉球,我们华族已经让所有的孩子都读上书,我董良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了,五年之内,哪怕是我护卫军消减军费,也要让东番岛的所有孩子开蒙读书,一个行政公署的蒙学没有建好之前,绝对不允许建造县衙。要是有一个孩子没有教室读书,那么官员也休想在县衙中办公。”

“各地的县衙和官署全部优先改造为学堂。”

董良再次在众人的心头丢下了一颗炸弹。

在做的要么是搞教育的,要么是学生。

见到董良对教育这么重视,众人心中自然高兴。

“有元首这句话,咱们东番岛之教化大成,指日可待。”张远芳站起身来,郑重地向董良行了一个拱手礼。

整间大教室中山长、教谕、学子全都一起起身行礼。

董良也起身回礼。

现场那是一片和谐。

“元首,赵某刚才多有失礼,还请元首见谅。”就连执拗的赵国栋都当着众人的面向董良道歉。

从古至今,从来都没有一个上位者能够像你这样董良这样重视教育。

董良非常清楚,一个民族要发展,不是有几个知识渊博之人撑场子就可以的。

要想真正地崛起,就要提升全民的素质。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虽然普通百姓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们却推广了义务教育。

短短几十年后,那里竟然成了华族青年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所以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

赵国栋犹豫了一下,终究牙一咬说道:“赵某有一个不情之请。”

董良看向他点了一下头。

“如果元首不嫌弃赵某这块石头又臭又硬,赵某愿意追随元首,做华族的太史伯。赵某会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元首您的一言一行,希望元首能够记住您今天说的话。”

众人都看向了赵国栋,有的人眼中露出了厌恶,有的人则是一脸的敬佩。

“这又有何难,赵先生愿意做的话,那我就聘请先生到侍从室工作,以后就随我左右。”董良非常干脆地说道。

“我华族可以接受百姓的监督,自然也会接受各位的监督,在我华族没有文字狱,也不会因言治罪,只要你不去诋毁诽谤。”

董良必须要拿出一个姿态。

这个赵国栋看似有些鲁莽,不过他刚才那毛遂自荐却是将时机把握得非常好。

见到董良就这样答应了下来,众人看向赵国栋的眼神又变成了羡慕嫉妒。

这可是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起居注啊,这可是近臣啊。

这样的岗位虽然级别不高,似乎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这可是能够名垂青史的职位啊。

以后有人翻看董良的历史,那么他赵国栋的名字必然会出现。

难怪众人会眼红呢。

这个赵国柱果然是个老六啊,看起来憨憨的,却是个心思玲珑之人。

大家都被他的外表给骗到了。

赵国柱这个人看人非常准。从董良第一次回答他的问题,他就大概摸清楚了董良的脾性。

因此他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与董良争辩,将其他人的风头完全都给盖住了。

“哈哈,赵先生,你要做太史伯,可是要做好一辈子清贫的准备哦,元首府书记官的级别可不高。”

“元首高风亮节,赵某能有一日三餐裹腹便可,纵有广厦千间,我有方圆之地容身便可。”赵国柱拱手道。

“在座的众人都是我东番岛上读书人的楷模,我希望诸位能够记住我今天的话,为百姓的福祉而读书,为华族的崛起而读书。”

为百姓之福祉而读书,为华族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今后必将出现在众多学堂的照壁上。

“张学正,我准备以府学和府城的各家书院为基础,组建一所大学堂,名字就叫振华大学堂,学堂首批学员规模一千人。”

“这件事情由张学正总负责,各位山长从旁协助。校址的选择,学生的招录,你们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