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八七章 出征前的交代

怒海覆清1852 第二八七章 出征前的交代

作者:董王不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0:13:32 来源:23小说

董良给董瑾的职务是新组建的吏部总长,明清之六部中吏部乃是排在首位,不过董良一直都没有设置这个部,那是因为华族的官员太少,董良自己就能够管理过来。

现在不一样了,摊子大了,很多权力董良必须要分出去,让人帮自己分担。

华族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实事上华族除了确定了九等十八级文官等级之外,很多文官的制度都没有确立。

董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华族创立的时间又短,他只能捡紧要的事情先确立,很多事情都要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去做,比如现在完善文官制度。

董瑾是科班出身,对这些再了解不过,其实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此时在全世界都算是比较发达的,尤其是科举制度,甚至被很多列强推崇。

“二叔,华族初创,咱们的文官成分复杂,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您要尽快建立一套官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

文官的培训班,董良之前已经在做,他还为此编写过教材,除了《告华族同胞书》这个必读书目,董良还将华族的施政理念编辑成册作为培训文官的教材。

华族的文官培训比较注重思想教育。

董良觉得每个人的施政习惯和处事方式不同,但是只要最后能够为百姓和华族解决问题就好。

但是施政基本理念一定要统一。华族将百姓摆在第一位的施政原则必须要把守。

东番保卫战的时候,董瑾就在安平城中,他到了华族之后一开始被董良安排在振华大学堂执教。

期间,董良举办了一场科举,选拔了一百多人放在大学堂做任职前培训。

董良让董瑾去执教,他发现董瑾研究了自己编写的教材之后,能够真正明白他的意思,同时还能够引经据典进行论证。

这就是读书多的好处。董良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用白话讲出来,但是到了董瑾的口中就和四书五经中的典故联系在一起。

另外,董瑾还帮董良将《告华族同胞书》给做了润色,董良自己读了之后,都感觉更加舒服。

“元首,您这有些为难的下官了,下官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通判。”董瑾依然是一副谦逊的姿态,他似乎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董良也知道董瑾这是在谦虚,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他已经对董瑾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叔不用谦虚,要求我已经列给你了,有一点,文官的任职一定要有定期交流,不可在一地任职过久,另外所有官员做出的决策都要终身负责,各地的官府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制度,方便今后的倒查。还有,文官到了一定年龄后必须要退休或者是退居二线,如果经过审查,没有贪污受贿等行为,方可以根据其政绩给予爵位。”

董良的这个制度类似后世的廉政奖励,那就是官员在退休的时候,如果洁身自好,就能够得到一笔丰厚的一次性奖励,让其退休后过上不错的生活,这增加了他们贪污受贿的成本。

“放心吧,元首,既然您信任属下,这些事情,我会慢慢做起来的,不过您可要帮我把关。” 董瑾在董良的面前一向是以下属的身份说话。

董良可以尊重他,称一句二叔,但是他自己不能登杆上。

有了董瑾之后,董良在军政两块都有自己绝对信任的人掌控,对于维护他的权力确实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

接下来是周藤虎,他这次要留下来主持工作,还是总长会议召集人。周藤虎心中非常明白,这是董良的一次考验,不仅仅是考验他周藤虎的能力,同时也是考验他的忠诚。

因此周藤虎必须要谨慎,不仅仅要处理好工作,还不能表现得过于专权。

董良会怎么看自己,那些华族的老兄弟又会怎么看自己,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刘峰良的担子也很重,他才是整个东番岛的行政总管。

原本由王资雨处理番政,他只要管好现有的各县就好。

但是这次出征,董良却将王资雨给带走了。

因为王资雨这个人是幕僚出身,而且是个智计百出的主儿,带在身边能够帮董良出谋划策、参谋军事。

再者王资雨一直在浙闽总督衙门做幕僚,对福建内部的情况非常了解,带他出征能够得到不小的帮助。

因此董良将还没有完成治番任务的王资雨给抽调了出来。

其实,王资雨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此人聪明绝顶、诡计多端,那些番社土目哪里是他的对手。

这次东番保卫战,在清军和洋人一起杀来的情况下,在王资雨的运作下,番社硬是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个时候,作为不稳定因素的番民只要不出事情,那就是立功了。

当然了,经过此事,王资雨也经受住了考验。

这个人要是对华族不忠的话,那么这次清军杀来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

已经成为太平天国都城的天京城现在已经是一座巨大的军营。

城内是太平军的军营,这里聚集的太平军不下十万人。

城外则是清军的军营。

在太平军占领了天京十余天后,钦差大臣向荣带领清军五万人进驻了孝陵卫,在这里扎下大营,依托周围的山势,清军修建了数十里长的连营。

南京城自古虎踞龙盘,一面临江三面环山,清军想要再拿下这里很难,同样的,太平军想要从此处杀出来也不容易。

不过太平军并没有选择从南面突破去富裕的江西和浙江,而是开始了东征。

杨秀清在占领南京没多久,就派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等悍将东征夺取清朝财税咽喉要道扬州、镇江,截断满清漕运,争取战略主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